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看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摘要】民国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都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改革虽然最后并未获得成功,但其改革失败的原因却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在大众化这一进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后怎么来尽力避免高等教育改革中会出现的这类问题?本文就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历史教训以及当前正在经历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来进行分析,力图能为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 民国初期高等教
2、育改革概况 从 1911 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的东西就开始疯狂的涌入中国这片土地,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 从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始,高等教育的改革就备受重视。新崛起的资产阶级积极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制度,并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颁布各种措施来将资本主义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引入中国这片土地,期望通过教育的改革来引领整个社会的各项变革。 民国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一次2大换血。它彻底把封建时期的四书五经教育体系推翻,建立起十分先进的资本主义教育体系。民国初
3、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即教育宗旨、学制、高等教育法规、教育体制。 1、 教育宗旨。1912 年 1 月 3 日中华民国刚刚成立,1912 年 1 月 9日就成立了教育部,可见中华民国对教育的重视。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积极废除了清末“忠君” “遵孔”的教育宗旨,确定以确定以培养国民公德为主的教育宗旨。同年 9 月,教育部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决议,公布了初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官、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 。 2、学制。1912 年 9 月的临时教育会议确定了新的学制系统壬子葵丑学制 。学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规定是:规
4、定大学六年至七年,其中预科三年,本科三年至四年。大学毕业后得入大学院,肄业年限不定。从横的方面来看,与大学平行的学校,有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中等或甲种实业学校毕业生,如不升入大学可进入与大学平行的学校。新的壬子葵丑学制具有很强烈的反封建性质,相比过去的学制,具有很明显的先进性,这一学制从确定起一直实行到 1922 年壬戌学制的提出。 3、 高等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法规,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下转第 218 页)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教育法规主要包括:大学令 、 专门学校令 、 师范教育令 、大学教育规程 、 高等师范学校规程 。这些教育法规也是壬子
5、葵丑学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较为强制性的规范。 34、 教育体制。1912 年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就将前清的学部改为教育部。在教育部内设置专门教育司.负置掌管全国大学、专门学校、留学及各种学术团体的工作。各省也将前清的提学使司改为教育司,总管全省教育事务,后来又曾一度取消各省的教育司,在巡按使公署政务厅下设一个教育料。民国六年又正式在各省设立教育厅,并直属于教育部领导,在教育厅下分设三科,以其中第三科主管专门教育事宜。 通过以上的概括介绍,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民国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不论是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教育来说还是从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非常具有先进性的
6、,这种先进性对以后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这个时期的先进教育改革却并未获得成功,更甚还能称之为失败,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改革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先进性远远的超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而导致了当时的先进改革无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存活。种子是好种子,但将它播在一片不够肥沃,甚至贫瘠的土地上,理所当然的,它是无法生存的。 就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来了解。 首先,从经济状况来看。民国初期,资产阶级刚刚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新生的民国政府积
7、极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发展经济,但由于内外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仍然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这不仅由于当时革命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更由于前清封建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4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十分的落后与脆弱。 其次,政治状况。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民国初期,政权非常不稳定,内部有各路军阀的权利之争,外部封建残余势力还十分强大,因此,民国初期,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其实是非常动荡不安的。 在了解了民国初期整个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之后,其实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作为当时非常先进的教育改革最终会走向失败。最主要
8、的原因便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的改革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无法相适应,因此,在没有足够坚固的基础支撑的下的上层建筑必然会走向倒塌。三、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失败中获取的经验、教训 通过以上对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况及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十分宝贵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个社会规律是经历过历史实践的验证的,是任何社会发展都必须遵循的。而作为上层建筑层面的高等教育,它的发展状况必须要同其当时所在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实际状况相适应。不论是过分超前于还是过分滞后于实际的经济和政治基础,都必然会导致那个时期的高等教育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整个社会造成
9、诸多困扰。 因此,不论是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还是实行某些高等教育政策或者措施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当前或者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估和预测。只有建立在对社会实际状况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出比较正确的高等教育方面的策略。而这样做出的高等教育改革才能够5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取得成功。 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但是,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似乎过于快速,因而导致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扰。 大步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造
10、成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被招进高等教育这个系统的学生在接受过几年的高等教育之后所要面临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在这些原因中,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改革措施的超前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高等教育史具有滞后性的,因为高等教育的成果要在社会中得到实施和产生作用是需要时间的,因此高等教育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是有必要稍微超前于社会发展的。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却由于过于急躁,以至于使其进程过分的超前了,从而导致了
11、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完全容纳下高等教育的成果。因此,高等教育所产出的成果便只能闲置下来,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中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都相对较高的一部分人,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状况对整个社会政治的安定都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甚至“知识无用论”也越发的让人们开始接受。而且作为把孩子的教育作为6第一要务的大众家长们,在面对孩子上完大学却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也是一件失去希望的事情。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各方面的连锁反应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五、结论 其实,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过快所造成的问题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过分超前有着异曲同工的
12、原因。两者都是因为当权政府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认识和分析不够透彻造成的。均是上层建筑过度超前于经济基础这样一个状况。 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失败教训以及当前我国所处于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过快的实际经验来看,不论什么时候,高等教育的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都足够了解,同时还要对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走向有非常良好的预测的基础上。 当然,即使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也并不代表在以后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毕竟未来是具有非常多主观或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但是,建立在这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之上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率肯定是能提高很多很多的,并且,这样做出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是不会出现大失误的。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时也会更加的坚固。 作者简介:黄晶晶(1986.6-),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