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 (1994 年 8 月 16 日建设部第 37 号令发布 根据 2001 年 9 月 7 日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建 设部第 105 号令发布 根据 2004 年 7 月 23 日建设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建设部第 133 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动物园管理,充分发挥动物园的作用,满 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 园、野生动物园、城市公园的动物展区、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研 究场所。 从事城市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动 物保护必须遵守本规定。
2、 第三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动物园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 物园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城市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动物园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及动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动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 究和移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 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园 林和绿化规划,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第六条 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 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 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
3、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 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第七条 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环境优美、适于动物栖息、 生长和展出、保证安全、方便游人的原则,遵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 动物园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 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 第九条 动物园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园总体布局规划; (二)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展览分区方案,分期引进计划; (三)展览方式、路线规划,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
4、游览区及 设施规划设计; (四)动物医疗、隔离和动物园管理设施; (五)绿化规划设计,绿地和水面面积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标 准; (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七)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八)人员配制规划,建设资金概算及建设进度计划等; (九)建成后维护管理资金估算。 第十条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 时,应当将动物园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 意见。 (一)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 (二)方便游览观赏; (三)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四)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五)规定的设施齐全。 第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 时,
5、应当将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 门的意见。 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 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动物园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动物园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 动物园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国家 有关标准、规范,竣工后按规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 地,已被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四条 动物园扩大规模、增加动物种类,必须在动物资源、 动物笼舍、饲料、医
6、疗等物质条件和技术、管理人员都具备的情况 下稳步进行。 第三章 动物园的管理 第十五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动物园的科学化管理,建 立健全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 度。科技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动物 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标准。 第十七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备有卫生防疫、医疗救护、麻 醉保定设施,定时进行防疫和消毒。有条件的动物园要设有动物疾 病检疫隔离场。 第十八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对饲养动物加强档案管理,建 立、健全饲养动物谱系。 动物园都应当设立谱系登记员,负责整理全园饲养动物的谱系 资料。 第十九条 动物园管
7、理机构每年应当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 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用于饲养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 划,要设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 年,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 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游人的管理,严禁游人在动物展区 内惊扰动物和大声喧哗,闭园后禁止在动物展区进行干扰动物的各 种活动。 第二十二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完善环卫设施,妥善处理垃圾、排泄物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三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
8、强绿地的美化和管理,搞 好绿地和园林植物的维护。 第二十四条 动物园内的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动物园规划 设计方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 第四章 动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种群发展计划。 动物园间应当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 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当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第二十六条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自然或人为灾害受到 威胁时,动物园管理机构有责任进行保护和拯救。 第二十七条 动物园与国外进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 际贸易公约”附录、野生动物的交换、展览、赠送等,涉及进 出口边境口岸的,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
