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VB 程序设计初步 一、本章教材分析 1内容框架结构 2. 教学目标 (1)理解 VB 基本数据类型,掌握变量和常量等概念。 (2)掌握基本运算,了解运算的优先级,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表达式。 实践体验 问题与练习 常量、变量、数组 变量和常用标准函 数的理解 直接常量和符号常量 变量说明的规定 数组变量与数组元素 运算符的优先级 具有多种运算符的 综合表达式的计算 根据给定的三条线段的 长度判断能否构成三角 形 赋值、选择、循环 语句的格式及功能 的理解 1.设计一个计算一元 二次方程根的应用 程序 2.使用 for 语句计算 正数 A 的算术根的 近似值 赋值语句中的赋值符号 与条件表
2、达式中等号的 区别 行 if 语句与块 if 语句的 运用 for 语句与 Do While 语 句在功能上的区别 过程和函数的区别 设计一个计算圆柱 体体积的函数 设计一个命令按钮上鼠 标单击事件的处理过程, 要求从输入框中读取输 入值经变换后并在输出 框中显示 VB 程 序 设 计 初 步 4.1 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 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 变量和标准函数 学生活动 4.2 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 表达式 运算符的优先级,有多种运算符的 综合表达式 4.3 基本语句 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和 程序注释 语句的格式 4.4 算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过程、函数之间的异同 事件处理过程 教学范例:计算一批数据的算术平 均值。 (3)掌握 VB 常用语句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 VB 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5)了解“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 VB 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数组变量、常用的标准函数、基本 运算和表达式、基本语句、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等内容。数据是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 也是程序处理的主要对象。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广泛涉及“数据类型”这一概念,数据 类型决定了数据在计算机内容的存储方式。在程序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既可以以常量的形 式出现,也可以以变量的形式出现。常量在程序
4、执行期间其值是不发生变化的,而变量的 值却可以改变,它代表内存中指定的存储单元。通过程序的执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基 本运算是数据处理中最常用的手段。VB 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三 大类。把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可以用来描述值的 计算过程,或可以用来描述对于某种情况下所遇到的条件的判断。语句是一种用来描述或 规定计算机应该完成的一串操作的命令。VB 继承了 BASIC 语言的一些基本语句,例如, 赋值、选择、循环等。一段程序代码就是由一系列语句组合而成。教师如果能够选择一些 简单、有针对性的例子来教学以上这些 VB 的基本语法, ,学生就比较容
5、易理解这些内容, 否则的话,由于这部分知识概念性强,同时也比较抽象,导致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不 易理解。 在学生活动方面,教材安排了 2 个“实践体验”活动,用来加深学生对 VB 中有关数 据类型、基本运算和一些基本语句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熟悉 VB 编程环境、掌握简单应用程 序的整个设计和实现过程。由于本章教材中有关基本数据类型和基本运算的内容较多,对 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在此部分教材并没有安排学生“实践体验” 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设计份量适中的 学习任务单,通过一定的口头或书面形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课堂练习) 掌
6、握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VB 的基本语法,教学难点是“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 法。 通过本章学习,为第五章算法实例的程序实现的学习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准备。 4. 课时分配建议 节 内容 学生活动 课时 4.1 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 1 4.2 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1 4.3 语句 实践体验: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 数根。 实践体验:使用 For 语句,计算正 数 A 的算术根的近似值。 3 4.4 过程和函数 1 合计 6 二、各节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建议 第一节 (教材 4.1) 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 1. 教学要求 (1)理解 VB 基本数据类型。 (2)掌握变量
