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以港口开发建设、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港口贸易为发展重点的港口经济,为宁波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宁波港口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宁波港的临港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较短,产业关联度较低,港口运营效率低下。物流企业经营观念相对落后,创新的动力和资源不足;产品服务单一,技术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方面,宁波港目前内陆集装箱集疏运以公路为主,铁路运输几乎处于空白。所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许多促进宁波港口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策略。1、材料来源简介笔者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有用的论文资料与信息的。一是通过查阅图书馆有关的文献、图书
2、馆的电子资源、网络期刊和报纸杂志等获得论文所需的相关理论资料。二是通过上网查询宁波港口经济相关的最新信息,掌握其相关动态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了解港口经济的范畴和内涵以及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其中重点剖析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和交通运输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发展思路。2、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评述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个时期,经济的增长往往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或地区,这些产业或地区就是经济增长极。近几年我国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
3、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1有关港口经济内涵界定方面的研究港口经济是一个关联产业,是以港航及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它有利促进了港航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促进依托海洋运输、海洋资源的临海工业以及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港口经济具体内涵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侯剑(2010)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将港口经济看成是一个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系统,涉及到国家和城市区域的经济子系统、港口功能子系统、港口产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以及综合运输子系统等1。张丽君,王玉芬(2008)认为港口经济是利用港口的节点区域优势,以港口为中心,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经济2。王凌峰(2009)从国际航运中心的角
4、度指出港口建设与城市、区域功能的融合,通过航运功能的延伸,形成港城经济一体化、港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推动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功能建设3。杨家其、王二冬(2010)学者提出了四种基于产业集群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一是航运中心模式;二是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模式;三是自由港模式;四是港口战略联盟模式。同时指出不同港口应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腹地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实现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4。笔者认为,港口经济是指充分利用城市大型港口的便利条件和对外开放的口岸优势,充分拓展港口的多元功能,大力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和运输、仓储、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并组建与之相配套的保税区、自由
5、港区、涉外经济小区,从而形成一种以港口为依托,第二产业为支柱,外向型经济为特色,港工贸相结合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各专家从不同角度,概括出的港口经济内涵有所不同,如港口城市、临港产业、运输系统、港口物流系统、港口腹地经济等,涉及范围较广。所以笔者选取了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和交通运输进行重点分析。22有关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宁波港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也是这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宁波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优势和国家级开发区的优良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关系区域长远发展和产业调整的重大项目。宁波钢铁、台塑台化项目、宝新不锈钢等“百亿工程”规模大、效益高,蕴涵的经济影响力正逐渐
6、辐射造就出一批新的大项目、大产业,也打造了宁波港口的经济黄金海岸线。鲁慧君(2009)在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提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宁波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初步建立了由石化、电力、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产业群构成的临港工业体系。2007年,规模以上临港工业的总产值达3398亿元,占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6,基本确立了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地位5。笔者认为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初步建立的临港工业体系是今后深化改革、寻求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坚实基础。罗美娟(2009)指出伴随着港口与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港口物流业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
7、支撑平台不断完善。全面推动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努力集聚国内外知名的制造商、采购商、物流供应等企业群体,促进贸易、航运、金融等行业的集聚融合;积极推进重点物流中心及省内外“无水港”建设,完善港口物流业节点体系,构筑现代港口物流业的运作发展平台6。笔者认为依托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开放载体,大力开展保税物流、国际配送等现代港口物流业务,可不断提升港口物流的国际化水平,进而推进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和综合集疏运网络建设继续推进。许冀闽等学者(2010)认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设立必将使得宁波舟山港的建设和发展重心东移,进而将带动港口集
8、疏运通道的建设相应的往东发展7。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正式通车,杭州湾地区的路网格局从原来的“V”字形变成了“A”字形,它的建设打开了宁波通向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北大门,使得宁波舟山港货物流向的重心有可能进一步往西北方向倾斜。笔者认为,无论是临港产业、港口物流还是交通运输,宁波都在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中,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许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胡彬彬、胡亮(2010)认为长期看来,宁波经济发展对港口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一方面,宁波市的经济容量相对港口发展还比较低,尤其是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港口现代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宁波港的
9、临港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比较短,临港大工业与地域内制造业联系少,产业关联度较低,造成港口运营低效率8。随着浙江港口纳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并确定为南翼,宁波舟山港机遇与危机并存。金建波(2010)认为尽管从港口吞吐量来看,宁波等邻近港口尚未对上海港构成明显的挑战,但其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由于两港经济腹地有所重叠,在各自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如无合适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到位,导致“多败俱伤”的江浙沪三地港口群之间对集装箱货源的无序争夺将会越演越烈9。笔者认为两港间如果不断进行经济腹地的争夺,对两港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宁波港应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与上海港错位发展。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准时、安全、环保、
10、节能等优势。童孟达(2009)认为宁波港目前内陆集装箱集疏运以公路为主,铁路运输几乎处于空白10。笔者认为,发展海铁联运,对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扩大港口腹地、建设强港,增强港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3有关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方面的研究叶素文、钱洁羽(2010)认为发展宁波和舟山两地的临港工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拓展上下游产业配套,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延长完善产业链条,把港口区域建设成低碳经济优势突出、经济高效、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临港产业基地。结合宁波港具体实际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11。孙建红(2010)等学者提出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重点
