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470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从社会热点言语角度所在学院专业班级政治与行政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I【摘要】公民的政治信任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而社会热点言语,作为公民参政议政,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产物,反映了公民对政治信任状况。我国政府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注重提升政府的在经济和民生方面的能力,正确解决社会舆情事件,严抓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法律规范和政治制度建设,来加强和改善公民的政治信任。【关键词】公民社会热点言语政治信任【ABSTRACT】CITIZENSTRUSTHASADIFFERENCETOTHEGOVER

2、NMENTSPOLITICALLEGITIMACY,STRONGLYRELATEDTONATIONALSTABILITYANDSOCIALHARMONYTHELANGUAGEOFSOCIALHOTSPOTS,ASTHEPRODUCTOFTHEEXPRESSIONFREEDOMINCITIZENPOLITICALPARTICIPATION,REFLECTSTHEPOLITICALTRUSTSITUATIONOFCITIZENSOURGOVERNMENTSHOULDBUILDASERVICEORIENTEDGOVERNMENT,TRANSFORMGOVERNMENTFUNCTIONS,ANDFUR

3、THERPROMOTETHEGOVERNMENTSCAPACITYINIMPROVINGTHEECONOMYANDPEOPLESLIVELIHOODBESIDES,GOVERNMENTSSTRICTLYCONTINUETOPROMOTEANTICORRUPTION,ESPECIALLYSOLVESOCIALPUBLICEVENT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LEGALNORMSANDPOLITICALSYSTEMSANDENFORCEOTHERMEASURESINORDERTOSTRENGTHENANDIMPROVEPOLITICALTRUSTOFCITIZENS【

4、KEYWORDS】CITIZENSTHELANGUAGEOFSOCIALHOTSPOTSPOLITICALTRUST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III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1一、政治信任的概念、范畴及其研究意义1(一)政治信任的概念和范畴1(二)研究公民政治信任的意义2二、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现状2(一)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现状2(二)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现状3(三)公民对法律和制度的政治信任现状5三、我国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8(一)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8(二)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9(三)公民对法律和政治制度信任危机的原因11四、改善公民政治信任的

5、几点建议13(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防治官员腐败,提高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13(二)转变提升政府职能,准确化解舆情纠纷,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15(三)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健全政治制度,提高公民对法律制度的政治信任17结语19参考文献19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错误未定义书签。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1引言社会热点言语是指社会中流行的热点的词语、社会民谣、民谚,乃至最近出现网络的语言,基于社会与社会变化和社会热点问题而生。社会热点言语,就其内容而言,包括正面和负面的社会流行的言语。它们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它们“热”的表面,背后反映着沉甸甸的社情民意,反

6、映着时代变化的脉搏。1人们通过它们针砭时弊,反应民声,反映着社会大众对社会问题的感受程度和关切程度,也透漏着民众对我国官员、政府、乃至法制的情感理念、价值评价等深层次的政治心理,更是表达民众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活丰裕,维护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追求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的吁求。从本文角度讲,社会热点言语作为民众的政治思想的载体,反映民众对政治信任程度。而公民的政治信任是公民的政治心理,是人们的关于对政治事物和政治现象的看法,评价和态度。人们的政治信任,往往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和行为来表现出来,本文将基于人们的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的社会热点言语,来对人们的政治信任状况进行测度,并通过社会调查,结合前人

7、的调查研究结果,互联网上和新闻媒体上的相关材料,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对社会热点言语,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分析和综合,进一步探讨社会热点言语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将着力于对其背后的政治信任作深入调研,探讨挖掘它所反映的公民的政治信任状况。一、政治信任的概念、范畴及其研究意义(一)政治信任的概念和范畴从政治文化角度讲,政治信任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李砚忠教授认为,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2