7、和常量等概念。 (3)了解数组变量的概念以及说明(定义)数组的方法。 (4)了解 VB 中常用的标准函数。 2. 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教材包含4.1.1 基本数据类型 、 4.1.2 常量 、 4.1.3 变量 、 4.1.4 数组变量 和4.1.5 常用的标准函数等 5 小节。 在 Visual Basic 环境下进行计算时,常常需要存储临时或中间数据。例如,若想要计 算几个值,将它们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它们进行不同的操作。如果想要比较这 些值,就要先存储它们。像大多数编程语言那样,Visual Basic 使用变量来存储值。每个 变量都要有确定的变量名(用来引用该变量所含的值的名词)
8、和数据类型(确定变量的值 以何种格式存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介绍 VB 中一些常用的数据类型,以及这些数据类 型的取值范围。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强调,在编程时,应根据需要设置变量的类型。当变量 值的范围可以使用整数类型时,就不要使用实数类型;单精度实数类型够用时,就不要使 用双精度实数类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保存数据用的内存空间,而且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 速度。 常量,顾名思义,在整个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它们的值都保持不变。符号常量的使 用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具有含义的名字而不是具体的数据。Visual Basic 有许多内部常量,也允许建立自定义常量。 数组变量主要用来存储一批同
9、类型的数据。数组是由一批同类型的变量构成的一个序 列,组成数组的每一个变量被称为数组元素,或称为下标变量。下标通常是一个整数,用 来指出某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数组中每个元素的位置由它的下标惟一地确定。 VB 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函数,可供用户编写程序时直接使用。教材上介绍了部分常用 的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和类型转换函数。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标准函数,例如,Int 函数 (取整函数) 、Sgn 函数(符号函数)和 Rnd 函数(随机函数)等,让学生通过 VB 联机帮 助系统 MSDN Library 来了解这些函数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数据类型、变量、常量、数组、函数等一些新的知识和概 念
10、。这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不过教材上在介绍这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 都结合具体的、合适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知识和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由于这部分教材 没有安排具体的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讨论交流学生活动,讨论交 流的主题可以是:使用符号常量的好处、数组变量的作用、如何确定数组元素在数组中的 位置等。 3.练习题解答及补充练习 1) 符号常量的好处是可以使程序具有更好的可阅读性,方便程序的修改和调试。 2) 在同一个程序中,不同的变量要用不同的名称。变量名有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等 字符组成,但必须以字母开头,在变量名中对大小写字母是不加区分的。在使用变量前要 对变量的数据
11、类型进行说明。 3) 数组变量主要用来存储一批同类型的数据。用于成批的处理同一类型的数据。 4) 利用数组下标确定。 第二节 (教材 4.2) 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1. 教学要求 (1)掌握算术类基本运算。 (2)掌握关系类基本运算。 (3)掌握逻辑类基本运算。 (4)了解运算的优先级。 (5)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表达式。 2. 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教材包含4.2.1 算术类基本运算 、 4.2.2 关系类基本运算 、 4.2.3 逻辑类基本 运算和4.2.4 表达式等四小节。 基本运算是数据处理中最常用的手段。VB 的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 辑运算三大类。把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
