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纵向梳理 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 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 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 生 依 然 遵 循 守 旧 思 想 以 古 非 今 , 非 议 郡 县 制 , 站 在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的 对 立 面 , 不 仅 不 能 为封建 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 西 汉 时 期 : 确 立 正 统 地 位 , 儒
2、家 思 想 “独 尊 ”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 说 , 对 儒 家 思 想 进 行 了 发 挥 , 增 添 了 “君 权 神 授 ”和 “大 一 统 ”等 内 容 , 适 应 了 加 强 中 央 集 权的需 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 宋 明 时 期 : 儒 学 复 兴 发 展 到 理 学 新 阶 段 , 理 学 统 治 地 位 确 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 更加 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
3、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 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针对训练 1萧公权指出, 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 为公 ( 黄宗羲论君臣关系 ) 其立言亦悉依 孟子 ”。 据此推断, 明清的思想批判 ( )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2 B 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
4、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 下为公”,也就是说,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 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 C 项错误;材 料信息强调黄宗羲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无法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 D 项 错 误。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 针对训练 2(2019 河南联考 )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 主要的 塑造对象。”宋代话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 A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儒学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C “英雄造史”观念的形成 D 社
5、会价值观的时代特征 D 材料表明人物塑造以平凡人物为主,并非是歌颂知识分子,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学 世俗化的信息,排除 B 项;既然“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说明材料并非“英雄 造史”, 排除 C 项; 材料中“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体现了市民价值取向, 故选 D 项。 中外关联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项目 战国时期 古希腊人文主义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 原因 需要人才 不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 目 的 同 服务 点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 历 程 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 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 4 工商业发展, 公民
6、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 智 者 学 派 、 苏 格 拉 底 等 研 究 人 与 人 类 社 会 ; 经 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 背景 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 相 主题 研究社会问题及人类本身 同 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 点 成就 响 针对训练 3(2018 北京丰台一模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 不同。 材料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 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 家谓卿大夫也。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
7、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治于人。 摘自 孟子 5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 ( 国家 ) 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 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 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 理性地 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 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 西方哲学十五讲 依据材料,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12 分 ) 解析: “相同点”, 由材料信息“人有恒言, 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正 义 是一个城邦 ( 国家 ) 秩
8、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出:都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得天下有 道 : 得 其 民 , 斯 得 天 下 矣 。 得 其 民 有 道 : 得 其 心 , 斯 得 民 矣 。 劳 心 者 治 人 , 劳 力 者 治 于 人 ” “统 治者的职 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 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得出:都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即统 治者应受道德约束;不同的人在国家中居于不同位置,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共同原因” , 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等。 答 案 : 同 : 都 具 有 初 步 的 国 家 观 念 ; 都 阐 述 了 治 理 国 家 的 方 法 、 途 径 : 即 统 治 者 应 受 道 德 约 束;不 同的人在国家中居于不同位置,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原因: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结合时 代背景,答出具体史实。 (1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