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2980413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质学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质学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质学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质学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2.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3. 地质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上,处在自然科学的前沿,要解决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实践上,矿产,认识自然灾害规律,地质环境等。 4. 地质学的特点:地质学的普遍性与区域性差异。 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地质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5. 学习地质学的方法: 要学会观察和综 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野外考察是研究地质学的基本手段。 要建立地质事件的时空观。 建立辩证发展思维方法。 运用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的原则。 运用分析对比法。 6.

2、常温层 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为常温层。 7. 地热增温级 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 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 m/。 8. 地热梯度 地热增温级的倒数。每深 100m 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 /100m。 9. 莫霍面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一级不连续面。深度: 33km 10. 古登堡面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一级不连续面。深度: 2900km 11. 软流圈:深度: 60-250km 12.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13. 克拉克值前十位的化学元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H Ti 14. 地壳( A 层)

3、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拉德面所分开。康拉德面深度: 10km 15. 硅铝层 上层地壳,其成分以 O、 Si、 Al 和 K、 Na 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 16. 硅镁层 下层地壳 ,其成分以 O、 Si、 Al 等为主,但 Ca、 Mg、 Fe 等成分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 17. 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的区别: 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具有双层结构,在玄武岩层之上有花岗岩层。地表起伏越大莫霍面的位置越深,地壳越厚。 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具有不双层结构,只有玄武岩层,其表层被海洋沉积所覆盖。 18.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促使地球的物质组成,

4、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 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成为地质营力。 19. 地质作用的能源:地内热 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 20. 地质作用的分类: 见书 P22 表 1-7 21. 地质年代 地质科学中来说明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的时间和顺序的术语。 22. 相对地质年代 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即相对地质年代。 23. 绝对地质年代 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少年龄。 24. 地层层序律 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这里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及它们变质所形成的变质岩。 25. 岩层 层状堆积物或岩石。 26. 一个重要的 前提:地层形

5、成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27. 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没有受到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出露在剖面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岩层要老,即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除非:地层倒置。 28. 生物层序律 地层年代越老,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原始,越简单;地质年代越近,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进步,越复杂。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极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在相同的古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距离多远含有相同的化石极其组合。 29. 进化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 化和发展而且是不可逆的。 30. 化石 在地层中常保存下来当时生存过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可能发现化石的岩石:沉积岩,

6、变质岩。不可能是火成岩。 31. 切割律或穿插关系:要求会在图中看出新老关系。 32. 绝对地质年龄测定的条件: 较长的半衰期。 该同位素有足够的含量,并且可以加以分离测定 其子体同位素易富集并保存下来。 33. 矿物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判断:矿物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是在一定的地质 和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化合物。(错) 原因:矿物包括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39 回复此发言 _ 2 回复: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34. 晶体与晶质体的区别:晶质体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

7、则重复排列而成固体。这种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成为晶体。 35. 晶体的本质定义 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 固体。晶体是有固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36. 矿物化学组成分类: 成分固定:单质矿物 (Au,C) 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 (PbS)络合物 CaCO3 复化物 成分可变 37. 类质同像 在结晶格架中,性质像近的离子可以相互顶替的现象。 38. 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典型实例:金刚石与石墨 39. 矿物的化学表达式 书写原则: 阳离子写 在前面,阴离子写

8、在后面。当有多种离子存在时,同种元素应按电价由低向高排列。如磁铁矿: Fe2+Fe3+O4。当有不同元素时,应按碱性由强到弱。 络阴离子用方括号括起来。 成为类质同像的置换的元素,用()括起来,含量多者写在前面,少者写在后面,用“,”分开,如菱镁矿: (Mg,Fe)CO3 附加阴离子写在后面,并用()括起来。 对含水化合物,要把水分子的数量写在化学式的后面,并用“ ”隔开。 胶体 如 SiO2nH2O 40. 单形 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 体。数目有限,只有 47 种。 41. 聚形 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种类以千万计。 42. 双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 43. 一

