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099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 题: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 材: 教科社修订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 “物质的变化”单元第 2 课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在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比如说:巢菜的时候要将调料与菜进行混合。 那么物质之间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是以实验为主的,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观察,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这是一杯的豆子和沙子,如果将他们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豆子和沙子的原来样

2、子? / 豆子和沙子混合后的样子 师:全 部都混合在一起吗 生:先放一部分样品在那里。漫漫混合师:为什 么要先留一部分? 生:可以与后来的进行对比,看到底有没有发生版画。 师:怎么样才能更观察的清楚些? 生:搅拌(已经搅拌了)用筛子将它们分离开来。 师;给你们 5 分钟的时间,来观察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后的样子。将表格 1 填写好。 原来的样子 预测 混合后的样子 沙 子 豆 子 学 生 观 察 。 汇 报 2 师:经过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混合前是 我们的预测是。 。 。 。混合后的样子是。 。 。 。 (东西粘在黄豆上。 教师板书) 生:黄豆味道变咸了 师:你怎么知道味道变咸了生:尝 了

3、 师:你的精神是好的,但这样是不卫生的 生:我们认为没发生变化。原先是黄略带灰,我们的预测是没变化,混合后颜色不变化 生:我们认为有变化只是微小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师: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觉得,我们需要有事实为依据。其实刚才很多同学都发现了细 微的东西,比如豆子的皮 裸露出来了。 。 。 。不管是大小,形状都会发生变化。那么这 个过程中有没 有产生新的物质?混合前与混合后的沙子与豆子的性质有没发生变化? 生:没 师;原先是豆子,现在 生: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 师:板书:向这种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 物理变化。也只是形状,大小 发生了 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变化也属于这种物

4、理变化 生:沙子与绿豆 生:好的铁定与生锈的铁钉? 师:我现在问的是,像豆子和沙子这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 生:把纸剪了。 冰变成水。 师:冰变成水,是状态变了,而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类变化我们称其为物理变化。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白糖。大家观察下白糖是怎么样的并预测,如果将白糖加热,你 认为会怎么样。并完成 表 2 谁来说说白糖的特点和你的预测。 生:有点粘,立方体的有点透明。 生 2,有点中药味,加热后预测会。 。 。 生 3,白色 透明颗粒状,预测加热后会变黑。 生:形状,颜色,气味都会发生变化。状态会发生变化原先是故态,加热后会变成液态。 师:这些还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获得

5、证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 3 要说下,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你认为我们在做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生:把蜡烛固定住, 。把火柴用好后熄灭。 师;因为我们是用调羹进行加热,很烫,能否用手摸 生:还要在蜡烛的外焰加热。师:建 议大家在高点的地方。 生:我还建议,白糖不要放太多。 烧的时候要认真观察记录。 师:告诉 大家,好了后要将材料放在托盘里。注意事项在记录单后面,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调羹内放少量的白糖,加热 2. 在加热中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加热时用蜡烛火眼的外延,这样调羹地步产生的烟会少一些 4. 加热结束后,一定要把调羹放在盘子里不要与桌面接触。 5. 千 万 不 能 用

6、手 直 接 摸 加 热 的 部 分 , 注 意 安 全 。 记录表: 白糖 学 生 实 验 组 织汇报: 实 验前白糖 原来的样子 预测的变化 实 验 后 白 糖 的 样 子 (请个小组将蜡烛熄灭,调羹放在托盘里) 师: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完成的请举手 生:颜色变成了黑色,刚开始甜甜的,后来,冒泡了,冒烟。首先开始加热的时候是故态变成液态的糖水, 后来,气泡越来越多,颜色变成了焦黄色的了。 师:第四小组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掌声送给他。其他小组有要求补充的吗? 生补充 师;刚才颜色,形状,气味,冒烟等。那么现在你们看到的还是原来的白糖吗? 生:是/ 不是 师: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

7、生举手 师:你为什么认为是: 4 生:说自己的理由 师 : 认 为 不 是 的 举 手 生:变成别的物质了。 师:到底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有/ 没有 师:再说一次生: 有 师:我们来看下,原先颜色发生了变化,气味变焦味了。我们称其为炭化。 师:我们将这种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糖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化过来的 生:描 述 师:糖从原来的故态融化了,这个变化叫什么变化? 生:物理变化, 因为只是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师:后来呢 生:后来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我们称其为化学变化师;那么物理 变化与化学变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物理变化没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辉产生新物质。 师:我们生活中的物

8、质变化,并不单单是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寻找这些变 化。 评 课 研 讨 本学期主题:科学概念的构件,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 黄:本节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认为教学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重点抓 住变化。再由 变化区分:物质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这节课程学生的思维要 在变化到底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第一个是物质的混合 黄豆 与沙子。 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刚开始观察的比较仔细。如学生甚至观察到黄豆表皮磨损, 沙子气味等。这里是否 应追问,是什么方面发生的区别。 因此为学生在观察白糖时候进行铺垫。 在黑板上的颜色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教师在教学

9、中只提到在变化中有没产生新的物质产生。只存在分子方面 5 的变化。 6 所以我觉得白糖实验很难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除非,是让白糖让学生产生了新的物质,炭化了。 六、让学生品尝下,原先是甜的,现在是苦的。 项:白糖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因为后面一篇课文: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白糖加热后融化是物理变化, 糖水变黄,颜色越来越深的过程中就是有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是伴随着一些现象: (自身)颜色变 化,(自身)有气味产生。 不好处:概念构件是教师塞给学生的。特别是化学变化概念。而前期的物理变化概念 是可以的。而化学变化概念难以建立。 姜 : 小 学 六 年 级 学 生 , 怎 么 样 树 立 物

10、理 化 学 变 化 的 前 科 学 概 念 。 前 面 黄 豆 沙 子 特 征 是 怎 么 样 。 混 合 后 有 没 发 生 变 化 。 主 要 是 表 面 特 征 有 没 发 生 了 变 化 。 而 教 师 主 要 抓 住 了 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变化。让学生意识到判断物质变化的依据是 物质特征有没有 发生 了变化。物体本身特征有没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气味等。我们主要从它们 的本身特征有没发生了变化。 各位老师: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希望通过本节课观察物质的变化,帮助学生构建起 物理变化与 化 学变化。 本节课的活动有 2 项: 1. 黄豆与沙子的混合。 2. 加热白糖。 在教学过程中

11、,黄豆和沙子的变化,构建起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在 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到位。学生表现良好,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混合前、混合后黄豆与沙子 的样子变化。并能准确分析细微变化的原因。再此方面做的非常好,非常好。 本部分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是为下一步的“白糖加热”做铺垫。暗示学生观察物质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全程观察记录,为判断白糖这一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积累证据。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本部分的作用还是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以至于影响学生在“白糖加热”中的表现。 以至于学生能够在最后的表现中仍然认为那黑色炭化物为白糖。 7 我

12、们小组认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描述物质本身特性的变与不变。而是要求学生理性的描述、对比物质在 变化前后的物理特性,来判断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这也是本节课一个难点所在: 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小组认为:物质的变化,如果冲初中的角度来看,主要看物质分子结构的变化, 来判断物质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或还是原来的物质。 为了寻找是否变化了的依据,我们需要从现象(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判断是否发生了与原来不 一样的物质来判断物质的变化情况。 目前,我们小组有两种认识: 姜版与 黄版: 姜版认为:而如果从小学阶段来看,基于学生的原有认识应主要是综合判断颜色,气 味,味道,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来作为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黄版:认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牵涉到初中与小学衔接,因为这观点将直接影响学生今 后科学学习。准确的讲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变化不能准确的作为反映物质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