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568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建筑学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的目的1、学习和掌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方法。2、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展开研究,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作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研究;3、对给定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块进行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地分析思考,尤其着重从“功能及城市活力”角度展开研究,重点考虑城市功能的演化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及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选择与活力。选题的背景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给留下了

2、极为丰富的地下、地上文物和独特的古城风貌特征。1986年襄樊市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大量的传统官式、民式建筑。座落在江北的陈老巷是至今相对保存完整的一个历史地段之一。陈老巷南起中山前街(今汉江大道中段),北至磁器街,长约180米,宽约3米。陈老巷是连通前街,后街的古街,它邻近余家巷,晏公庙,林家巷等码头,周边是抚州,山陕,黄州,江西等会馆,其地理位置和周边商业环境为陈老巷的繁荣兴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陈老巷因清代在巷内住过一位百陈氏老人而得名,历史上曾拥有40多家门面铺子,大体形成南段商贸,北段为手工生产的格局。如今这条日远近闻名、繁荣富庶的街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容貌已变,

3、街面的房屋建筑再不是那四十家鳞次栉比的商家店辅,坚硬的路面,被人们的脚步、车轮磨的得凸凹不平;随着历史的变迁,那些曾兴盛一时的商家,繁华热闹的街道,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消沉。而庆幸的是,多数的传统民居还保留下来。虽然经风雨、人为的破坏改建,但当我们走进这条古老的街巷,细心体会那遗留在它们身上的历史痕迹。选题的意义结合以上所说的选题目的以及背景现状,我们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作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研究;对给定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块进行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地分析思考,尤其着重从“功能及城市活力”角度展开研究,进一步了解城市功能的演化和历史文化街区及滨水公

4、共空间的功能选择与活力。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场地分析11、陈老巷的基本情况、特征及能够合理利用的因素。12、陈老巷周边环境、周边建筑及交通情况。13、陈老巷历史文化背景与历史内涵14、作为历史街区的功能演变(过去与现在的对比)2、方案整体定位及方案的可能性21、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理论及设计方法总结。22、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其优缺点及形成原因)23、方案整体定位(结合周边情况和历史文脉分析)24、提出方案的可能性(合理利用场地内部的积极因素)3、方案设计31、整体构思(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基本定位与服务对象)32、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确定大的功能分

5、区与交通组织形式,重点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引入和历史积淀,以及如何利用好滨江地段)33、平面基本形式(结合文献综述,提出适宜于钱江经济开发区地块的空间与平面形态方案)34、建筑单体细化设计。(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特点,同时也注重现代生活的引入,即历史与现代的合理结合)解决的主要问题1结合以上所说的选题目的以及背景现状,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作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研究;对给定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块进行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地分析思考。2城市功能的演化,城市政治功能、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3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选择文化功能、商业

6、功能、居住功能、旅游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等。4如何进行城市内涵上的拓展,不仅要研究城市的物质环境,还应深入研究城市形成过程的社会文化内涵。5街区功能复合化、重视城市步行系统、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强调城市片区的有机联系和街区的合适尺度、多元兼容的城市发展理论、重视古建筑保护等。6、城市滨水区的活动不仅是观景和休憩,还有多元的活动和有机的交通联系将河岸与城市的工作、居住、休憩紧密结合,使市民能时时感受到河流的润泽。7如何应对对于具有不同社会心理特征的场所精神空间,人与空间的心理构成的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生态空间。8在设计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具体设计。三、研

7、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法通过宁波大学图书馆(高教园区)、宁波大学包玉刚图书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等查阅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动态,探索“功能与城市活力”理论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结合和运用。2问卷调查法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让一小部分人参与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他们对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了解和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的看法。3实地调查法深入调查,亲自去襄樊陈老巷现场调研,还要关注襄樊整个城市与陈老巷的关系以及襄樊城市的特色、定位等。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态度,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模式,理想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等。4以建筑学、美学、景观学、“功能与城市活力”等为理论

8、基础,运用AUTOCAD、PHOTOSHOP、SU等制图软件,并辅之以手绘图完成对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设计。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调研第1学期第14周止2010112320101212调研本完成文献查阅、基础调研,以及小结、文献综述提交开题报告。一草第1学期第15周第2学期第4周201012132011320开题论证。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结合毕业实习完成调研报告(设计论文初稿)。现状分析、规划调整及单体方案构思二草第2学期第57周20113212011410规划调整及单体方案构思深化,技术考虑及处理。总平面图1500,单体平立剖1200三草第2学期第89周20114112010424总

