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390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 信宜市卫计局 应急办 2014年10月31日,前 言,2014年3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首先在几内亚出现,随后疫情逐步蔓延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目前在美国、西班牙等国已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WHO 通报,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球共有13567例埃博拉感染病例,死亡4951病例人。,全球已有523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69人死亡。,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就各国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召开记者招待会时,形容埃博拉为

2、“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最严重健康卫生界紧急危机”。,针对世卫组织的决定,我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召开会议,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并对医务人员广泛展开培训,积极做好疫情的防控准备。经国务院批准, 2014年8月27日,我国已将埃博拉出血热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本迪布焦型、扎伊尔型、莱斯顿

3、型、苏丹型和塔伊森林型。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病原学特性,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流行病学,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是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检出,其中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岸的一座小城,疾病因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本病即往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今年9月初刚果共和国出现一起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

4、起疫情与西非没有关联。,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埃博拉出血热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有传染性;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大猩猩、黑猩猩、猴、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可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流行病学特征,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虽然尚未证实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乳汁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相关途径传播的可能性。,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可能与其暴露或接触机会较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

5、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和体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对埃博拉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的研究资料显示27个病人的173个接触的家庭成员中,仅有28例发展为埃博拉,传输效率16%。与感染的病人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78人,均没有受到感染。而那些感染了埃博拉的确有与病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接触,但风险最高的是与患者的血液接触。,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早期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

6、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极期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WHO临床症状-截至2014年9月14日,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疲乏、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头痛(超过50%),其次为肌肉痛、关节痛、胸痛(30-50%)等;不能解释的出血仅占18%。吐血(3.9%)、便血(5.7%)、牙龈出血(2.3%)、鼻流血(1.9%)、咳血(2.4%)、注射部位出血(2.4%)、阴道出血(3.2%

7、)、尿中带血(1.2%)、皮下出血(0.6%)、其他出血(1.2%)。,几个重要数据,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5.04.7天发病到出院的平均时间:11.86.1 天平均住院日:6.4 天,一般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清学检查,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

8、光等方法检测。,病原学检查,1.病毒抗原检测:2.核酸检测:3.病毒分离:,流行病学史依据,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无已知暴露,有暴露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疑似病例,(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有暴露史,+,(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以下任一条:,病例定义,1.留观病例,有暴露史,无已知暴露,体温38.6,体温37.3,+,+,

9、留观病例2,留观病例1,鉴别诊断,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2.伤寒。3.恶性疟疾。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例处置流程,留观病例临床处置(1),留观病例临床处置(2)-解除隔离条件,处置流程小结,患者或动物接触:有暴露史,旅行或旅居史:无已知暴露,体温37.3-38.5,体温38.6,体温37.3,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体温38.6,发热伴不明原因猝死,不理会?,留观病例1,疑似病例,留观病例2,标准防护,确诊病例要求转运,健康管理,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有证据表明,早期补液,维持水

10、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试验性药物:三联单克隆抗体(ZMapp)BrincidofovirTKM-Ebola恢复期血清,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国家对策:把住国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和监测;防范疫情输入境内。积极做好国内可能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各项应对准备(培训、检测检疫、转运、物资储备、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等);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WHO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控制或阻断疾病的传播:(1)了解疾病的特点、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文件。(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适当的医

11、疗机构就医。,(4)WHO不推荐病人在家庭内治疗,强烈建议个人或他们的家庭成员寻求医疗机构的专业救治。(5)当探望医院中的病人或在家中照料家人时,建议在接触病人或其体液、周围物品后用肥皂洗手。(6)处理埃博拉死者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由经过安全丧葬培训的人员将死者立即掩埋。,(7)在受疫情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若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不要再去处理它们。(8)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熟透。,埃博拉出血热的医院感染防控,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严格隔离控

12、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也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高度重视、提高认知有可能出现输入病例,不能掉以轻心,认真执行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医务人员比其他人员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病死率高,对人健康危害大;一旦出现疫情易引起社会恐慌。,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培训,提高应对能力了解该病的性质及传播方式早期识别、诊断和鉴别诊断严格隔离传染源,污染物品的正确处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尸体正确处理严格执行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

13、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格门急诊的筛查和监测,把住医院大门医疗机构应当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将可疑病例分流到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充分发挥感染性疾病科的作用。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仔细进行排查,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防止漏诊发生。,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隔离病人,减少对其他病人的威胁。请专家会诊:各地要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病例的判定工作。根据病例的病程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国卫发明电201469号)。及时作出诊断或排除。,对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要按相应规定报

14、告和转运。可疑病例转走后的诊室或留观室严格终末消毒后才能接诊下一个病人。,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病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国卫发明电201469号)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并在备注栏中注明病例国籍及来自疫区国家名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对报告的留观病例、疑似病

15、例在作出进一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对确诊病例还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后,应当按照国家病例转运要求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使用120负压转运车,舱内相对压强应在-30-10Pa ,必要时病人入负压隔离仓。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分开转运,疑似病例一车一人隔离转运。医务人员严格个人防护转运结束车辆严格终末消毒,病人转运,病人住院隔离,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分开区域住院隔离病人住负压隔离病房 -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确诊病例可同住一室(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住院隔离管理,病人限制在病室活动各种检查最好在床旁进行所用医疗设备、

