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448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目录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THECREDIBILITYOFNEWSMEDIAINFLUENCESONTHEGOVERNMENT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1二、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1三、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2(一)新闻舆论监督对提高政府公信力起到积极的作用。2(二)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消极影响3四、新闻舆论监督政府存在的缺陷4(一)新闻舆论监督重点不突出,力度不够。4(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新闻监督难。5(三)新闻从业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闻官司迭起。5五、如何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6(一)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法制6(二)加大新闻舆论监督政府的力度,提倡新闻媒体的独立性7(三)加强媒体与政府的沟通,增加政府行政的透明度8(四)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队伍8参考文献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机制的一部分,对政府公信力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各种腐败现象也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弥补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及其他行政监督的不足。本文着重论述了新闻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积极和消

3、极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政府公信力,影响II【ABSTRACT】NEWSMEDIAASPARTOFTHEMECHANISMOFSOCIALSUPERVISIONHASAGREATIMPACTONTHECREDIBILITYOFTHEGOVERNMENTINRECENTYEARS,“SYSTEMDEFECTS“AND“INSTITUTIONALVACUUM“HAVE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ALLKINDSOFCORRUPTIONISGROWINGWORSE,ANDGOVERNMENTABUSEOFPOWERO

4、FTHEPHENOMENONTHESTRENGTHOFTHEURGENTNEEDFORNEWSMEDIAISCOVERTHEJUDICIALSUPERVISION,LEGISLATIVEOVERSIGHTANDOTHERLACKOF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THISPAPERFOCUSESONTHECREDIBILITYOFTHENEWSMEDIAONTHEPOSITIVEANDNEGATIVEGOVERNMENT,ANDTOEXPLOREHOWTOUSENEWSMEDIATOIMPROVEPUBLICTRUSTINGOVERNMENT【KEYWORDS】NEWSMED

5、IA,SUPERVISION,CREDIBILITYOFTHEGOVERNMENT,INFLUENCE1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针对这社会上一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或是违背社会道德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新闻媒介这一公共话语资源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表达民意,起到对社会权利进行监控和制衡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宪法明确规定,并受宪法保护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涉及新闻的条款第22条“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社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发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

6、行、示威的自由”。1它确定了全体公民拥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而新闻舆论监督是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并明确表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是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趋势和内在要求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1989年11月25日,李瑞环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发表长篇讲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指出“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不应仅仅看成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或是新闻单位的监督。二、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7、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成员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行为的认可而赋予政府以信任,并因此形成规范的社会秩序。政府公信力反映了政府的诚信度,反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广大人民群众对诚信政府的普遍信任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然而,一个国家要保证公共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规范形式,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用监督的权利制约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权力相对应的监督权力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的监督机制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许多方面,这些监督机制相互联系补充,构成了对公共权力、政府权力的有机

8、监督网络,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之所以能成社会监督机制中十分重要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19542三、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一)新闻舆论监督对提高政府公信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新闻舆论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口舌,首先要确定一个概念,那就是新闻媒体既是国家和政府的媒体,又是人民的媒体,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2党和政府通过新闻及时发布关于重大事情、重大问题的信息,使人民知晓并参与讨论;同时,媒体又是人民的喉舌,通过这个途径,人民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人民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才能得以实现。3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实际范围较宽,

9、目前的职责范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制度、遏制行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首先,新闻舆论监督能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有效地行使。新闻舆论媒体作为公共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优势,利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2003年4月25日,广东南方都市报刊发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报道,而后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在4月25日以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为题转载了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不久,在GOOGLE简体中文网站上可以检索出4万条与孙志刚相关信息。5月1

10、4日,有三位法学家博士以公民身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继之,5月23日又有5位法学家同样以公民的名义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81号令,自8月1日起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1982年的收容遣送办法。”4一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举国关注,一篇报道导致一项国家法律的禁止,一项新的法律的诞生,这表明了新闻舆论监督对于公共权力的制约和行使有着重要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新闻媒体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报道,让公众更加了解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监督中,有利于依法治

11、国制度的实施。例如,2009年8月在云南晋宁发生了“躲猫猫”事件,据新闻媒体的报道,该县警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形象,掩盖事实,在第一时间公布了“因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不慎死亡”的结论,这一结论大大违背了公众的常识和经验从而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2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J求是,1990,33丁柏铨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J新闻界,2006,194邵恩荣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研究3遗憾的是,云南省政法机关未能及时给满是争论的大众一个明确的回应。网络质疑、搜索、评判等如“洪水猛兽”,一时间,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警方的发布错误