9、向延伸 晶体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如:石膏,石棉。 44. 二向延伸 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如:云母,石墨,辉钼矿。 45. 三向延伸(等长) 晶体沿三个方向特别发育。如:黄铁矿,石榴子石。 46. 矿物单体与矿物集合体。见地质学实验 47. F.Mohs 硬度: 1. 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 48.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主要判断) (1)石墨: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2)金刚石:最大硬度和强金属光泽。 (3)方铅矿: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4)闪锌矿:颜色不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

10、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 (5)辰砂:颜色及条痕朱红色,硬度低,比重大。 (6)辉锑矿:柱状,针状集合体,铅灰色,硬度低,单向完全解理,极易熔化。 (7)辉钼矿:铅灰色,最完全解理,可分离 出薄片,能在纸上划出条痕,有滑腻感。 (8)黄铁矿:完好结晶,淡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 (9)黄铜矿: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10)赤铁矿:镜铁矿常以板状、鳞片状集合体、刚灰颜色及樱红色条痕为特征。沉积赤铁矿以鲕状、肾状等形态、暗红色及樱桃红色条痕为特征。 (11)磁铁矿:铁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 (12)褐铁矿:颜色由铁黑至黄褐,但条痕比较固定,为黄褐色。 ( 13)锡石

11、:棕黑色,硬度高,比重大,断口松脂光泽,必要时需做化学鉴定。 ( 14)软锰矿:黑色煤烟灰状, 性软易污手。 ( 15)铝土矿:外表似粘土岩,但硬度较高,比重较大,没有粘性、可塑性及滑腻感。 ( 16)石英:六方柱及晶面横纹,类型的玻璃光泽,很大的硬度(小刀不能刻划),无解理。隐晶质各类具明显的脂肪光泽。 ( 17)正长石:肉红、黄白等色,短柱状晶体,完全理解,硬度较大(小刀刻不动)。 (斜长石:细柱状或板状,白到灰色,解理面上具双晶纹小刀刻不动。 ( 18)橄榄石:橄榄绿色,玻璃光泽,硬度高。 ( 21)普通辉石:绿黑或黑色,近八边形短柱状,解理近直交。 ( 22)普通角闪石:绿黑色 ,长柱

12、状(横剖面菱形)晶体,相交成 124 度的解理,小刀不易刻划。 ( 23)云母:单向最完全解理,硬度低,有弹性。 ( 24)绿帘石:具特有的黄绿或深绿色,晶体延长方向有条纹,硬度大。 ( 25)绿泥石: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特有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39 回复此发言 _ 3 回复: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 26)蛇纹石和石棉:黄绿 等色,中等硬度,脂肪光泽。 ( 27)滑石:浅色,性软(指甲可刻划),具滑腻感。 ( 28)石榴子石:晶体良好,颜色较深,硬度很高,比重较大。 ( 29)红柱石:近正方形柱状晶体,有碳质黑心,或为放射状集合体。

13、 ( 30)高岭石:性软,粘舌,具可塑性。 ( 31)方解石:锤击成菱形碎块(方解石因此得名),小刀易刻动,遇 KCI 起泡。 ( 32)白云石:白云石与方解石十分相似,主要区别之点如下: ( 33)孔雀石: ( 34)重晶石:硬度小,完全解理(可碎成小方块),比重大(重晶石据此命名),不 容于酸,重晶石与方解石相似,但后者比重小,容于酸,容易区别。 ( 35)石膏:一组最完全解理,可撕成薄片,或纤维状、粒状;硬度低,指甲可刻动。 ( 36)钨锰铁矿(黑钨矿):厚板状晶体,黑褐色,单向完全解理,比重很大。 ( 37)磷灰石:磷灰石晶体以其六方柱状及标准硬度,容易判别。此矿物的胶体变种称胶磷灰石

