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8923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word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考纲要求:日本明治维新 复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2)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 问 题 导 读 单 】 一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 建立 含义: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 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时间:17 世纪初(1603

2、年) ,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 2 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状况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为了防止外交实力对日本的侵入 内容:A严禁日本人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B只允许同中国、 朝鲜和荷兰等过通商,而且只准长崎一地进行。C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 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行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消极: 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埋下落后挨打的隐患。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3、 原因:19 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 表现:手工工场发展,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繁荣,三井等大商人出现。 思想文化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 社会矛盾尖锐 表现: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 夺;一些中下级武士生活艰难,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主备:李 英 审核:侯丙锋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39 班级: 姓名(小组): 代表:1837 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的武装起义。 二 日本的开国与社会危机 1 黑船事件 (1)概况: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

4、立外交关 系和进行贸易。这一事件被称为“黑船事件” 。 (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后果:日美亲善条约 (1854 年) 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规定今后日 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性质: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订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在日本取得领事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议定关税权,日本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2 社会危机加剧 (1)外患民族危机严重 日本门户被打开,主权遭破坏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灾难。日

5、本传统纺织业早打打击,手工工场纷纷 破产,大量工人失业;西方商人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钱 价下跌;人们生活更加困苦,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 (2)内忧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加剧 (3)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改进;有识 之士建立工厂;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为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 “尊王攮夷” 根源:黑船事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 标志:1860 年,刺杀井

6、伊直弼 含义:所谓“尊王攮夷” ,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基础: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等 武装:1863 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 ,抗击外来侵略 局限: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盲目“攮夷” ,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结果:1863 年 8 月 18 日京都政变,尊攮派被幕府赶出京都,尊王攮夷运动失败。 2 倒幕运动兴起 原因:尊王攮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领导人: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川、萨摩、土佑等) 措施: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经济、购买武器

7、、组织新式军队、争取天皇支持。 军事活动:1867.10 西南诸藩联合发兵东进 结果:幕府为保住权力, “大政奉还” 3 戊辰战争 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对外照旧 可以代表国家,为多数大名依然在观望。 直接原因:1868 年倒幕派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辞官纳地” 。 目的:倒幕派为了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德川幕府是不甘心退出统治舞台。 主要过程:1868 年 1 月,鸟羽、伏见战役(西乡隆盛)1868 年 4 月,倒幕府老窝江户, 幕府不战而降 结果:江户改名东方,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胜利原因:国内大名同幕府决裂大商人向新政府提供更

8、多的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 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 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四 明治维新 (1)背景: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可能性倒幕运动胜利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为维新的开展提供前提。 (2)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民资主义,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3)措施: 废除旧体制:1871 年,宣布“废藩置县” ,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身份制和特权;并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 步收回华族和土族的俸禄和禄米。 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

9、为全国唯一货币。 (1871 年)土 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一律按地 价的 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1873 年)“殖产兴业”政策, 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核心措施):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 建立了“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加紧 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倡导“文明开化” (19 世纪 7080 年代):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大力引进、 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人才,但 强调效忠天皇,

10、封建色彩十分浓厚。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传播了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出现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建立新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1873 年) ,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 家建立常备军。大量购买先进武器,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五 历史影响 1 1889 年日本宪法(亚洲第一个立宪制国家) (1)背景: A、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暴动不断。 B、中小地主认为地税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 政策。 C、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

11、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的“自由民权运动” 。 D、明治领导人意识到,有必要进行一些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 局面(目的) 。 (2)时间:1885 年,伊藤博文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1889 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 (3)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色彩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4)内容: A、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他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 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 B、规定国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合和结社的自由。 C、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

12、成后者的纳税人选举产生 D、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 实际上成为归家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 1889 年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 进步。 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 崛起为东方强国 (1)经济上:19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 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军事上:日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加强。明治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 开始实现。

13、 (3)外交上:20 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 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三)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1)侵略朝鲜:1876 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打开了朝鲜门户; 1910 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侵略中国:1879 年正式吞并琉球(今日的冲绳县) ; 1894 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900 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六 重难点解析 1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内因: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下层武士日益贫困,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