12、消息和政法机关在舆论面前的“沉默”,使得媒体和公众不得不脱离政府,纷纷自发去调查事情真相,这就给别有用心之人散布谣言提供了便利空间,负面言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聚。就在“舆论山洪”积聚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云南省委宣传部针对晋宁县警方新闻发布的错误和相关政法部门行动迟缓的问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了三次新闻发布会,其中还包括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网络新闻发布会,及时全面地发布调查最新进展,以坦诚的态度回应公众问责,逐步扭转了县政府被社会舆论质疑、嘲讽的被动局面。最终晋宁县看守的所涉案民警被控玩忽职守罪和虐待被监管人罪。至此,轰动全国的“躲猫猫”事件告一段落。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

13、建设中起着威慑和警示的作用。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有一句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当腐败分子在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时候总是躲不过群众的眼睛,新闻舆论媒体是群众提出申诉的途径之一,腐败行为一旦被新闻媒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相当于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很多腐败分子不怕群众意见、不怕上级批评、不怕检查调查,但就怕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被曝光,因为他们的不法行为一旦被公布便难掩众人之口。(二)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消极影响新闻媒体对政府的“负面报道”聚焦于那些政府的行政行为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其他反常现象。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以及自然灾

14、害等一类事件往往是它关注的焦点。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某种做法,而在于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政治上,它往往站在与政府的对立面来挑剔批评政府政策的不足或是行使权力不当。1994年6月19日焦点访谈播出“沉重的棉花”的纪实报道,揭露了发生在河南兰考的棉花搀假案。1996年12月1日焦点访谈名为“巨额粮款化为水”的报道反映了黑河地区政府拖欠农民的售粮款和挪用国家数千万元,购粮资金兴建不见效益的矿泉水厂。这些报道有力地揭露腐败,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高度关注社会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播出了一批如“毒气下的鞋城”一类的暴露社会阴暗面的负面报道。中

15、国青年报的的冰点专栏“将老百姓的苦闷,磨难,希冀,奋斗执着地作为关注和报道的重点”,其中既有“王建业特大受贿案”那样较深层次地揭露政府腐败的报道,又有“北京最后的粪桶”一类关注小人物命运的篇章。1998年以来,4南方周末每期头条都是有分量的社会新闻,其中百分七十以上是暴露阴暗、抨击腐败的负面报道。新闻舆论有普遍性和传播性,在揭露政府错使公共权力和贪污腐败的事件后,在社会上造成公众不安和气愤的情绪,但是这也正表明了政府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笔者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公信力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媒体审判”。“媒体审判”,相对于“司法审判”而言,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对

16、错时,对任何审判前或审判中的刑事案件,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披露,而是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判处被告人某种罪名,或处以某种刑罚,并因此而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审判的结果。”5其总体特征是新闻媒体不顾法律的规范,试图通过舆论手段影响法庭判决,越过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媒体越俎代庖、超越其自身权限范围干涉司法的极端表现。“媒体审判”较早的案例是河南的张金柱交通肇事案。1997年8月24日,河南郑州某公安分局政委张金柱酒后驾车撞人后逃逸。在法院尚未对该案做出判决之前,新闻媒体就围绕此事做了声势浩大的舆论造势,对张金柱进行声讨,促使社会形成

17、了“张金柱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舆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对张金柱判处了死刑,而按照他的犯罪事实,只能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最多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在临死之前,张金柱诉说“我是被媒体整死的”。这就是新闻传播中的“媒介审判”现象。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对于司法部门正在审理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做定性、定罪或偏袒的报道;公开审理的案件,应该与司法程序一致。”6但是,现在一些新闻媒介擅自超越司法程序,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往往流于夸张、片面甚至失实,经煽情主义文风的渲染,力图激起公众同情或憎恶的极端情绪,采取“炒作”的方式,即由诸多媒体联动作战对案件作单向度的宣传,“沉默的螺

18、旋”效应巨大,相反意见被压制,从而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左右办案人员对案情的判断,最终很可能导致错案。这直接破坏了司法公正和法制建设,不利于公众形成正确的法制观,长期如此将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作用四、新闻舆论监督政府存在的缺陷(一)新闻舆论监督重点不突出,力度不够5王军新闻工作者与法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6王天定新闻道德与法规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L75新闻舆论监督,重点应该放在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作风的监督上。但是,现在的新闻媒体监督的现状包括首先,层基层多,监督高

