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052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学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纲】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考纲解读:知道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一生的伟大转折; 认识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作用。 感受孙中山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认识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不断进步的历程。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一、三民主义 【自主学习】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归纳孙中山首倡三民

2、 主义的历史背景。 1、 提出的历史背景 (1)政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进一步加深, 运动高 涨。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 治舞台。 (3)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 思想广泛传播。 【及时练】 1)、(2012北京模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 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 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

3、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 、下列图片中与孙中山最早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无关的是 A B C D 2、提出 1905.8,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制定 的革命纲领。1905.11,在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 义,即 、 、 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 具体内容【结合教材 6465、67 材料,自主学习】 内在关系 含义 实质 意义 不足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及时练】 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 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体现 了三民主义中的( )

4、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2012广州模拟)孙中山认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 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大政策 5)、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 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

5、现民族独立 6)、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 反清复明 B. 反满兴汉 C. 反对民族压迫 D. 反对封建统治 【练习与思考】结合下列练习,全面评价三民主义 7)、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夺取政权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 A. B. C. D. 8)、1906 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 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认为推翻 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

6、指导革命 A. B. C. D. 9)、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A. B. C. D. 4、整体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纲领。 (2)积极性:它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对 的追求和 的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和 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三民主 义在 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3)局限性:对 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 主张。没有废除 和彻底解决 问题。这些决定了革命

7、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民主革命任务。 【选修班】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 ,推翻了 。 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 ” “ ”和两次“ ” 。 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新三民主义 【练习与思考】 (结合下列练习,思考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局 如何?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归纳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 景) 10) 、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他所领导的政府

8、的同 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 ”这段话的核 心观点是孙中山( )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11) 、1924 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 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12) 、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

9、已。盖 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 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1、提出背景:1)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 的影响; 3) 和中共的帮助;4)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思想转变,认识到真正的革命 力量在 之中。 2、提出: 年 1 月, 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 主张,实际上 确立了“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为何说

10、它是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 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如 果舍联俄而联帝,那就必须将“革命”二字取消,变成反动的三民主义。第二,革命 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如不联共,就要反共。 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 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 ,那就是准 备革命失败 毛泽

11、东新民主主义论 3 新旧三民主义特点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注意:新旧三民主义的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4、评价: 新三民主义成为 的政治基础和 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 展。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的表现,但内容上仍属于 范畴。 【及时练】 13)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 20 世纪 20 年代毅然 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反对帝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12、 平均地权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 B C D 14)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 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 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5) 、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内容是 A明确反帝 B增加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C将其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 D与中共合作走相同的革命道路 16)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新三民主义“质

13、的 飞跃”的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以联俄、联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目标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选修班拓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 ,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 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 和手段。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选修班拓展】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新三民主义提出的 的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 是一致的; 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 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共的民主革命

14、纲领反映了 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 阶段,实现 是最终奋斗目标。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 纲领。 【合作探究】孙中山一生发生哪两次主要的转变?分析两次转变的原因,从两次转变中我 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背景 备课资料 一、三民主义 提出背景补充资料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 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 党1896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 “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 义思想” 。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

15、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 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 (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 与实践。 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 ) 【及时练】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6、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 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 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选 B。 2、十月革命是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所以选 B 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中的论述是吻合的,故选 B。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表述可判断出孙中山所说的“一劳永逸 之计”应是进行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C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说明三民主

17、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C 5、D 6、 【解析】 三民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未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答案】 B 7、 【解析】 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问题,包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实现民族独立。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含的选项。 【答案】 D 8、 【解析】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排除含的选项,不是其原因。 A 二、新三民主义 【练习与思考】 (结合下列练习,思考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局 如何?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斗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结

18、局:都失败了;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表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处于迷茫状态, B 项正确。C 项表述有误,A 、D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表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处于迷茫状 态,B 项正确。C 项表述有误,A 、D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答案:B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1924 年”可知,孙中山在共 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

19、“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其余三项均发生在 1924 年之前。答案:D 12、解析: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相比,明确了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 众。故 D 项为正确答案。 为何说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原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13、解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反帝和“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自然也是新三民 主义“新”的体现。答案:A 14、解析:从材料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 现了孙中山先

20、生“节制资本”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故选 D。 15、C 16、解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内容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所以 B 的说法不正确. 【合作探究】 答案:第一次转变:改良到革命;原因: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 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革命思想 的广泛传播;第二次转变:把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原因:孙中山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 了孙中山;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启示:孙中山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具有适应时 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