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本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3525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本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影像本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影像本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影像本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影像本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题目:肝脏的 CT 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姓 名: 马宗虎 学 号: 201480651673 专 业: 医学影像学 年 级: 2014 级 层 次: 本科 完成日期: 2016 年 7月 指导教师: 仲惠平 2宁夏医科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层次: 本科 专业: 医学影像学 年级: 2014 级 时间 2016 年 7 月 姓名 马宗虎 性别 男 学号 201480651673 站名 庆阳教学站题目 肝脏的 CT 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内容标准 评价要素(权重值) 评价结果论文选题 X1=0.10文献材料 X2=0.10论文成果与新见解 X3=0.30基础理论与专业

2、知识 X4=0.20科研能力与研究手段 X5=0.20评价情况写作能力、文风与规范化要求 X6=0.10得分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评审教师签字年 月 日说明实得分计算=X1(A 或 BCD)+X2(A 或)X3(A 或 BCD)+X4(A 或 BCD)+X5(A 或BCD)+X6(A 或 BCD)其中:A=100; B=80; C=60; D=4085 分以上为优秀,75 分以上为良好,60 分以上为及格,60 分以下为不及格。3肝脏的 CT 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2014级宁夏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成人本科学生 马宗虎【摘要】: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 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

3、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T 虽然是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 对占位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肝脏疾病在 B 超检查提示占位而定性困难时, 选用 CT检查可提供清晰的图像, 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关键字】: 肝脏 CT 检查 正常表现 一、肝脏 CT 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近年有许多进展,包括多排探测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的升级。在 CT检查中,不经静脉给予造影利的 CT扫描称为平扫。一般正常盯组织和病变组织间 CT值至少相差 10Hu才有可能明确显示肝内病灶,否则应采用增强的方法进行检查。 1.平扫 先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应从肝脏膈顶到下

4、脚为止,视病情而定可增加扫描范 围。层厚和层距常规为 10mm,直径2cm 的小病灶可采用层厚和层距 25mm的薄层扫描,增加病灶的检出率。 2.常规增强扫描 现采用一种静脉团注法,用对比剂 80100 ml,以 2ml/s的速度注射,全 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增强效果较好 但消失也快。有点医院先用团注法注射 50ml,然后再用快速静脉滴注法 100ml,维持对比剂浓度 3.动态扫描 (1)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扫描时床移动,以 35个层面为一组进行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器官。 (2)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主要是研究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其性质,常常应用于肝癌和肝血管瘤的

5、定性和和鉴别诊断。方法是根据平扫或常规增强 CT,首先确定扫描中心层面,然后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3) “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先用平扫选择病灶最大层面,然后一次快速静脉注射 60%的泛影葡胺 6080ml,注完后立即扫描。接着在同一最大层面,于 60s内再扫描一次,此后于2min、3min、5min、7min、9min、12min、16min 再各扫描一次。用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4.延迟 CT扫描 近年来,一些作者报道一次大量注人造影剂后,经过 46 小时再重复扫描, 可以发现肝内的小病灶。这是因为造影剂大多经肾脏排泄,只有小部分(约 10)经肝脏排泄,但正常的肝

6、细胞具有排泄和再吸收有机碘的功能,46 小时后人 T值略有提高,而肝癌不具备这种功能,利用二者的密度差,亦可发现早期肝癌。 5.血管造影 CT 主要用于肝脏小肿瘤病灶的检查,其检出率高于常规 CT和血管造影。但为有创和侵入性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1)肝动脉造影 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内,移患者至 CT检查床上,按进床式动态增强扫描,每组扫描时经导管注入 30%对比剂 1015ml,注射速度为 12ml/s,注射开始后 5s行动态扫描,直径扫描完全肝。 (2)门静脉造影 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扫描方法同上述动脉造影 CT,但注射对比剂浓度为

7、 60%,以 23ml/s的速度注射,总量 150170ml,于门静脉期(延时2025s)开始扫描。 二、正常肝脏的 CT 表现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而达左侧季胁部。肝脏的上界相当于右 侧锁骨中线第 5肋间,下界与右胁缘平行。后面相当于第 6至第 12肋骨,前面相当于第 6至第 9肋软骨。肝脏的左侧达第 6肋软骨平面正中线左侧 5crn处、剑突下约 3crn。肝脏的位置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脏呈模形,其右侧厚,左侧薄,外观可分为左、右、前、后四个缘和脯、脏两个面。隔面光滑隆突,大部分与横膈贴,前上面有镰状韧带与膈相连,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与腹壁相连;镰状韧带向后上方

8、延伸并向左、右贴附横隔而形成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脏的表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肝裸区可被用来区分胸腹水。在 CT横断面图像上,腹水向内止于肝裸区,而胸水分布于整个肝周后间隙。肝脏的脏面凹凸不平,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沟组成。横沟连接于两纵沟,为第一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外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其位置在相当于下腔静脉与胆囊窝的连线上。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亦称小网膜,一般只含

