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257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两岸合编辞典弥合沟通障碍“激光头”VS“雷射头” 6 月 29 日海峡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 ECFA),意味着 1949 年以来台湾省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协议签署时,两岸在相对隔绝的 60 年间产生的文化差异,却不是贸易协议能够弥合的。台湾省代表江丙坤的名字,在两岸的写法都一样,但祖国大陆方面代表陈云林的名字,在大陆是 19 划,在台湾省却是 28 划。近年来,两岸的距离正越来越近,并且同文同种,但各自的书写系统和很多词汇仍然存在区别。 过去的 60 年,祖国大陆使用简化汉字,而台湾省仍然沿用繁体字。ECFA 协议,一份简体皈,一份繁体版。 随着两岸关系解

2、冻,拉近语言差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近的呼吁是由马英九发出的。他说,台湾省和祖国大陆民间将合作发布一部在线辞典,以方便供大陆人和台湾人查阅。这部辞典被叫做中华大辞典,俗称两岸辞典,计划将于 2011 年上市,供人免费使用。 其实,早在 9 年前,北京语言大学就联合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以民间身份共同编写了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主编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施光亨。 施光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95 年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与北京语言大2学合作开办分校,教外国人学汉语,但是发现两岸文字存在差异,外国人很容易产生误解。1996 年春,双方提议由中华语文研习所出钱、北京语言大学出人,合作编撰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

3、2000 年 6 月词典正式编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到 2003 年才正式出版。 施光亨说,这本词典共收录四万五千个字、词,两岸共享的词条四万二千七百条,祖国大陆特有的 1300 条,台湾省特有的 1000 条。两岸词条存在差异,例如大陆说“激光头”,台湾叫“雷射头”;大陆的“咖啡伴侣”,台湾叫“奶精”;大陆说“渠道”,台湾说“管道” 。不同的称呼,体现两岸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影响。 时代变迁导致多种差异 两岸语词差异,是时光流转和时代变迁留下的印记。早在 20 世纪 80年代初,这种差异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郑启五、朱广祁等大陆学者撰文认为,两岸由于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同,加之多年阻隔形成

4、的用语差异,是现代汉语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现象,而差异的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新词出现。两岸分离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有新生事物出现和新词产生,“捷运”和“地铁” 、 “的士”和“出租车”等是一类,2005 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来访后为大陆人所熟知的“愿景”是另一类。据专家考证,愿景在台湾的“词龄”不算太长,台湾三民书局 1985 年编纂出版的大型语词工具书大辞典尚未收入“愿景”一词。至于春运、民工潮等,则是3大陆独有的新词。 旧词沿用。1949 以后,诸如“里长” 、 “邮差” 、 “次长”等名词在大陆日渐消失,在台湾却依然沿用。此外,一些较为“古典”的句式和用法在大陆使用频率已不高,在台湾却

5、是书面表述中的常用语,如“敬启者” 、“顿首” 、 “端视” 、 “厥为”等等。在口头表达中,台湾人也喜欢用一些比较“书面”的词,如“吊诡” 、 “激赏”等等。 方言渗透。近年来,台湾新闻是大陆民众关注的热点。台湾电子和平面媒体的新闻中,有些词汇让大陆民众很是费解,比如龟毛、头家、吐槽、奥步这些看似奇怪的词汇来自闽南方言,有着独特的韵味,在台湾社会十分流行。龟毛有挑剔和洁癖的意思,头家是当家人的意思,吐槽是揭老底,奥步是出阴招 外来语引入。经外语翻译而来的语汇,在两岸的词库中都有一定份额,由此造成的差异也十分可观。比如智能财产权和知识产权、桑拿和三温暖、激光和雷射都是典型例子。此外,由于历史的

6、原因,台湾日常用语也受到日本影响,比如欧巴桑(大妈)、欧吉桑(大叔)、便当(盒饭)等词皆源自日本。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为何“请大家一起来找碴”? 大陆参与合编词典,比较容易入手。大陆的简体字典都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考标准,而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定位、精神、内容以及方法,都4有一套严格规范,功能色彩强烈而鲜明。 台湾又根据什么标准来阐述繁体字的语汇呢?过去,台湾有一套“教育部”编辑的重编国语辞典,相当于大陆现代汉语词典的角色与作用。 重编国语辞典溯源于 1928 年国民政府着手编辑的中国大辞典,后因日军进犯北平而停顿,直到 1936 年替

7、代出版了一部以“写定词形”与“正音”为两大特点的国语辞典 。国民党迁台后,历时 5 年,在1981 年编成重编国语辞典出版。 由于重编国语辞典是以国语辞典为底本而成,难免有一些局限。除此之外,这部辞典庞大的篇幅(共六大卷)也在销售上产生阻力,从1994 年之后,就不再出版纸本,而改为网络版本为人所用。 书籍、报刊等,一旦不再以纸本型态存在,而只剩下数字型态的数据库时,很多人都担心有些数据被任意修改所产生的副作用。 重编国语辞典不再以纸本型态出版,而只剩网络版之后,正好成为说明这些副作用的代表。 重编国语辞典以网络版登场时,明确说明已经做过一次修订,因而命名为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但以网络版登场

8、之后,迄今到底做了多少次修订,如何修订,修订的范围等,都成了无头案。前两年,这部网络辞典因为“三只小猪” 、 “打炮” 、 “买春”等词条的解释而引起轩然大波。 “教育部”关闭网站一个月之后,除了去除有争议的条目之外,还一口气修改了 700 多条字词。 去年底,又有网友发现,“资本论”的词条下有“邪说谬论,为祸世界人类,至深且巨”的解说,被抨击是“戒严”时期的思维,“教育部”坦承这个词条的释义的确“有问题、不专业”,违反了中立客观的原则,立即5从网络辞典中移除。 “维护” 、 “更新”和“修订”的界限在哪里? 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看“打炮”事件后教育部的说明就很清楚:目前“国语推行委员”

9、编制不足,没有编辑团队,无法调查近年发展的新语词,仅能就目前辞典维护,尚难加以扩充,只能“请大家起来找碴” 。台湾的中国时报评论说,字典永远是要欢迎大家_起来找碴的。字典的进步,也可以透过编辑者如何响应、修订这些被找出来的“碴”而看得出来。但是从“教育部”因应这些词条的动作来看,则可以知道最重要的问题还不在于编制足不足的问题,而是由于将就行事之下,整部网络辞典的“修订”原则、方法都出了问题。 “打炮” 、 “资本论”这些词条引起争议就拿掉,只是在头痛医头。人们看不到这些词条来历的说明,因为没有纸张印刷版本的对照,也无从考据,也不知道就这样拿掉词条,到底算是网络上的“维护” 、 “更新”,还是“修订”?“维护” 、 “更新”和“修订”的界限在哪里?网站上说自己是“全面修订前之暂行版本”,那么说明还有“局部修订”与“全面修订”之别。两种不同的“修订”的根据、范围、频率又各是什么?当务之急,是应该看看如何把这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版给“正体”一下,最好出版纸张印刷版本,让大家有所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