14、,其矿石称胶磷矿,并常与方解石、粘土等形成混合物,称磷块岩,外观变化极大,必须采取化学方法鉴定:用少许矿物粉与稍多的钼酸铵粉末共研,然后加一滴 HNO3,如含磷即呈鲜黄色反应。 ( 38)萤石(氟石 ):绿紫白鲜明颜色,标准硬度( 4),多向完全解理(相交常呈三角形)。 ( 39)石盐和钾石盐:石盐和钾石盐性质相似,但前者味咸,后者味苦咸且涩;必要时可做焰色试验,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紫色。 49岩石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的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50.岩石分类:火成岩(岩浆岩占地壳的 65%)、沉积岩、变质岩。 51.岩浆分类:酸性岩浆 (SiO265%)、

15、中性岩浆( 52%-65%),基性岩浆( 52%-45%),超基性岩浆( SiO265%)、中性岩( 52%-65%),基性岩( 52%-45%),超基性岩( SiO2搬运作用 (机械、化学)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可能继续被破坏 64.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以 SiO2,Al2O3 为主。但沉积岩中 Fe2O3 的含量多于 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 反。 65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66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遗迹构造 67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

16、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如:波痕、干裂、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39 回复此发言 _ 4 回复 :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68.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淀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69根据层理的形态,可以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

17、层理。 70影响变质的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因素(挥发性组分以及热水溶液作用)。 71变质岩矿物的组成: 一部分矿物是在其它岩石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 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如石榴子、蓝闪石、组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 72.变质岩的构造 片理构造 a.片麻构造(片麻岩) b.片状构造(片岩) c.千枚构造(千枚岩) d.板状构造(板岩) e.条带状构造(混合岩)块状构造(大理岩、石英岩)变余构造 73.变质作用的类型所产生的相关变质岩 a.接触变质作用 由于岩浆活动,在侵入体和围 岩的接触

18、带,产生变质现象。地壳浅部低温、高压。 分类:热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别:是否有新矿物形成 形成岩石:石英岩、角岩、大理岩、夕卡岩 b.区域变质作用 广大面积内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分类: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太古宙;片麻岩、麻粒岩、角闪岩、混合岩) 区域热动力变质(形成褶皱带时;混合岩、片麻岩、片岩到千枚岩、板岩等) 埋藏变质作用(低温;压力不高) 海洋变质作用 c.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发展,使变质岩向混合岩浆转 化并形成混合岩。 重熔作用 一部分固态岩石,发生选择性重熔。这种作用产生的岩浆称为重熔岩浆。 再生作用 在混合岩化过程中,一般认为有由地下深部上升的热液

19、,富含化学活动性或渗透能力极强的物质,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与已变质的岩石发生反应,使其中某些物质熔化。 所形成的岩石: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74岩石的转化: P117 填图 5-9 75. 三大岩石: P117 填表 5-1 76. 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形、变位的作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77. 构造变动 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包括两大类: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 78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老构造运动的每一个进程却留下可靠的地质记录。故根据地层的岩相特征、厚度、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等,便能从中找到构造运动的信息、重塑地壳构造的发展历程。 79地层厚度 如何解

20、释在几百米深的浅海中堆积了上千年上万米厚的地层呢?假如海地稳定不动,则沉积的厚度不会超过海水深度;假如海底不断上升,则沉积物的厚度不会大于海水的深度;如果海底边下沉边接受沉积,且沉积速度、沉积幅度与海底的下降速度、幅度相适应 ,则沉积物必然越来越厚,但却始终保持浅海环境。 80岩相分析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 :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81、海侵与海退 比如: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积扩大,也就是海水逐渐侵入大陆。这时所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面来看,自下而上沉积无的颗粒由粗变细,同时,新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形成所谓“超覆”现象。通常把具有

21、这种特征的地层称为“海侵层位”。当地壳上升时,陆地面积扩大,而海洋面积缩小,也就是海水逐渐退出大陆。这时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 面上看,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细变粗;同时,新岩层的面积小于老岩层,形成所谓“退覆”现象。通常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地层称为“海退层位”。(要求画图) 82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推测其受力的方向、性质、强度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等。如环太平洋的山系和岛弧,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等,目前多认为是板块水平移动和俯冲造成的。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39 回复此发言 _ 5 回复: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83