9、细小的血管支、肝十二指肠韧带向上直达肝门横沟,内含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等。另外,在脏面的右侧还有肝结肠和肝肾韧带。肝的前缘有时可见到三个切迹,在左侧有脐切迹,是左叶间裂的标志;中间有胆囊切迹,5是正中裂的标志;右侧有时可见右下缘切迹,可作为右叶间裂的标志。在不同层面的 CT横断面图像上,肝脏的形态各异。在靠近横脑的肝顶部,肝脏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左、右侧腹腔前内侧 1/4区域;在肝中部,肝脏近似模形,面积较大,占据腹腔的右半;在肝的下部,肝脏近似梭形或半月形,依次向下其面积逐渐缩小。CT清楚地显示肝脏各叶的结构。依据肝门和肝内三条裂隙(左叶间裂、横裂和正中裂),可将肝脏分为右叶、左

10、叶内侧段(左内叶)和左叶外侧段(左外叶)以及尾状叶=左叶间裂(此裂又称圆韧带裂或纵裂)是区分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的标志。此裂起自脐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在 CT横断面图像上,左叶间裂表现为肝前缘至肝门呈矢状走行的低密度裂隙。当裂隙内脂肪组织丰富时,可衬托出软组织密度的圆韧带影。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裂内走行的肝左静脉叶间支。左叶间裂大多位于身体中线的右侧,少数偏于左侧。静脉韧带和肝门共同构成横裂。在 CT横断画图像上,横裂呈一条自左后斜向右前的低密度裂隙。其前方为左叶,后方为尾状叶。正中裂是区分肝左叶和肝右叶的标志。此裂在肝的踊面,起自胆囊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

11、脉处。在肝的脏面,以胆囊窝和下腔静脉连线为界。正中裂的位置多数经过左、右门静脉干分叉点的左侧。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正中裂平面内经过的肝中静脉。因此,肝中静脉可作为在肝顶部区分左、右叶的标志。正常肝实质的密度较均匀。采用不同的 CT扫描装置因扫描能量和校准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所测得的肝的 CT值有较大的差异。平扫时其范围大约在 48-80Hu,一般高于脾脏、膜腺和肾脏。肝、脾之间 CT值平均相差 7-8Hua肝实质的密度相对高于其他脏器,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内含有高浓度糖原的结果。因此,同一病例在饥饿和饱食时因其肝糖原含量变化可影响肝的 CT值。另外,肝的 CT值还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如脂肪肝患

12、者 CT平扫,肝的 CT值低于脾脏。一般肝实质的 CT值亦高于血液。CT 平扫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呈略低密度的分支状结构。在严重贫血的患者,这些血管的密度更低。相反,在脂肪肝因血液的 CT值常高于肝实质,血管可呈略高密度的分支状结构。增强后扫描能清楚地显示三支主要肝静脉(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和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的主要分支,这些血管强化呈高密度影,同时肝实质的密度亦增加。三支主要肝静脉位于肝的后上缘,肝右静脉在右叶间裂的上部呈冠状走行,注入下腔静脉右侧缘,分隔肝的右前叶和右后叶。肝中静脉在正中裂的顶端注入下腔静脉左前缘,分隔肝右叶和左叶。肝左静脉或单独或与肝中静脉汇合后注入下腔静脉左

13、前缘,其叶间支在左叶间裂内行走,分隔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6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汇合点位于膜腺头部和颈部交界的后方。然后向右上方斜行,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进入肝门,分为门静脉左、右支人肝。成年人门静脉长约 5.5-8.Oem,内径约 lema门静脉的前方可见两个圆点状结构,右侧为胆总管(或肝总管),左侧为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左支一般可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整个左半肝和尾状叶左段的门静脉血管均由这 4个部发出 O门静脉右支可发出两支较大的分支,即右前叶门静脉和右后叶门静脉,分布在右半肝。采用高分辨 CT扫描,约 40%患者可显示直径为 1-3mm的肝内小胆管,这些小胆

14、管与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一起走行。在肝门处可见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右侧汇合成胆总管。增强后扫描胆管的密度不变,依然接近水样密度。 CT 对显示肝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肝脏的左侧脏面与食管腹段、胃以及膜腺等器官相毗邻。肝脏的右侧脏面与下腔静脉、十二指肠、胆囊、横结肠和右侧肾及肾上腺等器官相毗邻。在肝的轮廓上可见呈现这些脏器相应的压迹。尾状叶和第 10、第 11胸椎相对应。在尾状叶的左后方为腹主动脉,尾状叶和腹主动脉之间是膈动脉和右膈脚。结论:CT 检查对于肝内点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形态、轮廓、坏死、出血及生长方式等都可以显示,还可以了解胆、胰、肾等脏器的

15、情况,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存在可疑病变或肝癌的患者,则有做 CT检查的必要。肝 CT检查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 CHB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从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并指导积极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时 CT表现有:肝缩小,外形钝圆;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多见右叶缩小;肝实质常不均匀,重度者肝内布满大小不一结节,可呈菠萝样;脾大;腹水;肝门增宽,胆囊移位,肝门及胃周围静脉曲张等。参考文献: 1 周作福, 黄洪磊, 徐彪, 等. CT 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 25( 3) : 233-237. 2 彭永伦, 郭洪涛, 张莹, 等. CT 扫描条件对 C T 值和辐射剂量指数的影响 J . 中国计量, 2007, 5( 1) : 62- 63. 3 郑钧正. X 射线 CT 的辐射剂量表达述评 J . 世界医疗器械, 2007, 13( 11) : 53-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