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24 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一、理学的产生 1背景 考点 1|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达到顶点,并开始衰落。 (2) 官僚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加深了社会矛盾。 (3) 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维护封建统治。 (4) 官 僚 地 主 集 团 把 理 学 作 为 反 对 王 安 石 变 法 及 其 新 学 的 精 神 武 器 。 2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3影响: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1. 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 2. 主张 (1
2、) 核心思想:提出“天理”的概念。 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 2 (2) 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格物”当作领悟天理的手段。 (3) 在 道 德 修 养 上 , 继 承 孔 子 的 “克 己 复 礼 ”, 目 的 在 于 “存 天 理 , 灭 人 欲 ”。 三、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1. 地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 2. 思想主张 (1) “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 (2) 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 (3)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伦理纲常来改造人性。 3. 影
3、响 (1) 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奉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 (2) 理学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 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 创造了“理性”概念。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 3 四、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 1. 概况 (1) 思想来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的本原。 (2) 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2. 思想主张 (1) 哲学观: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认识论: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的途径,达到“致良知”。 教材补遗 理学的世俗化 理 学 对 后 世 的 最 大 影 响 绝 不 是 “理 ”“气 ”等 深 奥 的 哲 理 ,
4、而 是 对 儒 家 伦 理 道 德 标 准 的 丰富 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 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是 理 学 家 的 功 劳 。 葛 兆 光 说 : “朱 熹 最 重 要 也 是 在 后 世 影 响 最 广 的 著 作 就 是 家 礼 ”。 朱熹把大 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 俗 化 , 上 自 国 家 的 皇 帝 下 至 各 个 家 庭 的 百 姓 , 构 建 一 套 周 密 的 社 会 秩 序 。 他 关 注 社 会 基 层 民 众 的
5、 日 常 言 行 、 所 作 所 为 , 希 望 从 基 层 着 手 , 改 变 家 族 与 村 落 , 建 立 一 个 理 想 的 社 会 。 因 此 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 通俗化, 他编著 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 论语 孟子 大 学 中庸 ,使理学透过 “四书” 而深入人心。 他 4 编著 小学集注 ,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 “三 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 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学文 劝农文 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
6、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 等生活理念。 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宋明理学 5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程朱理学的特点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 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 由理学家们 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 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据赵志霞 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史料二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 穷学
7、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 因其目的是 “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 他们的思想 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 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 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据黄仁宇 现代中国的历程总结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 (2) 根 据 史 料 二 , 学 者 黄 仁 宇 认 为 理 学 的 一 系 列 缺 陷 导 致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怎 样 的 特 点 ? 根 据史 料二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6 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借 鉴
8、佛 教 和 道 教 在 哲 学 本 体 论 方 面 的 成 果 ” “在 传 统 儒 学 中 寻 找 ” 体现 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2) 史料二中“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 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 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试答 (1) 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2) 特 点 : 将 伦 理 、 物 理 、 心 理 之 理 混 同 , 以 一 切 知 识 去 证 实 儒 家 伦 理
9、道 德 ; 对 立 天 理 与 人欲, 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 影响: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探究 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7 史料一 ( 王阳明 ) 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 之势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 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 心 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 萌芽。 据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 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
10、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 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据陈荣捷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 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从 本 心 入 手 去 认 识 圣 贤 之 心 ”“以 自 己 的 内 心 为 最 高 权 威 ”“反 对用 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2) 史料二中体现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由信息“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须穷究事 物内在之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格物
11、致知”才能贯通明理。由信息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 理及孝亲之心”可知,这是利用假设来反向阐明心学主张,认为心和理应该统一,理在心中,反 省内心即可得到理。 试答 (1) 继 承 了 孟 子 的 “性 本 善 ”思 想 , 否 定 了 程 朱 理 学 的 “格 物 致 知 ”说 , 完 善 了 陆 九 渊 的 心学 体系。 (2) 理 学 认 为 , “理 ”存 在 于 万 物 , 提 出 “格 物 致 知 ”, 即 需 探 究 万 物 才 能 得 “理 ”。 心 学认为“心外无理”,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素养 3历史解释 1宋明理学
12、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 8 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 学说, 理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灭欲 ”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 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指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 9 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
13、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思想 不同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点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达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以维护封建 相同 内容 点 影响 统治为目的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格起了积极作用 素养 4唯物史观 1.
