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460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个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 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 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 变。 第 1 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 夏朝 考点 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 商朝 (1) 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 (2) 神 权 色 彩 : 商 王 通

2、 过 垄 断 神 权 以 强 化 王 权 , 王 朝 具 有 很 浓 厚 的 神 权 色 彩 。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1) 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 内容 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 作用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 宗法制度 (1)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3、盾。 (2) 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 核 心 ( 即 最 大 特 点 ) :嫡长子继承制。 3 (4) 内 容 : 大 宗 和 小 宗 两 个 体 系 。 大 宗 与 小 宗 的 关 系 是 相 对 的 。 大 宗 与 小 宗 的 关 系 不 仅 是 家 族 等级 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 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 礼乐制度 (1) 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 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

4、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1 夏 商 周 时 代 的 时 空 定 位 2 分 封 制 的 演 变 历 程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分封制的影响 4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 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 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的华夏国家 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 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 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 带有“华夏” 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

5、。 总体看来,周天子 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问题 根据史料,指出西周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解读 5 “华夏国家”体现分封制下周王为天下共主,显示出统一性。 周王“宏观政治决策”体现这一制度有一定的集权性。 说明分封制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社会政治实体”体现分封制在民族交融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说明西周在国家结构上具有分散性,并对后期政治统治产生消极影响。 试答 特 点 : 西 周 政 治 显 示 出 一 定 的 统 一 性 、 集 权 性 , 但 国 家 结 构 上 仍 具 有

6、分 散 性 、 松 散 性 的 特 点 。 积极影 响: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扩大统治区域,推动民族融合。消极 影响:诸侯国 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东周后期的诸侯割据。 ?探究 2 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实质 史料一 史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或 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 和宗法传统 然而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则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 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性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 作风 最终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统

7、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 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问 题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 6 表示什么? (2) 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宗法制的特点。 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图 片 及 “宗 庙 ”“祖 庙 ”“家 族 ”等 信 息 说 明 宗 法 制 是 以 家 族 为 中 心 , 按 血 缘 关系 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 (2) 史料二描述了西周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特点。史料二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 层主要阐述了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特点“家国同构” “家国一体” ,第二

8、层主要阐述了宗 法 制带来的裙带作风和荫庇现象。 试答 (1) 祖先牌位。 7 (2) 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 会等级。 素 养 3 历 史 解 释 1 结 合 史 实 说 明 中 国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的 特 点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通过垄断神权来加强王权; 国事以占卜方式决定。 (2) 浓 厚 的 部 族 色 彩 : 由 于 是 从 父 系 氏 族 演 变 而 来 , 夏 商 周 三 代 的 政 治

9、、 法 律 及 选 官 制 度 都 带 有浓 厚的部族色彩。 (3) 最 高 统 治 集 团 尚 未 实 现 权 力 的 高 度 集 中 : 封 国 自 主 权 较 大 , 天 子 对 诸 侯 领 地 并 无 实 际 统 治 权; 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周的文化及习俗在不断传播和影响着诸侯国。 (4) 贵族政治特征明显:世卿世禄制下,官僚都是贵族,贵族有封地但无薪俸。诸侯国内的劳 动者不对国家承担赋税等义务,只对诸侯履行义务。 2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 (1) 文 字 沿 革 : 甲 骨 文 、 青 铜 铭 文 等 逐 渐 演 化 为 今 天 的 汉 字 , 成 为 记 载 和 传

10、承 中 华 文 明 的 重 要 载体, 是夏商周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 (2) 宗法观念: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3)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时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 (4)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素养 4家国情怀 立足家国情怀分析宗法制和宗法观念的影响 1. 西周宗法制的文化影响 (1) 婚 姻 礼 仪 : 宗 法 制 使 一 妻 多 妾 制 成 为 商 周 社 会 婚 姻 的 基 本 形 态 , 并 使 聘 娶 婚 成 为 婚 姻 的 合 法程 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