14、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 流。 外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 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使明治维新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西方 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步伐。 2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国际环境: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 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中国:19 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 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 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

15、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 国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中国:封建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 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思想文化: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改革途径: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维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 的改革,阻力较小。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 守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 地。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16、,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 改革措施: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 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 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 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3 比较 19 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同:时代相同:都处在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 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 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7、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 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异: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 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 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 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4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借鉴经验? 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办学;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 合理借鉴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

18、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5 明治维新的措施 措 施 作 用 政治 (核心:政体改革) 废藩置县,废除藩国 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 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 君主立宪制 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 革奠定了基础。但改革后,实际上形成了 藩阀专制,人民依然没有政治权利,政府 被迫进一步进行政体改革。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但实际上依 然实行专制统治,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 着政权。 经 济

19、 (核心:殖产兴业) 实行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 制,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承认 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用 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 输业和通讯业 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 验,推进殖产兴业 突出国企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 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 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 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 机构 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业生产 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工业化提 供了原料和劳动力,但是,随着工业化的 深入,农民生活贫困,影响国内市场的扩 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

20、工业化的物质基 础,19 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掀起了工 业革命的热潮,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农 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文化(核心:文明开化) 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 的方针 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 的热潮 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 洲化 教育改革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取得了 显著的成果 吸收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 愚昧;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伏尔泰”福泽谕吉影响巨大,是日 本启蒙运动的旗手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1873 年) ,取 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 家建立常备军。大量购买先进武器, 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

21、进武器,大力 改进军事装备。 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日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加 强。明治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实 现。 但强调“忠君“、“尚武“等精神,从开始就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 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6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 问 题 生 成 单 】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 如果我

22、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 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 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 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 材料二 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俄国、日本 改革的外部原因有何异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二者近代化改革的局限性对各自以后的长远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 拓 展 训 练 单

23、】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 ”依 此原则,1889 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总揽统治权” 。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 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 “天皇 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 “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 “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 出二门” ,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 任” 。 材料三 “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

24、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 竟都无法建立。 ”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 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 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 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 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 材料四 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 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89 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 分) (2)

25、据材料二,1889 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 关系? (4 分) (3)据材料三,1889 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 分) (4)据材料一、二、三,1889 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6 分) (5)据上述材料,评价 1889 年日本宪法。 (4 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 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 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

26、年对拿破仑 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 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 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 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 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

27、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 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 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 和“旧制度”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 的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 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 课外阅读材料 1“脱亚入欧”论 公元 7、 8 世纪,日本曾模

28、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 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 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也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日 本 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是明治时期第一个提出“脱亚入欧”口号的人,其理论核心就是倡导“全面 西化”。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曾经游历西洋,面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生产 力,“始惊”、“次醉”、“终狂”。回国后的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向日本社会宣传文明 开化,先后出版了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一律平等,不 能恃 强凌弱,意图通过宣传文明开化,使日本摆脱列强欺辱,实现富国强兵和国家独立。 18

29、60 年,福泽谕吉随幕府官员乘船访问美国。当这些腰佩武士刀、脚踏草鞋的日本使 节走进饭店时,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 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皮鞋在上面走来走 去。两年后,福泽谕吉再次随团远赴欧洲,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 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 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 察医院、银行、 邮政、兵制、议会等,福泽谕吉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 不可。 1885 年 3 月

30、16 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一文,称“为今日计, 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 理之。” “脱亚入欧”口号一经提出,便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成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列岛上 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求知识于世界” 与当时其他国家一样,国门一旦打开,日本迅速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销地。开港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明治维新后,新政权提出“求知识于世界”,派遣“欧美使节团”出访列强。这个代 表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