8、而在笔者来看,政治信任,是基于对政治制度、政府的价值理念、以及政府的表面的政策和深层的能力,乃至于官员的品德能力的评价而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一般来讲,政治信任的对象按照由低到高顺序,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政治官员、政府、法律规范和政治制度。又由于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状况,不仅反映了公民文化的状况,更可以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通过研究公民的对政府的信任状况可以作为研究国家如何实1中国B2B研究中心试论“网络热词”折射出的社会态度阿里伯乐2009年7月29日。2李砚忠政府信任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学问题人民网2007年04月19日。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2现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的重要着力

9、点。(二)研究公民政治信任的意义今天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趋富裕,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整体有了较大改善,基本实现小康;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民众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普遍较强,对于党和国家继续引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拥有强烈坚定的信心,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度很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建设过程中社会问题会日趋增多,日趋复杂化,日趋明显化,出现了范围广泛、影响不一的信任危机,诸如官员腐败,教育不公平,强行拆迁,暴力讨薪,聚众

10、上访,食品不安全等社会热点事件会在不断地出现,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矛盾日趋凸显,利益纠纷日趋增多,贫富差距,医疗,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问题,政治上表现为官民关系紧张、司法信任危机、行政公信力下降等,成为一直困扰政府的重大问题,极大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使得政府的信任资源流失严重。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状况着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从更远的层次讲,它也关系到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针对这些曝露出的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问题,通过社会热点言语研究当前政治信任结构、程度,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升政治信任的途径等,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均对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1、。二、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现状作为公民的政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信任往往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言行表现出来,尤其是社会热点言语往往能直接地显示出公民的政治信任状况,下面笔者从公民所使用的近年流行的社会热点言语总结和分析当前我国各个层次的政治信任状况。(一)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现状1、对官员作风的政治信任现状我国大力弘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后通过掀起“审计风暴”等各种形式,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转变政府思想观念和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构建官民和谐互信的政治关系,然而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国部分官员的作风和表现来看,往往不令人乐观。当前政治信任现状表现为缺乏为民服务的态度,存在麻木

12、冷漠、欺民虐民,蛮横傲慢等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从初级的打马虎眼的“这个事情不好再说太细”,从推脱拖拉的无锡的锦旗“不为人民服务”到开封纠风主任“年度办事最差奖”,发展到理屈词穷的质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3问“你是不是党员”、“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进而是气急败坏地广州法制办“咆哮哥”和南昌卫生局“发飙女”,睢县乡长“杯具门”,新郑“母老虎门”显示了在公民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中,官员权力公共权力的怠惰懒散,麻木冷漠,骄狂,生硬,粗鄙的官僚主义作风,接连使得民众碰壁受伤害,损害了官员队伍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销蚀了民众对官员队伍的信任资源,更

13、使得官员陷入了不被信任的危机状态。12、对官员清廉状况的政治信任现状根据伊斯顿的观点,政治实质上讲,就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威性分配2,腐败则是官员利用公共权力通过体制外的非正当的方式进行权钱交易,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化的资源分配机制,损害了其他人的正当利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极大浪费。从另一个层面讲,腐败,作为官员的非道德化的行为,损害了官员队伍的信誉,更是玷污了官员队伍的形象,造成了其信任资源的流失,加剧了社会对我国官员队伍的不信任感。3虽然近些年来大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严厉惩治腐败,但是,在国内深受官本位和人情伦理的影响,开后门行贿受贿之风仍未社会中绝迹。从在当代国内,无论从社会文化

14、现象来看,官场反贪小说反贪官场电视剧流行热播,还是从去年的“升官不成便腐败”的文强、“天价烟”的周久耕等十大反腐人物,还是浙江平阳的“洗房受贿”、新近爆料的辽宁“土地奶奶”罗亚平、“全家腐”的女市长李启红、被执行枪决“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曾锦春等社会热点事件,轰动一时,成为百姓口中的日常谈资;更是从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诸如“黄米”,“雅贿”,“千里做官只为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煤官跌倒,蒲县吃饱”,“一等公民是公仆,人民为他谋幸福”,“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等关于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词汇和顺口溜这些民众对政治不信任的非正式渠道政治表达的的社会热点言语,反映了当前我国某些这政府官员的廉洁度