19、层少,是公众认为的“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中国商法就“广州市目前对该市领导干部廉政监督是否有力”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606份问卷中认为目前新闻监督有力的只占325。有些新闻媒体部门和记者畏惧政府权力,害怕自身利益受损,不敢监督高层领导。其次,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被群众形象地描述为“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当一个贪官被定性后,就对他和与他的事件有关的、无关的情况大量报道而在案件定性曝光之前,对此却处于失声状态。(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新闻监督难多数地方新闻媒体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访难、取材难、发稿难、获得有关部门支持难、打官司难。为什么中央媒体的监督力度比地方媒体大,原

20、因有很多。其一是权威性的差异。地方媒体由于身处一个行政区域,受到来自地方权力部门或领导的压力,批评监督新闻很难刊发。其二是人力、物力、财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地方媒体由于受当地经济实力制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与中央媒体相比不能相比。其三是舆论监督环境和品牌效应的差异。中央媒体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而地方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常常害怕家丑外扬,很多问题不愿曝光。2002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专题报道采访受阻透视,实录了山东、贵州等地记者采访受到威胁甚至受到身体伤害的情况。2008年初,新闻媒体报道了辽宁省铁岭市两丰县的县委书记张志国派人到北京试图拘传披露西丰县

21、丑闻的记者的案件。为了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重重阻力,新闻媒体不得不采取“相互借力”的方法,尽量多披露外地的“劣迹”,正面宣传本地新闻,试图通过“新闻联动”来加强新闻舆论的作用。这现象表面上看来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不相悖,实则是新闻媒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体现。(三)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闻官司迭起新闻官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一种历史进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成为最基本地社会准则,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就会诉诸于法律寻求维护。分析已受理的新闻纠纷案件,造成新闻媒体被动的原因包括采访作风不扎实,不深入客观实际,不认真调查核实,造成新闻报道失实;报道时法律依据援

22、引不当,妄加评论,造成新闻侵权;对稿件审核不严,片面追求时效,轻易公开发表造成侵权等。造成以上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记者工作作风不踏6实,走马观花,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核对,写出失实的报道,引发新闻纠纷,造成不良影响。有些记者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不是把自己定位在“第三者”的位置来陈述新闻事实,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法官,以言代法,这就是“媒体审判”,对司法审判造成消极影响。有些记者和编辑吃、拿、卡、要,搞有偿新闻,甘心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钱权压力下,放弃了新闻工作者的报道权利和义务。五、如何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一)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法制要充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制定相

23、关的法律是根本保障。新闻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离开法律的保护,舆论监督的功能就会削弱,或者使之彻底成为权势的奴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没有法律的约束,舆论监督也会被滥用,肆意践踏公民的权益,毁坏政府形象。纵观世界,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对新闻媒体进行规范,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如法国、意大利、瑞士、希腊、丹麦等国都有独立的新闻法,具体规定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另一种是虽未制定专门的新闻法,但有关的新闻法规散见于宪法和各种法律的条文中,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新闻法律体系,它对保护新闻舆论监督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用以调整新

24、闻传媒与公民、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于现行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的有关条文。在司法实践中,一旦碰到其他专门法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对新闻舆论监督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因此,完善新闻立法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全国性的新闻法规虽然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出台,但有关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已经开始出现。1999年5月,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办法(试行)正式出台,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地方性法律。该办法规定“全市党政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公务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机要和保密工作外,都必须接受新闻舆论监督”;“任何单位、部门、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如实反映

25、情况,不得拒绝、抵制、隐瞒”;“批评性报道播前,各新闻媒体要确保事实确凿,但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7。2005年1月,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受理新闻单位移送案件线索实施7马雪峰传媒监督实现司法独立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月7办法,办法中明确列举了新闻单位可以直接向检察机关移送的五大类案件的线索,包括“涉嫌贪污受贿犯罪线索,包括贪污、挪用公款、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案件等;涉嫌渎职犯罪线索,包括滥用实权、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私放在押人员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试试的侵权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线索,包括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

26、力取证、破坏选举等;侦查机关在侦查工作中违法办案线索;检察院工作人员违法办案或者其他违纪线索,可以直接送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长”8。实践证明,这些法规的出台对新闻舆论监督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让新闻媒体更好的发挥其监督职责,使政府信息透明化,提高政府公信力。(二)加大新闻舆论监督政府的力度,提倡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加大新闻监督政府的力度,首先,要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报道、连续报道,以确保公民的知情权。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通过新闻监督时刻处于公民的视线之内,便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这样就能极大地发挥新闻监督的积极作用。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时说到“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

