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9360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国间金融战争中的国家意志【转帖】 (2009-09-21 13:57:18) 标签: 经济 军事 中东政策 新保守主义 布什 美国 财经 序:谨以此文献给战斗在不见硝烟的新战场-国际金融战场中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的 外汇,大宗商品,金融股权等金融要素的方方面面的安全和强大与境外豪强进行的尖峰对决, 付出了辛勤工作甚至鲜血贡献,确保了国家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沉重 打击了国际豪强的疯狂气焰,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急需的国际金融人才,也让未来的历史去 铭记他们.本文主人公钟华强,男,国内土鳖(学习工作背景都在国内),金融行业从业十三年, 现职国家外汇管理署投资总监,主管国家外汇

2、储备的安全和运作.本文所涉及人物,单位,事 件等等均为虚构,切莫对号入坐,并严正警告-谢绝转载,版权只属于作者与和讯期市大家谈 -(一)本文从2003年3月20号,美国悍然发起侵略伊拉克开始讲起.2003年3月20日:美 军对巴格达发动“有选择性”的突袭,目标锁定萨达姆政权的“极高层首脑”.凭借美军强 大的军事力量和当时萨达姆政权反对派的内应,美军4月9日进驻巴格达,结束了萨达姆长达 24年的统治。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5月6日,布什任命前国务院 反恐部门领导人保罗小川郎为伊拉克最高民事长官。此保罗小川郎为日裔美国政客,为布什 总统的哈佛大学同窗,私交甚好,为布什总统的

3、大政方针的实施立下犬马功劳.就在保罗小川 郎在美国即将完成大学学业时,其父小周大川郎碰上日本经济大萧条和金融泡沫破产郁闷而 终.临终前,小周大川郎给保罗小川郎(日籍原名小周小川郎)留下遗言,要他学成后必须归国,立 志振兴大日本经济和金融市场.保罗小川郎处理其父后事后,看见当时日本经济一片萧条,金 融界如同遭受美国的第二次“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惨状心想还是回去美国舒服些.就这样,保 罗小川郎抛下其寡母和初恋,回到哥们布什兄和美国女友莱温基斯长相守享福了.言归正传, 保罗小川郎为伊拉克最高民事长官后,立即部属如何开始抢占伊拉克的宝贝石油了.时隔五 年,各位看客看看石油价格涨到今天143美元还没结束上

4、涨意思.综合看,美国这此的侵略战 争,何其“聪明“,请看下面的论说-美國攻打伊拉克成功控制全球石油價格 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民主!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炒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一夜之间使东南亚国家回到了解放前 “,东南亚人民辛苦积累的财富被美国略夺一空!而美国政府也因为本国穷兵黩武,合法贪 污腐败,再多的财富也维持不了美国庞大的物质消耗,于是一场新的世界范围的财富大略 夺又开始了! 一、伊拉克人的血肉怎么变成美国资本家的财富? 大家一定记得中石油竟购美国犹尼科公司的事情。美国犹尼科公司本身价值不过80-100亿 美圆,其时处于亏损中。中国以185亿美圆竟购美国犹尼科公司,美国竟然不同意卖。不

5、同 意卖的原因是美国知道石油价格还要疯狂上涨。现在石油价格已经从当时中国提出邀约的 50美圆左右上升至70美圆,显然在美国人的设想里,石油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美国 不卖犹尼科公司给中国,就是信号。 目前石油价格疯狂上涨,新闻说中国已经损失人民币1000亿,而印度尼西亚损失上百亿美 圆(因为石油价格涨外汇储备消失,而对美圆货币贬值) 。显然,与中国石油进口不相上下 的日本,也至少损失了上百亿美圆。 。 。其他如印度、韩国等国家,究竟损失多少不得而知。 这些财富哪里去了?当然主要是给美国略夺去了。在石油涨价获得的暴利中,石油生产国 家获利约占10-20%,而美国石油开发商则占70%以上。那么美

6、国如何操作石油价格而发动自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富大略夺的呢!? 原来在2003年3月攻打伊拉克前,美国石油商(布什家属包括在内)秘密低价格签定了巨额 的石油开发协议,当时价格不超过25美圆/桶。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乘伊战前的和平假象 压低石油价格并大量吃进,又在对伊开战后通过控制战争节奏和新闻等方法造成国际石油 市场的波动、上扬,乘机把库存石油大量抛售。通过低吸高抛,美国石油企业成为大赢家。 面对国际油价的上涨,美国不仅不愿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平抑油价,反而要把石油储备从现 在的7亿桶增加到10亿桶。这对国际油价的拉升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美 国石油企业同样可以从中

