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科学教育初中生科学学习兴趣调查分析一、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方面目前,在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中,对实践层面的问题关注较少。多是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对综合课程本土化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己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1、科学课程建构从整体上反映对课程性质、目标的把握,透视不同的课程价值观。研究主要关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排列、课标、评价等。周勇的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综合理科科学课程内容选择的特点,通过对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综合理科科学课程四个基本内容领域的考察,揭示了我国已与教育综合理科科学课程在内容选择的若干特点。袁运开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2、和我们的认识中表述了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制订依据与背景,阐明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必要性以后,着重对标准的特点作了介绍。2、对教材和教科书的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教材比较、教材设计、国外教材的介绍等。于伟的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多种初中科学教材的内容设计的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定位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深入地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正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方向,同时也为新课改教材的改进和选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方红峰的论初中科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主要是探讨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以及课程标准来设计和编制初中科学教材。对外
3、国的科学教材介绍主要是日本、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的科学教材,例如陈志刚,姚海宁的德国综合理科教材简介,介绍了由德国柯莱特出版社德国一家领先的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的综合理科教材。作者分析了该教材的特点,为我国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3、国内外科学课程的演进与发展。由于我国科学课程的研究刚刚起步,故学者们多倾向于研究国外科学课程的发展情况,尤以对美国和日本的研究居多,主要涉及的是国外科学课程的历史发展阶段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王秀红在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一文中,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到浙江
4、一个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考察和总结我国典型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案例,从中寻找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意见。蔡铁权和姜旭英在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二十年中回顾了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的提出开发实践二十年的艰辛历程。针对改革遇到问题,采用了强化组织和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研组织建设、完善教材、改革评价制度以及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使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栾波、矫爱玲、张明亮在综合理科课程的世界性发展与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改革中通过介绍国外综合理科开设历程及其经验与我国综合理科课程实验情况及其经验对比总结对我国可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郑长龙、林长春和陈耀亭合作研究的日本理科课
5、程发展史研究介绍了日本理科课程发展史,它是当时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必然结果。4、科学课程的实施。已有的文献资料主要是科学课程的教学实验区的实施情况。陈洪炉在浅谈初中科学的学生实验教学一文中指出初中的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又如陈亚芳的谈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中直指学习的关键是兴趣。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看,从1992年至今,我国科学课程的研究已搭建了一个基础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对于实践层面的问题研究却较少。二、在学习兴趣研究方面在兴趣研究方面,当代
6、中国的学者对理论基础的研究落后于实践,特别热衷于对提高兴趣的策略的研究,但策略又不是非常具体。国内外己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1、兴趣思想理论,包括历史上各位学者兴趣的提出、定义、分类、水平、品质等和后辈对前辈的归纳总结。较早深入研究兴趣并较完整地阐述兴趣概念的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的兴趣学说和兴趣教学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兴趣的正式形成。1913年,杜威出版了专著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结果有质的不同。孟四清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介绍了兴趣的定义、作用、产生机制等内容,他支持兴趣就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一定义,认为兴趣是在
7、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SUZANNEHIDI在INTERESTAUNIQUEMOTIVATIONALVARIABLE中认为兴趣是一个独特的动机变量和心理状态,发生在人与他们感兴趣的对象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日益重视、集中和影响的特点。在这篇文章讨论在一般情况下的动机变量、具体的兴趣及基于其生物学根源的建议,提出论证了神经科学发现、一般情况下的动机变量和具体的兴趣之间联系。彼得罗夫斯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将兴趣定义为“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他认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并从内容、目的、广度和稳定性等不同角度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并指出“兴趣是人的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8、但不是唯一方面,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信念”。其他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如索里、波果斯洛夫斯基、皮亚杰等也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兴趣下了定义或作了论述说明。总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心理学界对兴趣的定义,至少可以分为五类(1)把兴趣视为人的基本机能;(2)把兴趣视为动机因素;(3)把兴趣视为态度;(4)把兴趣视为情感反应;(5)把兴趣视为需要。薛小丽在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兼论当代教学论的重建中,西方兴趣教学思想从古至今有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成熟的演进过程,其历程可先后分为萌芽、初建、形成和兴盛四个阶段,列举了众多学者的观点并初步提出基于兴趣取向的教学理论和模式。MONIQUEBOEKAER
9、TS和PIETROBOSCOLO在INTERESTINLEARNING,LEARNINGTOBEINTERESTED一文中对兴趣研究历史的做了简单介绍,发现兴趣的定义上不存在什么是“兴趣”,有识之士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增长不是渐进的而是跃进式的。跃进式的增长发生在世纪上半年的职业心理学上和在20世纪80年代主流心理学上。2、兴趣的调查分析和培养兴趣的策略曾智在初中生学习兴趣发展研究中结合相关研究,运用自编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南京市初中3个年级38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从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稳定性、广泛性、效能性等4个特征及其学习兴趣的差异与教师、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了解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10、状况,为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姜承彬在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中通过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和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激发和培养密不可分,进而从教学方面提出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王秀英的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方式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预复习情况及现有学习策略分析需要对学生进行哪些学习策略的培养并探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杨海仙和杜淑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浅析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都是从教学角度对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
11、养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柳立红加强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将兴趣培养与情感效应相联系,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通过加强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刘明长浅谈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认为科学教师应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吴剑波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初中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探究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家校配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勒言在兴趣与学习中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自我兴趣培养来达到激发探索和学习的兴趣的目的。三、总结综上,兴趣的理论众多各家有个家的观点,但都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兴趣在教育教学活
12、动中的培养被高度重视。在目前兴趣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现有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水平或是纯经验水平,这显然是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在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中,对实践层面的问题关注较少。而科学作为一门在中国实践不久的综合课程,多是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在科学课程的背境下研究兴趣,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多。为了从理论上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学习兴趣,更好地在实践中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探讨科学学习兴趣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科学学习兴趣现状,以理论和实际为指导提出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