9、平面图及单体方案构思定稿,技术细部构造处理。规划总平面图1500,单体平立剖1100,构造详图绘制正图第2学期第1012周20114252011515出图文本制作装订、展板制作输出、答辩准备五、主要参考文献1周波,龚蓉,从城市活力的视角谈旧城商业街的更新,湖南城市学院,201062韩延星,张珂,城市职能研究述评,规划师20053孙盘寿,杨廷秀,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198434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5周波,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周波,生态建筑及其设计探索,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周波,关于新

10、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村庄特色的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38王建军,许学强,城市职能演变的回顾和展望,中山大学,20049田园,当代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功能再生,城市建筑,2008(12)10李光旭,王朝晖,孙翔,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武联,沈丹,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长安大学,200713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4洪祥瑾,朱志军,蔡云楠,李开猛,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以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

11、计为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8)15孙珊,乐晓风,重塑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激发滨水区活力,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地区结构规划简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16宣建华,杨晓莉,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回顾和反思,北京规划建设,200417武联,李建伟,地域环境与城镇特色关系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518JACOBSJANE,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RANDONHOUSETRADEPUBLISHING(2006)19KEVINLYNCH,GOODCITYFORM,THEMITPRESS(1984)20唐

12、山市建设路规划文本,2002200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建筑学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激发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并通过大量材料的分析和归纳,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与功能研究”,着重于从城市功能、城市活力的特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功能、城市活力、滨水空间0、引言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文化街区都有它独特的地域商业特色和丰富内涵,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活力因子的承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经济中心转移,使得文化街区的商业环境发

13、生着急剧变化。面对这种局面,我国许多旧城街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通过对文化街区社会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的更新以提升文化建筑及其环境品质,试图保持并延续旧城街区的活力,恢复昔日的商业繁荣景象。1但是,经过花费巨资改造后,虽然外貌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经济萧条、商业氛围消褪以及活力丧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的文献综述便是以这样一种方法写成的。它包括一、研究对象及基本定义;二、城市功能和旧城文化街区中城市活力的主要特征;三、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探究与活力再生的结合;四、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以唐山市中心街区城市设计为例;五、结语这五大部分。本文献综述参考文献来源分为三部分(1)通过

14、对宁波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文数据库的使用获得期刊、论文类文献资源。主要过程是通过使用中文数据库下CNKI期刊学位会议报纸数据库的使用,对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活力、外环境”进行一定的组合后进行全文搜索(搜索年份为1980年至今),并整理搜索结果,获得20多篇论文和期刊类文献;通过超星百万图书数据库的合理运用,搜索出与我们研究题目相关的5本著作文献。(2)通过对宁波大学图书馆藏书的搜索,获得与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3)结合自身原有的藏书及网络书店的图书购买获取相关文献。1、研究对象及基本定义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可以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

15、对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进行研究。作为“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这样一个文献综述题目,其内容涵盖了文化街区功能以及城市活力研究这两大方面,两者都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且各自都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索1、城市功能的演化,城市政治功能、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2、历史文化街区及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选择与活力,如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居住功能、旅游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重点关注“功能及城市活力”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地块开发中的运用和结合。以下是我归纳、分析、总结各个与“功能及城市活力”有关的概念并得出这一研

16、究对象的基本定义一、城市功能对城市功能的研究最早出现于欧美诸国。城市功能的英文书写形式有多种,如CITYFUNCTION、TOWNFUNCTION等。在英语中,“FUNCTION”一词的内涵非常宽泛,可以表示职能、职责、作用、功能、职务、角色、集会、社交场所、函数、因变量等涵义因此,国外学术界对城市职能的理解比较多样,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被纳入城市职能的范畴。2孙盘寿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界最早对城市职能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他认为“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二、城市活力“活力”一词来源于生物学概念,在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的解释为旺盛的生

17、命力;事物得以生存、发展的能力,其对应的英文为“VITALITY”,其后被引用至城市规划领域,城市活力意指城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或城市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生存的能力。1例如,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也认为正是人与人活动及生活场所相互交织的过程,使城市获得了活力。18又如凯文林奇在好的城市形态一书中,就将“活力”定为评价城市空间形态质量的首要指标,他将“活力”定义为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机能、生态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19而在伊恩本特利等人的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中,“活力”被表述为“影响着一个既定场所,容纳不同功能的多样化程度之特性”,“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提供给使用者的选择机会比那些

