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孙玉琮 摘要 : 鲁迅先生的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 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 “吃人” 一直 是狂人日记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剖析,浅谈“吃人”意象的象征意义 ,感受鲁迅 通过被迫害者 “ 狂人 ” 的形象以及 “ 狂人 ” 的自述式的描写, 想要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 “ 吃人 ” 本质, 展现鲁迅 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关键词:狂人日记;“吃人”;封建礼教;鲁迅; 1918 年 5 月 , 鲁迅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篇反封建的文章 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当时著名学者吴虞
2、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自己对狂人日记的评价,全文引征大量的历史史实 , 揭破那些“ 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 ,一针见血地指出 :“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 ! 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 随后 ,“礼教吃人” 、“ 吃人的礼教” 便成为现代中国的主流话语。 一、“吃人”的含义 (一) 确指 “人吃人”的真实历史 鲁迅在文章中也有提过: 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会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 鲁迅第一个引用的是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易子而食
3、”,展现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社会动荡引起的丧失人伦的暴行。其二是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说的“食肉寝皮”,这个词在鲁迅文章中曾多次出现,它意在表达人心中存有的“兽性”,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爆发。 其实还有“其三”, 是 药中无知的民众用革命者的鲜血,沾馒头吃,治疗痨病。由于鲁迅本人就是这件事的见证者,他对这件事感触极大。小说集呐喊多次表达了对民众无知麻木的叹息,多次意图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 这是 人们用 “仁义道德” 当做伪装,真实意义上 的“吃人”。 (二)暗指对人精神的摧残 狂人日记以“狂人”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环境。狂人所患的“ 迫害狂” , 即精神病学上的“ 被害妄想”症。所谓“ 妄想
4、” , 是指患者坚持相信某种不真实的思想内容 , 是一种思想障碍。这种患者 , 也可能出现“ 幻觉” , 即一种虚幻的知觉 , 属于知觉障碍。因此事实上是狂人的“ 妄想” 导致他时刻以为别人要吃他,而并非人们真的要吃他。 鲁迅借狂人之口,发狂人之言,论狂人之源。 全文出现多次 狂人的幻觉 ,例如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也多次描写了狂人的心理活动,例如 何医生 给狂人看病时候说 “ 赶紧吃罢” , 从上下语境来看 , 是指吃药 , 狂人却 认为“他们要吃了自己” 。 全文多次出现的“吃人”二字, 都可以看出 鲁迅都在暗示读者,狂人真的是有心理疾病 ,让读者思考狂人为什么会“狂”。是
5、因为社会的 不良风气,是因为人民 群众的麻木无知。在这种被压迫被剥削、受尽冷嘲热讽的环境中,“我”最终不得不变成了狂人,不得不时刻思考着会不会被人迫害。 通过描写一个“ 迫害狂” 病人的吃人世界, 鲁迅把 旧社会对人精神上的摧残 表现的淋漓尽致 。 (三)代指封建礼教“吃人” 狂人日记看似是“狂人”的“日记”,只是描写了狂人的行为举止,失责是象征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 赵家的狗的眼色、赵贵翁的眼色、行人的眼色 , 甚至孩子的眼色都是一样的 , 即都是“ 似乎怕我 ,似乎想害我” 的眼色。不然 , 那赵家的狗 , 何以看我两眼呢 ? 我怕得有理。 早上小心出门 , 赵贵翁的眼色便怪 :似乎怕我
6、, 似乎想害我。 前面一伙小孩子 , 也在那里议论我 ;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 , 脸色也都铁青。 但是小孩子呢 ? 那时候 , 他们还没有出世 ,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 , 似乎怕我 , 似乎想害我。 陈老五送进饭来 , 一碗菜 , 一碗蒸鱼 ;这鱼的眼睛 , 白而且硬 , 张着嘴 , 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 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 , 慢慢走来 ;他满眼凶光 ,怕我看出 , 只是低头向着地 , 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 在这几个小段中,就出现了“狗”“ 赵贵翁 ”“孩子”“老头子”“鱼” 5 个角色。我们可以将“狗”“鱼”分为一类, 分别是陆地和水中的它们构成了动物;“ 赵贵翁 ”“孩子”“老头子”
7、 分为一类,分别是年壮、年少和年老的他们代表了人类。 在狂人眼中人的眼神与动物的眼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吃我的”。 小说中不断向读者暗示 , 表面上看,人们讲究礼仪、拥有文明,而动物粗暴无理、无法交流。但实际上,人类和动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充满兽性的生物,都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是人类身上穿着一身可以随时脱下的“封建礼教”的皮罢了。 古代有一个很典型的故事。 为了让老人家高兴 ,为了实现自己的“孝”, 明知小孩子在寒冬季节吃冰会肚子疼,却鼓励 自己的还是吃冰块 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明知小孩子打旋子旋得多会跌倒,却鼓劲说:“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
8、八十四!” 。封建礼教下的愚孝 让子女为“孝”而走上一条死亡之路 。 小说以“救救孩子”戛然而止,表现了鲁迅对这种现状的反思。只有从源头上消除封建礼教,才有可能让“吃人”灭亡。鲁迅认为这源头,便是纯洁的孩子。 鲁迅以动物的世界来象征暗示人的世界 ,“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从而表达 了“ 礼教吃人” 这一思想。 二、“吃人”表达的情感 狂人日记中,作者 对封建礼教 进行了无情的 揭露 ,用反复出现的“吃人”表现了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通过深刻的反思,渴望以革命的形式改变中国的现状 ; 也表现了人民的麻木愚昧,抒发了“救国必先救民,忧国必先忧民”的革命坚定信念。 三、结语 鲁迅先生 在狂人日记中 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又从三个新的方面重新认识了“吃人”意象的含义,体会到了当时作者想要拯救中国的信念。因此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狂人日记都有很大的阅读热情。 正是这泥潭中的一股清流,让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坛上,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鲁迅 .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赛序新 .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 3涂翠平 . 浅论鲁迅小说 . 4余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