11、要,使婚姻政治化。 (2) 姓 氏 方 面 : 姓 氏 是 建 立 在 血 缘 关 系 基 础 上 以 父 权 和 族 权 为 象 征 的 , 是 带 有 阶 级 等 级 的 宗 法 制的 反映。 (3) 信仰、观念: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2. 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8 (1) 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切友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 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 传 统 的 宗 族 思 想 与 故 乡 观 念 , 有 利 于 促 进 海 外 华 人 、 华 侨 回 乡 建 设 家 乡

12、经 济 , 促 进 家 乡 的 繁荣 富足。 (4) 修祠堂、宗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018 济南二模 )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 ( 均为武 王之弟 ) 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 ( 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 ) 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吕尚于齐。 9 原文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 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 周公 )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诏曰:

13、“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 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 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出处 史记黄帝本纪 荀子儒效篇 汉书高帝纪 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 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 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 明史本纪太祖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A 两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强周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加速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 成 , 故 A 项正确;宗法制确保

14、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分封促进了边远地 区 的 开 发 与 建 设 , 第 一 次 并 未 起 到 这 样 的 作 用 , 故 C 项 错 误 ; 根 据 “三 监 与 武 庚 联 合 叛 乱 ” 可知第一次分封并未 有效防止殷商旧族的叛乱,故 D 项 错 误 。 2(2018 怀 化 三 模 ) 下 表 是 关 于 古 代 分 封 的 历 史 记 载 。 据 此 可 知 ( ) A.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 B. 分 封 的 依 据 是 要 有 功 于 王 朝 C 分 封 时 主 要 赐 予 封 地 和 爵 号 D 推 行 分 封 主 要 出 于 政 治 目 的 D

15、“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 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不能确定是分封制,故 A 项错误;“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 三人”不能体现有功于王朝,故 B 项错误;分封主要授予封地和人口,故 C 项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 D 项正确。 3(2018 南昌二模 ) 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 ( 尧与舜时代 ) 以讫于周, 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 制度与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与典籍也。”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 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16、B. 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 D 贵 族 统 治 延 续 时 间 长 , 社 会 影 响 大 A 根据材料可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 A 项正 确;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非政治基础,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分封制,更没有 涉及二者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及了贵族政治的时间而并未涉及其社会影响, 故 D 项错误。 10 4(2018 芜湖一模 ) 学者许倬云曾说: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 室之 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于是,周人 统治

17、的机制, 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 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 A 由 “封 君 与 周 王 室 之 间 , 也 依 仗 宗 族 纽 带 ”“周 人 统 治 的 机 制 , 取 得 了 道 德 的 意 义 ”可 知材 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 合,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 B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形成是在秦汉时 期,

18、故 D 项错误。 5(2018 山东淄博二模 )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 从纵剖面看, 是一个宝塔式结构, 王 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君,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 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 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 建立 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 宗族组织 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为家”开始 取代“天下为公” A 材料显示西周时期,国家和家族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故 A 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族组织和政治系统 一 体的特点,故 C 项错误;“天下为家”

19、取代“天下为公”指的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它开始 于夏朝,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背景 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 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11 (1) 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 (2)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 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 都要避讳。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 内容 三公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

20、全国政务 12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 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 诸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项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 作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 设置: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用 人 制 度 : 制 定 了 一 套 选 拔 和 考 察 官 吏 的 制 度 。 5 法 律 制 度 : 秦 帝 国 制 定 细 密 、 严 苛 的 法 律 。 三 、 影 响 1 由 秦 代 开 始 形 成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政

21、 治 体 制 , 彻 底 打 破 了 传 统 的 贵 族 分 封 制 , 官 僚 政 治 取 代 贵 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 2 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 生 了重要影响。 素养 1时空观念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示意图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和地方两部分,中央三公权力三分,相互牵制, 权归 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直属中央,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新形式。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史料一 ( 中国政制 ) 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

22、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 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 渭分 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 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 13 制 日 渐 败 坏 的 时 候 , 再 依 靠 封 建 制 重 建 国 家 的 企 图 , 就 难 以 实 现 了 正 是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中 国 必 须 再 一 次 重 新 寻 找 制 度 建 构 的 理 路 , 重 新 踏 上 制 度 建 构 的 征 程 , 这 就 是 从 华 夏 国 家 到 官僚制国家的 嬗变。