18、只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要多。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环境具有一种我们称为活力的特性”。因此,我认为文化街区的活力就是指文化街区让来到街区的各个阶层市民的各种需求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高档消费、中档和低档消费等都得到满足的能力。因为旧城文化街不只是单纯的购物休闲场所,同时还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特点,将购物与饮食、娱乐、文化交流、休闲服务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社区。2、城市功能和旧城文化街区中城市活力的主要特征一、城市功能分析一下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第一、整体性。城市功能是各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各种功能

19、的简单相加。各种城市功能作为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按照城市整体功能的目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且,各种城市功能的性质和作用是由它们在城市功能整体中的地位和规定性所决定的,它们的活动受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制约。因此,必须着眼于城市全部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对待城市整体功能中的每一功能要素。第二、结构性。城市的整体功能是由其内在结构决定的,这种城市的内在结构是指城市系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方式。城市内部包含着多种要素,而且城市的每一个要素都表现出一种功能,城市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形成城市的整体结构,各个要素表现的功能的有机结合才形成城市的整体

20、功能结构。第三、层次性。城市功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功能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其中城市功能的子系统相对于它的下一层次的小系统而言又是母系统。城市功能系统和子系统隶属关系不同而形成的等级,就是城市功能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又互相区别、互相制约。第四、开放性。城市的各种功能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外围区域而言的。伴随着经济发展,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各种方式汇集于城市,经过城市的优化组合产生了能量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从而形成了城市的各种功能。而城市功能的发挥过程,实质上是城市与外部发生

21、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因此,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全方位开放的过程。二、城市活力特征和旧城商业街更新第一、多样性提到城市的活力,当然离不开城市本身的特质多样性。正如简雅各布斯所说,“多样性是大城市的天性”。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那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他们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又不断地相互适应,结果产生了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城市功用,并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4因此,要使旧城商业街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城市的这种多样性特点。第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城市的本质是人的聚集,“我们无法抓住人的真实。

22、我们看不到他们就在卑微、熟悉、日常的事物中。我们对人的找寻把我们带得太远太深,我们在远端寻找,我们在神秘中寻找,其实它就在那儿等着我们,从四面八方将我们包围。”5正是这种日常生活可知可感的细枝末节铸就了城市的生机,也正是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创造性、丰富性产生了城市活力,这些日常生活及事件才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只有直面城市日常生活,我们才能营造出为人而不是为物的具有活力的城市。第三、自组织性城市作为人的聚集,是生命体的一种聚集形式,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有机组织形式。自组织性是城市作为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它意味着城市要素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的特性。6正是城市系统的开放性与非平衡性促使城市能量信

23、息等不停地交换,使得城市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旧城文化街区更新应当把城市当做生命有机体一样有机更新,应注意到城市更新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难以预测性。这种方法沙里宁称之为“有机的城市生长”。同时,城市的自组织机制也启发我们可以利用触媒作用,在旧城商业街区中找准可激发旧街区活力的触媒,利用这些新触媒元素的介入,激发周边元素,从而使整个街区在新触媒元素主导下,呈现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新形态。1上海新天地就是个很好的实例。上海新天地原本是以居住性为主要功能的里弄街坊,更新改造后,上海新天地被创新地注入了诸多时尚的商业元素,把原来的居住变成了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休闲娱乐场所。时

24、尚的商业元素就是上海新天地的触媒,正是这个触媒的作用带动了新天地的发展,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3、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探究与活力再生的结合城市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适应不同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不同的职能。城市职能的演变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映射,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每一次变革性的进步,都推动了城市职能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是完全、彻底的变化,而是一种推陈出新、多元融合的演变,既保留和巩固了原有职能,当然也有弱化的,又形成了新的职能。8在旧城区历史区域的改造过程中,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以历史街区原住居民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大量的

25、仿古建筑和一些不伦不类的功能,来实现所谓的“复兴”,结果是形成新的破坏。通过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一、城市功能的再生便是城市文化的再生人做为城市构成的核心,因其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与公众意识形态矛盾的不断激化,而导致了城市精神集体性的缺失,于是人们很难在新城市化中寻找到归属,人们怀念传统的人文主义城市,并以一些朴素的方式重现传统的城市文化,旧建筑翻新、旧城改造、仿古街区,在不断充填已日渐虚空的城市符号中寻求城市功能的再生。9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符号已经成为符号,不会因为有限充填改变城市的属性,当代新的城市文化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无法改变我们不可能返回传统。评判这种已成为历