12、号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构成了 一个表达式,用来描述值的计算过程,或描述对于某种情况下所遇到的条件的判断。 基本类算术运算按优先级别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乘幂() 、取负(-) 、乘法(*) 、 实数除法(/) 、整数除法() 、求余数(Mod) 、加法(+)和减法(- )等。其中,乘法和 除法是同一优先级,加法和减法也是同一优先级。 教师可以把“立即”窗口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在本节课中用于观察表达式中各种 运算的特性,在以后的课中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些 VB 语句的运行效果。有时为了验证一下 VB 运算的结果,如果采用设计窗体、编写程序的方法就显得比较麻烦了,这时可以使用 VB 提供的“立即
13、执行”的功能。执行菜单“视图”中的“立即窗口”命令,可以打开 “立即”窗口。在“立即”窗口中可以输入命令,VB 系统中的命令行解释程序对输入的 命令进行解释与执行。在“立即”窗口中,使用“Print” 或“?”指令,可以当场进行各种 运算,并返回运算结果,见图 4.1。 图 4.1 使用“立即”窗口 在“立即”窗口中,也可以使用变量,见图 4.2。例如,先把 2800 赋值给变量 x,然 后输出 x+200 的值。 图 4.2 在“立即”窗口中使用变量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总是认为参与整数除法()或求余数(Mod)运算的对象一定是 整数,但是在 VB 中操作数却可以是实数类型。当操作数带有小数部
14、分时,会被四舍五入为 整形数或长整形数,然后进行整除运算。例如, “20.637.48”的运算结果为 3, “26.4 Mod 4.61”的运算结果为 1。 在运算优先级方面也有一个特例,就是当乘幂()和取负(-)相邻时,取负运算优 先。例如, “4-2”的结果是 4 的负 2 次方,即 0.0625。 在所有的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如何确定两个浮点数(即实数类型的数)是否相等,是 一个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图 4.3(a)所示的程序代码中,实数型的变量 s 应 该与实数型的变量 b 相等,程序运行结果似乎应该输出“相等” ,然而,程序运行结果却如 图 4.3(b)所示,输出的是“不等”
15、 。这样,就会导致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编程者原先的设 想完全不一致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尤其会出现在程序设计初学者在进行简单的实数运 算或判断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肯定百思不得其解,只有教师“点”一下,学 生才会理解。由于教材中没有介绍过数的浮点表示,所以相关的内容对学生不作要求,但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a) (b) 图 4.3 浮点数的比较 因为,无论是单精度实数类型还是双精度实数类型的变量,都受到精度限制,均采用 近似值来表示。所以一定要避免将浮点变量用“=”或“”作比较,应该设法转化成 “=”或“=1900 and ( year mod 4 = 0 and
16、year mod 100 0 or year mod 400 = 0 ) (4) This is the correct answer 第三节 (教材 4.3) 语句 1. 教学要求 (1)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4)掌握程序注释的方法。 (5)会使用 VB 编写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实现简单的算法。 2. 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教材包含4.3.1 赋值语句 、 4.3.2 选择语句 、 4.3.3 循环语句和4.3.4 注释 等四小节。 语句是一种用来描述或规定计算机应该完成的一串操作的命令。VB 继承了 BASIC 语
17、言 的一些基本语句类型,例如,赋值、选择、循环等。通过使用这些基本语句,就可以编写 出顺序、选择、循环等控制结构,从而实现算法。 赋值语句的作用是把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计算结果存储到赋值号左边指定的变量中, 或存放到某个对象的指定属性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赋值语句,就像下表所示的那 样,介绍它的形式和含义,让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用法和作用增加感性认识。 赋值语句示例 简要说明 a = 3 把常数 3 赋值给变量 a a = b 2 4 * a * c 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再赋值给变量 a ch = Chr(Asc(ch) - 32) 实现把 ch 中存放的小写字母转换为对应的大写字母