15、下降的现实,而这现实现象不仅损害败坏了官员队伍的名誉和人格,由此引发的民众对我国官员队伍的仇恨和无奈,使得官员队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正逐步丧失信任的危机窘境。4(二)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现状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其一是对政府的职责和能力信任状况,其二是对政府应对舆情纠纷的信任状况。1、对政府的职责和能力的政治信任状况1郭赫男从“雷人语录”看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年第5期2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123页参见孙关红,胡雨军,任军锋政治学概论复旦出版社2008年,第1011页3张广辉当前政治信任面临的困境及战略选择兵团党校学报200

16、9年第112卷第6期4陈云发网络民谚不能等闲视之公民导刊2010年02期。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4从宏观的社会治理层面来讲,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作为政治人的公民对政策带来的变化,有着切肤的深切感受“北京奥运”、“60年国庆”、“神六飞天”、“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嫦娥”奔月”、“ECFA”,这些百姓熟知的社会时政热点言语,都深刻反应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也生发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热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民众对政府的在国家的宏观治理和微观的行政行为,也存在一些不信任的因子,尤其是在事关民生的物

17、价、食品、住房、教育等问题有深刻的反应。在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物价方面,物价不合理的波动,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蒜算你狠”、“糖高宗”、“逗你玩”、“姜你军”、“油你涨”社会热点言语反映了民生物品涨价乱象接连不断,生活成本提高,“物贵伤民”,弄得老百姓生活紧张。在住房方面,居者有其屋,“安居才可乐业”,从“房奴”、“蚁族”“蜗居”“胶囊公寓”,反映了民生居住成本提高,民众生活的艰难。在食品问题,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市场中“毒饺子”、“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辐照食品”、“化学火锅”等问题食品层出不穷,“增白剂”、“瘦肉精”、“一滴香”等诸多

18、非法添加剂接连出现,“激素门”、“砒霜门”食品安全的问题“门”一扇又一扇地打开,市场监管的漏洞更是加剧了民众对市场的恐慌和对政府监管能力的担心。从住房领域出现的“楼倒倒”、“楼断断”、“楼歪歪”、“楼薄薄”、“楼裂裂”、“楼晃晃”、“楼坠坠”、“楼危危”等“楼XX”现象,充分地暴漏了住房市场上出现的秩序混乱,产业管理和监督失控怪象,显示了民众对政府政策调控民生住房市场不力的不满1。而政府调节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的成效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稳定和身心安全,这也使得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遭到民众的质疑的信任危机2在教育问题上,公共资金超标准建“豪华幼儿园”、“最豪华小学”、“天价幼儿园”、“高考移

19、民”、“掏红包,进名校”等乱象,公共资源地区存在的投入不均,再加上教育不合理政策和腐败问题,更是破坏了教育的公共产品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同时也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的期盼。从“深圳给马化腾发房补”,经适房“六连号”、“官员低价拿房”、“公职人员专供经适房”的“媚商媚官”的闹剧,暴漏了在住房产品的分配上不重视民生疾苦的不公平的怪相,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政府的治理社会的能力,而且政府的职能和人格更是遭受了不信任的危机3、对政府应对舆情纠纷的政治信任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累积了很多隐形和显性的矛盾问题,乃至于冲突纠纷,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是高度重视,出台诸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

20、法律,加强健全政府官员问责制度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3”,要求广大党1王石川网络热词背后的公民意识新华网2008年12月17日。2白炜网络热词民意与传播中国文化报2010年04月30日第005期。3胡锦涛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07月第01版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5员干部要深切关怀民众,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做到“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原则,切切实实地做好群众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官员的应对舆情的表现,却不是那么不乐

21、观,和民众之间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我国,社会舆情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所触发的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通过非法地规模性聚集进行抗议、示威、暴力等冲突方式,来诉诸于政府,表达抗议不满情绪,意图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临时形成的突发性事件,与公民的合法聚会抗议示威不同的是,由于事件本身组织性和群体性,因此往往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从民间流行的谚语诸如“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稳定压倒一切”、“维稳”,还是从最近一两年内爆料的的池州“626事件”、“孟连事件”、“瓮安事件”、“陇南事件”、“石首