26、史发展必然的新城市文化的优劣,还为时尚早,适应社会变革、改变思维惯性、探索和促进当代语境下全新城市文化功能的再生,激活潜藏在新城市文化浮华表象背后的真实,寻求全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深层互动模式,促进自身对新城市文化归属感的深刻认同。所以,我认为,适应新城市文化、利用新城市文化,寻求全新的城市功能再生之路,这是真正回归城市活力的必经之路。二、城市特色内涵上的拓展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它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而产生城市特色。10历史街区不但具有城市的一般属性,而且又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因此

27、,研究历史街区的特色不仅要研究城市的物质环境,还应深入研究城市形成过程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应打破学科的限制,拓展思路和方法。三、空间的心理归宿对于具有不同社会心理特征的场所精神空间,人与空间的心理互动便构成了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生态空间。这种互动可以是过去和现在的,也可以是现在和未来的。这些心理生态空间的集合便构成了不同规模的心理生态建筑,进而构成了全新概念上的现代生态城市,使当代城市文化背景下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的重塑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界限,综合运用多媒介手段,加大横向空间思考维度,将设计纳入城市规划、城市经营、城市设计的范畴,深入理解和探寻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

28、探索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营造高密度城市区域的活力中心与城市生活节点。9综合运用人文、技术、生态手段创造全新空间形式,动态地对待空间大量运用非物质方式,全力驱动新生态理念既人与空间理互动,激活、激发日常生活空间在都市中的无限潜能,寻找隐匿在这新生活与平常空间背后的全新的现代城市人文精神。四、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提出的,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13“有机更新”的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和

29、城市组织街区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在对旧城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小规改造的方法。五、滨水空间利用城市滨水区的活动不仅是观景和休憩,而应像塞纳河、泰晤士河那样自然地融入城市生活,多元的活动和有机的交通联系将河岸与城市的工作、居住、休憩紧密结合,使市民能时时感受到河流的润泽。设计应该从充实滨水区的城市功能、提高滨水区的可达性与亲水性着手,从而丰富和激活滨水区15。规划策略如下1依托滨江生态绿化带建设,在滨江地区布置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和滨水活动设施,结合绿地系统合理组织步行线路,织就地区的公共活动网络;鼓励土地综合使用,倡导功能复合,尤其是跨江设置的地区公共活动中心,综合文化

30、、商业、娱乐、展示、休闲、旅馆等多项功能,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滨水区活力。2完善内部道路系统,增辟沿江方向的生活性干道,作为沿江公共交通的主要通道,并利用地形、岸线变化,形成景观道路;加强腹地至滨江地区的联系,合理规划通向江边的道路,使其形成视线走廊;地区内道路采用间隔约300M左右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适宜的步行距离,加强了滨水地区的可达性。4、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以唐山市中心街区城市设计为例背景建设路位于唐山市中心区,全长约12KM,是城市南北向中轴线和贯穿城市南北方向的综合型干道。总体规划将建设路定位为唐山市迈向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性干道,因此,建设路沿线地区的城市设计对于塑造充满生机又富有现代魅力

31、的城市空间形态、营造城市轴线、促进沿线地区的有序建设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规划用地范围沿建设路控制宽度250M(含道路50M,东西两侧各100M),总用地面积约计500公顷,具体范围根据沿路两侧单位用地形状各异作适当调整。建设路沿路地区分布着城市主要职能用地,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活跃地区。20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以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为目标,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规律,剖析建设路成长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探求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体现,从而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标志区域。通过对唐山市中心城市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策略(1)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充

32、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商业与服务业,可以预计今后金融、贸易、信息、旅游、文体等事业相继会有大的发展。规划拟沿建设路两侧缩减调整居住用地,调整某些单位用地,使第三产业更多地登临沿街或交叉口的“黄金地”,提高土地价值,大幅度增加金融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广场公共绿地。(2)调整布局形态,变沿街布局为片区布局按功能性质成片组织用地,这是改善交通、办公、商业环境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避开建设路作为交通性道路而带来对各功能区的干扰,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心区第三产业的容量和经济价值。(3)整合更新步行通道,创造具有主题和特色的街道空间在建设路东西两翼,形成连续或部分连续

33、的联系通道,这样既有利于用地片区布局形式的形成,而且通过内街(室外或室内)的形式,不但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惬意的商业、办公及居住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商业界面和经济效益。对整个建设路街道两侧空间界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整治措施和法则,整合统一连续界面形式,创造具有人性尺度和氛围的街道空间。(4)完善公共设施,创造宜人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包括广场、绿化、文体、休闲等设施、道路交通设施,为广大唐山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宜人的活动场所。(5)严格规划管理,突出景观风貌规划中强调建设的突出整体风貌,总体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建设中严格规划管理,形成统一而丰富的街道景观。(

