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二、三章1 生物的特征:特定的组构 新陈代谢 稳态和应激 生殖和遗传 生长和发育 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
2、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9、脂肪的功能: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 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饱腹感。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冰比水轻水是极好
3、的溶剂水能够电离。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
4、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 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5、,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 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17、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内质网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糖体,是合成脂质的主要场所;糙面内质网膜上富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并转运蛋白质。1
6、8、叶绿体:表明有两层膜,内部是一个悬浮在电子密度较低基质中复杂膜系统,这一膜系统由一系列排列整齐的的扁平囊组成,这些扁平囊称为内囊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19、线粒体:它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有液态的基质,内外两膜间有空腔,外膜平整无折叠,内膜向内折入而形成突出于基质中的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功能:将贮存在糖类或脂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细胞代谢中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20、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没有,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动物
7、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的。21、细胞学说: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能够基本相似新细胞是由已存在上网细胞分裂而来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的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作用。22、细胞膜的膜蛋白:内在蛋白:以其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疏水部分非共价结合;外在蛋白:不与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直接结合,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的外端上或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功能: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细胞的识别作用也决定与膜表面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可以移动
8、的,生物膜具有流动性。23、细胞之间的连接类型;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三种类型,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连接。第四章:细胞代谢1.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另有 RNA。2.酶的作用: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3.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温度,PH 值和盐的浓度,辅因子,酶抑制剂,酶激活剂。4.生物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或质膜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小分子透过,而且是常常只令一些物质进入细胞,又只令一些物质从细胞出来。而且能够调节这些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决定因素: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5.渗透现象:是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6.水
9、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化学势:每摩尔物质的自由能。7.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8.主动运输:靠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9.简单扩散: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10 易化扩散: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但需特异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11.胞吐作用: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的过程。12.胞吞作用:细胞质膜形成向内的小泡,把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吸收
10、进细胞的过程。13.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是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葡萄糖的过程。光合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形成和贮存起来的。14.光反应: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只有叶绿素 a,叶绿素 b 吸收的光要传递给叶绿素 a后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利用;另外辅助色素还有类胡萝卜素;色素分子吸光后产生极不稳定的激发态。15.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成绿色,在反射光下成红色的现象。16.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继续放出微弱的红光的现象。17.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统。18.光反
11、应小结: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造成从叶绿素分子起始的电子流动;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的化学渗透,形成了 ATP,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一些由叶绿素捕获的光能还被利用于水的裂解,又称为水的光解,氢气从水中被释放出来;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电子受体 NADP+,形成了还原性的 NADPH,电子又再次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 NADPH 中。19.碳反应:(葡萄糖的形成)是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NADPH 和 ATP 的化学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过程,又称卡尔文循环。20.细胞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1 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 4 个(H)*
12、,放出少量的能量,合成 2 个 ATP,其余以热能散失,场所在细胞的基质中。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2 个分子的丙酮酸和 6 个分子的水中的氢全部脱下 20 个(H) ,生成 6 分子的二氧化碳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 24 个(H) 与 6 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 34 个 ATP,场所. 在线粒体内膜上。 2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1、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2、产生有机物糖类和氧气。3、叶绿素等捕获光能。4、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变为 ATP。5、水的氢主要转移到 NADP+形成NADPH+H(+)。6、糖合成过程主要利
13、用 ATP 和 NADPH+H(+)。7、仅有含叶绿素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8、只有光照下才能产生。9、发生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呼吸:1、以氧气和有机物为原料。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有机物的化学能暂时贮存于 ATP 中或以热能消失。4、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5、有机物的氢主要转移到 NAD,形成 NADH+H(+)。6、细胞活动是利用 ATP 和 NADH+H(+)。7、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8、在光照下或黑暗中都可进行。9、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第四章(作业: 1,2,3,4,6,8T)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
