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征求市民意见 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编制的柳州市“十二五”人 才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初稿已经编制完成,现 进入征求意见修改阶段。 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对于保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进程,全面实施“二次创业” ,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 ,进 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 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欢迎广大市民 积极参与并提出真知灼见,共同将“规划”编制成为未来五年指导推 动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市民
2、可通过信函、电话、传真或电子邮箱等形式,将意见和建议 反馈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书面形式反馈的,请留反馈人姓 名和联系方式,其中邮政信函请在信封落款处注明“人才发展规划意 见和建议” 。征求市民意见截止时间为 2011 年 2 月 28 日。 邮政地址:柳州市潭中东路 66 号桂中大厦 8 楼市人社局 邮政编码:545006 联系电话:2828543 传真:2851581 电子邮箱:lzzyjs 附件:柳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摘要) 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柳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摘要) 一、“十二五”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十二五
3、”期间,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 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市场建设 逐步加强,人才成长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才待遇得到逐步提高。初步 形成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合理使用、科学管理的人才工作体系,基本满足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72 万人。其中:党 政人才 1.6 万人,经营管理人才 2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 19 万人,技能人才 37 万人,农村实用人才 14 万人,社会工作人才 0.4 万人左右。人才占社会总 人口的比例达到
4、 19%左右。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 到 17%;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拥 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 70%、70%、8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 人员达到 35 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25%。 人才分布日趋合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人才比例更加协调, 其中第二产业人才总量迅速增长;人才资源在城乡、产业、各经济组织之 间的布局更趋合理;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人 才逐步向重点优势产业、向物质生产部门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 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日臻完善,人才体制机 制创新取
5、得重大进展, “人人争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以及“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导向更加明确,鼓励创新、支持 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提高。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增强。全市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达到 14%,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30,人才贡献率达到 28%。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明专利稳步增长,获国家、自治区和柳 州市科技奖励数量明显增加,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区前列。 二、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采取“6+8”建设开发模式,重点建设六支人才队伍, 同时针对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中的“短板”环节,重视八类人才资源的 开
6、发,形成人才队伍和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格局。 (一)重点建设六支人才队伍 1.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抓好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基层领导干部为基 础,以县、处领导干部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 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党政人才总量为 1.6 万人左右,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 培养教育体系,实施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 用人标准,
7、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 设工程,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进一步优化党政领导班子 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选拔和培养熟悉宏观经济管理、 财政金融、国际贸易、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业务的人才。积极培养 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外)干部。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 挂职锻炼等制度。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公务员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提高素质、改善结 构为目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考录制度,严把入口关。注意选拔 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党政机关,努力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勤政廉政、精干高效
8、的公务员队伍。 二是加强对公务员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 育、短期培训、政务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和定向培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干部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 机制,积极推行市直党政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在全市党政机关中 实施跨部门、跨单位竞争上岗工作,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四是 实施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跨区域、跨部门、跨单位交流试点工作,加大 干部交流锻炼力度,探索建立全市科级干部跨部门、跨单位到基层交流办 法,大力推进党政机关与企业干部双向交流工作。五是研究制定市直机关 内部轮岗工作意见。 2.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
9、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以优秀企业家 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 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 2015 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 2 万人。 坚持选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培训,实施国家中小企 业银河培训工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人才 选拔任用制度,推行公开招聘、市场选聘等方式选拔经营管理人才。推行 契约化管理,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制。完善以 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化 的企业经
10、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加强职业经理人认证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期权股权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 积极引进企业自主创新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 方面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3.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 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 业技术人才队伍。到 2015 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 19 万人。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金融、财会、外贸、审计、法律、咨询、 评估、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力度。实施好新世纪个十百人才工程、 “