14、 积极方面 客观认识宋明理学的社会影响 (1) 宋 明 理 学 把 传 统 儒 学 从 “天 人 感 应 ”的 神 学 倾 向 中 解 脱 出 来 , 使 之 哲 理 化 , 是 对 中 国 封建 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 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10 (3) 理 学 重 视 主 观 意 志 力 量 , 注 重 气 节 、 品 德 , 讲 求 以 理 统 情 、 自 我 节 制 、 发 奋 立 志 , 强 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消极方面 (1) 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 用
15、“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为 封 建 等 级 秩 序 辩 护 , 成 为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后 期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官 方 哲 学 , 从 而 束 缚 了 人 们的 思想。 (3) 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1.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 孝经 老子 , 右手执小品 法华经 ”。 这主 要反映了 ( )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11 B. 儒学主流思想地位丧失 C 儒 、 释 、 道 三 教 出 现 调 和 之 势 D 佛 教 已 与 儒 学 、 道 教 鼎 足 而 立 C 材料中的文献都是中国
16、古代典籍,没有外国文献,故 A 项错误;儒学自汉代以来一直 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 B 项错误;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 老子是道家的经典, 小 品 法华经是佛教著作,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故 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 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内容,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 D 项错误。 2. “双 凤 亭 ” ( 如 图 ) 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 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以下可能成为“双凤亭”题联的是 ( ) A “克 己 复 礼 ” B “民 为 贵 , 社 稷 次 之 , 君 为 轻 ” C “心 即 理 也 ”“心 外 无 物
17、” D “万 物 皆 只 是 一 个 天 理 ” D 本题时间定位于北宋, 考查二程的思想主张。 A 项为孔子的主张; B 项为孟子的主张; C 项为陆王心学的主张; D项为程颢、程颐的主张。故选 D 项。 3.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 “官无大 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 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B 格 物 致 知 , 自 我 修 行 D 不 畏 权 贵 , 忠 君 爱 国 C 材料强调官员不论大小都应
18、该克服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即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故 C 项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 法论,强调实 践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题目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并未涉 及权贵,故 D 项错误。 12 4 (2019 银川质检 ) 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 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 ) A 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 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 C 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D 吃饭穿衣即人伦物理 C 天人感应思想题干未提及,故 A 项错误;格物致知即深刻探究万物,与题干
19、中“吾 13 (2) 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 思 想 : 传 统 的 封 建 统 治 思 想 发 生 动 摇 。 2 著 作 : 焚 书 藏 书 等 。 3思想主张 (1) 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张自治、自由。 (2) 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 4影响:反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是进步的。 轻巧识记 李贽的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背景 (1)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
20、. 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 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政治上: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经 明儒学案 济上,率先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顾炎武 批判宋明理学,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 日 知 录 天 下 郡 国 利 心自有光明月”相悖,故 B 项错误;由题干中“吾心自有光明月 赏心何必中秋节”,可 知 这是心学的特点,此诗的作者是王阳明,故 C 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 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儒学新象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21、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1背景 (1) 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14 王夫之 反 对 君 主 专 权 , 主 张 地 方 分 权 ; 反 对 “独 治 ”, 主 张实行“众治”;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 哲学上: 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 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 观规律;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 对象引起的;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 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 提出社 会进化论观点,反对复古,主张“趋时更新” 病书 读通鉴论 宋论 4. 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概 念阐释 “经世致用”
22、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 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 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教材补遗 西学东渐、东学西渐 1. 西 学 东 渐 : 是 指 从 明 朝 末 年 到 近 代 的 西 方 学 术 思 想 向 中 国 传 播 的 历 史 过 程 , 但 通 常 而 言是 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 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 东学西渐: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 文化圈。
23、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 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15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 咸以孔子之是 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史料二 16、 17 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 16 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 在文化上涌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问题 (1)
24、 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 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 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 根 据 史 料 二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判 断 史 料 中 “与 正 统 思 想 相 叛 离 的 因 素 ”指 的 是 什 么 , 并谈 谈你对新思想的认识。 解读 (1) 史料一反映了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解读史料时从出处的人物去判断主张。 处说明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 史 料 二 反 映 了 对 明 清 之 际 思 想 的 评 判 。 指 出 了 限 定 时 间 明 清 之 际 ; 说 明 “变 动” 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说明“变动”在文化上的表现是涌
25、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 因素。 试答 (1) 反传统,反权威。 (2) 叛离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 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成分,使传统儒学焕发出生机;未提出新的社 会方案,无法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探究 2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地位 史料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 那么 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 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 致用
26、,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 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 掌握在手里。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吴于廑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问题 17 根据史料,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的原 因。 解读 史料通过中西对比,得出了“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 大得多”的结论。 其依据关键信息可以归纳:得出神学的束缚易打破。得出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得出 18 儒学影响根深蒂固。得出中国君神合一,君权强大。 试答 原因:西方神
27、学的束缚易打破,中国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君神合 一,君权强大。 素养 3历史解释 1.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反传统,反教条 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提倡“经世致用” 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主张限制君权, 对晚清民主思 潮 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致力于社会变革, 力图扭转不切 实际的学风等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宋明理学与
28、明清儒学的不同 项目 宋明理学 明清儒学 政治 维护纲常礼教和君主专制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具有民主色彩 经济 重义轻利,压制人欲 重视工商业,倡导工商皆本 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哲学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身体力行,倡导唯物主义 学术 日益脱离现实,文风空洞 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 人性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追求个性解放 1 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唯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 凡千 19 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 ) A 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 突出对孔子思
