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 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 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
2、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 古诗: (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 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 “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 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 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
3、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 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 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 22 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 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 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 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 (一)君主独裁 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 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教师请两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师生归纳: 1明
4、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 2清朝设立军机处 具体了解这些措施。 1.(1)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元朝曾经是高度集权,又极为专制的王朝,但到了末年,朝政废弛,内 部倾轧,已无法继续它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 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同学们看大屏幕。胡惟庸案是 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最终废 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 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
5、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 强了。 1.(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 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 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活动:(议论并回答。)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的言行。 教师补充:明朝就是通过锦衣卫,东厂等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百姓, 使他们臣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1.(3)设立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
6、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已意的大 臣,这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教师:和申就是军机大臣,和申每天寅时要先去军机处,然后再入宫商议军国 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 地方各部门执行。 提问: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事实上,明 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 (二)八股取士 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 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焚书坑
7、儒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 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 引导学生齐读 111 页材料。 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 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 118 页“八 股取士”一目,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 师: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 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 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 八股取士。那么,唐朝科举制度和
8、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最突 出体现就是八股取士。 思考: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四书、五经)具体内容?(四书-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考试题型?(八股文-破题 、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 股) 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在明清时的演变,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学生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有些人为考中状元,埋头苦读经书,根本没 有实际能力。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教师补充:清代统治者通过八股取试选取的人才成了他们的奴仆,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三) 厉行文字狱 学生看课本
9、119 页“厉行文字狱”一目,了解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 故事: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 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 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 文人给杀了。这就是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 乾隆时, 湖南学政胡中藻在坚磨生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亲自 批驳说:“一把心肠论清”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下 旨处死了胡中藻。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 “古稀老人
10、”即被绞死。 教师指出: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 族的事屡见不鲜。 教师:文字狱从明朝开始,清朝大兴。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 思考:为什么文字狱在清朝最为严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贵族为了统治众多的汉族人 民,以文字狱作为他们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方式。 小组讨论: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政策会使社会很恐怖,知识分子不敢多说话,不敢有自己 的见解,更不用说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对统治者而言,尽管在思想上控制了人 民,但长期以来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国家走向衰败。 教师肯定并完善学生的回答:文字狱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
11、对人生的批判性思 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的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之一。 小组讨论: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 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三、课堂小结: 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 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 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 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第 22 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一:君主独裁 1、废除宰相 2、厂卫制度 3、军机处 4、影响 二、八股取士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科举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 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作“八股文” 评价: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脱离社会发展大势,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三、厉行文字狱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影响 八、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主要讲到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 施,我用列提纲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其中,我给出大量的 史料要求学生能从史料提取信息,加强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