14、试分析其理由。答:核酸在细胞体内作用很重要,是遗传物质,同时有 DNA 和 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如果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须有核酸氧化酶,这样的情况下,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很容易被水解。2、乳糖催化的是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反应。某人进行了两项实验。第一项是用不同浓度的酶作用于10%的乳糖溶液,测定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产生半乳糖的速率) ,结果如下:酶浓度 0% 1% 2% 4% 5%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第二项是用相同浓度的酶作用于不同浓度的乳糖溶液,其结果如下:乳糖浓度 0% 5% 10% 20% 30%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15、 65试分别解释反应速率和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以反应速率对浓度作图。 )答:反应体系中底物的浓度一定时,酶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酶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反应体系中酶的浓度一定时,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直至底物过剩,此时底物的浓度不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3、曾一度认为二硝基酚(DNP)有助于人体减肥,接下来发现此药不安全,因此禁用。DNP 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 H 的通透性增加,因而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不能耦联。试说明 DNP 何以能使人体重减轻。答:二硝基酚是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
16、。DNP 增大线粒体内膜对 H 的通透性,消除 H 梯度,因而无 ATP 产生,氧化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发。用二硝基酚虽然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因为人体获得同样量的 ATP 要消耗包括脂肪在内的大量的燃料分子。当 P/O 接近于0时,会导致生命危险。4、人体内的 NAD 和 FAD 是由两种 B 族维生素(烟酸和核黄素)合成的。人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烟酸每天约20mg,核黄素约1.7mg 。人体所需葡萄糖的量约为这一数值的千万倍。试计算每一分子葡萄糖被完全氧化时需要多少个 NAD 和 FAD 分子,并解释膳食中所需要的维生素何以如此之少。答:糖酵解:C 6H12O62NAD 2ADP 2
17、Pi2丙酮酸 2NADH2ATP+2H 2O柠檬酸循环:丙酮酸4NAD +FAD+ADP+ Pi3CO 2+4NADH+4H+FADH 2+ATP呼吸链:NADHH +1/2O 2+2 Pi2ADPNAD 2ATP3 H 2O一分子葡萄糖被完全氧化时需要10NAD 和2FAD 分子,NAD 和2FAD 分子在糖代谢中不断氧化还原,循环使用,合成它们的两种 B 族维生素(烟酸和核黄素)需求量少。5、柠檬酸循环中,由琥珀酸到苹果酸的反应实际上有两步,第一步是琥珀酸脱氢变为延胡索酸,第二步是延胡索酸加水变成苹果酸。现在用菜豆的线粒体悬液研究此反应。已知此反应进行过程中能够使一种蓝色褪色,琥珀酸浓度越
18、高。褪色越快。现在将线粒体、染料和不同浓度的琥珀酸(0.1mg/L,0.2mg/L,0.3mg/L)进行实验,测量溶液的颜色深度,你预期应分别得到什么结果?以颜色深度对时间作图表示。解释为什么。答:此反进行过程中间产物能够使一种蓝色染料褪色,琥珀酸浓度越高,也就是底物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中间产物越多,所以褪色越快。6、某科学家用分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 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 pH 为4。然后将些叶绿体转移到 pH8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解释为什么。答:叶绿体浸泡在 pH4的溶液中,基质中摄取了 H ,并将摄取的 H 泵入类囊体的腔,使类
19、囊体空腔中的 pH 为4。将此叶绿体转移到 pH8的溶液中,类囊体膜两侧建立了 H 质子电化学梯度,驱使 ADP 磷酸化产生 ATP。7、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气) ,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作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与水箱的距离不同,从而改变光强度。结果发现,当太阳灯与水箱的距离从75cm 缩短到 45cm 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只有从45cm 移到15cm 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 处被移到 45cm 处时,照在水箱上的光强度增加了278%。如何解释这一实验结
20、果?小组的成员提出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你认为哪一条有道理?为什么?A 在距离大于45cm 时,光太弱,植物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伊乐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C 灯距离太近时,光已达到饱和D 伊乐藻是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答:B 有道理。实验中以“ 枝条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观察到的光合速率为零。太阳灯从75cm 处被移至45cm 处时,照在水族箱的光强度增加了278%,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光能不足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从45cm 处移动到15cm 这一距离时,光合速率才能随光强度
21、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当移动到一定距离时,达到光饱和点,光反应达到最大速率,再增加光强度并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8、热带雨林仅占地球表面积的3%,但估计它对全球光合作用的贡献超过20%。因此有一种说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给其它生物供应氧气的来源。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试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方面评论这种看法。答: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是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温度高,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也多。特别是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依然消耗 O2,所以整体上看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第五章:1、G
22、0 期细胞:离开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称为 G0 期细胞。或者: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 G0 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名】2、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也可以说,细胞分化是同一来源的细 胞 逐渐发生各自特有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 化 特征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之间出现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和它以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是从化学分化到形态、功能分化的过程。分裂不等于分化。 细胞分化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成三点: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 物 体
23、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 胎 期达到最大程度;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普遍性: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个 体 发 育 的基础。 【简答】3、分裂时期:时期 主要特征G1期 转录大量的 RNA 和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为 DNA 复制作准备S 期 DNA 复制,一个 DNA 分子复制出的两个 DNA 分子通过着丝点连在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2 个姐妹染色单体间期G2期 为进入分裂期作准备(合成少量的 RNA 和蛋白质)前期 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
24、体分开,在纺锤体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分裂期末期 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膜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赤道板细胞板细胞壁4、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有丝分裂(植物的分生区细胞)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作业题:2、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什么实践意义?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的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基因,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如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有些