18、r = Val(Text1.Text) 把对象 Text1 的属性 Text 的值赋值给变量 r Text2.Text = Str(2 * 3.14 * r) 计算圆周长,转换为字符串后,作为对象 Text2 的 属性 Text 的新值。 选择控制结构可以用选择语句来表示。选择语句能使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 判断结果,选择执行不同的处理。常用的选择语句是 If 语句,有行和块两种形式。 行 If 语句的格式: (1)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序列 1 (2)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序列 1 Else 语句序列 2 一条行 If 语句必须在一行内写完。语句序列表示在该位置可以
19、有一条或几条语句。如 果语句序列部分有几条语句的话,要使用冒号(:)来分隔语句,使行 If 语句在一行内写 完,不能换行。 块 If 语句的格式: If 条件表达式 1 Then 语句块 1 ElseIf 条件表达式 2 Then 语句块 2 ElseIf 条件表达式 n Then 语句块 n Else 语句块 0 EndIf 条件表达式可以是逻辑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数值表达式等形式。 程序中实现重复控制的方法之一是循环,用循环语句来表示。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 循环语句描述了一种重复计算的过程。VB 提供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循环结构,教材中介绍了 两种常用的循环语句,For 语句和 Do 语句。
20、For 语句主要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因此,也被称为计数循环。其一般格式如下: For 循环变量 = 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语句块 Next 循环变量 步长是循环变量的增量,其值可以是正数(递增循环)或负数(递减循环) ,但不能是 0。如果步长为 1,则可以连同保留字 Step 略去不写。 开始 结束 循环变量 = 初值 执行循环体 循环变量 = 循环变量 + 步长 循环变量 终值 ? Y e s N o 开始 结束 循环变量 = 初值 执行循环体 循环变量 = 循环变量 + 步长 循环变量 10。 本题答案是 12367,参考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
21、oad() Dim i As Long Dim s As Double i = 0 s = 0 Do While s 0 Then #08 x1 = (-b + Sqr(d) / (2 * a) #09 x2 = (-b - Sqr(d) / (2 * a) #10 Text4.Text = Str(x1) #11 Text5.Text = Str(x2) #12 Label6.Caption =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13 ElseIf d = 0 Then #14 x1 = (-b) / (2 * a) #15 x2 = x1 #16 Text4.Text = Str(x1) #17
22、Text5.Text = Str(x2) #18 Label6.Caption = “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19 Else #20 Label6.Caption = “没有实数根“ #21 End If #22 End Sub 这里的参考程序使用了块 If 语句,用行 If 语句也同样可以正确编写本程序。在活动过 程中,对一些能较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活动评价: 学生使用教材上的学习评价表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在参考学生自评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活动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进行评价。由于本次学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更好地掌握选择语句,所以,在评价中,着重考
23、察学生使用 If 语句编写程序的能力。 活动主题 评价指标 教师评分 程序界面匀称美观 1 分 程序代码设计合理正确 4 分 设计一个 VB 应用程 序,计算一元二次方 程的实数根。 按要求正确保存程序 1 分 合计 (2)实践体验:使用 For 语句,计算正数 A 的算术根的近似值。 活动目的: 掌握 For 语句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使用 For 语句。 活动开展的建议: 计算正数 A 的算术根(近似值)的算法如下: i = 1,2,3,)(21iiixAx 近似值的初始推测值 x0 可以是任何正数,例如 2。重复计算 n 次后的结果 xn 是正数 A 的算术根的近似值。 由于本程序
24、有多个输入和输出项,为了更方便地对此题进行讨论、评判,在本次实践 活动中,应该统一程序的界面。按教材的要求,本程序的运行效果见图 4.8。 图 4.8 程序运行效果 为了获得较为一致的运行界面,教师可以提供“界面图+对象属性表”给学生。界面 图上标明了控件对象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见图 4.9。 图 4.9 应用程序设计界面图 下面的“对象属性表”配合图 4.9 所示的界面图就能完整地表示本程序的界面信息。 对象 属性名称 属性值 Form1 Caption 计算正数 A 的算术根(近似值) Label1 Caption 输入(A 值) Label2 Caption 重复次数 Label3 Ca