11、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配合自治区抓好“院士后备人选工程” , “院 士入桂制度” 、 “八桂学者制度” 、 “特聘专家制度” 、 “决策咨询专家制度” 的落实。发展博士后工作站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构建分层分类的 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立继续 教育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修深造,开展科技合作与 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产业、行业、专业、层 次等结构调整,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基层一线以及艰苦地区流动, 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合理分布。重视改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 拓展事业发展空间。 4.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
12、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确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构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 养平台,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 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 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力争到 2015 年,我市持职业证书人员 34 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6.5 万人,其中 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 8500 人,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持证技术工人总数的 17以上,使我市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形 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5
13、.以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实用型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资源。柳州市农村实用 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总量有显著增加,人才素质有明显提高,人才结 构得以优化,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比重要有明显增加,形成一个有利于人 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到 2015 年, 柳州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13.7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 9%左右,年 均递增 5.6%,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占农村实用人才的比例比 “十一五”期增加 0.8 个百分点,每个行政村有 1 名以上示范带动能力强 的带头人,并使每名农村实用人才至少掌握一项专业(职业)技能。
14、 6.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改变目前我市社会工作人才职业 化、专业化程度过低的现状;广泛开辟社会工作就业岗位,积极吸纳具有 专业技能的社工人才;加大对现有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专业化素 质;建立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价值的薪酬制度,提高社会工作人才收入 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尝试通 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鼓励扶持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大对社会工作的 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鼓 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二)重视开发八类人才资源 1.“双创”型人才开发 -创
15、新型科技人才开发。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以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造就一 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依托我 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优势学科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 合作,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 使用和资助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精英。完善高层次创新型 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健全有利于科 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落实好自治区有关建立决策专 家、咨询专家制度、 “院士入柳” 、 “八桂学者” 、 “企业高管引进资助”等 政
16、策措施。发展创新文化,在全市形成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待创新、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创业型人才开发。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努力申报建立国家级 创业型城市,鼓励全民参与创业,出台相关政策,营造宽容创业环境,让 创业者无障碍创业;大力引进创业型领军人才,特别是能够带动产业发展、 学科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创业型领军人才;积极建设和完善诸如“留学人员 创业园” 、 “创业孵化器”等能够有效吸纳国内外人才到柳州创业的载体, 吸引各类人才到柳州创业;在引进创业型才的同时,加大针对创业型人才 的培育力度,催生一批企业家和创业明星。 依托自治区八桂学者工程和特聘专家工程,到 2
17、015 年,力争选聘 5 名左右八桂学者,建设 5 个左右以八桂学者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选聘 10 名左右各行业各领域的自治区特聘专家;引进和培养 50 名左右高 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成一批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成果推广基地 和优势学科。 2.多区域合作人才开发 围绕自治区“两区一带”的战略新布局,大力推进多区域合作背景下 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 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信息互通,人才开发互补,人才资源共享的格局。 按照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在特色港口、制造业基地、汽车产业集 群、现代农业,以及冶金、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国际联运等领
18、域,推 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动 融入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的人才合作,以及泛珠三角区域 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大人才对口交流开发力度,推进区域人才智力共享。 坚持选送优秀青年人才到发达地区培训或跟班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学者以各种方式来我市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中国 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 发合作论坛等平台,开展与东盟各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熟练掌握 东盟国家语言、法律,熟悉商贸、保税物流等专业的紧缺人才,在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提升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3.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 把非公有
19、制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纳入我市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 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的现状和需求,制定符合非公有制企业性质和特点 的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和培养 人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协调服务机构,组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联谊 会、外来人才联谊会等,加强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公有制企业人才 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服务。逐步扩 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把多种所 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转岗和流动中的实 际困难,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源在多经济主体之间的 优化配置。对非公有
20、企业人才的创业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在改善创 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 4.贫困县人才开发 针对我市经济欠发达县域难以引进人才及人才向市区、向发达地区的 “逆向”流动的问题,加快县域人才开发的步伐。在鼓励各县加大对人才 工作投入的前提下,选择符合条件的县区为试点,建立“人才工作实验区” (或“人才特区”),采取政策、资金等资源倾斜的方式,推进县区人才 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全市各类人才载体向县区辐射延伸,努力带动县区人 力资源工作的开展;通过奖励方式,鼓励我市贫困县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 的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快我市三级人才小高地体系构建工作,引导和鼓 励全市各县(区)建立县(区)级人才
21、小高地,以人才小高地为载体,积 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继续通过选派干部到县、乡镇挂职,鼓励高校毕业生 通过“三支一扶”到县区工作,选派村官等方式,为县区尤其是贫困县配 置人才。 5.高校毕业生人才开发 除外出揽才、网络引才、推荐就业等方式外,以企事业单位研究开发 的项目为核心,通过“项目招才”方式,依托项目引进人才,让人才有可 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进而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的人才并使人才得到 锻炼成长;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税收、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 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吸纳高校毕业 生创业项目,鼓励各开发园区以及有条件的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 鼓励高