9、核同意后,报国务 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 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大熊猫的进出口需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在动物园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 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范 围承担动物园设计或施工的; (二)违反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动物园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的; (四)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的。 第三十条 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的,由城
10、市人民政府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 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 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动物园管理机构的工作 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 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 1994 年 9 月 1
11、 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城函2013138 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上海市绿化和 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 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相关科学 研究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示范场所,具有生态保 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游览观赏等综合功能,是社会公益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加强动物园的保护与发展,全面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依据动物园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我部 委托中国动物园协会编制了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现印发给你 们,请参照
12、执行。 2013 年 6 月 24 日 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 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 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 保护和利用好各类动物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动物园 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功能日益完善。动物 园行业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等措施,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
13、活,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升社会公共服务 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应 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动物园与世界先进动物园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行业发展尚存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动物园价值的 正确认识,过分强调动物园的商业属性和旅游服务功能,偏离了动 物园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把动物园变成营利性机构、利用野 生动物进行表演、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问题,造成了不良的社 会影响。 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 现已成为全球共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 美丽中国的要求,面对国际环境保护和
14、动物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国动物园行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丰富群众文 化生活、提高民众自然科学素养做出更大贡献。为此,结合我国动 物园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 动物园发展总体目标 未来十年,中国动物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由传统动物园向现 代动物园的转变。 现代动物园是能够切实为园内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保障 其健康生活和科学繁育的重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基地,并支持和参 与野外物种保护工作,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生物学信息和环境保护思 想,帮助公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中国动物园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需要实现
15、思想理念和 工作中心的双重转变,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高度,主动 适应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自身体系建设的改进提升,从 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入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动物园行业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合动物园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要求和公益性特点,其发展应遵 循以下要求: 一、宣扬和维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团结社会各 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与稳定; 二、努力用非营利的专业工作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 积极作用; 三、倡导先进文化,帮助公众树立新文化观念,建立符合先进 文化思想要求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进步。 第二部分 动物园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科学的物种
16、种群管理 实现科学的物种种群管理是动物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动物园物种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尽快制定全行业物种种群发展 规划,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物种种群。对圈养的国家一级、二 级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附录的 动物实现全行业物种种群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物种群。 具体内容见附件 1: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物种种群发展目 标和措施 。 二、着力提高动物饲养管理与动物园展示水平 在野生动物保护和饲养工作中应当做到: 1.为动物提供符合其健康生活需求和不同时期生理要求的饲养 条件,为动物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让动物能够表达自然行为,保 障动物能够正常生存繁育; 2