25、ption A 的算术根 Text (空白) Text1 BackColor &H00C0FFFF&(浅黄色) Text (空白) Text2 BackColor &H00C0FFFF&(浅黄色) Text (空白) Text3 BackColor &H00C0FFFF&(浅蓝色) Command1 Caption 计算 参考程序代码如下: #0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02 Dim a, x As Double #03 Dim i, n As Long #04 x = 2 #05 a = Val(Text1.Text) #06 n = Val(Text2
26、.Text) #07 For i = 1 To n #08 x = (x + a / x) / 2 #09 Next i #10 Text3.Text = Str(x) #11 End Sub 活动评价: 学生使用教材上的学习评价表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在参考学生自评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活动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进行评价。由于本次学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更好地掌握 For 语句,所以,在评价中,也可以使用以下评价指标,以着重考察学生使用 For 语句编写程序的能力。 活动主题 评价指标 教师评分 程序界面匀称美观 1 分 程序代码设计合理正确 4 分 使用 For 语句,计算 正数 A
27、的算术根的 近似值 按要求正确保存程序 1 分 合计 3.练习题解答及补充练习 (1) 前一个是比较运算符,后一个是赋值运算符。 (2) k = d(1) i = 2 Do While i k Then k = d(i) Loop (3)第一个循环是求公差为 1 的等比数列之和,无论 n 取多少都无法使和等于 13, 所以退出条件无法满足。第二个循环是求一个等差数列之和,但由于和的极限是 6,仅当 n 取无穷大时满足和为 6,所以推出条件无法满足。 (4)Dim n As Interger If n=0(mod 3) Then a=a+1 Else If n=1(mod 3) Then b=b
28、+1 Else If n=2(mod 3) Then c=c+1 End If (5)For i = 1 To 50 b(i) = a(2 * i - 1) + a(2 * i) Next i (6)当 Y 为正数, X 等于 0 时,程序出错。 第四节 (教材 4.4) 过程和函数 1. 教学要求 (1)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了解过程和函数的定义方法。 2. 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教材包含4.4.1 事件处理过程和4.4.2 函数 。 用 VB 设计应用程序的代码时,除了定义常量和变量外,其余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过 程。VB 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程序中的的一个功能
29、模块。 在前面接触的 VB 例子中,每个应用程序都使用了事件过程。事件过程是当发生某个 事件(例如 Click、Load 等)时,对该事件作出响应的程序段,这种事件过程构成了 VB 应用程序的主体。有时候,多个不同的事件过程可能需要使用一段相同的程序代码,这时, 就可以把这一段代码独立出来,作为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叫做“通用过程” (General Procedure) ,它可以单独建立,供多个事件过程调用。 在 VB 中,通用过程分为子程序过程和函数过程两类,前者也可以称为 Sub 过程,后 者也可以称为 Function 过程。 本节教材把事件过程和函数过程作为重点,在教材中,函数过程被称
30、为函数。 调用子程序过程相当于执行了一条语句,它不返回值。调用函数过程时,函数过程返 回一个值,因此可以把函数过程像内部函数一样放在表达式中使用。 教材中的例 18“求立方体的体积” ,与教材前面曾经出现过的所有例子一样,也只包 含一个事件过程。本例中的事件是命令按钮单击事件,一旦单击命令按钮,就执行事件过 程。由于程序只包含一个事件过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中的例 19“计算一批输入数 据(不超过 500 个)的平均值” ,在编程实现时,使用了三个事件过程,程序代码近 30 行, 显得略微长了些。因为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代码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 师应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简化此
31、例,或者换掉此例。简化或者替换后的例子,包含两个 事件过程比较合适。两个事件过程之间的关系要比三个事件过程之间的关系简单得多,同 时也能很好地服务于掌握“过程的定义方法”这个主要教学目的。 教材中的例 20“设计一个函数 Leap,判断 y 年是否是闰年,若是,就返回 1,否则, 就返回 0”,是一个学习函数定义的比较有效的例子。教材主要从代码编写的角度,来介绍 这个例子。这里从另外两个方面补充一下,一是代码如何输入、输入在什么地方,二是如 何调用这个函数过程 Leap。由于教材已经提供了函数过程 Leap 的代码,所以建议教师安 排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程序“闰年判断”来调用一下函数过程 Lea