23、刘建军编著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问题 (1) 根 据 史 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指 出 周 秦 所 创 制 度 的 显 著 差 别 是 什 么 。 其 反 映 了 怎 样 的 政 治 发展 趋势? (2) 根据史料二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 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14 解读 (1) 史料一为后世史学家评论,“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制格局”等信息,主要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在全国推行君主专制下的郡县制,这是中 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2) 史 料 二 为 后 人 的 史 学 评 论

24、, 注 意 理 解 “封 建 制 ”“官 僚 制 国 家 ”, 史 料 充 分 反 映 了 国 家 形态 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 试答 (1) 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地方分权体制, 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趋势: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 原 因 : 诸 侯 争 霸 , 周 王 室 衰 微 , 宗 法 制 遭 到 破 坏 。 实 现 途 径 : 建 立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国 家 ; 从 贵 族 制 ( 世 卿 世 禄 制 ) 向官僚制转变。 素养 3历史解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阐释 专 制 主 义 : 指 一 个 人 或 少 数 几 个 人

25、 独 裁 的 政 权 组 织 形 式 , 体 现 在 帝 位 终 身 制 和 皇 位 世 袭 制 上 , 其主 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 具有独断性 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素养 4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秦朝大规模推广郡县制的原因 (1)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初步形成和推行为秦朝推行郡县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2) 思 想 上 : 法 家 思 想 奠 定 了 秦 朝 推 行 郡 县 制 的 思 想 基 础 , 郡

26、 县 制 本 身 就 体 现 了 法 家 中 央 集 权 思想,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 疆域上:秦朝疆域空前扩大,为秦朝推行郡县制提供了现实可能。 (4) 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加速了秦朝郡县制的推行。 1 (2019 郑州联考 ) 秦初并天下后,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想把皇位宝座千万世传下去; 15 汉王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 ( ) A 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强化 B. 宗 法 制 决 定 帝 王 治 国 思 想 C 分 封 制 依 然 存 在 D 帝 王 借 宗 法 血 缘 维 护 统 治 D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

27、集权的强化,故 A 项错误;材料说的并非治国思想,故 B 项错误;秦 朝废除了分封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秦始皇的想法和刘邦的约定都是依照血缘关系维护君 主对国家的统治,故 D 项正确。 2(2018 菏泽一模 ) 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 也普遍存在, 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 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 ) 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16 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C 材 料 中 强 调 秦 汉 时 期 出 现 部 分 官 员 有 职 务 而 无 实 权 , 有 些 官 员 有

28、 实 权 而 无 职 务 的 现 象 , 这体 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集权的强化,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 强 化 , 故 C 项 正 确 。 3. 千秋兴亡 秦统一 2235 年祭 ( 前 2212015) 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秦始皇从千秋万 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 2235 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 宗法制是中国“国家制度”的核心 B 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这 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 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 “中华帝国 ”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D

2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国家制度”的核心, A 项错误;由“秦统一 2 235 年祭”“国 家制度”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对中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而非秦国, B 项错误;“旧宗制”指贵族政治, C项错误。答案为 D 项。 4.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 则纠 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形 成 了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的 垂 直 管 理 C 官 僚 政 治 逐 步 取 代 传 统 贵 族 政 治 D 中 央 和 地 方 出 现 机

30、 构 臃 肿 的 趋 向 B 由“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监御史隶属中央的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 B 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 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 C 项错 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监御史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 肿,故 D 项错误。 5.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 )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扩大了疆域 C. 限制

31、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D 郡县制主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未体现民族交融,故 A 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扩大了 疆域,故 B 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机构,不可能限制朝中大臣的权力,故 C 项错误;郡县 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因此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 D项正确。 17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18 考情分析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侧 重 于 对 主 干 知 识 的 考 查 。 如 考 查 分 封 制 的 内 容 、 特 点 和 影 响 以 及 分 封 制 与 宗 法 制 、 礼 乐 制度之间的关系,但考查内 容不局限

