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40338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神科护理学忻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开武,导言,大家都知道,心理疾病也好,精神障碍/精神疾病也好,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社会的重视。,精神卫生呈现几大特点,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那么在追求各种需要满足的过程中,比如.导致种种压力粉至踏来,以致各种心理应激事件的频繁发生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1世纪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升学问题就业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破裂人际关系紧张.,六大特点,据专家统计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呈现以下六大特点(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患病率高,精神疾病

2、发病率在15左右,其中严重精神病发病率约11.5;精神卫生工作不仅是医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家庭,也影响到社会;精神疾病的防治要求政府高投入,目前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的重视;精神卫生专业人才不足,医护人才很缺乏;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硬件条件太差;社会认识不足。,调查资料,1993年我国对7个地区做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1.18,终生患病率13.47,而各种神经症的患率则更高在高等院校中,精神疾病是学生退学或休学的等一位原因;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高达5%,即每20个老年人中就有

3、一个老年性痴呆患者据专家统计,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35%,而80岁以上老年人占22%,届时,将会出现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的局面,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将达到高峰。,研究表明,617%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的病人所患的是精神疾病。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许多精神疾病病人首次就诊不是到精神疾病专业机构,而是反复在综合医院转诊徘徊,由于我们医护人员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许多病人的漏诊和误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耽误病情。基于这样一种形势,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广大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机遇。,精神疾病在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

4、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社会的一大隐患。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卫生,特别是近几年相继发生的多起与精神病有关的袭击学校、幼儿园的恶性事件,更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三级预防”、“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等等相继出台,都将对精神卫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事实上,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和了解精神疾病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前景。,第一章 绪论,目标: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学的根本任务;精神科护理学与其它学科有什么不同?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一、什么是精神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是以人类异常

5、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恢复健康为目的,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就是要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和护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科学知识,解决与精神卫生有关的护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家庭化、社会化的治疗护理环境,运用治疗性关系、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学习、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增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促进病人恢复健康,尽早回归社会。,美国关于精神科护理学定义,美国护理学会(ANA)精神科心理卫生委员会对精神科护理学也有一个定义:“精神科护理是一个专业领域,是专门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

6、预防及治疗人类精神方面的障碍,以提升社会、社区以及个人的精神状况至最佳境界。”,二、精神科护理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精神科护理学的根本任务:是维持与提高精神健康水平。使处于精神疾病状态下的个体,得到专业的干预、帮助、教育,解决疾病过程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问题。1.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及时运用于临床。2.研究和实施如何接触、观察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通过各项护理操作及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3.研究和实施对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各种治疗,护理,确保医疗任务的顺利实施。4.研究与实施怎样维护患者的权利与尊严,

7、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合适的治疗;培养和训练患者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特别是衰竭退化的病人长期住院导致社会隔离),在疾病好转后能及时回归家庭与社会。,5.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问题:研究与实施怎样在精神科治疗机构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协助诊断、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为医疗、教学、科研、法律和劳动鉴定等积累重要资料。6.开展社区及家庭的精神卫生宣教:研究与实施在患者及家庭、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做到防治结合,医院与社区结合,为患者回归社会做出贡献。以上是我们精神科护理学的具体的任务,三、精神科护理学发展概要,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精神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的。18

8、60年Florence Nightingale在英国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她在人口卫生管理原则一书中强调注意病人的睡眠和对病人的态度,以及防止精神病人伤人、自伤,采用了看护式护理。1873年毕业于英国护理学校的理查兹,被称为是美国精神科护士的先躯,或美国第一位精神科护士。她提出了要以对内科疾病病人护理的同等水平来护理精神病人,重视病人身体方面的护理和生活环境的改善。,1890年1940年期间,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疾病的护理职能开始拓宽,如协助医生观察症状,运用基础护理技术协助医生对病人实施治疗等。19世纪末,20世纪以后,精神医学进入现代医学领域,现代精神医学得以蓬勃发展,出现了比较先进的

9、理论和治疗方法。精神科护理也开始迅速发展。直到1954年,前苏联医生普金撰写精神疾病护理一书问世,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走上了正规的道路,开始了新的历程。,精神科护理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精神病病房的组织管理;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精神疾患者的基础护理;强调遵重患者爱护患者,恢复患者权利;废除约束,改善生活;开展工娱疗活动及劳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目前的精神科护理基本一致。,我国的精神疾病护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护理技术力量逐渐增强。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及相关科研工作受到重视。相继有民政部和卫生部创办各种专业培训、进修班,比如在湖南长沙、湖北、扬州创办多起精神疾病治疗

10、护理的专业培训班。1985年10月在济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1990年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精神科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并制订了相关的制度章程。以后各省市相继成立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精神科护理事业步入正轨健康的发展轨道。,自此:精神科护理不论在质量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教育科研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年全国各省市经常组织精神科护理学术活动,这大大促进和推进了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精神科护理概念及发展新趋势,现代精神科护理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11、模式来关心与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问题,使患者能真正从医院重返社会 发展新趋势:社区-家庭化护理发展趋势精神科会诊-联络护理趋势实行开放型护理发展趋势实行康复护理发展趋势综合性临床护理发展趋势。,四、精神科护理学与其它学科有何异同?,精神科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学的范畴,是以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等 为基础,与精神医学、其它临床护理学科交织融合为一体,服务于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属性完整的人。所以精神科护理学与上述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神疾病不同于其它临床学科的主要之处在于临床症状的把握和治疗的方式、方法。在内科,通过了解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躯体和化验检查,