31、正使,内阁重臣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等 人为副使,使团成员几乎囊括了明治政府的所有要害部门。这个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一是试图修改幕府末期以来对外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二是考察、研究“欧美诸洲开化最盛 之国体,诸种法律、规则等实务”。此外,还要综合研究各国陆海军的律法、海关、军械 等一切“可予我国有益之事”。 1871 年 12 月,岩仓使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一路颠簸,于次年 1 月 15 日抵达旧金 山。随后沿铁路东进,在美国广袤的国土上穿行了 40 多天,才在 2 月 25 日到达华盛顿。 由于日、美双方在修改条约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岩仓使团在废约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32、 只得悻悻然离开了美国,跨海到欧洲去试着碰碰运气。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使团又先后 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等国,但各国对于日本人提出的修约要求 也一口回绝。 虽然岩仓使团的修约任务没有取得进展,但在学习欧美先进制度方面,却获益良多。 在当时的“文明中枢国”英国,岩仓使团参观了法院、监狱、学校、贸易公司、工厂、造 船厂、钢铁厂;他们仔细观摩了造纸器械、毛织品、丝织品、银器、玻璃等;连煤矿、盐 场以及古寺古城等也不漏过。他们每到一地,都看见当地设有大小工厂,黑烟冲天。这使 他们认识到英国富强的原因是大力发展工业和海外贸易。于是,大久保利通一回到国内, 就以英国为范本,提出了有关殖

33、产兴业的建议。 岩仓使团在刚刚完成统一的德国的收获是最大的。这个收获不仅是他们参观了克虏伯 工厂和西门子电机制造厂以及兵营、大学、博物馆等,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其所需要的 国家发展模式。 1873 年 3 月,刚刚完成统一重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接见了来访的日本使团。在招 待宴会上,俾斯麦告诉日本人: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 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番话让日本使团顿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们 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 业发展。 “脱亚入欧”的最终完成 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日本人

34、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 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 灯就会点亮。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日俄战争后的十多年间, 又进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完成了 “脱亚入欧”。一战后,日本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 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 2鹿鸣馆 鹿 鸣 馆 是 日 本 明 治 维 新 后 在 东 京 建 的 一 所 类 似 于 沙 龙 的 会 馆 , 供 改 革 西 化 后 的 达 官 贵 人 们 聚 会 风 雅

35、的 地 方 。 由 于 来 客 都 是 日 本 近 代 化 的 栋 梁 型 人 物 很 多 重 要 的 政 策 都 出 自 于 鹿 鸣 馆 。 鹿 鸣 馆 建 成 于 1883 年 ( 明 治 16 年 ) , 是 由 英 国 建 筑 师 乔 赛 亚 康 德 设 计 建 造 的 一 座 砖 式 二 层 洋 楼 , 整 体 建 筑 呈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式 风 格 , 兼 有 英 国 韵 味 。 鹿 鸣 馆 名 称 出 自 中 国 诗 经 小 雅 中 的 “鹿 鸣 ”篇 , 即 “呦 呦 鹿 鸣 , 食 野 之 苹 ; 我 有 嘉 宾 , 鼓 瑟 吹 笙 。 ”意 即 迎 宾 会 客

36、之 所 。 1883 年 11 月 28 日 , 外 务 卿 ( 1885 年 12 月 实 行 内 阁 制 后 改 称 外 务 大 臣 ) 井 上 馨 与 妻 子 主 持 了 盛 大 的 鹿 鸣 馆 开 业 典 礼 , 参 加 开 馆 仪 式 的 各 级 官 员 、 各 国 公 使 以 及 亲 王 等 许 多 显 贵 和 淑 女 共 有 大 约 1200 多 人 。 此 后 , 鹿 鸣 馆 就 成 为 日 本 上 层 人 士 进 行 外 交 活 动 的 重 要 场 所 。 1887 年 , 首 相 伊 藤 博 文 专 门 在 鹿 鸣 馆 举 办 了 有 400 人 参 加 的 大 型 化 装

