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色挂形象穷神变 用壁画搭建的中国美术史壁画是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墙壁上的艺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既献给去世的人也献给活着的人。壁画按体裁分类包括宫殿邸宅壁画、寺观洞窟壁画和墓室壁画三大类。宫殿壁画是为了歌颂王朝威德,起装饰起居的作用,侧重表现山水花鸟、人物肖像;寺观壁画用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拜,宣扬宗教的教理教义。而墓室壁画则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写照,其目的是满足墓主人到另一个世界后继续能享有生前的一切。古人的衣食住行、典章制度、娱乐消遣、友好往来在壁画中都有大量反映。但因壁画受制于地仗层、温度、光照、颜料成分、天灾与人祸等因素,以及脆弱、不易保存、难以移动的缺陷,注定了它的发展受到局限
2、。当纸本流行开来,它自然呈现出了衰落之态,以致今天人们多重纸本,而忽视了主要靠壁画支撑的上半部美术史。其实壁画在历代都没有完全消亡过,即使是在纸本绘画流行后,佛寺道观、祠堂宗庙的墙壁上壁画仍旧色彩斑斓。壁画不仅仅属于美术领域,更是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 本次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展在综合各地现存历代壁画的基础上,分为五大时期,从已经揭取的作品中选取典型之作,反映不同时期壁画艺术之特色,旨在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和代表性。 回眸一瞥 中国壁画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辽宁凌源牛河梁出土有三2角形与勾连纹等装饰图案。至西周,陕西扶风杨家堡 4 号墓出土了菱形图。可见墓葬当中图绘壁饰的形式已经露出端倪。但这一
3、时期的壁画仅是简单的纹样或图案,缺乏图像、情节、观念、思想等构成绘画的基本要素。 楚辞?天问即屈原观看了楚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的壁画后有感而发之作。那墙上所绘的天地、山川、神灵、古贤之事,直促屈原接连提出了 172 个疑问。可见战国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壁画其基本要素已经具备,只可惜当代考古尚未发现其实物。而在秦成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为早期壁画的具体面貌提供了实物证据。 花卉图(图 1) 秦 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藏 该壁画出自于秦咸阳三号宫殿建筑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帝王宫室壁画。从这组壁画可以看出,此时的图像结构还过于简单,上面的菱形纹和花草纹类似于我们现在家庭中用到的壁纸一样,仅仅起装饰作用。 天上人
4、间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朝气和自信的时代,丧葬文化中的墓室壁画大量产生。汉墓壁画拓展了上古中国绘画的领域,同时也丰富了当时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其题材内容极为宽广,天文、地理、神灵无所不盖,为我们今天形象地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死亡观念等提供了新的视角。此时期壁画中神秘浪漫的虚幻景致和世俗理性的现实场面往往交织混杂在一起天上,表现当时人们的鬼神思想、对灵魂升天的精神追求;人间,则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农业劳作和居家宴饮。 蟾蜍月食图(图 2) 东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 32000 年出土于陕西省旬邑县百子村汉墓。此图位于墓前室东侧顶部,蟾蜍四足伸展,每足三指,呈向上爬行状。全身颜色为紫色,上有黑
5、、红斑点。 古时传说“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 ,蟾蜍相貌丑陋,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神话中却能够与美丽的嫦娥相伴于月宫,所以人们又把月宫唤作“蟾宫” 。也用“金蟾折桂”祝愿学子科考及第、金榜题名。蟾蜍还被引申为富贵和仕途的吉祥物,能够给人们带来官运和富贵。为什么中国古人对蟾蜍倍加喜爱?首先,从药用角度讲蟾蜍可解毒消肿,被古人视为妙药。另外它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大腹便便的样子酷似孕妇,被古人视为强大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代多子多福观念的推动下,蛙纹就成了寄托人们对子孙延续的美好祝福。 宴居图(图 3) 东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此图与蟾蜍图出于同一墓葬,位于后室东壁,为东壁人物组合。这幅壁画的主题是墓主