17、.为动物提供日常健康护理,建立可满足动物医疗救治需求的 动物医院; 3.全面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杜绝任何侮辱、虐待、 恐吓殴打动物的行为; 4.杜绝各类动物表演。 具体内容见附件 2: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野生动物饲养管 理目标和措施 。 三、建立完备的野生动物医疗保障体系 动物园应当构建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强化野生动物医疗 的救治、防疫等,全面降低动物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保证患病动 物能得到及时的治疗,防止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 具体内容见附件 3: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动物医疗保障目 标和措施 。 四、建立健全动物保护教育体系 各动物园应当组建动物保护教育部门,配备专职
18、从事动物保护 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动物保护 教育工作。争取将动物园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公民素质教育体系 和中小学教育体系。 具体内容见附件 4: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保护教育工作目 标和措施 。 五、大力开展动物保护管理科学研究 动物园应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建设,积极组建科研队伍,加强与 社会各相关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动物园物种种群遗传管理; 2.野生动物疾病防治; 3.动物行为学及行为管理; 4.动物福利的改善; 5.野生动物繁育技术; 6.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研究、再引入和放归。 具体内容见附件 5: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科学研
19、究目标和 措施 。 六、建立完善动物园安全管理机制 在三年内,所有动物园应当健全保障人和动物安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上报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建设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同时将相关信息输入动物园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提高 全行业协同应急及动物园安全管理与保障能力。 具体内容见附录 6: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安全制度和应急 处理准则的建立 七、切实提高动物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未来五年内,省会城市动物园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 50%以上;未来十年内,所有动物园中具有大 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
20、50%以上,切实改变动 物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各地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增加从业人员经济收入,保障员工 福利待遇,不断吸收并留住高素质技术与管理人才,确保行业的健 康可持续发展。 八、严格控制政府投资动物园的门票价格 为确保政府投资动物园的公益性,未来三年内应研究解决动物 园“门票价格过高”等问题。要全面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门票价 格,并保证成人的门票价格应不高于当地人均月收入的千分之五, 且各类特殊人群应当按政府相关规定实行减、免票制度。 九、全面推行动物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未来十年,动物园行业要切实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健全 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并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
21、的全行业精 细化管理体系相对接,包括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业务交流与管理 等办公系统,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全行业共享。具体目标 包括: 1.动物园行业信息化 建立以中国动物园协会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相 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要求,并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化管理体系。各动物 园应设立信息管理员,配置相关软硬件设备。省会城市动物园应在 五年内率先达标,其他动物园均应在十年内达标。 2.信息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动物园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规范 ,建立规范化 的信息管理机制,制定网络建设、资源利用、安全保护、运行维护 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规范、高效运行。 3.动物园管理网络化 未
22、来十年内,构建完成以中国动物园协会为中心、以省会城市 动物园为分中心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形成辐射状现代化、信息化、 集成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国动物园行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 高行业管理效能。 第三部分 动物园发展的管理保障 1、明确各方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各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动物园建设管理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 日程,并对管理机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 保障,制定完善动物园运营管理、动物园种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确保政府投资建设的动物园公益性及公共服务职能。住房城乡建设 部和各省级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指导和监管 职能,组织制订完善动物园建设管理的法规政策、
23、制度以及技术标 准、操作规程等,指导、监督各级公园管理机构正常履行职责。 1.建立完善动物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委托中国动物园协会牵头建立全国一体化信 息管理平台,健全国家、省、市、动物园四级动物园行业管理网络 体系,切实加强政府指导和跟踪监管管理效能。省、市两级人民政 府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加 强对辖区内所有动物园的登记注册、指导服务及检查监督等,及时 更新完善相关信息资料,并按要求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2.健全动物园建设管理审核制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动物园准入和退出审核制度。 一方面要建立动物园建设管理专家库,并完善专家
24、管理,凡新建动 物园需首先通过专家评估论证,并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另一方面 要对现有动物园在登记注册基础上进行全方位评估论证,对不符合 法定条件和准入标准的动物园及时通报,并予以曝光,在未来十年 内全面清理行业内不合格的动物园。 3.实施动物园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各动物园的现状,确立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广州动 物园、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动物园行业中心动 物园。各中心动物园要在中国动物园协会的组织协调下高效及时地 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交付的各项任务,并为动物园协会各会员单位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各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动物园 为地区中心动物园,要认真完成省级建设(园林绿化