34、6)分期实施计划城市空间、城市景观的建设采用重点段开发与阶段整治并举的策略,通过制定分期实施的目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的设计指引,分期规划实施形成。5、结语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这位来自建国历史只有两百年国度的总统先生,在离开杭州时留下了一句话“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OLDCITY。”16城市更新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每个城市都难以回避的现实和难题。历史街区发展建设中内涵和活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规划理论、方法和学科局限性的不足和限制,也有管理者和规划编者人员的认识和价值取向问题。只有从稳定社会网络、保持人文特色的角度出发,将物质空间环境与人文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

35、起,才能使历史街区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17就如约翰O西蒙兹所说,“人们能规划的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是体验;首先是确定它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承古风之余韵,画市井风情”,什么是韵如何来画还真的需要我们反思和在以后的实践中摸索。【参考文献】1周波,龚蓉,从城市活力的视角谈旧城商业街的更新,湖南城市学院,201062韩延星,张珂,城市职能研究述评,规划师20053孙盘寿,杨廷秀,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198434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5周波,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6、20096周波,生态建筑及其设计探索,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周波,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村庄特色的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38王建军,许学强,城市职能演变的回顾和展望,中山大学,20049田园,当代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功能再生,城市建筑,2008(12)10李光旭,王朝晖,孙翔,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武联,沈丹,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长安大学,200713吴良镛,中国城乡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清华大学出版

37、社,200914洪祥瑾,朱志军,蔡云楠,李开猛,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以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为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8)15孙珊,乐晓风,重塑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激发滨水区活力,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地区结构规划简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16宣建华,杨晓莉,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回顾和反思,北京规划建设,200417武联,李建伟,地域环境与城镇特色关系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518JACOBSJANE,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RANDONHOUSETRADEPUBLISHING(2006)1

38、9KEVINLYNCH,GOODCITYFORM,THEMITPRESS(1984)20唐山市建设路规划文本,20022003本科毕业设计建筑学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HISTORICALCHENLAOXIANGSTREETTHERESEARCHOFTHEFUNCTIONANDVIGOROFCITY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I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陈老巷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一些粗浅的

39、思考,并通过大量材料对湖北襄樊地区陈老巷建筑进行研究,学习和掌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作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研究。【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城市功能;城市活力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HISTORICALCHENLAOXIANGSTREETTHERESEARCHOFTHEFUNCTIONANDVIGOROFCITYABSTRACTTHEPROTECTIONOF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NEEDSTOCONSIDERMANYFACTORST

40、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HISTORICALCHENLAOXIANGSTREETREQUIRESUSTOPUTFORWARDSOMEPOINTSOFTHINKINGFROMTHEANGLEOFURBANDESIGNTHROUGHTHERESEARCH,WEHAVESTUTIEDANDMASTEREDTHEMETHOLDOFTHEPROTECTIONTHE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KEYWORDSCULTURALBLOCKSTRADITIONALARCHITECTUREURBANFUNCTIONCITYVIGOR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

41、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I目录1引言211选题背景212选题意义213研究基本内容214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探究与活力再生的结合32襄樊地区陈老巷传统建筑研究521历史成因522街区的传统民居建筑6221建筑基本形制7222建筑做法特点分析723会馆建筑83设计成果931规划策略研究9311步行环境与开放空间9312滨水空间规划9313绿化系统规划9314建筑改造策略932基地设计10321区域交通规划10322内部交通规划11323建筑总体风貌1133传统街区规划12331整体现状与问题12332道路功能定位12333功能划分策略124展望1341规划目标1342指导思想14参考文献15致谢

42、错误未定义书签。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21引言11选题背景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给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地下、地上文物和独特的古城风貌特征。1986年襄樊市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大量的传统官式、民式建筑。座落在江北的陈老巷是至今相对保存完整的一个历史地段之一。陈老巷南起中山前街(今汉江大道中段),北至磁器街,长约180米,宽约3米。陈老巷是连通前街,后街的古街,它邻近余家巷,晏公庙,林家巷等码头,周边是抚州,山陕,黄州,江西等会馆,其地理位置和周边商业环境为陈老巷的繁荣兴旺提供

