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018年4月,传染病的基本概况,概念: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病原体: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细菌、病毒、螺旋体),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病原学特性决定了流行的季节、消毒消杀病原体的走向、寄生部位决定了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染: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因素:致病力、毒力、数量、人体的免疫力,传染病的流行,基本条件:传染源: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潜伏期、传染期传播途径
2、易感人群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流行,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等。经空气传播: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易发生于冬春季、人群密集场所经水或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经接触传播(直接、间接)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地区性分布特点、明显的职业性、一定的季节性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等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具体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控制具体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对病人的措施:五早措施对
3、病原携带者的措施 对接触者的措施 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管理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染病病人,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控制是尽快采取防疫措施、控制疫情、防止蔓延和尽快隔离治疗病人的前提。加强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传染病报告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是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包括校医)应尽的法律责任。,9,管理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染病病人,早隔离: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隔离方式主要依据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采取。隔离期限根据该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来确定。一般在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经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3天)为阴性时,即可停止隔离。,10,管理传染源的措施
4、-针对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的发现:对从事某些职业的重点人群查体;某些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病人;某些地方性传染病疫区的人群;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团体体检等。病原携带者的管理:登记和随访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向周围人群传播的机会。,11,管理传染源的措施-针对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的管理:职业限制:如霍乱病原携带者在病原体携带期间强制对其隔离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排菌者,经临床、痰检证明停止排菌之前,不得从事教师和托儿教师的工作。禁止供血:如肝炎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应禁止作为献血源。隔离治疗:必要时,应住院隔离治疗。,12,管理传染源的措施-针对接触者,接
5、触者是指接触过病人、受染人员、动物或污染的环境并有可能受到感染的人。他们是潜在的传染源。对接触者采取的管理措施为检疫。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人,给予相应的处置。检疫的方式:医学观察: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接触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可照常参加工作和活动。留验(隔离观察):适用于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限制其活动,不准与其他人员接触,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集体检疫:受检疫单位或社会全体人员不得与外界人员接触,可在单位内进行日常活动。检疫期限:一般为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但在不同情况可延长或终止检疫。,13,管理传染源的措施-针对动物传染源,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同时又不是患有烈性传染病的,可以进行治疗
6、。对家畜的输出与进口应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准许才能外运。对绝大部分的野生动物或染病后失去经济价值的家畜,可采取杀死、消灭的措施。,14,传染病预防控制具体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包括消毒、杀虫、和染疫动物的处理。 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措施-肠道传染病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呼吸道通过痰和呼出的空气污染环境,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呼吸道传染病,手卫生咳嗽礼仪隔离病人,防止与他人接触。(1m)减少探视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娱乐活动,不串门。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采取空气消毒措施。病人衣物(注重毛巾)和所接触的物品消毒处理。,16,口罩,1
7、7,WHO发起洗手挽救生命运动,WHO呼吁:手部卫生应当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重点预防措施。联合国会员大会决议:2008年10月15日首个全球洗手日肥皂+流水下的洗手:减少腹泻发病率 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 减少肠道寄生虫感染(蛔虫、鞭虫) 减少皮肤感染(疖) 减少眼部感染(颗粒性结膜炎),17,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肠道传染病,饮用水管理,尤其对水源和出水口的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粪便和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加强食品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三管一灭:管水、饮食、粪便,灭苍蝇,19,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自然疫源性,根据不同媒介的生态习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
8、的保菌宿主,要应用有效药械进行杀灭,不要直接触摸野外的病死动物。注重:不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死亡动物,20,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血源性传染病,对供血血源要严格检测,排除一切可能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凡用作外科各类手术用器械,包括注射针头均应严格灭菌消毒。避免与这类传染病的病人、带菌者密切接触,21,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以具有抗原或抗体活性的免疫制品给易感者接种,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免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病,是防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及方便的措施。(疫苗或蛋白)药物预防:一种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应急措施。个人防护:知晓,22,传染病现况,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SARS流行、甲
9、型流感作为21世纪初人类与新发传染病的一次遭遇战。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大约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3、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月和11月。4、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学校的流行特点,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70-8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若卫生设施不全、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良,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传播和流行