25、)行政主管部 门交付的各项任务,并为本地区各动物园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 二、保障投入,确保安全运营健康持续发展 各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在资金、机构、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保 障,以保证动物园具备正常运营和健康持续发展。凡政府投资建设 的动物园,其运营管理及保护发展(包括日常管理、科研试验、保 护教育、人才培养等)所需资金投入都应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对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动物园,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行 业指导和运营监督管理。 三、加强标准规范编制,健全培训教育体系 1.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牵头,调集各相关单位技术力量,组织编 制动物园规划设计规范 、 动物园综合保护工作指南 、 动物园 保护
26、教育工作指南 、 国家一级和附录动物饲养管理指南 、 动 物园动物医院工作指南和动物园保障人员(游人、员工)及社 会公共安全规章等,不断完善动物园建设管理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动物园从业人员职业管理制度。对动物饲养保育员、 动物营养师、兽医、动物园规划设计师、动物保育教师等岗位进行 培训并建立职业资格认证评估体系。 3.建立健全动物园行业培训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岗 位、不同区域的各相关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 附件:1.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目标和措施 2.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目标和措施 3.动物园动物医疗保障的目标和措施 4.动物园动物保护教育的目标和措施 5.动物园科学研究的目
27、标和措施 6.动物园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附件 1: 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目标和措施 一、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的重要意义 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就是把所有分散在各动物园的同种动物个 体作为一个大种群进行统一管理,在分析育龄个体遗传价值和亲缘 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配对,避免近亲繁殖,防止或减缓因种群 基因漂变而导致的种群退化。科学的种群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圈 养野生动物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持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确保种群的遗传健康,实现种群的可自我维持,在减少直至最终摆 脱对野外动物资源依赖的前提下,保障动物园展出的野生动物来源, 进而实现动物园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圈养动物种群达到一定规 模后
28、,可以将部分圈养个体放归野外,以补充野外动物的种群数量, 或者重建野外动物种群,为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做 出贡献。因而开展动物物种种群管理,无论对动物园行业自身的发 展,还是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的主要任务 1.开展全国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科学 编制物种种群管理动物名录,确定物种种群管理的优先顺序。 2.编制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规划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争取十 年左右基本实现动物园圈养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濒危野 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物种的种群管理。 3.制定动物物种管理规
29、定和实施细则,规范行业物种种群管理 工作。由动物园行业协会牵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行业管理要 求,组建物种分类管理组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4.开展动物园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树立科学的物种种群管理观 念,提高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能力,促使动物园转型发展。 5.按物种种群管理工作规划与实施计划要求,完成对纳入物种 种群管理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识、登记建档等,完善动物园物种种群 管理基础工作。 6.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谱系管理体系,对已经纳入物种种群管 理计划而尚未建立谱系的物种尽快完成谱系建立工作。 7.督促跟踪各动物园按照中国动物园协会物种种群管理专家委 员会提出的方案,对纳入物种种群管理计划的物种实
30、施科学合理的 繁殖管理。 三、责任分工 (一)中国动物园协会 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组织实施动物园行业的物种种群管理及相 关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建动物园物种分类管理专家组,组织编 制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规划、物种种群管理规定、物种种群管理动 物名录和实施管理的优先顺序、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的物种种群管 理计划等,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和跟踪监督。 协助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动物园行业物种种群管理工作,并就 每年种群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编制年 度报告,于每年 12 月 25 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规划要本着实事求是和科学有序的原 则,并突出重点
31、(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开展全国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资源普查; 2.实现动物园物种种群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3.加强动物谱系管理,统筹管理各动物园之间的种源交换与交 流,优化圈养物种种群的遗传结构; 4.制定圈养物种种群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结合实际情 况为各物种种群未来的发展设定目标。在物种种群管理过程中,对 其未来发展动态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有效预 防; 5.充分发挥各动物园自身的种群优势,形成各地动物园“各有 所长、优势互补、整体受益”的健康稳定发展格局; 6.在保持物种遗传多样性前提下,使各动物园充分发挥自身的 种群及技术优
32、势。不断优化健全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动物物种种群 的稳定增加,满足各动物园的科研、展示等发展需求; 7.建立具备两项基本功能的网络管理平台:一是实现各动物园 之间物种种群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动物园科学管理中的 重要作用,实现各动物园圈养物种种群信息的实时更新,以便于谱 系管理以及调配计划的制定和完善。二是实现政府主管部门对全国 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总体情况的实时掌控,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决策 和监督管理效能的提升; 8.对从事物种种群管理的各相关人员实施培训教育。 (二)各动物园 1.各动物园要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遵照住房城乡建设部 组织制定的物种种群管理规划,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制