11、临港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临港型服务业等3个方面12。笔者认为,宁波港应在当前所具有的优势下,重点进行石化、钢铁、造纸、汽车、修造船、能源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选择合适的临港产业模式,建设能耗少、效益好的环保型临港产业,加速港口经济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乌根祥(2009)等学者认为有必要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整合,统一政策法规和监管办法,提高“三区”即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国际物流园区的物流效率,促进港口的发展13。东吴(2009)指出在大力发展低碳港口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要抓住战略引擎的港口大物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大作用。还要在法律与政策环境上找准突破口、切入面,有创新突破。要继
12、续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海岸线、航线、港口码头与防波堤等的影响和对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发展低碳港口经济中,精心协调好各层面、各环节中的工作,加强区域合作,遏制无序竞争,淘汰过剩产能,抓住危中之机,增创发展新引擎14。余国才(2010)认为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规划统筹力度,主动做好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加快推动梅山保税港区、象山港港区、石浦港区等新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出台,同时抓紧研究编制重点作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完善港口规划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规划的功能定位,积极协调,加快推进老港区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15。笔者认为宁波港的建设规划需跟上港口物流发展的要求,这不仅有利
13、于宁波港综合实力的发挥,促进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章娴静(2009)通过两港的竞争合作博弈分析,提出,合作的策略对港口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这不仅符合港口行业的特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国际经验所证明。同时指出在现实中,港口之间的合作建立并不像理论上讨论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政策等一系列条件的保证16。王寅娜与陈国雄学者(2009)也指出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港口间应一方面继续加强在信息、技术和人员等领域的交流沟通,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共同繁荣17。SANGHYUNCHEON,DAVIDEDOWAL等学者(2010)认为对
14、于腹地竞争激烈的港口,重点进行码头利用、战略资本管理及最优化机制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19。笔者认为,在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资本管理,优化改革,引进专业人才等软实力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宁波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俊峰,许冀闽等学者认为从宁波一舟山港口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港口集装箱的流向主要是宁波市以及西北方向的杭绍等地区,占到了74左右的比重,而往西南方向的金华、温台等地的比重仅占到14左右,西南方向的腹地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而间接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500KM以上,这部分箱源10左右适合发展铁路、内河水运等大运量交通方式来进行解决。JAMESJWANG,MICHAELCCHE
15、NG(2010)也认为与连接腹地与港口的有效的内陆运输对于港口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19。秦进、缪立新等学者(2010)认为为有效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减轻或消除港口对周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使港口能长期稳定发展,并持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就必须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采取把港口的设施、资源和环境视为一体的观念,对港口当前发展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以保证其长远发展的多方面效益20。笔者也同意这个观点,港口岸线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国家战略性资源,是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十分注重港口规划的前瞻性、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用以指导岸线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3、笔者观点与今后的发展趋势评述31笔者观
16、点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港口功能、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协调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专家提出了许多的关于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策,比如要发展临港大工业、服务业,加大规划统筹力度,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等。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如临港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以金融服务、现代会展、科技与信息、文化产业、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港口物流方面,加快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交通运输方面,不断拓展经济腹地范围,完善与腹地集疏运网络。当然,这三者的发展不是绝对孤立的。如加强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完善内陆运输,不仅是
17、港口物流的要求,也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32今后发展趋势评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还必须要致力于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增值服务量,强化港口信息化建设,完善港口功能,使港口的效益、安全、环保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格局。笔者认为相关研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趋势一是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的研究。产业集群所能生成的创新效应正好可以满足港口经济在环境、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创新需要,因此可以作为促进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整合港口资源的一种发展方式。二是对宁波港口转型升级的研究。宁波港的转
18、型对于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宁波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加快服务创新,迈向综合供应链服务港;加快组织创新,构建现代化组合港;加快科技创新,打造高科技港;加快管理创新,建设集约型港口;加快政策创新,建成现代化自由港。4、参考文献1侯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572张丽君,王玉芬改革开放30年中国港口经济发展M20084713王凌峰中国港口经济发展新机遇J中国海事,200911534杨家其,王二冬基于产业集群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港口经济,2010510115鲁慧君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
19、091126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94227黄俊峰,许冀闽宁波一舟山港后方集疏运系统建设策略探讨J浙江建筑,20106年6月28胡彬彬,胡亮宁波港口发展与宁波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03999金建波营造新颖的上海港与宁波港合作竞争态势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28810童孟达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思考J世界海运,200972311叶素文,钱洁羽宁波舟山港加快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16512孙建红,孙丹昱,郭卉笑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研究国际经验与宁波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072413陈定樑,乌根祥
20、,沈文天发展“宁波一舟山港“港口物流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223514东吴更加注重低碳港口经济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910115余国才着力六大方面,加快宁波港口转型发展J中国水运,201065216章娴静港口竞争合作博弈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91517王寅娜,陈国雄谋求亚太地区港口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水运报,200911418SANGHYUNCHEON,DAVIDEDOWALL,DONGWOOKSONGEVALUATINGIMPACTSOFINSTITUTIONALREFORMSONPORTEFFICIENCYCHANGESOWNERSHIP,CORPORATESTRUCTURE,ANDTOTALFACTORPRODUCTIVITYCHANGESOFWORLDCONTAINERPORTSJTRANSPORTATIONRESEARCH20104655819JAMESJWANGMICHAELCCHENGFROMAHUBPORTCITYTOAGLOBALSUPPLYCHAINMANAGEMENTCENTERACASESTUDYOFHONGHONG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101810420秦进,缪立新,陈长彬港口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J中国港湾建设,20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