22、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包括: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84岩石的产生要素 走向:岩层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也就是同一层面上等高两点的连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称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也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 180 度。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它表示岩层的最大坡度,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称岩 层的倾向,真倾向只有一个,倾向表示岩层向哪个方向倾斜。 倾角:层面上的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倾角,又称真倾角;倾角的大小表示岩层的倾斜程度。 85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

23、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86褶曲的形态 背斜和向斜。背斜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向斜是岩向下突出的弯曲,两翼岩石自两侧向中心倾斜。应该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即褶曲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褶曲核部是新岩层, ,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87根据轴面产状并结合两翼特点分类: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翻卷褶曲。 88褶皱在矿产中的应用:许多赋存于褶皱的沉积岩层中的矿产,必须搞清构造形态、规模,才能探明矿床的分布、大小、产状等情况。在背斜顶部常发育一组裂隙,提供矿液的侵入通道,在此部

24、位容易形成脉状矿体(矿脉)。岩层褶皱时,由于层间滑动,形成鞍状矿体,具有封闭条件的穹窿、短背斜等是重要的储油、储气构造。 89有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地称为褶皱山脉。北京西山地质构造主为一系列交互排列的 NE 或 NNE 向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沿向斜构造形成许多 1000m 以上的山峰,如妙峰山、清水尖、百花山等。 褶皱构造与地球发展历史:褶皱的发育过程、特征及褶皱时代等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的构造运动性质及地壳发展历史。通常利用角度不整合的时代来缺点褶皱的时代。 90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通常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

25、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91节理 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 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沿着节理劈开的面称节理面。节理面的产状和岩层的产状一样,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节理常与断层或褶曲相伴生,它们是在统一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 92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 a.张节理 ( 1)产状不甚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 ( 2)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为矿脉所填充; ( 3)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砂粒和砾石,节理随之呈弯曲形状; ( 4)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 ( 5)常平

26、行出现,或呈雁行式(即斜列式)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 X 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张节理,称追踪张节理。 b.剪节理 岩石在剪切力(亦称扭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节理。 (1)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 (2)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延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具有擦痕、镜面等; (3)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或切开核、岩脉等。 (4)节理间距较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成带。 (5)常平行排列、雁行排 列,成群出现;或两租交叉,称“ X 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93上盘和下盘 断

27、层面两侧发生显著位移的岩块称为断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上盘,位于以下的叫下盘,如果断层面是直立的,可根据断块与断层线的关系命名,如断层先的走向位东西,则可分别称两盘位南盘和北盘。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39 回复此发言 _ 6 回复: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94.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正断层。断层面的倾角一般较陡,多在45 度以上。 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当下降的断层叫逆断层。 冲断层 指高度角的(倾角大于 45 度)的逆断层,断层线比较平直。 逆掩断层 指断层面倾角小于 45 度的逆断

28、层。 推覆构造 如果规模巨大、断层面倾角平缓(一般小于 30 度)井呈波状起伏、上盘沿断层面远距离推移(数千米至数万米,这样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又称逆冲推覆构造或辗掩构造。如果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由于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较新的原地岩块,这种构造称构造窗。相反,如果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于较新的原地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 95平推断层 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在水平面方向发生相对位移,所以又叫平移断层。实际上无论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很多是倾斜滑动的,如果其走向断距大于倾斜断距,皆可归入平推断层一类。 96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分类: 张性断层:断层面一般比较粗糙;断层带较宽

29、或宽窄变化悬殊,其中常充填构造砾岩,如尚未完全胶结,常形成地下水的通道;沿着断层裂缝常有岩脉充填。正断层多属于张性断层。 压性断层:断层面的产状沿走向、倾向常有较大变化,呈波状起伏;断层带中破碎物质常有挤压现象,出现片理、拉长、透镜体等现象;断层两侧岩石常形成挤压破碎带,为地下水运移和储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断层带本身由于压实,反倒形成隔水层;断层两盘或一岩盘常直立、或呈倒转褶皱、牵引褶皱;断层带内常产生一些应变矿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绿 帘石等,并多定向排列。逆断层多属于压性断层。 扭性断层:断层面产状稳定,平推断层多属于扭性断层。 张扭性断层:自然界纯张压性的断层,事实上并不多见,而是多