33、定 本动物园物种发展计划,将其纳入全国物种种群管理计划,并接受 中国动物园协会统一管理。 2.努力做好物种种群管理工作,在资金、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和饲养设施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3.按全国动物园行业物种种群管理的规定,完善动物园自身建 设,健全管理职能。 (1)确定一名主管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动物园的物种种 群管理工作,并参与全国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计划协调; (2)根据全国动物园物种种群管理规划和本单位圈养动物的情 况,确定若干名物种管理代表,参加全国物种种群管理工作; (3)各地区中心动物园要挑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国 动物园协会组织的谱系保存人技能培训,成为协会物种谱系保存人,
34、 担当物种谱系管理工作; (4)设置专门的动物档案、谱系管理员岗位,配备专职的专业 技术人员、专门的技术设备,建立本园的动物管理档案和动物谱系。 动物档案、谱系管理员和动物档案信息应加入中国动物园协会建立 的物种种群管理信息平台,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行业协会的 技术指导。 4.对中国动物园协会已经制定物种种群管理计划的物种,各动 物园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完成电子芯片植入和其它类型的个体标识。 附件 2: 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目标和措施 一、全面改善我国动物园动物饲养状况,达到国际公认饲养水 准 1.建立具有中国动物园特色的动物福利保障体系。 (1)以全面提升动物园动物福利水平为目标,制定相关管
35、理法 规制度,规范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信息、 技术、人力资源等服务优势,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动物福 利保障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跟踪监管,全面推进各动物园动物福利工 作的开展; (2)参照国际公认标准,制定中国动物园动物福利标准及实施 计划,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3)制定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伦理道德规范。 2.全面提升动物园管理部门的动物福利意识和观念。 (1)由行业协会科普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 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升动物园管理部门和社会 公众对动物权利、动物需求、动物伦理等方面的关注,从思想上改 变对动物福利保障的认识和认可; (2)定期开展提
36、高动物福利的研讨会及培训班,开拓视野,提 升专业素质。 二、 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推进动物园的丰容与动物训练 1.建立动物园丰容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实现 对动物丰容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1)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园丰容工作的 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评价与对比分析,有针对地性进行整改; (2)在行业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内设立动物行为学研究、丰容、 训练技术指导工作组,切实有效的促进动物园丰容工作的开展。 2.各动物园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动物行为学研究、丰 容和日常动物训练,逐步建立完整的技术评价与管理体系。 3.运用动物行为学研究成果,制定重点(濒危
37、、珍稀)动物健 康状况评价标准。根据动物行为判断动物健康状况是最为简便、直 接和有效的技术方法。要基于重点动物的行为特征,建立其健康状 况的评价标准,实现动物饲养管理的科学化。 4.定期开展动物行为观察分析的培训教育,提高饲养人员基于 动物行为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效 率。 三、加强动物饲料营养研究与评价管理 在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中,掌握动物各生理阶段所需饲料及其 营养构成是野生动物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动物所 必需饲料的营养特点,有助于饲养人员全面掌握野生动物饲料和营 养需求,以推动动物园野生动物的科学饲养管理。 1.建立野生动物日粮的科学评价体系。应根
38、据动物园所处地域 气候、环境等的不同,科学建立动物园每种野生动物的日粮评价体 系,科学调配动物日粮,保障动物园野生动物健康。 2.建立野生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对野生动物饲料营养成分进 行实际测量和对比分析,逐步建立起全国野生动物饲料营养成分数 据库,为动物日粮的合理配制提供基础数据。 3.由行业协会负责建立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的网络管理平台,并 实现全国动物园行业信息共享,促进交流与合作,全面快速提升动 物园野生动物饲养水平。 四、编制相关技术规程及工作指南 由行业协会负责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发展及行业发展 需要,组织实施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标准和规 范: 1.野生动物饲养管
39、理技术规程; 2.野生动物饲料质量的安全监管技术规程; 3.野生动物饲养人员岗位操作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完成已进行种群管理的物种饲养管理指南; 5.动物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工作指南。 附件 3: 动物园动物医疗保障的目标和措施 一、建立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网络 完善野生动物疾病防控节点的布局和动物园各级动物医院的建 设,稳步推进全国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和地区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 建设,加快培育野生动物医疗保障专业技术队伍,合理配置野生动 物疾病防控资源,不断提高野生动物医疗救治水平。 1.建立全国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 确定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成都动物园和成 都大熊猫繁育
40、研究基地为全国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及动物园行业野 生动物疾病防控与研究中心,全面开展野生动物重大疾病的防控、 野生动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全国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需 具有由不少于十名的具执业资格的全职兽医和研究人员构成的专业 技术队伍,且其年龄、专业等配置合理。全国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 一方面要为全国动物园行业提供业务支持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 积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对动物园行业兽医工作进行监管。 2.建立地区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 确定现有的省会城市(广州、成都除外)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动 物园为本地区动物园中心动物医院,重点解决本地区野生动物常见 病及地域性重大疾病的诊疗与防控。地区动物园中心动物
41、医院需具 有由不少于 5 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全职兽医和研究人员构成的专业建 设队伍,且其年龄、专业配置合理;其主要职责是:为本地区动物 园提供业务支持和技术服务,并积极协助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动物 园兽医工作进行监管。 3.建立市县级动物园动物医院。 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以外的城市动物园是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防 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级动物园动物医院需有不少于 2 名具 有执业资格的全职兽医,主要负责解决本动物园野生动物常见病的 诊疗与防控,包括对本地域发病动物的及时转移治疗,并积极协助 当地政府做好一线技术人员执业培训及本地区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 工作。 二、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系统 加
