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经济到底咋回事?终于有人说清楚! 在这样一个丰裕时代,所谓的“经济”呈现了很多我们所没有想到过的新特点。 引言 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一轮又一轮的 GDP上涨,一轮又一轮的资产膨胀,一轮又一轮的贫富差距剧增,一轮又一轮的失业浪潮与企业破产,一轮又一轮的政府货币刺激,一轮又一轮针对中产阶级的财富洗劫 当代经济体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模式?却从来没有人说清楚。 就跟新闻记者们总是想搞个大新闻一样,我一直也想憋个大招,想给当代经济做一个整体的素描,或者装逼点儿说,想要给当代经济建立一个简洁的模型 嗯 ,听起来好像民间科学家声称自己发现了什么崭新的物理理论 但是,在这个对当代经济的素描里,我并不想依
2、靠这样或那样已有的经济理论,而是依赖于与自己、与他人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的经验和感觉 至少,我就是这样来认知世界经济、看待财经事件的。 借用我最喜欢的作家乔治 -奥威尔的话来说: “我之所以要写这些东西,并不是要加工一部艺术品,而是因为我有谎言要揭露。但是,如果这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逻辑上的审美活动,我是不会写的。” (一)丰裕时代到来:我们就是上帝 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了水、食物、住所、能源、教育、医疗 和自由等,而人类在最近 60年来所获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不仅足以傲视地球上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生物,而且足以傲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整个人类历史 现代的世界富足到什么地步呢?富足到 80%以上的人,根本
3、不用担心食物问题!这其中包括了现在能够读到我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你。 当绝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满足,这就是丰裕时代。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成就,这意味着人类已经脱离了基本的生物生存层面 生物层面上看,所有的生物都是为了食物和延续后代而生存于这个地球上,但作为一个种群而言,从来没有一种生物达到了整体 上长久性食物丰裕这样的目标,而逆天的人类,现在做到了。 在这样一个丰裕时代,所谓的“经济”呈现了很多我们所没有想到过的新特点。 (二)商品不是商品,货币不是货币 在中国,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应该都学过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在这里,我暂不深入讨论商品和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马克思将商品分为
4、“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马克思将货币也划归为商品,不过是承载“交换价值”的一类特殊商品),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大规模应用以前,人类进行商品生产和买卖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想要得到“使用价值” 如果用 G( goods) 来代表商品, M( Money)来代表货币的话,人类的商品和货币循环流程可以简单总结为: G M G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典时代人们获得金钱的主要目的是购买商品来消费、使用、生产,想要得到的是使用价值,人们并不以得到金钱为最终目的(将服务也作为商品来看待) 这个 GMG 的古典时代,持续了多久呢? 5000 年!按照我对于金融历史的理解和划分,这一模式从人类商品贸易诞生以来
5、,在西方一直持续到 1970 年代,就世界范围内来看,则一直持续到 20世纪末期。 由于能源和机器的使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大规模采用,再加上科技进步和人权进步,用了大概 200 多年的时间,人类很快就摆脱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食物), 19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国家解决了民众的基本温饱问题之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东西了,由此,人类商品和货币的循环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迁。 人们不再追求使用价值,而是开始追求“交换价值”,这样一来,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被大大的提升,然后逐步变成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最终目标: M G M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
6、这是为什么我首先强调“丰裕时代”的原因)的现代社会, 人们获得金钱的主要目的,并不一定是当下的购买商品消费和使用,而只是纯粹的想要得到更多的金钱(为了满足未来的不确定的某种欲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绝大多数人的终极目标已经变成想要得到更多的金钱,那是不是一定要像古典时代一样,绝大多数人自己需要投身生产活动呢? 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你也可以投身金融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投资理财”。 接下来,我把 M 和 G分开来讲。 (三)实体这么小,虚拟那么大 G,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就可以理解为经济构成。在古典社会, G 非常简单,就是商品与服务 但 进入工业社会,特别是 1970年代以来
7、, G在很大程度上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和古典社会完全一样的真实的商品和服务,第二类,则是包括了股票、期货乃至各种各样云里来雾里去以钱换钱的金融资产。 对应到现实世界,正是当代社会的经济系统的两个部分。第一类可以理解为 GDP所统计的内容 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实体经济( Real Economy)”;第二类,就是金融资产交易类的所谓虚拟经济( Fictitious Economy),或叫货币经济( Monetary Economy)。 什么叫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实 现了物质转换和价值转换的经济活动。最典型的,你建一个工厂,生产鞋帽,你必定要将相应的劳力、房产、各种原材料和能源,转换