12、医生就基本可以做出诊断而精神疾病的诊断则不同。首先,没有一种精神疾病可以通过某项实验室检查就可以确诊;再者,所有的精神症状都来自病史、交谈检查和观察。这些都为精神检查和症状评定增加了难度。,做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是精神病医院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因此对病人的生活状况、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最了解。在住院期间,担负着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的责任;出院后在社区、家庭维持治疗,巩固疗效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这门科学是非常必要的。,那么精神疾病包括哪些方面?哪些人群易患精神病,患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精神疾病有哪些表现?怎样对精神疾病的进行治疗护理等等。以后我们进

13、行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逐渐掌握。,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疾病的病因是目前精神医学基础理论中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精神医学专家作过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确切的病因不是很清楚,但目前比较公认的与精神活动异常有关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性格因素,遗传因素,性别和年龄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生活事件,一、生物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社会文化因素,自然灾害,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一、生物因素,(一)遗传因素目前已经证明,遗传因素是造成异常精神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的某些类型,偏

14、执性精神障碍等,常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遗传因素研究标明:同卵双生子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为50%,而异卵双胞胎为10%;对寄生子研究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父(母)亲的寄养子的患 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寄养子;染色体的畸变:缺失、重复、倒置、异位都可以导致精神障碍;基因突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体肉某些酶缺乏和功能异常也可以导致精神障碍。这些研究都表明精神疾病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患病与否是与其它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性格因素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独特的个人生活风格以及对待自已和他人的持久的行为模式。性格的形成受到先天的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生活

15、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影响。研究表明性格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同性格类型与患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有关。,(三)性别和年龄因素性别差异不同的年龄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精神障碍,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老年期,(四)器质性因素感染:包括急慢性感染躯体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五)神经生物化学改变研究表明:神经生化改变与精神障碍有一定的关系精神分裂证病人的多巴胺有过度活动现象;抑郁症病人可能与脑中去甲肾上腺互及5-羟色胺缺乏有关;而躁狂症病 人去甲肾上腺素过高;经前期紧张症的发生与垂体催乳素分泌过多有关;更年期和产后常易发生抑郁症,可能是体内性激素不平衡所致。,二、心理因素,心理分析

16、理论认为,未能解决的心理冲突,可引起不正当的心理防卫机制,使情绪等心理活动异常,进而影响躯体的健康。关于心理因素古西腊医学家Hippocrates曾经对人的情绪气质类型和性格等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有过论述。我国古代医学论著中也有七情伤身致病的论述。提出剧烈的情绪变化和躯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内在密切的联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一)生活事件 (二)自然灾害,三、社会文化因素,(一)环境因素(二)文化因素(三)移民因素,总结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的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

17、展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通常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生物因素的环境因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我们的行为。,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分类,精神疾病的分类是将各种复杂的精神症状和临床现象,以一定的标准和目的给予分类或整理,将各种精神症状,根据症状的发生、临床特点、病程和转归的内在规律性,组合为不同的症状群(综合征),并将其标定为特定的精神障碍。目前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199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编撰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精神

18、疾病分类的起源发展,18世纪末,法国精神病学家Pinel将精神病人收容所的病人分为4类:躁狂症、抑郁症、呆症、和白痴。当时的分类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病种的病人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和最简单的治疗。 19世纪末,德国精神病学家Kraepelin最早提出早发性痴呆(即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妄想狂(Esquirol最早提出单狂的诊断名称)为精神疾病分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影响至今。德国精神病学家Kraepelin是现代精神医学的创始人,他在分类学上做出的贡献,对以后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Kraepelin把躁狂症和抑郁症合起来通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并因这类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特点同早发性痴呆区

19、别开,将痴呆和谵妄加以区分,改变了过去的混乱状态。Kraepelin在他的分类系统中,第一次包括了心因性神经官能症和病态人格(天生犯罪者、不稳定人格、病理说谎者、诈骗者和好诉讼偏狂者)的概念。20世纪初E.Bleuler(1911)将早发性痴呆重新命名为:精神分裂症。,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精神病学会议,通过了疾病分类法,把精神疾病划分为11类:狂症(急性谵妄和躁狂)郁症周期精神病进行性系统性精神病痴呆器质性与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神经症(癔症、疑病症、癫痫等)中毒性精神病道德与冲动性精神病白痴之后经过ICD6、ICD9、直到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分类第10版(I

20、CD10),一、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简称国际精神疾病分类:ICD-10此标准包括各科疾病分类,只第五章是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ICD-10中把主要精神疾病分为11类:主要分类如下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0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F20F0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型障碍F30F039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049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0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F60F0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079精神发育迟滞F80F089心理发育障碍F90F098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

21、碍F90F099待分类的精神障碍,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980年出版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首次对每种精神疾病制定诊断标准,而且对诊断标准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作了现场测试,成为精神病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简称DSM-本分类系统具有较大的影响,它提出了多轴诊断的概念,是制定ICD-10的参照标准。,DSM-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17大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它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

22、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我国关于精神疾病分类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先后进行了研究修订完善。1958年将精神疾病划分为14类1978年修订归为10大类1987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成立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制订工作委员会,结合国际和美国的分类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在尽量保持我国原有的疾病诊断名称与分类系统不做大变动的原则下,拟定了我国新的疾病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于1989年推出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CC

23、MD2)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1994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出版了修订版 (CCMD2R),仍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19962000这期间又经过了调查研究修订完善,最终完成了CCMD3的编制。,(一)CCMD3主要分类类别我国现行的精神疾病分类就是这一分类方法,仍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精神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 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24、情绪障碍10.其它心理障碍及心理健康情况,(二)CCMD3的特点,1.主要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以前的CCMD版本和ICD10、DSM。2.分类进一步向ICD10靠拢。3.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反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4.根据我国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某些精神障碍尚不纳入CCMD3.5.CCMD3编写时,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范,要求条目分明与规范,以增强可操作性。,谢谢聆听,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