22、事件”、“三鹿事件”、“欺世(实)马”、“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滨海教育局封杀论坛”、“绍兴企业买快艇送镇政府”、“马鞍山611事件”、“躲猫猫”等在此方面社会热点言语大量涌现,则反映了当前社会舆情事件和问题越来越多,而政府举措失当,恶化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政府的能力、道德和职责产生不信任的迹象。(三)公民对法律和制度的政治信任现状国家近些年来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制定出诸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诸多依法行政的法律,开展诸如“公捕大会”,“法律下乡”,“法律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使得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公民权利意识增强。我国进行政治体

23、制改革,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制度,陆续出台了信访制度、听证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系列相关制度措施,增强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动,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从而也就增强了政府的政治信任。然而,在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法律、政策和制度建设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由此也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1、对法律的政治信任现状经过法制建设,我国民众的法律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部分官员的法制思想观念,以权压法,违法乱纪的官僚作风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方面,其一是行政官员以权压法,权力傲慢横行,仗势欺凌群众。从“我是北京派来的”,“我是局长”、“我们是有身份的人”等出现的“我(们)是XX的”语

24、系雷1胡锦涛胡锦涛视察西柏坡时的讲话新华网2002年12月6日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6人雷语的泛滥。1其二是执法人员的知法犯法,徇私枉法、以权谋利,暴力执法。国家严打酒驾,河南洛宁县邮政局长“酒驾撞死5名青少年”,浙江桐乡交警查酒驾前群发干部短信称友情提示,扫黄打非期间,东莞公安副局长因工作转发招嫖信息被停机。湖南湘潭“城管拍卖人行道经营权”,海口“城管收保护费”。安徽灵璧县居然交警每人每月15万罚款指标,韶关仁化“交警养鱼式执法”。城市管理一直强调要人性化执法,然而郑州“城管殴打老人”、重庆“运管所殴打司机”、陕西“局长群殴收费员”事件、协警持砍刀执法(2)司法方面,其一表现为政府官员,

25、干涉破坏司法。政府官员面对群众对自己的批评,指责,往往大兴“文字狱”,让他们因言获罪。网民博客批评被抓、夏县教育局长短信举报县长后遭刑拘抄家、“敲诈勒索政府罪”、河南王帅案的“跨省追捕”司法不公,其二表现为司法人员职业操守缺失,忽视程序正义,采用刑讯逼供等忽视人权的封建审讯方式,受害人员在与政府发生关系中往往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多被忽视,遭受严重的身心侵害。徐林东“被精神病事件”,河南农民状告乡政府“被电击”事件,河南尉氏县抓精神病人充当杀人犯、娄底市和温州市公捕大会“挂牌示众”式的“普法”,此处之外,江西修水“上厕所摔死”、陕西“问话”死、宣城“突然摔倒”死、河南“喝水死”、云南的“躲

26、猫猫死”等种种监狱刑讯逼供,忽视人权,漠视生命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连发,严重损害执法公信力。上述的种种荒谬现象和政治丑闻,显示了官员法制思想观念淡薄,以权压法,权力傲慢横行,仗势欺凌群众;知法犯法,徇私枉法、以权谋利,暴力执法;忽视程序正义,采用刑讯逼供,关押人员合法权益多被忽视,遭受严重的身心侵害。反映这些执法和司法中的问题和漏洞的社会热点言语的大量出现和传播,更是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的程度正在下降,很好表达出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态度,反映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22、对政治制度的政治信任状况(1)对基本政治制度的信任危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础。在此制度运

