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内容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分型 心电图表现及机理 定位 演变不典型表现 心电图诊断应当注意的问题鉴别诊断 ST抬高 ERS 非心脏梗死 室壁瘤QRS初始异常 预激 异常 Q 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心电向量图表现 合并束支阻滞等其它表现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心电图诊断应当注意的问题心肌梗死的种类 心肌梗死按病变范围不同,分为透壁性 .心内膜下和室壁内心肌梗死三种。 其中绝大多数发生于左心室,发生于右室或心房者少见。 目前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将心肌梗死分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和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 NSTEMI)。 按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即早期
2、(超急性期) .急性期 .、近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期(慢性稳定期); 按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左室前壁、 .下壁 .、后壁 .、右室和 .心房心肌梗死。左室前壁心肌梗死又可分为广泛前壁、 .前间壁 .、高位间壁 .、前侧壁、心尖部 .、高侧壁心肌梗死。通常将心肌梗死定性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亚急性心肌梗死及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阳性率约为 80。因此,如能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则绝大多数病人可以确诊,这对病人的治疗、观察病情演变、发现并发的心律失常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
3、冠状动脉突然闭塞,使依靠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受损、坏死。心电图上有特征性改变,这些变化视缺血、损伤与坏死的范围和程度而异。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1.坏死型 表现为宽大而增宽的 Q波或 QS波,以及对应导联的镜像改变。系心肌缺血极为严重而产生坏死,不能除极。初始 0.030.04S的 Q波。坏死型的心电图改变,一般不再恢复正常。其形态表现为: QS波形、 QR或 Qr波形、正常的 q波消失、 QRS波幅的正常顺序变为异常等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2.损伤型 表现为 ST段抬高或和其后高耸的 T波呈单向曲线。其 ST段抬高的形态可表现为:弓背向上型、平顶型、墓碑型、
4、 J波型等,系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舒张期 “损伤电流 ”. “收缩期损伤电流 ”或 “除极波受阻 ”所致。舒张期损伤电流是舒张期极化不足产生的;收缩期损伤电流是心肌损伤后,受损心肌在除极完毕尚未恢复极化状态之前而发生的除极不全,心肌激动时细胞膜外继续附有一层阳离子,健康部位心肌除极后细胞膜外附有一层阴离子,损伤心肌与邻近的健康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因而产生自受损部位流向健康部位的电流;除极波受阻是指一部分心肌发生损伤后,正常心肌与损伤心肌的交界处可能产生传导阻滞,阻止了除极波进入损伤的心肌内,因而损伤心肌在正常心肌除极完毕时仍保持部分极化状态,使除极时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 ST向量朝向梗死区,与初始0.030.04S QRS向量改变正相反,表现为在 Q波的导联上 ST段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3.缺血型表现 心肌缺血早期 T波振幅逐渐增大,随着缺血进一步加重, T波振幅逐渐减小。通常缺血最早出现于心内膜下心肌层,因而面向缺血区域的导联 T波高耸直立(通常称为超急性期),对应导联 T波倒置。穿壁性心肌缺血,心室复极方向由对侧健康心肌指向缺血心肌,在缺血区的导联上 T波倒置进一步加深。在缺血性 T波变化的同时, Q-T间期开始是缩短,继而 Q-T间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