6、人生活中的一幕,以此表现墓主人生前安逸富足的生活。 根据壁画的题记我们了解到墓主人自称“?(bin)王” 。壁画用色缤纷绚丽,顶部饰以朱红色帷幔,象征墓主人生前豪华的府邸。从几位女子头顶的题榜推测她们是墓主人众宾客的夫人。夫人们衣着鲜亮,跽坐在黄色的席子上,其间还有两名孩童。中间一位女子恭敬地站立于两席之间,身穿白衣,发髻高耸,衣着和发饰相比其他人显得非常朴素,旁边写有“侍者”二字,说明她是为宴会服务的佣人。 车马出行图(图 4) 东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42003 年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汉墓出土,年代为新莽至东汉早期。墓向北,该墓为直线洞室墓,此画位于墓室西壁南部。绿衣女主人安坐车中,黑衣男
7、子御车前行,天空有三只鸿雁一字飞行。壁画以红土为底,上抹有草拌泥,草拌泥上再敷以绿色作为底色,然后以红笔绘草图并以黑笔绘制完成。色彩主要有红、绿、白、紫、黑、棕等。 多元融合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与汉民族在不断的战火洗礼中进行着融合交流。所以这一时期的壁画内容很多都反映了当时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则给壁画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影响了它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从以往对天堂、升仙的描绘转向注重现实生活。多表现居所、军屯、农业、畜牧业、蚕桑、歌
8、舞宴会、狩猎等内容,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被广泛用于官僚、贵族甚至帝王墓葬。另外,此时也首创了在墓道两壁绘制大型壁画的先河。 烤肉煮肉图(图 5) 魏晋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画面右侧的厨师手持刀具在案上切肉,切碎的肉放于案下的盘中。左边的厨师高高挽起袖子拿着长筷正在煮肉,上方还挂有切好的肉块。人物描绘简练,线条流畅。观看此图,似乎 1000 多年前的肉香也飘出画面而来。当时的画像砖中常会出现屠宰动物和烹调肉食的场景,间接反映了此时期畜牧业的兴旺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 5佛像图(图 6) 北凉 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为天梯山石窟壁画。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武威城南 50 公里处,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
9、期的北凉,距今约有 1600 年的历史。图中佛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周围绘有卷草纹装饰图案。从佛残存的面部可判断其明显具有中原人的特征。佛教从印度传人,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逐渐与汉文化两相融合,这幅佛像图中佛的形象已经非常接近汉人的形象了,与同期的佛菩萨图像还具有的浓郁的犍陀罗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巅峰时刻 隋唐五代时期丧葬文化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墓室壁画自然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广泛流行,贵族、官僚、帝王陵墓普遍绘制大型壁画,并形成了构成陵墓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题材内容也空前丰富起来,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和生活情趣的出行、仪仗、宫苑、山水、花鸟等题材大为流行,屏风式绘画独具特色,画面或雄浑壮观
10、或清新明快,皆充满着自信豪迈的盛世气度。这些墓室壁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信仰的方方面面,对研究当时的外交史、舆服制度、音乐舞蹈等都有重要价值。 门吏图(图 7) 唐乾封二年(667 年) 昭陵博物馆藏 1990 年陕西礼泉县烟霞镇陵光村韦贵妃墓出土。韦贵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韦氏家族是隋代最重要的名望贵族,韦氏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李子雄的儿子李珉,两人育有一女。李子雄、李珉父子起兵谋反兵败,被隋炀帝所杀。韦氏作为罪臣家属,被充入皇宫为宫婢。后来李渊建唐,大赦天下,韦氏幸运得以改变命运。唐建国之初利用姻亲6关系拉拢隋朝旧臣,韦氏便以妾的身份二嫁李世民,备受李世民的宠爱。李
11、世民即位不久,就册封韦氏为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韦贵妃实际上居于后宫之首。 韦贵妃比唐太宗李世民年长,又以寡妇身份带女二嫁,仍然荣宠不衰,乃至到了唐高宗时还册封为太妃,足见其德、才、貌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她最后以 69 岁高龄去世,陪葬于昭陵东侧,是昭陵 180 多座陪葬墓中距离唐太宗最近、规格最高的墓葬。 门吏图发现于韦氏墓门打开后,左右各一。门吏身穿大袖长袍,脚蹬圆头屐,双手拄仪刀而立。 唐六典中记载: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两人脚上的鞋子也很有特色,鞋头高高翘起,上面有重叠的山状,顶部为圆弧形,像一层一层的台阶,称作“重台屐” 。因为唐代服饰又宽又长,脚很
