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446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28 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考点 1| 大国重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 1. “两弹一星” (1) 概念: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 目的: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 成就 1964 年 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年,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先后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实现核能的和平利用。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 立 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

2、星回收技术的国 家。 易误辨析 “两弹一星”的内涵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 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 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武器,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武器。 2. “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 (1)1992 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 (2)2003 年 10 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 开 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航天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2008 年 9 月 , “神 舟 ”七 号 飞 船 成 功 着 陆 , 标 志 着 中 国 载 人 航 天 工 程 取 得 了 突 破 性 进 展。

3、 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 1. 成就 (1)20 世 纪 50 年代先后制成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2)70 年代,中国相继研制成功每秒百万次以上的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3)90 年代以后,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2001 年 7 月,中国研制成功“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 3 2. 意 义 : 对 中 国 国 防 、 经 济 建 设 和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具 有 巨 大 的 作 用 。 三、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2. 成就: 1973 年育成“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3影响 (1

4、)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3)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轻巧识记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 时空观念 素养 2 史料实证 ?探究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 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 史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 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这一伟 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

5、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 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 1970 年 4 月 25 日讯 问题 4 5 (1) 根 据 史 料 一 , 结 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初 期 的 国 际 形 势 , 分 析 中 国 政 府 作 出 自 主 研 制 “两 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 6 (2) 根 据 史 料 二 , 分 析 卫 星 发 射 的 时 代 特 征 。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回 答 这 次 卫 星 发 射 对 当 时 的 中 国产 生的重要影响。 解读 (1) 史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

6、防御目的。 (2) 史 料 二 反 映 了 我 国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东 方 红 一 号 ”成 功 发 射 的 政 治 意 义 。 史 料 二 中的 省略号将史料二分为两层意思,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试答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初 期 , 面 临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包 围 、 封 锁 以 及 美 苏 等 国 的 核 讹 诈 。 因此, 中国制定“两弹一星”战略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 的环境。 (2) 时 代 特 征 : 国 内 , “文 化 大 革 命 ”时 期 , 以 阶 级 斗

7、争 为 纲 ; 国 际 , 处 于 “冷 战 ”时 期 。 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的恢复。 素养 3历史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政策的制定 11949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等的研究。 2 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在全国 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1956 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 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1963 年,我国制订了第二 个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

8、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 31958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各种专业 性研究机构。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的号召。 5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事业迎来春天。 6 1985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71988 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论断成为中国实施 7 “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81995 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 863 计划”与后来的“

9、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素养 4家国情怀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 制度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 8 提。 2. 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 的保证。 3. 环 境 条 件 : 社 会 的 稳 定 是 各 项 事 业 发 展 的 前 提 ; 社 会 生 产 的 发 展 和 需 求 是 重 要 的 条 件 及动 力。 4. 主 观 因 素 : 广 大 科 技 工 作 者 的 爱 国 热 情 和 辛 勤 劳 动 、 无 私 奉 献 和 勇 攀 高 峰 ; 老 一 辈 革 命家

10、 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 外部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1. 吴明瑜回忆道: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 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 要为了 ( )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服务生产发展 A 根据材料中“复杂的国际形势”“战备 ”“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 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加强国防力量,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 这 一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11、的“科研战略”主要针对国防军事,而不是为了建立科研体 系,更不是为了服务生产发展,故 C、 D 两项错误。 2 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 ,认为 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 A 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 掌 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 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D 成功培育“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A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核武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符合 题意, 故 A 项正确; B 项是指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 , 故

12、 B 项 9 错误; C 项是指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 D 项是 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320 世纪 60 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 工厂等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机械加工厂 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 ) A. 增加了造纸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10 B. 有 利 于 国 民 经 济 的 协 调 发 展 C 依 赖 于 我 国 传 统 工 业 的 发 展 D 推 动 了 上 海 的 产

