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卷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 一、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 80 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 l)者 遂( su) 藻( zo)荇( xng)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 三、篇章透视 1、中心思想: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 2)行文流畅 。( 3)叙事简洁。( 4)写景别致。( 5)写情自然。 四、句段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积水空明 ” 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 藻、荇交横 ” 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赏读课文第一段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 “ 解衣欲睡 ” 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 “ 欣然起行 ” 。 “ 欣然 ” 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 念无与为乐者 ” , “ 念 ” 由 “ 行 ” 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 宕起伏。 五、难点突破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
3、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 “ 闲 ” 。入 “ 夜 ” 即 “ 解衣欲睡 ” ,“ 闲 ” ;见 “ 月色入户 ” ,便 “ 欣然起行 ” , “ 闲 ” ;与张怀民 “ 步于中庭 ” ,连 “ 竹柏影 ” 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 “ 闲 ”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 “ 吾两人 ” ,因为别人是忙人, “ 吾两人 ” 是 “ 闲人 ” 。结尾的 “ 闲人 ” 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 “ 闲 ” 反衬 “ 吾两人 ” 的 “ 闲 ” 。惟其 “ 闲 ” ,才能
4、 “ 夜游 ” ,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 “ 闲人 ” 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六、 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 “ 月光 ”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 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 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5、) 第二层:( 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 闲人 ” 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 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 “闲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这一
6、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 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
7、“ 闲人 ”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 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这一句的妙处。 -“ 积水空明 ”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 藻、荇交横 ” 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七、开放型试题: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如霜 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 以水喻月抒闲情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
9、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
10、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略)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一、 2003 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24 27 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
11、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不 以 物喜: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2 分) A予 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 /则忧 /其君 C念无 /与为乐者 D相与步 /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2 分) 二、 2003 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1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 , 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念 无与为乐者 (思念 ) B 遂 至承天寺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 寝 (睡觉 ) D 相与 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分 ) 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3 分 )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2 分 ) ) 参考答案: 24.
13、 介词,因为 只,不过 25.B 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 参考答案: 3( 2) A 4( 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 3 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 (1 分 ) 概括: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 分,只要能扣紧 “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 6( 2 分)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 (
14、答完全正确者得 1 分;否则,不得分 )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考虑,想到 散步 (或漫步、走、行走 ) 8、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 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参考答案 : 19、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 3 分,每题 1 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 3 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22、
1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 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参考答案 : 7 A 8 D 9 C 参考答案 : 8、门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 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参考答案 : 17. 高兴
16、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参考答案: 10.答案:门 睡觉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 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院子(
17、或“庭院”)只是(或“只”) (2 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 ) 10. B (2 分 ) 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2 分,每对一小题给 1 分 ) 12.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 1 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闲 仙 (1 分,每对一处给 0.5 分 ) 8分 参考答案 : 10.答案:门 睡觉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18、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 7 A 8 D 9 C 参考答案: 7( 1)少 ( 2)洗涤 ( 3)竖立 ( 4)走 评分 4 分。每小题 1 分。 8(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
19、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评分 4 分。 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 (1)潜游在水中的鱼 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 (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 (月夜 )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11: 6.窗户原来仅仅,只是美妙 7.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
20、的人听呢? 8.【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 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7 (2 分 )x ; su 8 (2 分 )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 分 )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 (2 分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2 分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 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