37、 舞 会 , 还 在 自 己 的 官 邸 举 办 化 装 舞 会 , 将 欧 化 之 风 推 向 高 潮 。 人 们 把 这 一 时 期 称 为 “鹿 鸣 馆 时 代 ”, 把 这 时 的 日 本 外 交 叫 做 “鹿 鸣 馆 外 交 ”。 鹿 鸣 馆 落 成 后 , 井 上 馨 还 把 以 前 成 立 的 与 外 国 人 交 际 的 机 构 挪 到 馆 内 , 命 名 为 “东 京 俱 乐 部 ”。 该 俱 乐 部 实 行 会 员 制 , 一 般 人 不 许 入 会 , 只 有 日 本 皇 族 、 高 官 及 民 间 有 势 力 的 人 才 能 加 入 , 而 且 交 谈 只 限 于 用 英

38、 语 , 以 彰 显 俱 乐 部 的 国 际 性 。 在 建 造 西 洋 风 格 的 交 际 场 所 的 同 时 , 井 上 馨 还 指 示 实 业 界 的 头 面 人 物 涩 泽 荣 一 耗 资 23 万 , 于 1890 年 建 成 了 西 洋 式 的 帝 国 饭 店 , 以 表 明 日 本 人 与 欧 美 国 民 有 着 同 样 的 生 活 方 式 。 在 他 们 的 努 力 和 影 响 下 , 日 本 上 层 社 会 吃 西 餐 、 穿 西 服 、 留 分 头 、 跳 交 谊 舞 、 盖 洋 楼 等 欧 化 风 潮 风 靡 一 时 。 更 有 甚 者 , 日 欧 通 婚 也 成 了 当

39、 时 的 一 项 倡 议 , 理 由 是 可 以 提 高 日 本 国 地 位 和 日 本 国 民 的 素 质 。 然 而 , 这 种 欧 化 政 策 并 没 有 改 变 欧 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对 日 本 的 歧 视 和 压 迫 。 1886 年 10 月 24 日 , 发 生 了 “诺 曼 顿 ”号 事 件 。 英 国 货 轮 “诺 曼 顿 ”号 在 纪 州 大 岛 海 面 沉 没 , 船 长 和 26 名 船 员 乘 救 生 艇 全 部 脱 险 , 而 25 名 日 本 乘 客 全 部 溺 死 。 经 过 英 国 的 领 事 裁 判 , 仅 判 处 船 长 禁 锢 3 个 月 ,

40、对 日 本 乘 客 分 文 未 赔 。 而 井 上 馨 的 修 改 条 约 草 案 仅 在 名 义 上 废 除 治 外 法 权 , 方 案 公 布 后 , 舆 论 哗 然 。 在 群 众 和 部 分 官 员 的 反 对 下 , 1887 年 7 月 末 , 政 府 宣 布 改 约 交 涉 无 限 延 期 。 9 月 中 旬 , 井 上 馨 被 迫 辞 职 。 鹿 鸣 馆 后 来 几 经 转 卖 , 于 1940 年 拆 毁 , 曾 是 “文 明 开 化 ”殿 堂 的 鹿 鸣 馆 , 至 此 销 声 匿 迹 。 3日本的武士道 武 士 道 起 源 于 日 本 镰 仓 幕 府 , 后 经 江 户

41、时 代 吸 收 儒 家 和 佛 家 的 思 想 而 形 成 。 最 初 , 它 还 是 倡 导 忠 诚 、 信 义 、 廉 耻 、 尚 武 、 名 誉 的 。 但 武 士 道 作 为 封 建 幕 府 时 代 政 治 的 产 物 , 它 吸 收 的 是 儒 教 和 佛 教 的 某 些 表 面 的 东 西 而 不 是 它 的 真 谛 , 儒 家 的 “士 道 ”讲 究 君 臣 之 义 , 有 “君 臣 义 合 ”、 “父 子 天 合 ”的 人 伦 观 念 , 但 是 日 本 “武 士 道 ”是 以 为 主 君 不 怕 死 、 不 要 命 的 觉 悟 为 根 本 , 强 调 “毫 不 留 念 的 死

