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白蚁防治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1 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住房和城乡建设 事业的一项专项规划纲要,着力于解决“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事业 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阐述了今后一段时期工 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了工作重点、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领导下,各地白蚁 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和 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防治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第 130
2、号令,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白蚁防治工作。2011 年完成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约 5.89 亿平方米,装饰装修房屋白蚁预防面 积约 1024 万平方米,对约 4200 万平方米的居民住房、直管公房进行 了蚁害检查,对约 6080 万平方米的既有房屋进行了白蚁治理。同时, 还对 2500 余座水库、2530 余公里堤坝和约 25 万公顷的园林果木等 进行了蚁害检查和治理,并对部分城市地铁、核电站、文物古建等进 行了防白蚁处理,切实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以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为核心,以房屋白蚁预防技 术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为基础
3、,各地积极开展宣传贯彻工作,因地制 宜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和细则,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白蚁 防治政策法规体系,有力促进了白蚁防治的规范发展。为引导和推动 2 白蚁防治事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1 年成立全国白蚁防治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开展白蚁防治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 定和推动工作。 (三)国际公约全面履行 各地坚持把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 公约 (以下简称“POPs 公约” )作为日常工作来抓,科学谋划、统 筹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以替代 氯丹和灭蚁灵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9 年,在行业内开展了“践 行绿色承诺
4、,共筑和谐家园”的全国性公约签名承诺活动,号召以实 际行动履行 POPs 公约,全面停用氯丹和灭蚁灵。在安徽、湖南和江 苏三省以及杭州、南昌、成都、广州和南宁五市,率先开展了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技术替代 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的示范活动。经过努力,白蚁防治行 业已基本停用氯丹和灭蚁灵,新技术推广面积达 5000 多万平方米, 从业人员的新技术培训达 3300 人次,较好地履行了 POPs 公约。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各地重视白蚁防治技术的研发,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
5、术和产品,为全面提升 我国白蚁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白蚁防治氯丹 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作为 IPM 基础数据的地下白蚁种群生态学研 究 、 白蚁监控喷粉技术研究和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 方法及评价的研究和修订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构筑浙江“母亲河”的防蚁护盾-钱塘江海塘白蚁综合治理项目 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房屋建筑绿色环保控制白蚁新技术研究 3 获浙江省科技二等奖;农村住房白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获湖 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五)诚信建设积极推进 以颁发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为契机,白蚁防 治行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宣传和贯彻
6、力度,绝大多数 白蚁防治单位已经将“诚实守信”作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要求和行为规 范,做到施工有礼貌、治理讲方法、根治有措施、结算有标准。伴随 着用户满意度的不断提高,白蚁防治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存在问题 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防治方式亟需改变 当前我国白蚁防治方式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人居环境中大量喷 洒化学药剂,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亟需采取措施 改变传统的白蚁防治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 (二)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部分白蚁防治单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有效 的监督制约机制
7、。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从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 不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管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配套制度仍需完善 与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缺乏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等配套性规范,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 推广政策还有待加强。 (四)专项经费缺乏保障 4 个别地方政府随意减免白蚁预防费,甚至存在将白蚁专项经费挪 作他用的现象,使得后期的复查和灭治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白 蚁防治的工程质量和后续工作。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白蚁防治一线工作人员报酬偏低,难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重视不够,不注重专业人才建设,从 业人员整
8、体素质不高。一些白蚁防治单位还大量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人员的频繁变动,加大了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发展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为白蚁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方法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转为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相比而言,我国目前白蚁防治工作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无 论是防治手段还是防治理念,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正确认识 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 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正视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 衡的事实,适应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的需 要,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关注水 利工程、核电工程和文物
9、古建以及农林果木等方面白蚁防治的要求, 科学谋划白蚁防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发挥白蚁防治工作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促进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 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履行国际公约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契机 履行 POPs 公约,实施“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 , 为白蚁防治行业全面停用氯丹和灭蚁灵,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促进行 业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履约平台,扩大 5 社会宣传,推广先进的 IPM 理念,积极研究和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 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动白蚁防治行业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为行业转型升级设计主线
10、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也 给白蚁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 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条主线,改变 传统思维模式,加大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开创与生态 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白蚁防治工作新局面。 (四)社会经济发展为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十一五”期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白蚁防治事业 取得了长足进步,白蚁防治专项经费收入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诞 生,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势头不减, 在转变
11、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白蚁防治事业必将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履行国际公约为 契机,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 业监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 又快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 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力争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6 1.转变防治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 级
