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营造宜居城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9204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民生  营造宜居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民生  营造宜居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民生  营造宜居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注民生 营造宜居城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民主是根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关注民生,把服务百姓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围绕方便百姓住行营造宜居环境,让广大百姓享受城市变化带来的实惠。 1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提高发展质量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营造百姓向往的宜居城市,必须科学规划城市的主体空间和布局。一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植入城市规划,让规划实践最大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然植入“以人为本”理念,增加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把人民利益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使城市最大限度地体现

2、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创新城市规划,确立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着力打造宜居城市,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城市处于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既有发展阶段的差异,又有各自功能的区别。必须科学规划城市的立体空间布局,根据自然风貌、历史沿革,现实的产业布局,人口容量等合理定位,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以方便人,为了人,服务人的标准,以人文、秀美、精致、宜居为特色,充分体现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把最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享受,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讲规划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感情,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始终保持建设的连续性,2千方百计为后人多留“

3、遗产”,决不留“遗憾”,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2 关注民生,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把服务百姓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围绕方便百姓住行营造宜居环境,让广大百姓享受城市带来的实惠。一是造绿理水,在城市塑造上体现特色化。现代化的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营造良好的环境离不开水。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一个城市的水环境决定城市特色,水能提升环境质量,水能给城市增添无限风光,良好的水环境和河流景观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要合理利用河流资源,凸显城市的灵性,充分利用河流水面、滩

4、地、堤岸等,在河道中人工堆岛,按照实用生态环境、旅游、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等统筹规划,展现历史文脉,营造特有的自然景观,给市民留下广阔的亲水空间和滨河空间。二是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建设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要大力实施铺绿造景工程。围绕“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开展环城造绿、沿河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努力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绿化档次,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上,要从单纯的种草、搞绿地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突出栽大树、成大荫、形成大效果。通过绿化美化,使城市形成“道路绿化成网络,游园绿地遍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人在景

5、中,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3 营造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在科学发展中提升和谐 3城市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服务群众,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就回答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空间,离开了这一目标的城市建设就失去意义。要把城市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塑形象与便民利民结合起来,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人民。 一是精心装扮,在城市环境上体现以人为本。实施城区道路和背街小巷硬化美化工程,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从完善设施、提高功能、提升档次上下功夫,实施城市发展空间的新突破。实施城市明亮工程,方便百姓的出行。加

6、强城市卫生管理,对城市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城区建立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城区环境大整治,让城市的“污点”变成了“亮点”,由百姓议论的“热点”变成了满意。 二是加快人居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的载体。一方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发展生态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改善住房条件,建设文明健康的社区。 三是切实维护市民利益,建设百姓满意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是和谐城市,好城市?群众向往的城市是好城市,市民满意的城市是好城市。作为城市,贫富有高低,管理没高下,宝丰县把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环节,在细微处体现和谐。在眼前利益和社会利益面前,为民让利。从而激发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市民从家庭走向社区,形成人人参与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的合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实现了人与城市的互动发展,给城市带来活力和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