27、行过程中,具体运行机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政治信任。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来看,对同级的国家机关和下级的国家机关的执行宪法、法律和法规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3“网络搜索”、“网上发帖”、“网络监督”、“网络民主”、“天价烟局长”、“周老虎”、武汉“经适房六连号”、“香烟日记”等言语的流行,凸显了以网络为载体的网民监督的强大力量,网络监督时代到来,对诸多1薛国林刘志杰一种曲线的意见表达“网络热词”折射出的社会态度新闻记者2009年06期2网络热词的热度人民法院报2010年11月29日。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浅

28、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7国家机构中的问题和弊端,进行了有效地监督。相反,“橡皮图章”,“听听报告,举手表决”民众评价人大之词,则是反映了人大监督职能的弱化和乏力,人大制度监督职能面临亟需强化职能的窘境。第二,从人民代表大会另一侧面看,“包办选举”,“内定”,“贿选”等政治丑闻,则显示了民主选举制度中,无视民意和法律法规,破坏民主原则和选举制度的问题。两会是反映社会热点的舞台,也是制造社会点言语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两会期间创造了不少社会热点言语。像“社会贫富差距就是要大”、“高房价说不定是好事”、“房价上涨因为老百姓钱太多”、“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农民要拿筐

29、子拾粪”、“医改成功是悲剧”、“房价不能打压,而且也打不下去”则是反映了部分人大代表不能站稳站对立场,却出现违逆民意和社会基本价值,为强势群体辩护,不为民众说话的现象;像“恢复繁体字”、剩女应改称为“翡翠王小丫”、“扫黄改扫色”、“偷菜改摘菜”则是反映了部分代表不知关注民生疾苦,反而炒作作秀,创造无厘头的笑话,不务正业的怪象;“唐山的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这个问题这么敏感,你在两会上问这个(“毒奶粉”、“毒豇豆”等食品)干什么”更是反映了部分人大代表专业素质低下,缺乏与民众沟通的能力,不善于与民众沟通。(2)对其他具体的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的政治信任危机在除了基本制度制度的运行过程

30、中,民众感受着其他参政议政的制度的给自己的影响和变化,对制度本身有着自己的一套评价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制度的信任状况,具体表现有在听证制度中的“逢必涨,逢涨必听”、“被听证”“听证哥”、“听证代表瞌睡着听证”、“听证涨价会”、“听证会想说爱你不容易”、“闭门听证”等社会热点言语流行,反映了听证会制度往往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真实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真正体现民众的真实意志,致使民众对不能反映民意的异化了的听证会的信任水平下降。在信访制度的方面,“上访人员被关党校”、“被精神病,关精神病院”、“截访”、河南许昌“碾轧上访村民”、“越级信访”、“自残式信访”、“信访不如上访”等社会热点

31、言语传播,更是反映了民众对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能完全帮助民众解决问题,造成了对制度运作的效用质疑,产生了严峻的信任危机。在对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网站休眠”、“千网一面”、“网站作秀”、“网站犯懒”、“复制式回复”、“网站被黑”等社会热点言语风行一时,为人们所熟知,更反映了,以政府网站为主要信息公开的平台的信息公开制度,制度的落实和运作上,还不尽如百姓心意,离百姓的期望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和落差,才使得民众对该制度运作成效还不够完全信任在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日趋增多的今天,我国的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其目的价值追求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8和现实运作效果的异化,往往导致民众对原本一项正确但不完善

32、的制度产生不信任,反而信任制度以外的非正式“制度”或事物,比如“有事找大众媒体”比如“焦点访谈”,“网上发帖”,“人肉搜索”、“信访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信法不如求人,找法院不如找关系”、“自力救济”、“信任青天”、“求助黑社会”、“信仰宗教”等政治信任外部化的倾向,祈求表达和伸张自己的政治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更严重的是“西方化”,迷信甚至仰慕西方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到后来发展到连“西方的月亮也比中国的月亮圆”三、我国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一)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1、官员的官僚作风导致公民的对官员的政治信任危机其一,从历史角度讲,我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

