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矶御道话兴亡.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47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矶御道话兴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矶御道话兴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矶御道话兴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登矶御道话兴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登矶御道话兴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登矶御道话兴亡燕子矶位于南京城北约 8 公里处的长江之滨,自古以来是进出南京的水上要冲之一。往来航船,樯桅如林,帆影蔽天,是个相当繁华的港口集镇。又因矶崖临江,地形险峻,是扼守南京北大门的军事要塞。因此,古往今来,从商贾游子、文人雅士到帝王将相,来此游览者不计其数。其中就有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可见燕子矶在帝王心目中之地位。 当年帝王登矶御道留存至今。入燕子矶公园大门,呈现眼前的是四季开花的花圃,花圃右侧,有一石阶蹬道,通向矶顶;拾级而上,登临山腰,见一圆门,上书“南巡蹬道”四字,表明当年皇帝就是经此道登上矶顶的。 遥想当年,皇帝登矶,前呼后拥,冠盖如云,好不威风!然而,农民

2、出身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却是微服出巡来到燕子矶的。传说,他登上矶顶后,碰到一批考科举的学子,在以燕子矶为题咏诗联对。有人说,燕子矶兮像秤砣。此言一出,众人都被“砣”住了,再也想不出好句子续下联。朱元璋心领神会,在他的脑海里涌出了如下诗句: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2这首诗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词典,被认为是朱元璋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像民歌一样,通俗易懂,然而又是何等激昂,何等气概,而又何等自豪!具有如此“雄风”的诗作,只有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才写得出来。诗如其人是也。朱元璋面对大好河山,深感来之不易,即使用长虹作杆,弯月作钩,燕子矶作

3、砣,也难以称出江山之重!反映了诗人作为一国之君的豪迈之情。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如此爱国爱江山,可是他的后代,却不争气,不到三百年,而亡于清兵之手。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来到明故都南京,登临燕子矶,面对大好河山,却不忘前车之鉴。他在过金陵论中写道:“使有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成丘墟,良可悲也!”由此得出“天心之可畏,地利不足恃”的历史教训。所谓“天心”,实际上是“民心” 。民心向与背,是国家兴亡的根本因素。唐太宗曾把自己比作船,把老百姓比作水,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失去民心,长城也好,长江也好,“地利”再好,也不“足恃”,腐败的王朝终将覆灭。 康熙皇帝也算是位明君,他在六

4、巡南京期间,鉴于明王朝因腐败而亡国的教训,严惩贪官污吏和渎职官员,训诫地方官吏,廉洁奉公,体察民情,为民解困。他每次来南京,都要减免当年赋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当年的江南总督王新命率众官吏联名树立“诫牌”于鼓楼亭上,以示铭记“圣谕” 。 然而,清王朝历经三代盛世后,其子子孙孙也难逃朱明王朝以及历代王朝之命运,因腐败而走向灭亡,使旧中国沧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 当你沿着帝王走过的“御道”,登临矶顶,面对滚滚东逝的大江,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 延伸阅读 明清之际,幕府山,燕子矶沿江

5、风光名胜最受游客青睐,帝王和达官贵人亦争相在燕子矶江畔揽胜。清代选定“金陵四十八景”,该地便占了六处,分别是“燕矶夕照”,“永济江流”,“幕府登高”,“达摩古洞”,“嘉善闻经” 、 “化龙丽地” 。幕府山、燕子矶沿江山岗构成南京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明代修改外城郭,从上元门、佛宁门、观音门到姚坊门(今尧化门),基本上是利用沿江的山脉为屏障。清末,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名胜区受到冷落,沿江岩山十二洞,仅剩三洞。明代史料所记载的水云亭、大观亭、寿亭侯庙、关王殿等已废圮不见。新中国成立后,幕府山景遭到了破坏性开采。1998 年,南京市和栖霞区人民政府成立幕府山管理委员会,明令禁止开采山石,并斥巨资“补山补

6、绿”,幕燕风景名胜区逐步得到恢复。2007 年 4 月,幕燕滨江风光带项目建设拉开了新的帷幕。整个风光带以“揽胜抒怀、赏今怀古”为主题,利用“一轴两带六大片”空间结构,合理组织用地布局和资源,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有机整体。 一轴滨江路绿轴 4两带山体景观林带和水源保护带 六大片水上运动休闲区、湿地生态游览区、佛教文化展示区、旅游度假休闲区、名胜古迹游览区和旅游商业服务区 幕燕滨江风光带将充分发掘风景资源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植物恢复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览体系,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区的景区资源。 景点点滴 观音阁弘济寺石刻 观音阁位于燕子矶公园

7、之西,初建时由七根柱子凌空托起,又名“七根柱” 。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依山筑阁,名“观音阁” 。明正统初,就阁建寺,名“弘济寺”,后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避乾隆皇帝讳更名为“永济寺” 。观音阁院内,一泓清池,池边垂柳微拂,顺池边曲径直上,便可到观音阁,大殿门额书“永济江流”,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永济寺西侧有一青砖台子和一条铁链,相传明初皇后马娘娘及军师刘伯温曾来这里,留下了“铁链锁孤舟” 、 “马娘娘梳妆台”等传说。 观音阁最有趣的一处天然奇景便是蛤蟆石,此石从北面看,像一只蹲伏于地的蛤蟆,从河边往上看,像是一只张口欲食的蛤蟆。 观音阁旁尽为绝壁,危石半空。 弘济石刻

8、位于燕子矶永安村 3 号,今南京市血吸虫病防治医院内。原5永济寺遗址上,有乾隆御题碑石刻 3 处、石刻观音像 1 处、游记碑 1 块、摩崖石刻 3 处,保留至今。据史载,游记碑为长白觉罗雅尔哈记,江南拙老人蒋衡书,据史载,石刻观音像为吴道子所画。崖壁上还有“悬崖撒手” 、“觉岸”及清道光六年(1826)黄文涵题名石刻。1992 年,弘济寺石刻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头台洞 头台洞距观音阁之西。进入头台洞大门,迎面便是凤凰峰,又称石观音,沿石阶攀登便到观音洞。头台洞以大地为平台,洞深 12 米,宽 10 米,洞内又有可容 34 人的六祖洞。头台洞入口在山脚,出口在山腰,洞中蜿蜒曲折,洞中有洞,洞中套洞,亭台楼榭,汀廊曲折,有“龙牙滴水” 、 “犀牛望月” 、 “象鼻洞” 、 “明代武士” 、 “仙女出浴”等景观。 头台洞洞口有佛殿,建于明代,洞外岩壁上有一巨型“寿”字,传为明朱元璋手书。字旁有一碗口粗薜荔,其藤蔓枝叶茂密,将洞口上方约 30 平方米岩壁覆盖得严严实实。 二台洞 东距头台洞里许,依岩构屋,内凿观音龛,洞中有洞,深不可测,相传可通京口(镇江)。洞内原有明万历年所刻吴道子绘童子拜观音及秀岩山人李言恭所写般若经石刻。其中,童子拜观音石刻于清咸丰年间被毁,后由湖南人按拓片捐资重立,现存于三台洞洞口右侧。 6责任编辑 青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