42、强野生动物医疗保障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以培养各 级野生动物医疗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医疗技术人员培训 教育体系。 1.加速整合各动物园行业中心动物医院及其周边高校和研究机 构的技术资源,建立野生动物医疗高级技术人才的常态化培训机制, 切实提高各级野生动物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 2.建立和健全全国动物园动物医院专业人才培训机制,以完成 省级以下动物园专业人才的中初级培训为重点,完善野生动物医疗 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和体系构建,加快野 生动物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定期组织区域性的和全国性的动物园兽医技术交流大会,聘 请国内外动物园专职兽医授课、带领手术等实操
43、演练。同时,组织 各级动物园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性兽医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 4.积极申请执业兽医师野生动物兽医方向的执业资格评估测试, 实现野生动物医疗技术人才职业制度管理。 三、建立远程动物诊疗技术协作网络系统 建立健全全国野生动物医疗机构信息资料共享平台以及全过程 监管机制,建成较为完善的野生动物疾病防治资料数字化管理体系。 1.建立和完善远程动物诊疗技术协作系统,以动物园行业中心 动物医院为节点,整合并优化各地区野生动物医疗机构的技术资源, 辐射服务到各级野生动物医疗机构,为野生动物重大疾病的防控提 供诊疗信息。 2.建立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野生 动物疾病防控信息
44、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促进野生动物疾 病防控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依托远程野生动物疾病诊疗技术协作网络系统,加强各级动 物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建立并完善野生 动物疾病的转移诊疗和接收体系,确保野生动物获得及时有效的诊 治。 四、建立野生动物疾病信息库 通过建立野生动物疾病信息数据库,集成野生动物疾病防控成 果,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动物园野生动物医 疗保障能力和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野生动物疾病信息库来促进野生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 研究,以共性的关键性技术研究为主,重点支持各地区珍稀野生动 物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并支撑对行业发展具引领作用的重大野生动
45、物救护项目,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 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的动物疾病防控成果,全面提升野生动物疾病 防控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五、建设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专家库 1.建立和完善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专家库。 建立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专家的筛选制度,聚集国内外优秀的野 生动物疾病防控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通过规范入库专家管理, 明确专家的权利与义务,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管理技术,实现人才资 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2.强化野生动物疾病防控决策的智力支持。 通过建立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专家库,紧密结合野生动物医疗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野生动物医疗工作发展规划、 政策法规、体制机
46、制等研究,为野生动物疾病防控科学决策提供理 论依据和快速优质的专业服务。主要服务方向: (1)野生动物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评价; (2)野生动物重大疾病防控项目的立项、论证、监管和成果鉴 定验收; (3)为野生动物疾病防控政策(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制订 提供调研资料。 3.提升野生动物疾病诊疗的智力支持。 针对野生动物发生的新病、急病、重病或重大疫病,通过实时 远程动物诊疗技术协作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入库专家的技术专长为 诊疗工作提供检测建议、诊断结论、治疗方案、防控措施和研究技 术等方面的智力支持。 六、全面推进动物园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1.完善野生动物医学技术标准体系。 建设野生动物医学技术
47、标准体系,形成基本适应现代动物园发 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全面提升动物园行业建设管理与保 护发展技术水准。 2.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 加大动物园行业基础调研和应用研究,并积极借鉴、引用野生 动物医学领域的国外先进标准与规范,加强野生动物医学通用标准 的研究和制订工作,重点开展各门类野生动物化学保定、免疫程序、 动物医疗训练、疾病诊断规程、处方规范化等医疗技术规程以及动 物医院建设、野生动物疾病防控网络、野生动物疾病防控人才培训 等技术标准和规程的编制。 3.积极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 开展标准应用的辅助工具开发,并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的跟踪 督查,对建设、管理中不符合标准规范
48、要求的动物园予以督促整改, 甚至通报。 附件 4: 动物园动物保护教育的目标和措施 一、动物保护教育应当成为动物园的重要职能工作 1.动物园保护教育要整体规划、协同发展。 中国动物园协会要在调研基础上,摸清家底,全国一盘棋,按 地区、动物园的类别、大小及分布等统筹规划,形成不同的保护教 育基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中国动物园协会动物保护 教育基地动物园”的辐射教育体系。 2.行政保障。 各地动物园作为动物保护教育体系的基本细胞元素,应成立动 物保护教育职能部门,设立专职的保护教育工作岗位,负责策划动 物保护教育项目及其组织实施、跟踪评估等,保障动物保护教育工 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
49、具体要求是: (1)工作人员总数在 100 人以下的动物园,其专职保护教育人 员应不少于 5 人;工作人员总数在 100-200 人的动物园,其专职保 护教育人员应不少于 10 人;工作人员总数在 200 人以上的动物园, 其专职保护教育人员不得少于 20 人。 (2)专职动物保护教育人员至少有 7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相 关学历。 (3)专职动物保护教育人员应在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合理 配比,建立形成合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团队。 所有动物保护教育人员都应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并持 证上岗。动物园的其他员工都有参与保护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各动 物园要形成保护教育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动 物保护教育工作局面。 同时,积极鼓励并多方吸纳社会志愿者参与动物保护教育工作, 形成专职队伍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3.资金保障。 城市人民政府应在动物园管理专项经费中设立动物保护教育专 项,并对其使用进行严格跟踪监督,保证专款专用。对于动物保护 教育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使用 管理办法,确保其中不少于 50%的收益反哺到动物保护教育工作中。 二、建立健全动物保护教育工作队伍 1.建立多专业联合、多方位参与的动物保护教育工作队伍。 (1)从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