22、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工作,继续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加 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跟踪培养和使用力度;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从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中 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建立毕业生 实名数据库,建立起动态、完整的柳州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系统。 6.经济园区人才开发 抓住自治区在柳东新区建立广西汽车城的有利时机,推进经济开发区 (园区)人才政策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加 快适应经济开发区(园区)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开发区 (园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23、,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园区发展的用人环境,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形成以能力、 业绩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探索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充分体现人才的资本价值;建立 科学合理的人才绩效考评制度,按绩效优先和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量化评价为基础的各类人员 考核评价体系。 7.城镇化人才开发 抓住国家城镇化建设以及我市加快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机遇,本着“人 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 创新”的人才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城镇化人才开发建设,实现城镇人口增 长,城镇人才同步、超前储备增长,为
24、城镇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保证。要 加快建立一只符合城镇化建设发展需要,能够引领城镇化工作可持续推进 的党政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把城镇化建设急需的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以第二、第三产业为核心,努力 开发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镇就业,大幅度提升城镇人才队伍的 素质;完善、扩大实施面向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公开选拔城镇化人才的办 法,选拔专业化的城镇人才。 8.其他重要类型人才开发 以使用和培养为重点,重视对其他类型重要人才的开发。到 2015 年, 我市少数民族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素质明显提升,结 构更加合理,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健康发展的能力显著增
25、强。结合民族特色, 加大特色产业和项目的开发,以产业和项目培养聚集人才。制定和实施特 殊的少数民族人才政策,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吸引力。依托各类院校, 大力兴办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重视党外 人才、青年人才、妇女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以及老年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 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1.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建立并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和完 善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推进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创新干部选拔任用 方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改进考试方法与测评技术,完善考 察办法,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科学化
26、和规范 化水平。研究制定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交流人员职务、级别和有关 待遇的衔接办法,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干部交流新机制, 推进党政干部交流、回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行党政 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完善干部辞职、降职和辞退制度,进一步推进干部 能上能出。研究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领导干部 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切实加强对党政干部的监督管理。 2.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对公务 员实行分类管理,认
27、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务员法的配套法规,实现公务员管 理的法制化。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健全符合市 场经济特点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对国 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研究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 法。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发 展的新的编制管理办法,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积极推 进以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 革。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制定按需设岗、竞聘上 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具体办法。突出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 涉及的养老保
28、险、岗位设置、绩效工资、考核奖惩、聘后管理等热点、难 点问题。 3.完善和构建社会化的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 教育,强化农村教育,巩固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积极推 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精心实施我市创建优质高中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 步伐。大力加强高、中等教育,重点支持柳州大学的建设,继续支持广西工 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设,提高教育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形成 办学特色。全面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鼓励 单位和个人开展继续教育,把参加教育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和年度 考核的重要标准。大力开展学习型城
29、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 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模范创建活动,构建 市、区、街、居四级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化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 4.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按照分类改革、分步实施的要求,逐步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 的职称体系,形成“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 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 度建设。改进和完善科技成果评审制度,注重对科技人员和团队素质、能 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 5.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机制 探索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 和办法,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
30、收入分配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 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行期权、股权等激励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各种类型 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研究 制定特殊人才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 偿转移制度。 6.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以养老 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 组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益保障相 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