29、想顺从 D 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A 从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 易位”,冲击理学的地位,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 A 项正确;材料中 李贽反对的不是“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毁书的目的不是强调理的作用,故 B 项错误; 从“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可知,李贽不是抨击孔子而是对传统的思想礼教的 反对, C项不是毁书的主要意图,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毁书防止李贽思想的影响力扩大,而 20 不是为了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故 D项错误。 2 (2018 鞍 山 一 中 一 模 ) 黄 宗 羲 认 为 , 一 个 人 出 来 当 官
30、, 做 君 主 的 臣 子 , 是 “为 天 下 , 非 为 君 也 , 为 万 民 , 非 为 一 姓 也 ” 。 “出 而 仕 于 君 也 , 不 以 天 下 为 事 , 则 君 之 仆 妾 也 ; 以 天 下 为 事 , 则 君 之 师 友 也 。 ”这 表 明 黄 宗 羲 主 张 ( ) A 君臣关系应完全平等 B 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 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A 黄宗羲认为做官是“为天下”“为万民 ”,而“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表明 他认为君臣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 A 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君臣平等而非意见相同, B 项不符 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 C 项
31、,排除;黄宗羲仍然属于儒家学者,并未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排除 D项。 3.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 ( 阳明 ) 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 务, 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 ) A 意 在 否 定 儒 学 的 正 统 地 位 B 强 调 传 统 儒 学 的 “经 世 致 用 ” C 主 张 否 定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D 推 动 了 明 清 学 术 的 巨 大 进 步 B 顾炎武批判王学与孔子之学的宗旨相违背,认为王阳明的学说偏离了学以致用、关 心国 家政治的儒学传统,故答案为 B 项。 4. 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
32、、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 政等 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 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 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动摇了宋明 理学的统治地位 C 根据材料“只能用扩大相权、 限制君权、 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唐甄等人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圈子,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对传 统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故选 C 项。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 21 卷别 全国卷 2015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014佛教、道教地位的变化及儒学地位的稳 固
33、2014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识 全国卷 全国卷 2018明代社会崇尚 文化的氛围 考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考查。其最大 的亮点是在试题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良好的价值引领作 用。在命题上注重素养立意,如宋明理学与时空观念的养成,对程朱理学思想的历史理解和 解释。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 考查点:明代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 (2018 全国卷 27)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有人谑称:“老童 ( 生 ) 、低秀 ( 才 )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 夫间也流
34、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D 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 故 A 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 化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 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 “雕印出版 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 氛围 浓厚,故 D项正确。 2
35、. 考查点:唐代儒学的地位 (2014 全国卷 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 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22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C 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排第一、儒学排第二、佛教 排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 。只有儒学 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为 C项。 3. 考查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 (2014 全国卷 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
36、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 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D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 ( 天 理 ) ,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A 项不是新认识; B、 C 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4 考查点:程朱理学的地位 (2013 全国卷 25)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 ( 公 ) 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 作 “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37、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 “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 论语孟子 ) 成为理学的经典。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 B 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 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故排除 D项。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宋明理学理论的发展特点 (2019 洛阳联考 )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儒学内部”, “捍卫的 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
38、过 程中 ( ) 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 佛 思 想 在 互 补 中 出 现 融 合 C 佛 教 能 主 动 适 应 社 会 现 实 23 D 儒 学 正 统 地 位 一 度 出 现 动 摇 B 根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 念,儒佛互补, B 项正确;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A 项错误; C 项在 材料中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 D项错误。 24 2. 考查点:朱熹理学思想的客观认识 (2018 百校联盟联考 ) 朱熹说, “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 欲食,渴而欲饮”
39、,“饮食, 天理也; 山珍海味, 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 人欲也”。 由此可知, 朱熹的思想 ( )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D 由材料“饥而欲食,渴而欲饮”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可知朱熹认为 人 性的正当需求并不是人欲,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的区别而非为封建统治 辩护,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而非封建纲常伦理,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 朱熹认为人欲是指超出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结合朱熹的主张得出“存天理, 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故 D项正确
40、。 3. 考查点: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 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 ) 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 主张 “必使其趋向鼓舞,衷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 )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B 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 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B 项符合题意;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A 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知 行合一”,
41、 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考查点:明清儒学思想的反叛 (2019 皖中名校联考 )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 25 图一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图二 黄宗羲设想的 社会治理结构 26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C 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 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 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
42、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 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 项正确。 5. 考查点:李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018 梅州二模 )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 经 读佛供 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 ) A 奠 定 了 近 代 民 主 思 想 的 基 础 B 背 离 了 儒 家 的 思 想 C 开 启 了 经 世 致 用 之 风 D 促 进 人 们 思 想 的 解 放 D 材料表明了李贽反对孔孟权威的一面,故 A 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 绝 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 目迷信”,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 ”,反对孔孟的绝对 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