8、为别人愿意购买的商品,你赚到的钱,来自物质转换和价值增殖。 什么是虚拟经济( Fictitious Economy)?虚拟经济是指不从事实际生产、不参与价值转换和价值创造而直接“以钱生钱”为目的的所有经济活动,其投资回报纯粹来自资产价格本身之上升或下跌。比方房屋产权的买来卖去,股票、国债、公司债、期货、期权以及直接针对各国钞票的外汇买卖此外还包括 *业、艺术收藏等产业。 当代人类社会的 经济活动总量,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 = 实体经济(商品和服务贸易) + 虚拟经济(金融资产交易) 2014 年,用 GDP 来计算全球的实体经济,其总额大概是 77.3万亿美元;然而,虚拟经济的总额却大到
9、普通人难以想象。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的数据统计:金融衍生品未平仓合约名义价值 2012年底为 633万亿美元;股票市场有 70 万亿美元,债券市场约 60 万亿美元(仅美国国债就有 18 万亿美元),房地产市场 217万亿美元 如果采用 GDP的统计方式(按交易量计算 ),计算这些金融资产的交易量,那么虚拟经济的数据令人侧目 目前的股票和债券市场,每日交易额各自约 2万亿美元;黄金等贵金属市场每日交易额 1万亿美元以上;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每日全球交易量约 2万亿美元;全球每天外汇交易量高达 5 万亿美元以上;除此之外的金融衍生品(
10、如 CDS、利率期货等)交易额每日不低于 7 万亿美元,还有房地产的交易额 按照每年 250个交易日计算,全球每年金融资产交易量很可能超过 5000万亿美元! 以原油为例。 2013 年,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原油总量为 330 亿桶 也就是说,实际经济的石油交 易量约 330 亿桶;那你猜猜仅 CM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 ICE(伦敦洲际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一年交易总量有多少? 答案是: 3520亿桶!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刻画出当前世界经济体系最简洁的框架。 当然,我们也可以画出 1970年代以前,人类经济的简单框架 1970 年,人类实体经济的规模大约在 5.5万亿美元,而虚拟经济总量则不超过
11、 5000亿美元。 这,才是过去与现在的根本区别。 (四)证券化与虚拟经济膨胀 对比 1970 年代到现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比的图表,你肯定感到很好奇 为什么在过去的 40年里,人类的虚拟经济如此狂飙突进? 我们先看下面这幅图 我用美元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人类 1970年代以来货币和信用扩张的一个代表。 从 196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开始进入丰裕社会,实体经济再也容纳不下持续增加的货币供应,为了解决滞涨问题,金融创新被大肆鼓励 尽管说公开的股票交易 17 世纪初就已经在荷兰出现,但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反客为主却要从 1970 年代的美国算起。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
12、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正是通过将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实体财富形式证券化,虚拟经济的规模开始象吹气球一样不断膨胀。 以房地产的资产证券化为例,来说明一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兴起。 1972 年,美国发明可转手的房屋贷款抵押证券,但整个 1970年代其规模较小,从 1981年开始, RMBS( Resident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住宅房贷担保证券)大量发行,并且有两家新加入的 GSE( Government Support Enterprise,政府支持企业),即 Freddie Mac 和 Fannie mae 为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1982 年, RM
13、BS发行额首次超过 500 亿美元,到了 2003年仅机构担保的 RMBS总额就增加到 2.13 万亿美元之多,还有 1 万亿美元的非机构担保债券,到了 2006 年更是增长到 5.6 万亿美元之巨。在 RMBS出现后,还有 CMBS(商业地产贷款担保证券)和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等以房地产为标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相继出现。 房地产证券化只是实体经济证券化的一个例子而已,其他如 ABS(资产支持证券)、 CDO(债务担保证券)也在 1970 年代以来蓬勃发展,到 2006年底两者相加也有近 3万亿美元。 不仅实体经济被证券化,一些能产生现金流的金融资产标的,更是被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二
14、次、三次证券化。例如,美国金融机构创造了可变利率存款单、可变利率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等,其最初用来应对 1971年之后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但最终却形成了有关利率的可供大额金融交易的债权债务工具;金融机构又开发出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大批金融衍生品,一开始都是作为金融对冲工具而出现,但随后不久,这些金融衍生品到了后来本身又成为了炒作的对象,可用来吸纳大量美元藏身其中;其他的,还包括了信用违约互换 、远期利率合约、利率互换、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货币互换等等金融工具,最终都变成了可供交易的金融资产。 这些“金融创新”产品迅速在美国金融市场流行之后,很快就扩展到欧洲、日本等地,然后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交易品种,然后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