25、细胞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但是它的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受精卵、早期的胚胎细胞。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发生部位 动物:卵巢、睾丸植物:雄蕊、雌蕊全身各部开始时间 性成熟 受精卵分裂次数 连续分裂两次 一次子细胞数目 4 或 1 个 2 个子细胞名称 性细胞 体细胞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精(卵)原细胞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 次间期; 1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不变联会四分体 出现 不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有 无同源染色体 有 有同
26、源染色体行为 有,分离 不分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有 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子细胞的遗传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变异 有 无周期性 无 可能有2、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一个成年人平均约有5L 血液。假定每毫升血液中有500万个红细胞,那么每秒钟需要产生多少个新的细胞才能保证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正常。答案:120 天后,他的所有细胞都应该是新的了。所以,他有 120 天产生 5*1000*500 万个红细胞。由于不是瞬间死亡,所以 120 天他可以平摊,只要保证每天死的和新生的一样多就成了。51000500104/(120243600)2411 个。第八章:血液凝固:血液凝
27、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与凝血有关。促使血液凝固的各种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液之中,且含量很高,血液且有很大的凝血潜力,然而血液却只有在组织破损或血管内皮损伤的局限部位凝固,在血管中一般是不凝固的,这是由于在血液中还存在着许多中抗凝血的抑制因素在发挥作用,使这种巨大的凝血潜力受到有效地控制。血液循环:人和哺乳动物有两个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都是起源于心脏,又回到心脏。心脏有节奏地收缩把血液挤出去,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这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左心房,这是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中,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成为动
28、脉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在体循环中,从心脏发出的大动脉称为主动脉,从主动脉再分出动脉到各器官和组织,动脉再分出微动脉。动脉管壁(包括微动脉的管壁)都是由内皮细胞,肌肉层和结缔组织层所组成的,因此,血液中运送的各种物质不能透过动脉壁与组织交换。为什么血液在血管系统中只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倒流呢?这是因为心血管系统中只有一套瓣膜,对于保证血液不到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统称房室瓣心脏的结构。心脏的结构:人和哺乳动物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被纵中隔和横中隔分为四部分。纵中隔将心脏分为左心、右心,而横中隔又将这两部分分为心房
29、和心室。心脏心音的产生(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九章1、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原理:完成从鼻腔到肺泡,和肺泡到鼻腔的气体传送,需要动力克服阻力。肺泡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舒张收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 2、为什么很多中长跑运动员都要到高原去训练?答:高原缺氧,长期在高原生活心肺功能会比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更强。在高原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让心肺功能得到
30、极限锻炼。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红细胞生成增多,机体通过神经发射和高层次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和循环血容量,补偿细胞内降低了的氧含量,从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适应恶劣的低氧环境,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另外,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 第十章1、 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 )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大量饮水则引起大量排尿,不饮水或少饮水则尿量
31、减少,试述其调节机制。肾具有强大的根据机体需要调节水排泄的能力,以维持体液渗透浓度的稳定。从肾小球滤出的水分近 80%在近端小管及髓襻降支被重吸收。 大量喝水溶质的渗透势小,水大量从终尿排出,则引起大量排尿;不喝水或少喝水则反之。喝水影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当肾小球毛细血管显著降低或囊内压升高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小。肾的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第 11 章:免疫1、 特异非特异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
32、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 或人工预防接种 (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 ,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2、局灶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当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局灶性炎症反应有四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发热。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释放血管舒缓激肽。这种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同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与舒缓激肽使受损伤部
33、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这可以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减少侵入的微生物。局灶性炎症如果治疗不当会蔓延到全身,引起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3、引起疾病的原因: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楚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然而对外来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和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自身组织发生的免疫应答都可以产生疾病。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
34、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功能退减: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第十二章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或激素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这些物质是“第一信使” 。含氮激素到达靶细胞后,并不进入细胞内部,而是与细胞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这种变化又引起与受体分子紧密连接的腺苷酸环化酶变构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催化 ATP 转化成环腺苷酸(camp) ,camp 再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或反应过程,使靶细胞所特有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类固醇的作用机制:这类激素都是小分子,能扩散进入细胞。如果进入靶细胞先与细胞质
35、中特异的受体分子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活性,在一定条件下穿过核膜进入核内与染色质上的一种酸性蛋白相互作用,促进安 DNA 样板转录成倍使核糖酸的过程,mRNA 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导致某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这种激素的生理效应激素的合成。激素的合成:?各种激素的作用:激素 主要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生长激素释放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抑制生长激素释放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 抑制催乳素释放黑色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抑制黑色细胞雌激素释
36、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进肾上腺皮质生成和分泌激素促甲状腺素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卵泡刺激素 促进精子生成(男)刺激卵泡成熟(女)黄体生成素 促进卵泡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黄体形成和分泌孕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 刺激蛋白质合成好组织生长,减少堂的利用,增加糖原生成,促进脂肪分解催乳素 促进乳腺生长和乳汁形成黑色细胞刺激素 增加黑色素的合成与扩散激素和酶的区别:激素是传递信息的,重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 酶是催化反应的,重在胞内生物反应的催化 。 激素一般是多肽,蛋白质,脂类 酶是蛋白质,有些是 RNA,比如核糖体 RNA 就具有催化作用。激素作用范围广,由某个细胞分泌,作用可以遍及全身,也可以直接影响周围组织细胞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