13、 业 结 构 调 整 D 由题干信息,因为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所以一批传统的产品生产厂改造成相关 的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厂,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因此 D 项正确;传统产业部门并不与相关 高 科 技产品的生产相关联,所以 A、 C两项错误;当时国民经济的协调主要是农、轻、重问题, B 项错 误。 4 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 A “南优 2 号”的成功培育 B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C 每 秒 向 量 运 算 过 亿 次 计 算 机 诞 生 D “神 舟 五 号 ”飞 船 成 功 发

14、射 D 材料内容为“中国的航天技术”, 故 A 项错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于 1970 年发射成功,故 B 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 C 项错误;“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 表 明中国是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 D 项正确。 考点 2| 砥砺前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 “双百”方针的提出 (1) 背景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提上日程。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提 出 : 1957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5、3) 含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 意义 “双百”方针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 要方针。 11 “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5) 成就 出现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产品。 戏剧舞台和银幕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2. 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1) 原因:“文化大革命”期间, “双百”方针受到了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 当 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12 (2) 表现 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点名批判,如电影北国江南 、 早春二月等。 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肆意迫害。 许多优秀的传统剧

16、种、剧目被停演,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3) 影响: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3. 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 “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执行。 (2) 表现 短篇小说班主任产生了较大反响。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长江万里图 白鹿原深受读者欢迎。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 艺术:杰作频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轻巧识记 “百 花 齐 放 ” “百 家 争 鸣 ” 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1奠基时期的教育事业 (1) 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成为紧迫任务

17、。 内容 a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b 确 定 教 育 要 为 国 家 建 设 服 务 , 学 校 要 向 广 大 工 农 开 门 。 措施 a对高等学校的院系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b 1951 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形成了新的教育系统。 (2) 教育方针 背景: 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3 14 制定: 1957 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5 意义: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3) 成就 到 1965 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18、体系。 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经济和 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1) 表现 各地中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 高考被废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教育革命”。 (2) 影响 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人才奇缺。 整个民族文化素养大大下降,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3.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1)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 措施 1982 年,中共十二大把教育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19

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 年,提出要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 1987 年,中共十三大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9 年,提出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3) 成就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16 a 1986 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 b. 到 2000 年,中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得到高速发展。 高等教育大发展 a 形 成 中 央 和 地 方 政 府 两 级 管 理 、 分 工 负 责 的 新 管 理 体 制 , 提 高 了 教 学 质 量 和 效 益 。

20、 b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使高等教 育规模发生历史性变化。 c. 实 施 “ 211 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d. 成人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轻巧识记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7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18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探究“双百”方针 史料一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 和科 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 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史 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 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 曾经提出洋

21、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受到批判。 80 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 尽 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 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 (2)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 变 化 的原因。 解 读 (1) 史 料 一 中 说 明 了 实 施 “双 百 ”方 针 的 根 本 目 的 ; 史 料 一 中 说 明 了 实 施 “双 百 ”方 针的 直接目的。 19 (2) 史

22、 料 二 中 对 洋 务 运 动 评 价 的 变 化 体 现 了 “双 百 ”方 针 的 落 实 情 况 对 史 学 研 究 的 影响。 可见,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影响科学文化发展。 试答 (1)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因 素 , 发 展 现 代 科 技 和 繁 荣 文 学 艺 术 , 更 好 地 为 人 民 服 务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现 代化强国。 (2)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双百”方针恢复; 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探究 2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史料 “1949 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

23、强调 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 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 20 个新的科技院校和 26 个新的工程研究所。 在大约 200 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 13 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费正清 伟大的中国革命 问题 史料中的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做法有何现实意义? 解读 史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模仿苏联的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史料第一句话点明了 核心思想。由得出照搬苏联模式的结论;由可知偏重工科,削弱人文社会学科。 试答 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 外交关系,

