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本章重点问题:1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历史必然性。2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为什么说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思想体系?,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90多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
2、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曾有过照搬照抄、不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第一时期-早期的摸索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第二时期-命题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图为1941年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在学习(资料照片)。,第三时期-形成共识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恩格斯,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4、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疑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新时期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5、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6、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理论渊源,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主观条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
7、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萌芽期 (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2)形成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及其理论。,(3)成熟期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4)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时期与建国后),党的七大,党的十二大,科学体系,王稼祥,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
8、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全盘否定的态度 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2、教条主义的态度 以“两个凡是”的观点为代表,认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
9、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搬照抄,甚至不愿意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
10、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4,第一、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45,第二、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第三、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6,邓小平理论起始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进
11、一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47,提出理论命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第一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的时期。,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48,第二阶段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轮廓的时期。,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做出的理论回答,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做出
12、了科学的概括,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阶段 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更加系统、全面、集中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50,丰富理论内容,第四阶段 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丰富其理论内容的时期。,51,主 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
13、是 学科领域: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领域: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一)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 。这些重要原理对整个体系起着奠基的作用。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这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
14、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外,它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突出的理论贡献,(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图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5,56,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15、,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三次思想大解放,61,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62,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63,(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
16、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
17、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等,(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情分析:当代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情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党情分析:我党80多年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
18、史条件,长期酝酿最初提出系统阐述指导地位确立,(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长期酝酿,江泽民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在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论“三个代表”,第页),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198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89年9月,在建国4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1
19、989年12月,江泽民在党建研究班发表了为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1990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1年,江泽民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了深刻论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十五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20、 江泽民:“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些问题,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2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初提出,围绕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和重大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在广东和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调研过程中,提出了“三个代表
21、”重要思想。,江泽民:“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 200
22、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就“改进党的作风”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述,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
23、建设的各个方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1)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力、军事力硬权力,硬权力和软权力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权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文化力软权力,(2)
24、优秀文化的基本内容:,(3)根本利益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3)发展先进
25、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2、“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构成“三个代表”重要
26、思想主要内容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精选精练:材料分析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阅读走进新时代歌词,回答: 1.这里“领路人”指的是以谁为核心的第几代领导集体? 2.该领导集体产生了什么重要理论?其内容是什么? 3.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该会议确立的 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内容包含哪些方面?,科学
27、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
28、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国外发展观:(1)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后)(2)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60年代)(3)发展=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70年代初)(4)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80年代)中国共产党21世纪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
29、)提出阶段: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10月。,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30、过程(2)形成阶段: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完成阶段:从2004年5月到2004年9月。,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深入贯彻阶段:从2004年9月至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即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
31、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温家宝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 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将实行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 在拟定城乡医疗卫生改革方案,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怎样树立、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呢?,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