32、p。 程序“闰年判断”的运行效果见图 4.10。 图 4.10 “闰年判断”运行效果 图 4.11 界面图 图 4.11 是程序的界面图,包括各个控件对象的类型和位置。下面的“对象属性表”配 合图 4.11 所示的界面图就能完整地表示本程序的界面信息。 对象 属性名称 属性值 Form1 Caption 闰年判断 Label1 Caption 输入年份 Label2 Caption (空白) Text (空白) Text1 BackColor &H00C0FFFF&(浅黄色) Command1 Caption 判断 为了输入函数过程 Leap 的代码,应该打开代码窗口。在代码窗口中,左上方的对
33、象下 拉列表中选取“通用” ,在右上方的过程下拉列表中选取“声明” ,见图 4.12,然后在下方 的代码输入区域输入函数过程 Leap 的代码。 图 4.12 选取“通用”和“声明” 另外,也可以直接在其他事件过程或通用过程的前面或后面输入新的子程序过程或函 数过程的代码,各个过程代码之间,VB 会自动加上分割线,见图 4.13。在这个例子中, 函数过程 Leap,可以放在调用 Leap 的事件过程 Command1_Click 的前面或后面。在 VB 中, 事件过程、通用过程的代码位置,可以前后随意安排,不像有些计算机高级语言中有严格 规定的前后次序。 图 4.13 程序代码 通过以上这个例
34、子,能加深学生对函数过程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的感性认识,在一定 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3.练习题解答及补充练习 (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n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n = Val(Text1.Text) Text2.Text = Str(n) t = Sqr(n) If (t * t = n) Then Text2.BackColor = vbRed Else Text2.BackColor = vbYellow End Sub (2) Function f(r As Double, h As Double) As
35、 Double f = 2 * 3.14 * r * h End Function 本章练习参考答案 1. (1)-13, (2)0.602059991327962, (3)8, (4)28, (5)-5,(6) -27 2. (1)n Mod 3 =0, (2)a b And a c, (3)a 0 And b 0, (4)a * b 0 Then c1 = c1 + 1 If d(i) 100 Then y = (2 * x * x + 1) / (3 * x - 2) ElseIf x 5 , l , 2) 显然,用 IIf 函数可以使程序大为简化。再如: D = 15 Print II
36、f(D 12 , “D 大于 12“ , “D 小于等于 12“) 它与下面的条件语句等价: D = 15 If D 12 Then Print “D 大于 12“ Else Print “D 小于等于 12“ End If 在有些场合,使用 IIf 函数可以简化程序的书写。 选自精通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 , 刘炳文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年 7 月 4. For-Next 语句的嵌套 For-Next 循环可以嵌套使用,嵌套层数没有具体限制,其基本要求是:每个循环必须 有一个唯一的变量名作为循环变量;内层循环的 Next 语句必须放在外层循环的 Next 语句
37、之前,内外循环不得互相骑跨。例如下面的嵌套是错误的: For j = 1 To 5 For i = 2 To 8 Next j Next i For-Next 循环的嵌套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般形式 For I1 = For I2 = For I3 = Next I3 Next I2 Next I1 省略 Next 后面的 I1、I2、I3 For Il = For I2 = For I3= Next Next Next 当内层循环与外层循环有相同的终点时,可以共用一个 Next 语句,此时循环变量名 不能省略。例如: For Il = For I2 = For I3 = Next I3 ,
38、 12 , I1 选自精通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 , 刘炳文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年 7 月 四、评价建议 本章安排了两个学生“实践体验”活动,一个是“设计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 VB 应用程序” ,另一个要求“使用 For 语句,计算正数 A 的算术根的近似值” 。通过这两 个活动,要求学生了解 VB 基本语句的作用,并可以使用这些语句独立编写简单的 VB 程 序。 由于这是 VB 基本语法知识,是以后设计和实现较为复杂的算法的基础。学生这部分 知识和技能如果掌握得不好的话,将严重影响后阶段的学习。教师应该重视本章的评价工 作,在评价中要强调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同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来进行教学反 思,改善教学效果。 五、参考书目及相关网站 精通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 ,刘炳文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年 7 月 洪恩在线网站/电脑乐园/程序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