27、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9其次,各种媒体平台、不同家新闻媒体要紧密联系,对重大事件联合报道加大监督力度,若仅仅由一家新闻媒体单独发表舆论监督报道,势单力薄,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来达到新闻监督的目的。“而众多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同时对同一事件进行舆论监督其监督效果比独家报道要强得多。”10同时在报道中,要及时引进公众的反馈意见,将事件的发展与受众评说、专家点评一并登报,以便公众从多角度了解该新闻事件。拓宽新闻舆论监督的空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新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新闻舆论空间是指新闻舆论可能发挥的程度和范围,也就是社会,特别是政府对各种舆论的监督性报

28、道和批评的宽容度。新闻媒介作为政府的依附和工具属性,受到党务、政务等多方面监督的制约。一般监督性的批评报道,不但要得到媒体内部领导的批准,而且还要经过媒体以外的领导机构的批准,有些还要经过上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层层的审批程序不仅影响新闻报道的时效,而且阻碍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实施。突出监督特色,树立新闻品牌。地方新闻媒体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独立打造和培养地方性的品牌栏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因为舆论监督难,创立当地的知名新闻8谷萍成都市检察院记者获贪污犯罪线索可移交检方新京报2005年1月25日9李云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监督体制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8年8月16日10林爱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29、方法初探新闻界200428批评栏目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是必由之路,像中央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等都是靠长期的塑造、培养才有现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才日益走进老百姓心中,有了品牌效益,新闻舆论才会产生巨大影响力,才能根植于社会和民众之中,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关注,才能真正拥有新闻舆论监督生存发展、发挥作用的空间。应该确立新闻媒体独立负责的地位和自行审核新闻的权利。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应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行政领导不能兼任业务领导;同时鼓励媒介主动与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和政策法规知识,并寻求支持和理解。保留行政部门依法事后追究媒

30、体责任的权利,以加强媒体自身的责任心。(三)加强媒体与政府的沟通,增加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新闻媒体与政府沟通,一方面是政府主动公开政务,这样不仅能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自觉依法履行行政权力,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的公信力是由其工作人员的公信力来表现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闻媒体成了现代社会的神经中枢,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新闻素养,懂得更多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新闻媒体把政府信息准确告知广大群众,从而提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与政府沟通,能直接获取正确的政策信息和法律知识,增加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31、,避免“媒体审判”案例的发生,不会误导公众,也会减少新闻官司纠纷的发生。新闻媒体对政府政务的关注度越高,说明媒体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越高。新闻媒体与政府沟通,能获得政府的理解和宽容,减少纠纷和摩擦。(四)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队伍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力军,要使新闻舆论监督发挥作用,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工作能力。首先,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新闻工作者应该自觉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明确政治方向。只有这样,采访和报道才不会偏离社会的主流形态,给公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其次,要严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严守

32、新闻纪律,不卖弄不宜公开的“内部消息”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要坚持原则不因威逼利诱放弃公正客观的报道。最后角色定位要准,法律意识要强。新闻从业人员角色的最佳定位应该是“第三者”,而不应该9是判案的法官;不要代言立法和司法,不能超越组织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要用事实说话。新闻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学法、懂法、用法,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时,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依法报道,避免法律纠纷和官司。同时,对于社会流氓的恐吓和施暴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再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工作能力。记者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职业会遇到各种困难会遇到各色人等。扎实的基本功,包括“知识的

33、功底、调查研究的功底、独立思考的功底、自我控制的功底、文字表达的功底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11六、总结综上所述,新闻舆论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对政府公信力起到积极地作用,但“媒体审判”又对政府和司法机制造成负面影响。就目前我国的新闻监督现状来说,存在监督重点不突出、力度不够;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严重;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缺陷。想要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来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加大新闻舆论监督政府的力度,保持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同时加强媒体与政府沟通,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使新闻监督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提高政

34、府公信力。11王凯伟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改善策略求索2005710参考文献1马怀平监督学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2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3田大宪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杨明品舆论监督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5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6蒋安新闻监督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7郭赫男,解天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8赵笑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载记者摇篮,2007年第2期。9刘世伟舆论监督与“三贴近”原则载记者摇篮,2004年第4期。10谷鹏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载城市党报研究,2004年第4期。11许永逊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之我见载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12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载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13熊婷,庄毅敏做好公众舆论的助推器浅析焦点访谈的栏目特色及其对新闻舆论监督操作的启发载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期。14郑午阳搞好舆论监督打造品牌栏目载采写编,2004年第5期。15杨春霞论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4期。16梁衡推动新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中国国门时报社,200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