10、的条件。,学校的流行特点,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的流行特点,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学校的流行特点
11、,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暴发、流行。,传染病防控体系,应建立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肩负疾病监测和疾病防制功能重要成员 校、园领导,校、园医,班主任,生活老师,后勤人员,宣传教育要点,基本熟悉疾病的主要症状防控措施是主要的: 呼吸道疾病宣传内容
12、:应经常开窗(每次半小时,每天2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输入。消毒选择时机、消毒用品。平时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带上口罩。发生疫情后,避免举办运动会等人员聚集的活动。但平时锻炼是可以的,宣传教育要点,肠道疾病的宣传要点:把好“病从口入”关,重点宣传饮用水和食物的卫生,提倡“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少吃或不吃生食,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需经消毒后才能排放,做好“三管一灭”(管水源、管饮食、管粪便,灭
13、苍蝇、蟑螂),宣传教育要点,针对易感者的措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不接触可疑媒介(畜禽、昆虫、花鸟),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班主任、校医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家长配合)。注意对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必须询问、登记,尤其要记清因什么疾病而缺课的。若发生疑似传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时,应在每日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内容同晨检,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在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教职工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均要及时进行报告。发现学生有发
14、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要报告给学校校医或疫情报告人,要及时排查或告知家长,疫情报告,校医或学校指定负责人进行汇总统计,一旦发现: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咳嗽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疫情报告,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病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
15、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当出现上述疫情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计生局报告,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涉及的人数、班级、症状、发病时间,舆论引导,发生疫情后,要做好稳定师生情绪(注意心因性疾病),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疫情信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应向教育、卫计部门请示后,在疫情信息发布权限范围内接受采访,应统一口径,以免信息发布、报道失实,消毒指导原则,日常清洁(手卫生、高锰酸钾消毒)物理消毒优先考虑(
16、暴晒)化学消毒:消毒时无人在,消毒(作用时间30min-1h)后开窗通风后(1h)人员进入,毛巾类等织物消毒,个人专用,每日清洗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分钟。置阳光直接照射下曝晒,6h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250400 mg/L、浸泡消毒20分钟。注意事项,一人一巾专用悬挂,干燥保存,相邻毛巾之间留有间隙(10cm),停课事项,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制度 停课前,告知传染病相关知识。停课期间,对学生每天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复课前,必须对各种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复课后,继续加强晨午检,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隔离治疗隔离时间,复课标准,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7、所有病例已痊愈/康复阶段,如个别病例未超隔离期,可继续休假;未续发新病例。,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常见传染病,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返回,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返回,流行性感冒,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
18、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返回,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正确佩戴 口罩,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返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
19、),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返回,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返回,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 多见于到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返回,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返回,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
20、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返回,手足口病,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返回,手足口病,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返回,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手足口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21、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以单侧成群的水疱疹为特征,并发症是皮肤感染、水痘病毒性肺炎、脑炎等。,水痘,传染源 水痘、带状疱疹和先天性水痘患者。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从发病起至皮疹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破裂皮疹等途径传播。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流行特征 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毒一旦传入幼儿园,传播迅速,可造成局部暴发,甚至易感者全部感染。,临床特征 儿童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皮疹,并且迅速从斑疹发展到丘疹和水疱疹,最后形成痂皮。皮疹的分布是向心性的,多集中在躯干,肢体远端累及最少。水疱表浅、细薄,
22、在红色斑疹上可见清晰透明的液体。,水痘,预防措施 1.加强监测 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报告及隔离病例,病例返园时间要严格按照隔离期限的要求。 2.通风消毒 幼儿园的所有课室、寝室都要进行通风换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对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如玩具、地面、桌面、门把手、扶梯等(尤其幼儿可接触的地方)每天进行擦拭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 3.疫苗预防 儿童家长可自愿到医院防保中心进行水痘疫苗的接种。,隔离要求 如幼儿园发现儿童患有水痘,应要求其回家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限为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
23、染性极强,通过日常接触和污水传播。眼部刺激症状重,有刺痛、灼热、异物感及畏光流泪等,有水样分泌物,睑与穹隆部充血水肿,球结核见点片状出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 次感染而发病。 流行特征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临床特征 多是双
24、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疼痛,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预防措施 1.加强监测,严格隔离 幼儿园要落实晨检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及隔离疑似儿童,病例返园时间要严格按照隔离期限的要求。 2.消毒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如设有泳池的幼儿园,应加强泳池的消毒工作,如在疫情暴发期间应停止使用泳池。,隔离要求 如幼儿园发现儿童患有红眼病,应要求其回家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限为直到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