24、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意义:为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输送工业建设人才。 素 养 3历 史 解 释 1 全 面 认 识 “双 百 ”方 针 (1) 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 “百花齐放”是指 20 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 展 , “百 家 争 鸣 ”是 指 学 术 问 题 上 的 不 同 学 派 可 以 自 由 争 论 ,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文 学 艺 术 和 科 学研究工 作的重要方针。 (2) 从 背 景 来 看 , “双 百 ”方 针 是 在 承 认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仍 然 存 在 各 种 矛 盾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来 的,是在 国家迫切

25、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 从基本精神来看, “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 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 (4) 从 受 挫 原 因 看 , “双 百 ”方 针 在 贯 彻 过 程 中 遇 到 了 挫 折 , 不 是 “双 百 ”方 针 本 身 的 问 21 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5) 从 历 史 经 验 教 训 上 看 , 学 术 问 题 、 文 艺 问 题 的 政 治 化 无 法 实 现 “百 家 争 鸣 ”; 政 治 生 活不 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

26、就 能兴旺发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 (1) 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学习苏联经验,意识形态教育明显。 (2) 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注重扫盲教育工作, 取得重大成效。 (3) 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 “两种教育”制度 全面发展。 (4)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调 整 教 育 模 式 , 充 实 理 科 院 校 和 专 业 , 培 养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急 需 人才。 (5)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使 受 教 育 者 德 、 智 、 体 全 面 发 展 , 成 为 有 社 会 主

27、 义 觉 悟 的 、 有 文 化 的 劳 动者。 素养 4唯物史观 正确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1.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 科 技 和 教 育 是 决 定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成 败 的 关 键 , 要 把 我 国 建 设 成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强 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3.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 研究提供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 而科 技的进步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

28、育。 22 1.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 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 什么人都 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 ) A 在 学 术 界 提 倡 “百 家 争 鸣 ” B 在 国 际 交 往 中 的 高 度 自 信 C 在 学 术 界 提 倡 百 花 齐 放 D 坚 定 地 倒 向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A 材料中毛泽东的回复说明了他认为在思想上要允许存在争议,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这表明毛泽东在学术领域鼓励“百家争鸣”,所以 A 项正确; B 项不是材料所表现的含义,

29、是 23 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 B 项;“百花齐放”是艺术领域的主张,故 C 项错误; D 项材料没有 体 现出这一点。 2 1958 年 3 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 已经 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加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 教员,使我们 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 ”这反映出 ( ) A “双 百 ”方 针 受 到 干 扰 和 损 害 B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需 要 强 化 阶 级 斗 争 C “右 倾 ” 错 误 影 响 到 科 学 文 化 发 展 D 批 判 “毒 草 ” 是 当 时 政 治 发 展 的

30、 需 要 A 陆定一批判“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把它们“当作毒草” , 主张 “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些言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突出阶级斗争,不利于“双百”方 针的贯彻和执行,故选 A 项。 3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 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 审相结合。” 这种做法 ( ) A. 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 导 致 教 育 质 量 大 幅 下 降 C 贯 彻 了 新 中 国 教 育 方 针 D 体 现 了 拨 乱 反 正 的 要 求 B 1977 年恢

31、复高考制度,故 A 项错误;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 项 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 倾思想,故 D 项错误。 4 (2019 天津滨海联考 )1978 年 12 月 26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几天后, “文革” 之后首批向外国美国派出的五十二名留学生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华盛顿,开始他 们的留学生活。这 ( ) A 是 教 育 要 三 个 面 向 的 体 现 B 为 现 代 化 建 设 培 养 了 科 技 人 才 C 是 “ 211 工 程 ”计 划 的 一 部 分 D 标 志 着 “左 ”倾 错 误 彻

32、底 结 束 B 教育“三个面向”方针是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 中国重新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可知有利于中国从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培养科技人才,故 B 项 24 正确;“ 211 工程” 是 1995 年正式启动,故 C 项错误;标志着“左”倾错误彻底结束应是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故 D 项错误。 25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26 考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高考冷点,现有题目涉及“双百”方针及教育发展变化,主要考查与特定 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归纳科技、 “双百”方针、教育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 2017 年全 国卷与全国卷设题考查了新

