1、1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九上)九年级上册()司马迁 史记陈涉世家【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 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 闻 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 为亡。今 诚以吾众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
2、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1、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2、用原文句子填空。(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
3、的策略是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3
4、)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翻译下面句子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 2(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 【参考答案】(一)1。 C 2、略3。略 4。 D 5。A 6。C 7、略8。略【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 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 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
5、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 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填空。 陈涉世家选自
6、 ,它是一部 巨著,也是一部巨 著。鲁迅赞誉为“ 。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適戍:强迫去戍边。 B、等死:坐等死亡。C、指意:意图。 D、惊恐:又惊奇,又害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5、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参考答案】1、C 2、 史记陈涉世家 史学 文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B 34、天下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经很大长时间了。 (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统治,痛苦不堪。 )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
7、响应的人。5、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 ,学狐狸的声音大叫 “大楚兴,陈胜王” ,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 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 阳,九百人屯大 泽乡。陈胜
8、、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 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 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 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 为亡。今 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1、 解释加点词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2、翻译下面的句子。(1)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2)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
9、、秦末农民起义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请据课文内容加以说明。4、下面一段文字是陈胜称王以后发生的事情,请联系课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参考答案】 (略)4【丁】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10、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_ _)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C、祭以尉首以头抢地耳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_ 3、从文段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 答:_ 【参考答案】1、 A、C 2、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守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3、陈胜具有远大的抱负,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勇敢而有智慧,勇于反抗的英雄气概等。 (二) 战国策唐雎不
11、辱使命【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 者,故不 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对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12、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对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 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5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加惠 加:施加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C.、天下缟素 缟素:丧服 D、休祲降于天 祲:不祥 2、下面语句中与“要离之刺
13、庆忌”的“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之怒 B、长跪而谢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辍耕之垄上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千里不敢易也 B、徒以有先生也虽有千里之能 不以物喜C、受地于先王 D、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仓鹰击于殿上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5、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B、 “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是:“我将效法他们三个人,与你同归于尽。 ”C、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
14、人物形象。 D、在文中安陵君与唐雎都对秦王换地的要求作了拒绝,且态度坚决。6、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参考答案】1、A 2、A 3、C 4、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5、D 6、首先,秦王用“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让唐雎屈服。唐雎对此洞若观火,立刻重申“受地于先王” “弗敢易” ,断然拒绝“易地” 。然后,秦王用“天子之怒”进行战争恐吓。对此,唐雎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并“挺剑而起” ,致使秦王“长跪而谢之” 。【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1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6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16、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 谕矣:夫 韩、魏 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请广于君 ( ) ()秦王谓唐雎曰 ( ) ()天下缟素 ( ) ()长跪而谢之曰 (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翻译下面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7、译: 、 “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 、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B、 “否,非若是也。 ”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
18、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 “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参考答案】1、略 2、略 3、D 4、略 5、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76、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等 7、D【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
19、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日:“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 谕矣:夫 韩、魏 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20、生也。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请广于君 ( ) ()秦王谓唐雎曰 ( ) ()天下缟素 ( ) ()长跪而谢之曰 (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答: 7、列举出我国
21、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答: 【参考答案】81、 (1)错通措,错意,置意 (2)仓通苍,苍鹰 2、扩充;告诉;穿丧服;道歉。3、 D 4、 (1)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5、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等6、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
22、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7、示例: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三)陈寿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3、?”1、解释上文中加点字。躬: 每: 惟: 诣: 2、补出省略的词语。(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3、填空。(1)三个臭皮匠,顶个 。(2)徐庶进曹营, 。(3)“卧龙”指 ,三国故事中有一外号“凤雏”的人是 。4、简答。(1)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 ,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9(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
24、个成语: 、 、 。【参考答案】(二)l、亲身、亲自 常 只 拜访2、(1)于 (2)之3、(1)诸葛亮 (2)一言不发 (3)诸葛亮 庞统4、(1)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2)虽遭挫折但却雄 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5、略6、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大意失荆州 万事俱 备、只欠东风(四)诸葛亮出师表【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 书、 长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25、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远: (2)所以: (3)是: 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1) (2) 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1) (2
26、) 【参考答案】1、 疏远;的原因;此(这)。2、(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103、(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4、亲贤远佞。5、(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解释下列词语。中道崩殂: 天下三分: 危急存亡之秋: 殊遇: 2、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
27、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参考答案】1、半路去世 天下分成三部分 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 特别厚待 2、D 3、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途径) 。【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合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28、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 谨 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 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扶苏以数谏故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2)北定中原 北: (3)故五月渡泸 故: 3、第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