31、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 办法,探索建立重要人才投保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优先为高层次人才办理 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尝试建立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年金制;建立骨 干人才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进 入自治区“个十百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的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区优秀专家等实行休假制度、优诊制度,定期体检,提供良好 的医疗保健和治病就医条件。 7.创新人才培训机制 制订和完善人才培训规划,不断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充 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人才培训资源,加快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提高各类人 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实施面向全体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程。建立 终
32、身学习的激励机制,把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作为人才评价、使用的重要 依据,激发人才的终身学习需求。强化以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 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 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在职自学,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 把人才培训教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单位经费预算。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 算中开列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为人才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8.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 励机制 设立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建立包括政府奖励在内的荣誉制度,形成以 政府奖励为导向
33、、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 以贡献大小为依据的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 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柳州市科技进步奖的激励作用,重奖有 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开展享受柳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评选工作,开展 “柳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评选活动。 9.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及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以及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深 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整合包括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内的我市人 才公共服务机构,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权责分明。 加快构建以人
34、力资源市场调控监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 服务业发展、人才引进与流动配置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努力 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 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融 合互补,公益性、半公益性、赢利性公共服务方式并存共赢的态势,为各 类人才提供多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及产品。 指导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积极为 各类人才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一是按照建立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 对职业中介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进行整合,对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并
35、加强指导。二是根 据就业促进法要求,积极研究和制定实施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公 益性就业服务享受政府补贴办法。三是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提 升服务质量,提供良好服务。 10.建立健全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和发布机制 以政府为导向,建立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制度,根据柳州市经济社会发 展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进行阶段性的科学调查与分析;建立人 才需求信息定期报告、统计制度,对人才需求进行总量和结构、引进和流 动及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分析;建立人才短期、中期、长期需求预测报告制 度,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日常监管工作信息化 水平,研究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市
36、场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变 化快速调查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加强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归类 和分析,形成权威性数据并定期发布,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四、人才发展重要政策办法 1.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政策。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发 展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把人才发展建设 情况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 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各级政府要设 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资源开发重大项 目的实施。 2.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办法, 做好支持
37、人才创业的金融服务。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 施。建立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政府资助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制度,对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实行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高层 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 功率。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创业服务网络,为人才 创业提供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实施城乡、区域人才流动引导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与贫 困县工作的人才,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改善生 活和工作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建立补充保 险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少数民
38、族与贫困县就业。 4.建立“人才试验区”。以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县(区)、园区和乡镇,建立人才管理改革 “实验区”,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人才保障、人才评价、人才投入 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努力探索符合我市人才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工作新模 式。 5.建设人才工作站。在现有引才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和拓展人才引进 的方式和渠道,依托国家和自治区人设部门境外办事机构、市政府在各省 市及港澳设立的经办机构以及联系密切的国内高校,在国内外设立人才工 作站(点),将人才引进工作的关口前移,积极主动招才引智。 6.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对接自治区“院士入桂”制度,结合
39、我 市实际,在我市自治区级(含)以上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研究开 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 士后工作站、市级以上人才小高地等研发载体,承担国家或自治区重大项 目的单位以及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完成国家级科研合作项目并带 动柳州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企业,或拥有国家专利发明产品项目,建有 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并具备较强研发能 力的经济或科研实体,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7.实施优秀人才贡献奖励。为弘扬创新精神,激励创新创业,加快人 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 能力,对做
40、出突出贡献的我市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专业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进行重奖。 8.实施市政府特殊津贴办法。鼓励工业企业重点引进高端人才,提升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创新 能力强,领军作用突出的工业化高级专家队伍,为我市实现工业名城提供 高端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撑。参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制订实施以工 业企业重点引进、培养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 的柳州市工业企业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实施办法 。 9.建立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人才专项住房,分类解决人才住房问 题,区分不同类别人才,对应享受相应的住房待遇,