43、了优越的条件。陈老巷因清代在巷内住过一位百陈氏老人而得名,历史上曾拥有40多家门面铺子,大体形成南段商贸,北段为手工生产的格局。如今这条日远近闻名、繁荣富庶的街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容貌已变,街面的房屋建筑再不是那四十家鳞次栉比的商家店辅,坚硬的路面,被人们的脚步、车轮磨的得凸凹不平;随着历史的变迁,那些曾兴盛一时的商家,繁华热闹的街道,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消沉。而庆幸的是,多数的传统民居还保留下来。虽然经风雨、人为的破坏改建,但当我们走进这条古老的街巷,细心体会那遗留在它们身上的历史痕迹。12选题意义结合以上所说的选题目的以及背景现状,我们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以及较微观的城市设计的角度

44、作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研究;对给定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块进行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地分析思考,尤其着重从“功能及城市活力”角度展开研究,进一步了解城市功能的演化和历史文化街区及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选择与活力。13研究基本内容131场地分析(1)陈老巷的基本情况、特征及能够合理利用的因素。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3(2)陈老巷周边环境、周边建筑及交通情况。(3)陈老巷历史文化背景与历史内涵(4)作为历史街区的功能演变(过去与现在的对比)132方案整体定位及方案的可能性(1)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理论及设计方法总结。(2)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其优缺点及形成原因)(3)方案

45、整体定位(结合周边情况和历史文脉分析)(4)提出方案的可能性(合理利用场地内部的积极因素)133方案设计(1)整体构思(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基本定位与服务对象)(2)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确定大的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形式,重点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引入和历史积淀,以及如何利用好滨江地段)(3)平面基本形式(结合文献综述,提出适宜于钱江经济开发区地块的空间与平面形态方案)(4)建筑单体细化设计。(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特点,同时也注重现代生活的引入,即历史与现代的合理结合)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4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探究与活力再生的结合城市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适应不同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6、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不同的职能。城市职能的演变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映射,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每一次变革性的进步,都推动了城市职能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是完全、彻底的变化,而是一种推陈出新、多元融合的演变,既保留和巩固了原有职能,当然也有弱化的,又形成了新的职能。8在旧城区历史区域的改造过程中,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以历史街区原住居民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大量的仿古建筑和一些不伦不类的功能,来实现所谓的“复兴”,结果是形成新的破坏。通过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一、城市功能的再生便是城市文化的再生人做为城市构成的核心,因其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精

47、神与公众意识形态矛盾的不断激化,而导致了城市精神集体性的缺失,于是人们很难在新城市化中寻找到归属,人们怀念传统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4人文主义城市,并以一些朴素的方式重现传统的城市文化,旧建筑翻新、旧城改造、仿古街区,在不断充填已日渐虚空的城市符号中寻求城市功能的再生。9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符号已经成为符号,不会因为有限充填改变城市的属性,当代新的城市文化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无法改变我们不可能返回传统。评判这种已成为历史发展必然的新城市文化的优劣,还为时尚早,适应社会变革、改变思维惯性、探索和促进当代语境下全新城市文化功能的再生,激活潜藏在新城市文化浮华表象

48、背后的真实,寻求全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深层互动模式,促进自身对新城市文化归属感的深刻认同。所以,我认为,适应新城市文化、利用新城市文化,寻求全新的城市功能再生之路,这是真正回归城市活力的必经之路。二、城市特色内涵上的拓展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它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而产生城市特色。10历史街区不但具有城市的一般属性,而且又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因此,研究历史街区的特色不仅要研究城市的物质环境,还应深入研究城市形成过程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应打破学科的限制,拓展思路和方法。三、空

49、间的心理归宿对于具有不同社会心理特征的场所精神空间,人与空间的心理互动便构成了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生态空间。这种互动可以是过去和现在的,也可以是现在和未来的。这些心理生态空间的集合便构成了不同规模的心理生态建筑,进而构成了全新概念上的现代生态城市,使当代城市文化背景下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的重塑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界限,综合运用多媒介手段,加大横向空间思考维度,将设计纳入城市规划、城市经营、城市设计的范畴,深入理解和探寻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探索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营造高密度城市区域的活力中心与城市生活节点。9综合运用人文、技术、生态手段创造全新空间形式,动态地对待空间大量运用非物质方式,全力驱动新生态理念既人与空间理互动,激活、激发日常生活空间在都市中的无限潜能,寻找隐匿在这新生活与平常空间背后的全新的现代城市人文精神。四、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提出的,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功能及城市活力研究5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13“有机更新”的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和城市组织街区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在对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