16、诊疗物品固定专用严格限制人员出入隔离区域隔离区安排专门的医疗护理团队,病房内物品未经消毒不得随便拿出病室严格探视,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访,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照顾病人和未按规定严格采取防护措施进行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21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按规定送定点医院进行隔

17、离,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及排查工作。,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消毒等所需物资的储备;防护用品及相关物资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WHO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许多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由于病人初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措施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注射法和安全掩埋法。,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

18、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医务人员感染常见原因,WHO最新数据:医务人员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发生医务人员感染,分析主要原因为:在目前发生疫情的这几个西非国家,个人防护设备和设施不足,没有达到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医务人员在面对传染病病人的时候,没有得到需要的防护条件,就去诊疗患者,就很有可能导致感染。,有些医务人员

19、也可能在穿戴防护用品的时候方式不正确,降低了防护作用,或者达不到防护效果。当地医疗条件短缺,尤其是医务人员奇缺,加之西非四国天气非常炎热,致使医务人员穿着全身的防护服,长时间在隔离病房工作,导致医务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和机会增大。,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病人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医务人员防护,WHO推荐:“标准和其他防护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具体包括:接触病人前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应当戴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面罩或护目镜,穿防护服、密封的鞋和

20、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无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重点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粘膜的防护。尤其关注在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时,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脱卸过程可能的污染。,有可能发生血液或其他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污染暴露时,戴双层手套、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防水胶靴或者腿部能遮盖的一次性鞋套。,由于病人自急性期至死亡前血液中均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因此,要尽量不发生皮肤暴露:医务人员皮肤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

21、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尽量减少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执行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严格预防锐器伤;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应当对参与患者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感染症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诊治并报告。,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可以复用的防护用品严格遵循消毒与灭菌的流程。除非已经恰当消毒,否则个人防护装备不应重复使用。,WHO建议:手卫生非常重要,以下情况应当严

22、格实施手卫生:在穿戴个人防护服进入隔离房间前;在对病人进行任何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在任何有风险的暴露后,或已实际暴露于病人血液或体液之后;接触病人周围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表面、物体或设备;,在脱掉个人防护服,离开隔离区域前;若在脱掉个人防护服后忽略了手卫生的步骤,会降低或影响之前穿戴防护服所起的防护作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流动水均可用于手卫生,具体的洗手方法可参照WHO推荐的正确技术步骤。当手上有污垢时,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个医疗点都要配备含酒精的洗手液(在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的内部及入口处);应保证随时能获得流水、肥皂以及一次性纸巾。,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人样本具有极端生

23、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WHO,一般是在患者出现症状3天后病毒可以达到能检测的水平。病原学检测:应在有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和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进行(BSL-3或 BSL-4实验室)。病原学统一集中检测。,定点医院负责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后用A类标本运输箱转运至具有埃博拉病毒病原学检测条件的CDC统一进行检测。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运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运输全过程应具有标本追踪系统。,A类标本运输箱,三重包装系统:内层是主要容器(一个可密封的标本袋缠绕以可吸收材料)第二层是防水防渗漏的容器外层是用于转运的包装箱,定点医院开展常规实验室(非病原学)检测:相对独

24、立区域的II级负压实验室;各种操作使用生物III级安全柜;固定设备和检验人员;减少开盖操作,确需开盖操作时,要等离心完成后,静置10分钟,将待开盖标本转移至生物安全柜中开盖;,为控制感染风险,应使用带防护罩的显微镜;带气溶胶防护盖的控温专用离心机;分装、加样标本时使用带有滤芯的吸头;严格个人防护:全面部防护或护目镜、面罩覆盖口鼻,佩戴手套,穿防液体喷溅及液体渗透的防护服。,院内标本采集: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全面部防护或护目镜、面罩覆盖口鼻,佩戴手套,穿防液体喷溅及液体渗透的防护服。严格注射和采血程序,确保全过程安全,防止锐器刺伤。采集病原学标本用抗凝塑料管,不要用玻璃管,以减少标本

25、破、漏的风险。,院内标本转运:不可使用任何气动传输系统转运可能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标本。院内标本亦应放置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中转运。,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保证达标排放。所有废弃样本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利器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利器盒内;实验室废弃物使用安全排汽(排汽加过滤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处理,再按医疗废物处置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运送,集中焚烧处置。,病人尸体处理,在处理埃博拉死者尸体时,必须穿戴具有较强保护性的防护服和手套。患者死亡后,应当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当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

26、火化。需做尸解时,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医院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污染物品处理原则,污染的医疗用品,根据是否重复应用和物品的特性采用:焚烧高压蒸汽消毒处理化学方法处理:有效氯500-1000mg/L的氯制剂擦拭、浸泡消毒。,污染物品消毒处理,隔离病房的消毒工作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500mg/L-1000

27、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如醇类消毒剂)擦拭消毒。,诊疗用品的处置,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医院环境污染处置,地面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小面积污染,建议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并吸收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再进行相应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较大范围污染的,首选漂白粉覆盖,待液体吸收后清理,倒入污水处理系统。,医疗废物严格处置,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相关医疗废物应当及时密闭转运,焚烧处理。,携手抗击埃博拉,埃博拉出血热是高致死性疾病,只要各国严防严控,理性对待,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有证据表明,早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试验性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三联单克隆抗体(ZMapp),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