41、做到“人才有房、优 才优房”。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通过建 设“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提供补贴等多种办法, 综合运用多种住房政策,调剂余缺,实现人才住房供给与人才住房需求的 动态平衡,统筹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问题。 五、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1.“百名优才”引进工程 从 2011 年起,面向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智力资源,实施 “百名优才”引进项目,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我市各行各业引进 100 名左 右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优秀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 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柳州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2.外向型人才开发“
42、500 工程” 适应我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国际国内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步伐。 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国际交流与合 作能力的人才。鼓励市内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 高层次的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从 2010 年起,实施柳州市出国境 培训五年计划,五年内,培养 500 名左右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 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的本土高层次人才。 重视对学成归国人员的开发,以用为本,加大对这类人员的开发使用 力度,加快其成长并发挥作用的步伐。 3.“院士入柳”工程 与市政府顾问、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合作,建立独立法 人企
43、业-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郭孔辉院士及其公司将为 柳州乃至广西汽车企业开发高质量汽车底盘产品、实验装备及部件或提供 高质量技术服务;帮助柳州汽车企业逐步建立并具备相关研发能力;在柳 州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专利汽车系统及部件产业化;建立广西首家“汽车生 产设计检测基地” ,解决我市汽车生产企业汽车设计异地检测的难题,并 服务广西,辐射西南、华南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柳州在全国汽车产业 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柳州汽车企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企业合作牵线搭 桥,促进产业蓬勃发展;积极为柳州市引进外来汽车专业人才。 4.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工程 围绕我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从 20
44、10 年开始,用 35 年时间,为我市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骨干企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 20 名左右海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来柳 创业,建立一批“柳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并从中遴选培育 若干符合条件、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优秀平台,积极申报建立自治区级和 国家级基地。鼓励多种经济组织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园) ,开展 “海外留学人才柳州创业行” 、 “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周”等活动,实施海外 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计划,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具备入选国家 “千人计划”条件的留学人员自带项目来柳创业。 5.人才载体提升工程 (1)柔性引才工作 以我市坚持开展的柔性引智平台为基
45、础,坚持引才引智并举,重在引 智。鼓励国内外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技术转让、技术 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培训讲学、学术休假、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 为我市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灵活多样 的方式引才引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 询,指导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以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冶金等我市的支柱 产业为重点,通过新聘和续聘的办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 性”方式,每年聘请 10 名左右的国内外专家担任市政府顾问;每年邀请 80-100 名专家到我市具体指导解决技术和管理项目难题,同时培养和带动
46、我市自主创新团队的成长。利用已经与 20 多个国家的专家组织、院校和 企业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外国专家柳州行”活动,每年引 进 20-30 名外国专家,尤其是重点引进一些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站在科技 前沿的外国专家,为我市传统与新兴支柱产业服务,推动我市的自主创新 步伐。 (2)人才小高地建设 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集聚、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特区”功能, 不断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水平。已经批准设立的人才小高地,要扩大其 引领范围,进一步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域界限,积极建设产业人才小高 地和区域人才小高地,重点在汽车及其零部件、钢铁、新材料、制药、化 工、桑蚕丝等产业领域培育和建设产业
47、人才小高地,建设区域性人才小高 地,形成重点产业和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集群。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区、 市、县三级人才小高地体系,在现有4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4个市级 人才小高地、3个县级人才小高地的基础上,到2015年争取自治区级人才 小高地达到6-8个,市级人才小高地达到20个左右,县(区)级人才小高 地达到15-20个。未设立人才小高地的,要主动接受辐射,可以通过项目 合作、课题联合公关等方式,与已建小高地单位联合建设人才小高地。实 行人才小高地首席专家制度,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自 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加大人才小高地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和完善人才小高地的项
48、目资金激励机制、项目筛选机制、项目招标研 究机制、项目成果应用机制和项目新增效益分配机制。 (3)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在现有覆盖我市汽车、工程机械、矿冶、预应力锚具、日用化工、烟 草等产业的 8 个博士后工作站的基础上,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 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加强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 设站申报工作。到 2015 年,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从目前的 8 个增 加到 10 个左右, “两站”布局与产业更加匹配。加大博士后招收工作力度, 到 2015 年,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从目前的 32 人,达到 60 人左右。 设立博士后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和日常
49、经费补助。贯 彻实施“博士后留桂”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项目的博士后,出站后继续留在我市工作。探索 博士后工作建设新方法,选择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经济实体,如柳东新区等, 培育建设博士后工作站,通过总站+分站的方式,引进博士进站工作;与 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加强联系,共建柳州博士后工作点,引进博士到柳州工 作;开发博士后工作站的功能,延伸博士后工作站在产业链上的辐射作用。 (4)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 加大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体现能力、突出业绩的学术技术带头 人评价标准体系,突出服务优势产业和重点学科,按照适应我市发展目标、 贴合产业发展规划、具备深厚发展潜力、引领学术技术发展方向的要求, 努力造就一批年轻学术技术人才梯队。到 2015 年,在我市传统和新兴支 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优势 学科领域,选拔培养 10 名以上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 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自治区二层次) ;20-30 名具有区内先进水平、在 各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柳州市二层次以上) ; 100 名左右在各自学科、专业、工程、项目中起骨干核心作用,有培养发 展前途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柳州市三层次) 。选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