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起手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引起共鸣,唤起自己内心的真 实情感。 2. 通过视唱、对比歌曲的旋律,感知乐曲旋律的重复与变化,了解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和 结构特点,体会“副歌”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 在反复歌唱的过程中,了解几种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掌握 D.S.反复记号的用法,能 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的过程中,感知乐曲旋律的重复与变化,了解歌曲旋律进 行的特点和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演唱方法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选择、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阶段
2、目标 通过欣赏希望工程的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在怎样的生活 条件下坚持学习的。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孩子内心的真情实感。 (师)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注学习的时候,当你享受这一顿顿美味佳肴的 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又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1.播放资料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 2.结合欣赏,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入新歌的学习。 (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神,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我们又 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二、寓教于乐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歌曲
3、的结构,感知各乐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变化, 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曲谱与歌词,并进行初步的艺术表现。 1.播放歌曲拉起手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 2.再次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结构。(划分歌曲的乐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拍手感受 歌曲意境) 3.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 (1)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1)老师弹奏 A 段旋律,学生轻声模唱或视唱。 2)在反复的演唱中,进一步了解 A 段的结构特点、节奏和旋律特点。(有几个乐句组成? 典型节奏有哪些?乐句间的旋律有何特点?)(让学生试着听琴填词唱第一乐段歌词) 3)在唱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旋律、节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及进行有感情
4、 地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 1)视唱歌曲旋律,找出旋律与节奏上的特点。(旋律是变化重复的,节奏展开,音乐更加 舒展,同时切分节奏运用的较多) 2)指导带有切分节奏的乐句。 3)在唱准旋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三、创造表现 阶段目标 能够较好的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对歌曲进行整体表现。 1.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副歌”在歌曲中的作用。 2.了解 D.S.反复记号的用法,尤其是新出现的标记。 3.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学过的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老师可通过范唱,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可以不同程度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演唱的技巧来丰富这首歌曲的表现,使他们的演唱更富有情感。 4.学生反馈。(教师再针对学生演唱时出现的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四、完美结课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手拉手的歌曲? 下课以后请每一位同学做一件“拉起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