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设计 授课人:张雪娣 授课时间:2015-12-2 探究物体的浮沉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探究-物 体的浮沉条件是初二物理第四章压强与浮力的最 后一节,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自主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经历,使学生 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在经历了探究方法的本身后,具备初步的科学思 维能力。并能很好的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增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并通过 受力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为后面知识作好铺垫 在知识方面,由于本节内容以实验探究,分析受力情
2、况,比较受力大小,确定物体浮 沉条件为主要内容。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有较强的好奇心,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对于物理这个新学科,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自主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分析实验 能力尚不成熟,对知识的迁移和发散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针对学生的这种整体情况,在 课程设计上,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要方式,结合学生的合理猜想和分析,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3教师特点分析 本人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尚浅,组织学生上好实验课,抓好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 量,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设置环节,特别注意,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 率。 4.教学创新: 1)本节课在教学上,过去多采用教师直
3、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动手机会少,自己思考机 会少,所以我特别设计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增加动手机会 2)本节课基本上没有采取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这也是我的首次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分析出物体在上浮,下沉,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2)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迁移,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3)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收集、处理和选取有效信息,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物理的兴趣爱好。并能从生活现象中,发现
4、物理道理。 (2)经历实验过程,感受严谨的物理学特点。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受力分析,比较物体受力大小,研究力之间的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 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感受物体的沉浮条件。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使用 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药丸壳,水,水槽等。 教师演示器材:浮沉小瓶三个,蜡块, 水 ,水槽,PPT 等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引入 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 引起学生思考, 顺利进入新课 观察 实验 【实验一,二演示】 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在水中上
5、浮; 浸没在酒精中下沉。 【根据实验现象一提问】 1)松手前的蜡块是_. 观察实验现象: 1.浸没水中、松手后的蜡块 上浮 2.原浸没酒精中、松手后的 蜡块 回答 抓住学生注意 力,激发学生 兴趣。 创设 情境 回答 问题 2)松手后蜡块_,这是蜡块的 _改变了。 3)根据已学过知识,什么能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4)那软陶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5)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但 是蜡块向上运动了,合力向哪个方向? 6)那上浮的蜡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是怎样的? 7)最后,蜡块在水中什么状态? 1) 静止 2) 上浮;运动状态 3) 力 4) 重力,浮力 5) 上 6) 浮力大于重力 7)
6、漂浮 以实验现象引 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验现象二提问】 1)松手前 浸没的蜡块是 _. 2)松手后蜡块_,这是软 陶块的_改变了。 3)根据已学过知识,什么能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那软陶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 用? 5)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 力,但是蜡块向下运动了,合 力向哪? 6)那下沉的蜡块,重力和浮力 的关系是怎样的? 7)最终蜡块在酒精中什么状 态? 1)静止 2)下沉;运动状态 3)力 4)重力,浮力 5)向上 6)浮力小于重力 7)沉底 实验 分析 得出 初步 结论 当 F 浮 G 物 上浮 F 浮 G 物 物体上浮 直至漂浮 F 浮=G F 浮 =G 物 物体悬浮 F 浮 G 物 上浮 F 浮 G 物 物体上浮 F 浮 G 物 物体下沉 F 浮 =G 物 物体悬浮 教师 演示 实验 【实验五】 演示潜水艇模型,讲解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 观看实验演示 巩固 练习 阶梯式小题,巩固所学知识 习题练习 巩固新知 浸 没 的 物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