42、 , 毫 不 顾 忌 的 死 , 毫 不 犹 豫 的 死 ”! 为 推 行 侵 略 扩 张 的 政 策 , 日 本 需 要 用 武 士 道 去 激 励 士 气 , 巩 固 军 队 , 也 需 要 用 武 士 道 去 禁 锢 和 统 一 国 民 的 思 想 , 为 此 , 他 们 开 足 宣 传 工 具 的 马 力 , 打 着 “拯 救 日 本 ”的 幌 子 , 强 行 灌 输 “皇 国 论 ”、 “大 和 魂 ”、 “为 天 皇 尽 忠 ”等 思 想 。 武 士 道 本 来 就 是 武 士 争 雄 天 下 , 崇 尚 杀 戮 的 非 人 道 伦 理 观 , 把 军 刀 当 作 勇 敢 与 地

43、位 的 象 征 。 特 别 是 “武 士 道 , 就 是 对 死 的 觉 悟 ”, 这 种 思 维 方 式 与 狭 隘 民 族 主 义 和 扩 张 政 策 相 结 合 , 就 把 非 人 性 和 反 人 道 发 挥 到 极 端 , 变 为 虐 杀 狂 和 自 虐 狂 。 一 般 国 家 都 会 以 猛 兽 , 猛 禽 比 喻 武 士 、 英 雄 。 但 在 日 本 是 以 樱 花 来 比 喻 武 士 的 。 因 为 樱 花 的 特 性 很 符 合 武 士 的 特 点 : 首 先 , 单 个 的 樱 花 并 不 美 丽 , 但 成 片 的 樱 花 聚 在 一 起 就 很 漂 亮 。 这 和 日

44、本 武 士 的 集 团 精 神 是 很 相 似 的 。 二其次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 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 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 是 日 本 武 士 崇 尚 的 精 神 境 界 , 在 片 刻 的 耀 眼 的 美 丽 中 达 到 自 己 人 生 的 顶 峰 发 挥 自 己 最 大 的 价 值 , 之 后 豪 无 留 恋 的 结 束 自 己 的 生 命 。 武 士 道 精 神 的 典 型 行 为 切 腹 。 永 祚 元 年 (西 元 989 年 ), 大 盗 藤 原 义 在 被 捕 前 , 将 腹 部 一 字 割

45、开 , 然 后 用 刀 尖 挑 出 内 脏 扔 向 官 军 , 据 说 这 是 剖 腹 的 最 早 来 源 。 至 于 为 什 么 选 择 剖 腹 作 为 武 士 最 崇 高 的 死 亡 方 式 , 现 在 普 遍 认 为 , 古 代 许 多 的 国 家 和 民 族 , 均 主 张 人 的 灵 魂 是 宿 于 肚 腹 中 的 ; 因 此 , 武 士 便 在 有 必 要 将 自 己 的 灵 魂 向 外 展 示 的 时 候 , 采 取 剖 腹 以 示 众 人 的 方 法 和 仪 式 。 4.“Modernize”“Modernization”这两个英语单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近代化”一 词并非汉

46、语所固有,最早于近代从日本引进,这一词语是从欧洲语汇翻译过来的,Moder nize(使现代化,摩登),或 Modernization(使摩登起来),也可以翻译成“现代 化”。近代化是一个科学概念,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 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 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 科学化。 第八单元 问题探究答案 (1)同: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异:日本因为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 危机加重;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2)目的

47、: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摆脱统治危机,巩固天皇政权。 影响:加快了 日本的近代化步伐,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压迫,成为亚洲强国。 (3)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了农业落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农奴制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 俄国的落后。 拓展训练答案 1.(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 分) (2) “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 负责。 (4 分)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利时,必须经过其他机 构“辅翼” 。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

48、”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 (4 分) (4)天皇的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一定限度的权力。 (2 分) 原因: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 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 (4 分) (5)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具有绝对权威和很大的权 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 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挤进了世界强国之列。 (4 分) 2.(1) “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 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 (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 文化:宣扬忠君 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 过2分) 。 (4 )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 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