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游走渔村看头上长草的房子“那松软的草的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 ”这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荣成写生时对海草房的描述。也有人说,海草房就像童话世界里的可爱小房子。其实,它是世代生活在大海边的渔民们的智慧结晶,也是为辛劳的渔民遮风挡雨的家。 去年冬天,我为了看大天鹅来到荣成的烟墩角,然后我却被那头上长草的一栋栋小房子吸引了。所以在烟墩角,我不仅看了海草房还住了。我投宿的那栋海草房,据说已有 70 岁的年纪,古朴的青花石,厚拙的青砖,素雅的海草,门窗和房梁都是房主父辈亲手制作,屋里还设计了一个地窖
2、,冬天可以储存蔬菜水果,外面山墙上还镶有“拴马石” ,以前用来拴牲口。海草房外表粗犷朴拙,其实冬暖夏凉,非常宜居,我特别喜欢睡在海草房里的土炕上,宽敞舒适,十冬腊月不管外面多寒冷,炕上总是暖烘烘地极为舒适。 海草房是荣成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砌青砖为墙,苫海草为顶,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灰褐色的干海草层层叠压,自然弯曲下垂,苫成 50 度角的屋顶,酷似人字形,有的用2渔网绷紧海草,宛如女人头上的发网。屋脊高耸,远远高于普通的砖瓦房。 为了这些海草房,在这炎炎夏日我又来到荣成,这次到的是东楮岛村。
3、东楮岛村全村聚落呈荷花形,地势东高西低。全村住房布局大体分成两部分。村南部为新建的红瓦房和楼房的住宅群,村北部为旧有的海草房住宅群。据有关资料统计,全村现有海草房 144 户,共有海草房 650间,建筑面积 9065 平方米,其中,最古老的海草房据传始建年代大约是在清顺治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百年历史以上的海草房有 83 户442 间,主要分布在村中部分。 或许是天气炎热的原因,村子里静悄悄的,我走在斑驳的青石小巷,仿佛行走在岁月的长廊里,一排排海草房沉默的矗立着,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淡然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旅人。岁月也在这些海草房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抚摸着青石墙的拴马石,让人忍不住回想
4、起那一段流逝的光景,注视着山墙上的黑板报和标语,仿佛可以进入那一个狂热的时代。这些历史的痕迹,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复原那些遥远岁月的线索,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海草房就是一部岁月的见证者。 与城市中那各色欧美风格的建筑相比,东楮岛村原生态的海草房,无论是造型、颜色还是布局和风格都充满了独特的情趣。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人以方稳和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是3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变化,它肩负着房顶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那种藻类海草以松软的草质感,调和
5、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刮破坏古村落、拆毁古民居的歪风,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从 2010 年至今,每天有 80 至 100 个古村落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在这样的歪风大潮下,胶东的海草房也没能幸免,一些人嚷嚷着赶紧拆掉海草房。幸好,幸好还有那么多“死脑筋” 、 “老古董”没有把自己的家园拆了,我也才有机会看到这些海草房。现在越来越多的古村镇在商业开发中变味儿了,失去了原来的面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在消失。中国不缺少高楼大厦,缺少的是传统民居,北京拆掉了四合院和胡同,老北京的味道没有了;荣成如果拆掉了海草房,荣成的味道就会消失了。 海草房一直是荣成沿海民居的首选,是荣成沿海极其古老的民居标本。它与这里的人类繁衍、自然变化、社会变迁、朝代更替有直接的关系,与荣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海防、城乡建设等发展密不可分。每一栋海草房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每一栋海草房都是一段荣成居民居住生活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