33、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这说明高 考冷点的复习也不能忽视,要求备考时要全面复习,抓好基本功。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 考查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2017 全国卷 31)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 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 人 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27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 才 选 拔 制 度 的 改 革 适 应 了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D 恢

34、复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促 进 了 高 等 教 育 的 普 及 C 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 解决;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故 B 项 错误;改革 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 D 项 错误。 2. 考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 (2017 全国卷 31) 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 ) A 继 承 了 传 统 文 人 画 的 特

35、 点 B 受 同 期 西 方 流 行 画 派 影 响 C 体 现 了 现 实 主 义 绘 画 风 格 D 注 重 表 现 作 者 的 艺 术 想 象 C 该 作 品 的 时 代 背 景 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初 期 , 政 府 开 展 扫 盲 教 育 , 故 出 现 婆 媳 二 人冒 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 现实, C 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 A 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 代 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 颖, B 项错误;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

36、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D 项错误。 3. 考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俄文教育 (2015 全国卷 31) 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 大 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 ) 28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1952 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 本 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即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37、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 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 29 故选 D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没有改 变, A 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 B 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 俄 语没有必然联系, C 项错误。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标志性的科技成就 (2019 吉林百校联盟联考 )1964 年 10 月 19 日, 参考消息 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 电: “红色中国 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

38、深奥的秘密。中国 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C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答案为 C 项。原 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A 项说法夸大了事实,排除;原子弹本身不能做到远程 打击敌国,排除 B 项;科教兴国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排除 D 项。 2 考查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 世纪 80 年代,广州许多大学科研能力突出的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乡镇企业进行“技术 性”指导。通常在星期六由

39、企业接走,到星期日又送回学校。这一现象说明 ( ) A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来 临 B “科 教 兴 国 ”战 略 深 入 人 心 C 城 市 经 济 改 革 获 得 进 展 D 科 学 技 术 提 升 经 济 效 益 D “知识经济”时代首先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故 A 项错误;“科教兴国” 战略于 1995 年提出,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大学老师到珠三角的乡镇企业 进行“技术性”指导,并非对城市中的国有企业进行指导,因而与城市经济改革无关,故 C 项错误;珠三角的乡镇企业邀请大学老师进行“技术性”指导,是因为科学技术能提升企业 的经 济效益,故

40、 D 项正确。 3. 考查点: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的实施及结果 (2019 安阳调研 ) 近年来, 80 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 涌, 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 ( ) A 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 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30 C 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 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D 材料中出现网络艺术,但不能说网络主导文艺创作,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新 的文学发展,不能说传统文学走向衰落,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多种文艺创作方式, 31 并未说明其走向成熟,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等 方式,

41、 说明我国的文艺创作越来越服务大众,故 D 项正确。 4. 考查点:新中国教育调整以适应工业化建设 1952 年和 1953 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 采取 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 计。这一措施 旨在 ( ) 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 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 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D 根据材料“ 1952 年和 1953 年”“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 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 探队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材料措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战略

42、服务的,故 D项正确。 5. 考查点:从历史遗存看教育发展 (2019 福州质检 ) 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反映了 ( ) 图一 图二 A 文 化 革 命 的 深 入 发 展 C 教 育 领 域 的 拨 乱 反 正 B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的 普 及 D 城 乡 教 育 制 度 的 统 一 C 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反映出文革的结束,高校招生制度的调整,故 A 项错误,材 料只反映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调整,与义务教育无关,故 B 项错误;从图一文革时期推荐工农 兵子弟上大学到图二恢复高考的转变,反映出社会公平的重建,符合教育领域的拨乱反 正,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调整,与城乡教育制度无关,故 D 项错 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