30、少带一些扭动。如某些上盘沿着断层面斜向往下滑动的正断层,即带有张扭性质。如果走向断距大于倾向断距,那就向真正的扭断层过渡了。 压扭性断层:上盘沿着断层面斜向上往上推动的逆断层,带有压扭性质。如果走向断距大于倾向断距,便向着扭断层过渡。 97 .地堑 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两侧为 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组成地堑的断层在地表一般为正断层。但也有地堑在地下一定深度,正断层为倾向相反的逆断层所代替。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 98地垒 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其两侧为下降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垒。造成地垒的一般是正断层,但也可能是逆断

31、层。地垒构造往往形成块状山地。 99断层的野外识别: (1)断层存在的标志: a.断层擦痕 b.断层滑面(镜面) c.阶步 d.断层构造岩 e.构造透镜体 (2)岩层上的标志: a.岩层的不连续 b.岩层的重复或缺失,加厚或变薄(必须会画图 P189 图 7-98) c.岩层产状的变化 (3)断层两侧伴生构造标志: a.拖拉褶皱 b.伴生节理 (4)断层的间接标志: a.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b.山脉错开或中断 c.断层谷、断陷湖、断层泉 d.火山分布 e.植被变化 100大地构造学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着眼点:全球 大地构造运动是以水平运动为主还是以垂直运动为主。 地壳运动时间的问题(周期) 地

32、壳运动空间分布规律 地壳运动动力的来源 101地 槽区 地壳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如:天山、秦岭。 102. 地槽区的发展过程: a.下降阶段 b.上升阶段 103. 地槽区的特点: a.巨大的沉积建造 b.强烈的构造变动 c.频繁的岩浆活动 d.显著的区域变质作用 e.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作者: 19 号染色体 2006-7-7 00:40 回复此发言 _ 7 回复:地质学笔记复习参考 104. 地台区 地壳上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垂直运动速度缓慢、幅度小,沉积作用广泛而较均一,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

33、变质作用比较微弱。 105. 地台区是地槽区发展演变的产物。 106. 地台上有升降运动,上升部分可以变成陆地;下降部分可以导致海侵形成地台浅海,或形成内陆拗陷。这样,在地台浅海或内陆拗陷中沉积的岩层称层盖。 地台的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构造层,下层称地台的褶皱基底,上层称为地台的盖层,中间被一个不整合面所分开。 107. 地台 的分类 按地台基底的形成的时期,可以分为古地台和年轻地台。如:中国地 台、俄罗斯地台等。 108. 地盾 地台区中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从古生代以来趋向上升的构造单元,长期稳定隆起,遭受剥蚀,没有盖层。如:加拿大地盾、胶辽地盾。 109. 地台区的特征: a.厚度较

34、小的沉积构造 b.不太强烈的构造变动 c.微弱的岩浆活动 d.不太显著的变质作用 e.丰富的沉积矿产 110. 大陆漂移说 在 3 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大陆,称为 泛大陆;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从中生代开始,这个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一直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 大陆漂移过程中出现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111.海底扩张说 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而形成大

35、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 较高;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 112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硬壳 (岩石圈 ),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低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其次,板块是活动的,是围绕着一个旋转扩张轴在活动

36、的,并且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可以 发生几千千米的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在漂移过程中,板块或拉张裂开,或碰撞压缩焊结,或平移相错。 113. 岩石圈板块划分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14.板块的类型和边界 a拉张型边界 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岩石圈板块的生长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如:大西洋中脊、东太平洋中隆。大陆裂谷也属于此类。如:东非大裂谷、贝加尔裂谷等。 b. 挤压型边界 消亡带。主要以岛弧 海沟为代表。如:日本岛弧 海沟、千岛岛弧 海沟。这里是两个板 块相向移动、挤压、对冲的地带。 c. 剪切型边界 平错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边界。 115威尔逊旋回 大陆裂谷 -红海型海洋 -大西洋型海洋 -太平洋型海洋 -地中海型海洋 -地缝合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