32、于现行教材的表达和内容。 2 试 题 体 现 综 合 性 。 打 破 模 块 界 限 , 注 重 政 治 、 经 济 、 思 想 文 化 史 的 综 合 考 查 , 且 注 重 以 时 间为线索对历史问题进行纵向考查。 3 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 如分封制与时空观念的养成、 墓葬考古与史料实证的方法、 对 历史概念的解释以及对历史作用的理解、青铜器铭文、西周分封的文化认同与历史价值的 养成等等,均在本讲试题中体现。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引导。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考查点:商周政治制度演变 (2018 全国卷 24)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

33、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桀,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 在说明 ( ) A 商 汤 成 功 缘 于 他 的 仁 德 之 心 B 捕 猎 是 夏 商 时 主 要 经 济 活 动 C 商 朝 已 经 注 重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D 资 源 争 夺 是 夏 商 更 替 的 主 因 A 材料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 其 “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 A 项 。 2 考查点: 分封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9 (2017 全国卷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随着分封范围

34、的扩大,周朝的制度传扬天 下。分封 (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 现 了 王 室 对 地 方 的 直 接 控 制 20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制使周的文化影响覆盖封国所辖之处,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A 项正确;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 成 君主专制局面, B 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 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 D 项错 误 。 3 考 查 点 : 西 周 重 视 历 史 传 承

35、的 风 尚 (2016 全国卷 24)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 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 成 了 重 视 历 史 传 承 的 风 尚 C 宗 法 制 度 受 到 了 严 重 的 挑 战 D 青 铜 器 的 功 用 发 生 重 大 改 变 B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 B 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 字体系,故排除 A 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 C 项;商周

36、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 信息不能 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 D 项 。 4 考查点: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观念 (2016 全国卷 27)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 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陆移民已在 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B 材 料 所 给 的 时 间 信 息 是 乾 隆 年 间 , 内 容 是 入 台 族 裔 回 乡 请 祖 先 牌 位 赴 台 , 反 映 了 这 一 时 期台 湾与大陆关系的密切。福建到台湾定居者很多,

37、再联系清前期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的史实,可知 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族谱编修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突出了 血脉 传承,故排除; C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D 项与乾隆年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5 考查点:运用时空逻辑分析历史文化现象 (201 4全国卷 24)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 促进了各 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21 C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 C项。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分封制的作用 (2018

38、 湖南四大名校联考 ) 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 授 土勋旧以拓疆域。这表明“封建制度” ( ) 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22 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 是 西 周 稳 固 统 治 的 重 要 途 径 D 加 速 了 “大 一 统 ”局 面 的 形 成 C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 域” ,未涉及文化传播,故 B 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 “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 C 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独立性,与材料中“西周初年”

39、不符,故 D 项错误。 2. 考查点:分封制的局限性 (2018 重庆二模 )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 士、 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 料说明 ( ) A.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家 国 同 构 有 利 于 凝 聚 宗 族 强 化 王 权 C 分 封 制 隐 含 着 国 家 分 裂 割 据 的 因 素 D 周 代 血 缘 政 治 弱 化 了 贵 族 特 权 地 位 C 根据材料在分封制推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 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一,即

40、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 C 项正确。 3 考查点:宗法制的作用 周代宗法制度规定, “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 ( 高祖、曾祖、 祖父、父和自身 ) 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 ( ) A 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 B 防止小宗势力扩大 C. 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 D 保证小宗血缘纯正 B 题干论及“小宗五世而迁”,其含义是指小宗过了五代之后必须另立宗室,其指向是小宗,不 是诸侯,故 A 项错误;小宗过了五代之后必须另立宗室,目的就在于防止小宗的势力 过于集中,威胁大宗,故 B 项正确;题干论及小宗,没有谈及嫡长子,故 C 项错误;小宗的 “五世而迁”是另立宗室,不是保证其血缘的纯正,故 D 项 错 误 。 4 考查点:秦 朝太尉的设置 有学者认为:“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 但实 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 ) A秦设太尉官职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23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C 材料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或废除太尉之职,故 A、 B 两项错误;太尉一 职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 C 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才设置太尉一职,故 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