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年性息肉,定义,幼年性息肉也称潴留性息肉,在儿童中占肠息肉的90%,并且是便血的主要原因,幼年性肠息肉的发生无明显的遗传因素,幼年性肠息肉在1岁之内的儿童中极少出现,通常在大于2-10岁之间诊断。主要的表现是无症状的便血,通常量很少,偶尔可见大量便血,约1/3的患儿由于慢性贫血而发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如果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可能发生腹泻和里急后重,偶见直肠脱垂,有蒂大的息肉偶可引起肠套叠。,发生部位,以往一般认为幼年性息肉为单发的,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发现半数病人为多发,且可位于右半结肠。,病理改变,幼年性息肉的肉眼形态多是有蒂的,只有很少的息肉无蒂,蒂多
2、细长,不含肌肉成分,息肉大小多1-3厘米左右,少数小于1厘米,息肉头部多呈现圆形,表面光滑,也可以有分页情况,多呈现红色,常伴有糜烂或者溃疡,组织脆,易出血。,息肉,组织病理学,组织学上息肉是粘膜病变,包括扩张的充满粘液的弯曲的囊腺和在突起的固有层中的炎性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和炎症细胞,有时也含有少量的平滑肌细胞,偶然可见发现由于扩张的腺体破裂为基质而引起的异物巨细胞反应。 病理学认为幼年性息肉是错构瘤,由于部分腺体扩张形成囊状,内有大量的粘液潴留,故又称为潴留性息肉,一般认为其不属于肿瘤性息肉,而不发生癌变,但近期的报道表明,幼年性息肉中可在部分区域出现腺瘤的改变,这些腺瘤成分和上皮细胞增生可能引起癌变。,诊断和治疗,儿童中若出现便血、贫血、或直肠息肉脱垂、肠套叠等表现时,应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切除,这个是诊断和治疗幼年性肠息肉最可靠的办法,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一般需要给予镇静后给予,对于不配合的小儿需要麻醉下进行,如果为孤立性息肉,切除后不需要定期复查,除非又出现便血,此外,如果息肉合并腺瘤,需要定期复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