33、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努力屏蔽消除不良的封建政治思想的影响,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的积极进步的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尽管如此,但是仍然沉淀遗留了大量的封建腐朽的官僚主义等腐朽的思想观念,比如“官本位”、“民可以使之,而不可以由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1”、“小民大官”、“父母官”、“牧民”、“愚民”、“跑官,要官”、“升官发财”、“封侯拜相”等观念。而再加上民众深受传统的清官思想,“信上不信下”等传统思想影响,对基层地方官员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其二,政府对基层官员监督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不规范,对基层官员的工作作风监督不够,再加上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不足,长期以来,社会对基层官员的工作作风的监

34、督,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回应;长期以来官方流行的党风政风评比以及监督问责甚至复出,受到官场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其三,基层官员思想道德建设,干部队伍参差不齐,不少党员干部忽视自我修养,放松党性修养和理论学习,难免出现部分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缺乏为民服务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再加上工作中长期以来脱离群众,造成干群之间隔膜和疏离,导致干群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关系紧张,结果使得民众往往对官员失去了信任之心。2、官员的贪污腐败导致公民对官员的政治信任危机(1)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传统的“潜规则”等腐朽的不健康的政治文化,是滋生官员腐败,破坏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的文化根源。我国大力

35、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尽力消除体制外的的腐朽的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1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9传统的人情伦理文化等非社会主义文化,但是由于这些腐朽的政治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黏附性,其历史消亡也需要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它们在社会中仍然很有市场,对人们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成为诱发政治腐败的政治文化基础。1(2)官员行政道德教育修养不足,丧失清廉为民的政治信仰,是诱发腐败,进而导致民众不信任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我国官员政治伦理修养和教育来看,对官员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教育往往被某些官员认为“上大课”,教育方法往往不能行

36、之有效,深入人心;而官员放松自身的修养,在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的影响,在腐朽价值观念和“开后门”等潜规则的侵蚀影响下,没有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经不起“糖弹”的攻击,道德观念防线失守,理想信念责任丢失,自身公权优越感膨胀,“权力不用,过期作废”,放纵贪婪无度,沉溺于利益诱惑,诱发行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进而也就使得民众对之深恶痛觉。(3)法律犯规对官员权力的监督不力,对贪污腐败严打惩治力度不足,是滋生腐败,引发民众政治信任的的制度原因。现代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社会事务的增多,行政官员被赋予授权较多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尤其是监督不力的权力,极易产生腐败。在政治体制和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

37、体制各该进程,形成的先行改革和滞后立法的时间差和真空期,形成了法律监督管理权力的空白区间。2权力具有扩张膨胀性,官员隐性利益悄然扩张,如果对官员的政治权力监督制度缺乏足够的制约,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限制,权力难免会诱发腐败。(二)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危机的原因1、政府治理国家经济社会能力不足,职能异化,导致对政府的政治危机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加强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使得社会发展进步的宗旨就在于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也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作为民主政府,政府需要充分担当起宏观调控市场,弥补市场不足,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责任

38、,然而由于政府在现实生活中,市场调控不力等经济政策方针失误的缘故,随之而来的隐形的社会问题逐渐明朗化,一些多年累积的深层次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爆发。其一,从政府的行政能力来看,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政府本应出台措施,加强市场管理,弥补市场不足的义务,然而,应对社会宏观治理的问题,政府在满足民众的生活物品的基本需求的能力不足,往往缺乏具备足够的充分有效的“政策弹药”,往往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有时又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更甚者政策失效异化,与民众的期望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政府这些在市场经济中的不理想的表现,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全体公利益维护者的威信1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比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

39、08年版,第69页2吴志华转型期提升政治信任的路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4期。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10和地位。从民众生存状态来看,政府政策调控民生住房市场不力,市场发展畸形,民生产品急剧波动,生活成本提高,群众生存状态艰难无奈,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幸福感,市场秩序混乱,产业失控,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在民生物品住房领域出现诸“楼薄薄”等多质量问题,“民心工程”成了“闹心工程”,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安全。民众往往根据政府的政绩来投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无能,当然就投“不信任票”了。其二,从政府的职能来看,一方面是政府自身职能角色的异化,公共资源的分配,出现自利自肥的倾向,利用手

