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 人 类 的 朋 友 教 学 设 计 南召县城关一小 陈 静 教学内容 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知道酵母在发面过程中的作 用。 2、观察、认识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以食用菌为主的更多的有益 微生物。 4、利用微生物知识,制作泡菜。 教学重点 实验证明酵母菌、细菌(乳酸菌)等是人类的朋友。 教具、学具: 盆、面粉、500 毫升量筒、酵母粉、开水、白糖、玻璃棒、 显微镜。 教学过程 1、把生活常识移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知 道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及影响酵弱菌生长繁殖的要素。 “发面” 是家庭日常生活
2、中常有的。但把“发面”活动拿到课堂中来, 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易事。在做这个实验前,面与水的比例酵 母粉数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都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学生 介绍清楚。虽然是生活常识,但对学生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 特别是发面过程中不要用温度过高的水,水温过高,会直接影 响发面的过程。因为酵母菌不能在高温中生活。更重要的是, 高温水会伤害学生,如不注意,会烫伤学生。 对发面过程的观察与记录,需要事先准备好记录纸,要不 断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否则从记录的数据中难以找到规律, “我 们的发现”也就不准确了。 培养、观察酵母菌,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一定也非常喜 欢,但在观察过程中,需要老师再次重复显微镜的使
3、用方法, 这既是实验规则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养成教育。 2、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有益的微生物,了解、发现、交流 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教材中给出了调查、查阅资料和采访 活动等研究活动,其中的调查和采访等方法,仅在课堂上是完 不成的,需要进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对于这部分内 容的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中给予的要求是:调查生活中的 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因此,教室外的探究应以食用菌类 知识为主,可就近调查食用菌生产厂,到农贸市场采访等等。 教材第 62 页的一段图文对话,小明说:“这个蘑菇很漂亮, 味道也一定很鲜美!”小兰说:“漂亮的蘑菇往往是毒蘑菇, 我们千万不能吃!”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有些菌类很漂亮,但 并不是都能食用,有的毒性很强,误食会危及生命。同时,让 学生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表达与交流 交流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教材中没有展开,但却是重 要的教学环节,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 发现,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为后面撰写科学小论文积累材料。 4、制作泡菜,验证有益菌的价值与作用。这是一个课外 “动手做”活动。教材中对制作过程交代得很清楚,在课堂上 还要进一步点拨,使学生不仅能亲手制作泡菜,更重要的是通 过自己动手,清楚泡菜生产过程中细菌的作用,以及泡菜的营 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