12、。 “十二五”后期,省会城市应用 IPM 技术防治白蚁的面积力争达 到白蚁防治总面积的 50%以上,其它城市达到 30%以上。白蚁危害得 到有效控制,化学药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 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经济建设 进一步提高白蚁防治覆盖面,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 防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 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 的广覆盖,充分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积 极作用。 3.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联合科研机制,发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的优势,形成合
13、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培育一系 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业的技 术服务能力。 4.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白蚁防 治单位规范化管理力度,建立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转型升级 1.继续推动全行业认真履行 POPs 国际公约,禁用氯丹和灭蚁灵 7 等高毒杀白蚁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2.总结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加快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 IPM 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白
14、蚁防治新技术,逐 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白蚁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 化学品用量。 4.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农林果园、水库堤坝和园林绿化等 领域的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 (二)人才培养 1.落实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证书定期检查 登记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十二五”后期,上岗人 员持证率力争超过 95%。 2.建立和实施全国白蚁防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订白 蚁防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术标准。 3.建立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 体系,加快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4
15、.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加大 IPM 技术的培训力 度,采取所(站)长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普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 专业素质。 (三)规范管理 1.适时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 ,继续加强房 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贯彻实施工作,开展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 质量管理办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蚁防治专业术语国家标 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相关白蚁防 8 治产品标准的前期调研及立项工作,力争出台白蚁防治专项经费使用 管理规定,以规范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使用。 2.完善白蚁防治单位部门设置, “十二五”后期,有蚁害地区的 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
16、100%;地级 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 80%以上;县(市) 级白蚁防治单位标本室(柜)建立率达 80%以上;各白蚁防治单位药 物专用仓库和档案室(柜)建立率达 100%。提升白蚁防治单位机械 化施工能力,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 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 70%以上;县 (市)级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 50 %以上。白蚁防 治单位逐步推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贯彻落实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 ,建立白蚁 防治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17、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开放式 信息查询平台,运用信用评价、信用警示等自律机制,加强信息公开, 提升行业公信力。 (四)科技创新 1.基础研究方面 以白蚁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为基础,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我 国白蚁分布与危害的影响,建立我国白蚁危害区域的认定制度,制订 白蚁危害程度的等级标准、申报流程及认定管理细则。开展白蚁食物 消化机理研究,分析体内外共生微生物在白蚁同伴识别与食物消化利 用中的作用,研究开发以白蚁消化酶和共生微生物为靶标的白蚁防治 新药物、新技术。 2.应用技术研究方面 9 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大力开展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白蚁防治新技 术研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企业、白蚁防
18、治单位与科研院所 三方合作,力争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尤其是微生物防治)方面取 得较大的突破,建立利用物理设施和真菌、病毒产品防治白蚁的新技 术,制定相应的技术应用和评估标准。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 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研究,开发白蚁入侵自动检测 技术和长久有效的白蚁监控装置,建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古建筑 (仿古建筑) 、土质堤坝和经济林木方面的应用标准和评估细则。 3.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 鼓励研发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保护知识产权,加 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白蚁防治产品与科研成果的评估、 论证及推荐制度,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信息建设
19、 1.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信息数据库。 “十二五”期间,逐步 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从业单位的基础信息库、全国白蚁种类分布 信息库、重点项目白蚁防治信息库、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库等基 础数据库。 2.以全国白蚁防治行业网络为平台,以城市害虫防治及白 蚁防治等刊物为载体,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 IPM 新理念、 新方式和新技术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蚁意识和行业认 知。 3.组织开展国内外白蚁防治信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信息共享。 10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 1.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充分认识白蚁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基础 上,切实履行监
20、管职能,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大 对白蚁防治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管的力度。 2.充分行使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相 应职能,着力推动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 落实工作。 3.充分发挥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促进白蚁防治规范 化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加快研究和制定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并 予以贯彻实施。 4.充分发挥中物协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及各级白蚁防治协(学) 会的作用,理顺政府行政监管和行业协会自律的关系。 5.充分调动各地白蚁防治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合理配置从业 人员数量与施工机械设备,确保白蚁防治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制订扶持政
21、策 建立健全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政策,加快推动出台新技术的 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建立白蚁防治工作的长效 机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新技术促进政策,推动建立新技术的收 费标准。 (三)保障资金投入 建议专门从白蚁预防收费中提取不少于 6%的经费,用于开展白 蚁防治的科研和宣传。鼓励通过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 研究开发。各地应进一步规范白蚁预防收费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 11 家白蚁防治收费政策,不得随意减免白蚁预防收费,对于确需减免的, 当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财政补偿机制。 (四)完善科研机制 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地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以实用创新为导向的联 合科研机制。本着共同开发、成果共享、资金分担、统一管理的原则, 由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牵头,以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依托, 制订行业科技发展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成果转换和技术 交流。以专业科研机构为骨干,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性技术研 究工作,以各级白蚁防治机构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 动。 (五)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白蚁防治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单等宣 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提高普通民众对白蚁危害 性和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