40、中的特权干涉资源的合理分配,诸如教育腐败,诸多加分们暴漏了加分,“少数人的红利”。另外,城市建设中,政府具有本能的政绩冲动,缺乏科学论证,违规违法地建造“形象建筑”和“政绩工程”,只为自己树立所谓的“政绩”,劳民伤财,却无钱出钱出力兴建经适房,保障房和廉租房。另一方面,是政府角色错位,政府本应该执政为民,然而在资源的分配上,往往沦为开放商生意人和官僚们等少部分人的代理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沦为经济人的政府,不惜“铁”和“血”,采用非法拆迁的方式“暴力拆迁”、“血腥拆迁”,只求得“土地财政”捞钱。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却面临着利益受损,“被上楼”,不得不“钉子户大战拆迁队”。经适房的分配,不知坚

41、守公平正义,接连出现“媚商媚官”闹剧,经适房成为有钱有势的官员富人的一项福利,而相当多的民众畏缩在“胶囊公寓”中“望楼兴叹”。在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乱收费等腐败问题,在推动教育公平上,政府的成效同样不彰,也极大地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某些不当做法产生了怀疑和不满2、政府舆情纠纷应对不当导致民众对政府的政治危机从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对社会治理中的具体的行政事务和矛盾问题的信任度来看,却并不是很乐观,尤其是在政府应对社会舆情事件的政治信任度的更是如此。一般来讲,社会舆情事件往往是社会强势阶层的不轨不法行为,损害了社会底层的弱势民众的切身利益,而政府对群众呼声抗议缺乏必要的救济,使

42、得民众遭受不幸和不公正待遇的情况所致。1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讲是由于表达渠道不健全,不畅通,另一方面面对群众的维权和关注活动,由于某些地方基层政府仍停留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转变职能,缺乏为民服务之心,不能深入群众,去为民解忧,不是及时发现化解于未萌或者萌芽状态,而是反应迟钝,缺位失职,消极漠视群众生活中的可能引发大社会问题的矛盾和纠纷,无所积极作为,往往借“维稳”之名,故意拖延,“捂盖子”,搞“过滤”、“屏蔽封锁”,甚至1李异平袁娜试论网络舆情事件与政治信任的构建东南传播2010年第6期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11于为垄断信息,动用黑恶势力采取恐吓威胁截访,甚至是让人“被精神病”,动用国家力

43、量拦截群众等非正常手段,东窗事发后,百般狡辩甚至压制。由于舆情事件处理不到位和不公正,民怨民忧沟通和解决在正常的体制化沟通渠道阻塞或失效,从而导致矛盾累积激化,“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民众会采取极端手段,逐渐自发的上访,以至于发展为“聚众闹事”,“自力救济”,爆发成为群体性暴力事件,酿成暴力冲突的惨剧。到最后,官方和媒体介入调查,进入官方议程,真相大白。虽然事情得以处理解决,破坏了官民和谐互信的政治关系,政府不仅输的是“里子”,还有“面子”,政府的形象大大跌分,从而使得政府的信任度受到极大地损害,政治信任资源也随之严重流失殆尽,陷入了不再像以往那样为民所信任的境地。1(三)公民对法律和政治制度

44、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1、公民对法律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在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的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列影响公民对政府信任的问题不足之处。出现了“信法不如求人,找法院不如找关系”的抛弃正式制度化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等政治信任外部化的现象。总的来讲,原因在于在有法可依方面,社会转型过程中,某些层面法律法规的供给不足甚至是不到位,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像某些人利用法律的空子,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法律的虚置和效率不高,甚至是无效,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化解社会纠纷,治理社会问题上,往往受到社会中的人情伦理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不能有效地落实贯彻,发挥不了应有