12、容易踩到衣服,而这种重台屐的作用就是将衣服的边角可放在鞋上,以便行走。 高士图(图 8) 唐景龙二年(708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988 年出土自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洞(jiong)墓。韦氏是当时的豪门大族,历代都和皇室联姻,但也最容易卷入政治旋涡。尽管韦洞家族根深蒂固势力很大,而官场上的政治斗争也非常残酷。之所以在墓中绘制高士图,反映出他内心对政治斗争的厌恶,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中高士头戴小冠,横眉细目,短胡须,朱唇微合,身穿交襟红袍,衬领外翻,立于树下,似沉思状。高士又称为隐士,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群体,一些文人雅士为了保持清高的人格,常常选择归隐田园。高士图7是古人仰慕高士生
13、活的体现。 夕阳晚照 宋代的墓葬壁画,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以及与来世观念有关的思想。而其后明清时期的壁画则多反映在佛道二教的寺庙之内。 庖厨图(图 9) 南宋 襄阳博物馆藏 2007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檀溪墓地 196 号墓出土。全图共有男女侍从 10 人。右边一男侍者正蹲在炉灶前烧火,灶堂内火焰熊熊,炉灶上五层标有数字的笼屉正在蒸包子,另一锅则似乎在煮肉。炉灶的案上放有一把水瓢,旁边有水缸,上方悬挂鸭肉、猪肉,旁边还放着切肉的桌案和碗。肉前边还有一案桌,三个包包子的男侍者分工明确:人擀包子皮,另一人包包子,还有一人把已经包好的包子放进笼屉。画面左端的六个侍女正端着酒、包子、餐具匆匆忙忙地上
14、菜,她们一边走一边似乎在讨论着宴席。大概是太匆忙了,有一块美味掉在地上,正好被赶过来的一条黑狗解了馋。这幅庖厨图整体画面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 这幅壁画中酒水、红肉、白肉、包子一应俱全,桌案家具错落摆布,侍女佣人为一场盛大的宴会忙前忙后,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礼仪的排场及当时的生活习俗。画面中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都很生动,尤其是用小狗吃掉落的食物来表现传菜的匆忙,画虽无语,却能够使观者立即感受到此类宴会举办时厨房里的繁忙。 五鼓壁画(图 10) 辽辽宁省阜新市博物馆藏 阜新平安地辽墓出土。辽是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金灭辽后,对辽墓进行了破坏,有的还将尸体掘出鞭尸,所以辽墓保存状况普遍不8佳,有“
15、十辽九空”的说法。 辽墓壁画比较精彩,多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而“五鼓图”在辽墓中则较为少见。该壁画绘有五面鼓,前三后二。鼓面中心绘有两周圆形图案,鼓沿上装饰一周墨线勾描的缠枝牡丹花纹,鼓两侧有环形的扣耳。因为辽墓壁画中的鼓代表着墓主人的等级, “五”在辽代是统治阶级专用的数字,相当于汉族皇室专用的“九”一样。由于没有发现墓志,无法确定墓主人身份,但从考古已知的同类壁画的辽墓来看,墓主人的地位一般都很高。 波斯匿王请佛图(图 11) 明清 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藏 佛教常通过各种美术形式反映佛经故事,达到教化信众的目的。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懦(jiao)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
16、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为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该壁画表现的故事是,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了须达长者,让其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于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去拜访住在祗园精舍的佛陀。 九天玄女娘娘庙壁画(图 12) 清 馆藏 这组珍贵的壁画出自陕西省宝鸡市,从一座九天玄女娘娘庙中揭取。庙宇东西墙面上绘制了大篇幅壁画,目前仅修复出此三大块。壁画内容是根据民间传说的九天玄女故事绘制。画面左上角是女主人公,小时候在父母的带领下,拜一位道姑打扮的女子为师,画面表现的就是她跪拜师父的场景。右侧壁画描绘九天玄女在深山中修炼,猴子给她献寿桃,9神鹿为她叼来了灵芝,还有一只仙鹤为她献上雪莲。下方的壁画表现九天玄女修炼武艺成功后,带兵打仗、为国征战的场面。此壁画对研究道教美术有重要价值。 责编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