45、的作用。在知法守法,执法司法方面,一方面建设法治国家,官员应是知法守法的榜样和模范,然而现实摆在人们面前的是,政府官员在法律面前毫无敬畏之心,法律素养低下,法律观念淡薄,违法之后发生“我X是XXX(的)”的呈现权力傲慢,以权压法,肆无忌惮,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官员自毁形象的现象。社会现实和法律规范的反差,扑灭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之火。另一方面,是有法不依,徇私枉法,执法不严,严重破坏法律正义和公平,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躲猫猫”和“喝水死”暴漏出了司法过程中的乱用三尺之法,刑讯逼供,忽视人权;“禹州天价过路费案件”“尉氏三亿天价罚单”则凸现出,司法违反司法公正原则;“精神病人冒充犯人”更凸显出了

46、,司法过程中舞弊枉法的丑恶现象。冤假错案事件一出,法律建设在群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大大跌分。2、对政治制度的政治信任危机的原因1杨家宁网络舆情的反思与应对中州学刊2011年01期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12政治制度建设仍需深入推进,继续完善,更多的是政治制度不健全,公民的现有的正式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形式化,制度虚置异化,导致制度渠道不够健全畅通。具体表现在(1)对基本政治制度的信任危机产生原因人民代表大会未能能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尤其是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方面有待加强。一方面是运用的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对其他机关的监督也停留于审议报告,评议和视察。除此之外的其他监督手段诸如质询、撤

47、销不适当决议和约定、组织调查特别问题调查委员会,未能有效地运用,仅靠有限的监督手段监督作用面会打折扣,监督实效不甚明显。1除此之外,人大工作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系统,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参与,监督工作不透明,也是造成人大监督效果不彰,而以网民为主体的网络监督异军突起,发展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工,则没有甚至缺乏足够相应比例的表达自己的声音的渠道,另一方面,人大代表,为民服务,替民办实事的神圣职务,有的成了毫无参政议政能力文体明星的捞取名声地位的工具,更可气的是在选举人大代表过程中,监督不严,制度不够健全,富商、官员等在社会中掌握有大量社会资源的少数人为了维

48、护既得利益,往往利用手中的资源,“贿选”、“内定”、“包办”,获得用以抬高身份地位的荣誉职衔和政治资本,从而也就排挤了其他群众的政治参与途径和权利,严重违背了民主原则,扭曲了民情民意,制度实施的变异,背离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民众对制度运作的信任。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部分人大代表不知道在事关民生疾苦的重大议题上,不能切实地反映民生疾苦,反而干些无干切业的事情上造“雷”,“炒作作秀”,是在深负和背离了民众的嘱托和期待。更有甚者不能站稳站对立场,只为少数利益集团呐喊辩护,不替老百姓说话,违背人大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悖逆民意和社会价值的言行,有恃无恐,堂而皇之,大放厥词。还存在部分代表专业素

49、质不容乐观,缺乏必要的参政议政前如何当好人大代表的培训,不能并且不会很好地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2)对其他公民参政议政的制度的政治信任危机原因现有的制度设计的宗旨是好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制度运作的异化,偏离了制度价值的轨道,民众对异化了的制度运作结果的公正性和民主性极为质疑,产生了民众的不信任,当然制度的合法性和信任度也就在民众心目大大降低。1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浅论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任13之所以造成此状况,一方面在于对制度的运作起着主导作用的的政府和官员不够重视,往往出于“维护稳定,保护乌纱”或者“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目的,对维护自身权益的民众,运用制度异化运作,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健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瑕疵,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在听证会,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利益集团,往往勾结不法官员,利用收买某些假的民意代表包办,控制听证会,使得听证会代表素质和代表性不强,再加上听证会制度规范性不足,听证主持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无法反映出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对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突出问题在於政府网站重视不够,“犯懒”,资源投入和运营不足,互动回复也是敷衍民意;政府信息公开不完善不实用、雷同、缺乏特色,大多数为领导歌功颂德的新闻种种乱象迭出背后暴露出慵懒傲慢很不亲民的官僚习气,自然不让民众信任待见。在信访制度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