7、获得巨额利润。原因在于,美国石油企业大多是按早先签署的长 期协议,以批发价格从中东产油国购买石油,而且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伊拉克的大量石油 合同也都被美国石油公司拿走。就这样,丰厚的利润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美国企业的腰包。 而攻打伊拉克,一方面制止了沙达母将50%的石油开发权交法国俄国开采而增加世界石油供 应,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伊拉克石油出口而增加石油供应与需求的矛盾,造成石油供不应求 的假象,为石油价格疯狂上涨奠定了基矗因此,当数十万伊拉克人和上万霉菌炮灰的血肉 在战争中横飞的时候,那些血肉都变成金灿灿的黄金,流进了美国石油贵族的腰包。 二、美国疯狂控制油田 世界主要石油开发控制在美国手里,但是美国

8、人仍然贪欲无厌。美国攻打伊拉克,控制了 伊拉克的石油,伊拉克的财富将被美国压榨一空。为什么?伊拉克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军费 变成伊拉克人民的战争赔款,1991年那次已经达到3500亿美圆,而现在的这次还没有计算 进去。伊拉克重建需要近万亿的资金,而伊拉克的主要财富来源-石油,将被美国石油 资本家控制,伊拉克大约仅仅可以收点税而已-这可能不够用来支付赔款、重建及伊 拉克伪政府的腐败开支。未来的伊拉克将成为又一个阿富汗。 美国在中东控制了沙特和伊拉克,现在就剩下伊朗。美国正在设法颠覆不受控制的伊朗政 府。在美洲,委内瑞拉是主要石油大国,因为石油开采权收归国有而使美国欲控制其石油 的图谋失败,美国人竟然

9、欲暗杀其总统。实际这很好理解。为了石油霉菌可以在伊拉克公 然杀死66名记者,就是欲掩盖其已经杀死数十万伊拉克人的罪行,这和暗杀没有本质区别。 利比亚知道美国人的残忍,不得不向美国投降。自2003年12月利比亚主动宣布放弃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计划以来到访利比亚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据统计,在过去短短两个月内, 至少有6批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和政府高层官员访问了利比亚。美国加强与利比亚的关系, 据统计,1986年里根政府制裁利比亚之前,美国至少有5家跨国公司在利比亚从事石油勘探、 开采和销售工作,日产油量曾高达100多万桶,获得了高额利润。美对利比亚套上制裁的枷 锁后,这些大公司被迫撤离,把赚钱的机会

10、拱手让给了欧洲同行。美利关系回温后,这些 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公司才得以重返利比亚。今年伊始,美国公司在利比亚15块油田的公 开招标中,将11块油田纳入囊中。据悉,利比亚已决定今年10月再将40多块油田进行国际 招标,这对美国石油公司来说无疑是难以抵挡的巨大诱惑。 。据媒体报道,卡扎菲去年底在 接受意大利电视台采访时说,利比亚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给 布什竞选连任加分,在推动布什成功连任中,利比亚此举“至少发挥了50的作用“。为此, 卡扎菲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他呼吁布什对利比亚的“义举“做出报答。 尼日利亚是非洲石油国家,美国对此也很有兴趣。根据早几天的参考消息转报,美国 公

11、司在该国的石油相关收入达到47亿美圆,而尼日利亚国库因此增加的收入约为4000万美 圆,大量的财富滚滚流入美国。 别以为俄国是世界强国美国就不动他了。车臣因为是石油产区,美国不惜勾结车臣匪徒来 分裂俄国以控制其石油。同时美国通过颜色革命,牢牢控制了里海石油国家。美国还希望 通过对俄国颜色革命,将俄国分裂为8个国家而控制其丰富的石油和其他资源。 不了解美国发动的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富大略夺,就不知道美国为什 么那么恨委内瑞拉和伊朗!就不会了解美国为什么支持日本在东海争夺中国的石油资源。 不了解美国发动的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富大略夺,就不知道美国为什 么在伊拉克杀人

12、无数,犯下血腥罪恶。 控制了石油,就等于控制了世界财富。当中国1000亿人民币的财富落入美国资本家口袋的 时候,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也许才1000多亿人民币。当一些贫油国家因为石油上涨而外汇 储备消失的时候,因为货币贬值他们的物质财富被美圆无情略夺!当美国人在过着富裕的 奢侈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是不是知道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在流血、流泪、流汗,在霉菌的 火力在悲惨的死去?他们知道不知道他们的辉煌的财富里,包含着的是血泪? (二)美国中东布局及操纵原油市场对中国的影响。 (二) ,书接上一回。11以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大多为意识形态味浓的知识分子所信 奉,对共和党具有一定影响。布什就任总统之初,并未看

13、好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影响力。新 保守主义在美国中东政策中的崛起得益于9。11的政治遗产。9。11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 是巨大的,它促使美国深刻反思并调整以往的中东政策。9。11以前,美国中东政策主要立 足于中东地区的政权稳定、循序渐进,不刻意追求剧烈变化。在新保守主义者看来,这种 中东政策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为了实现稳定的能源供应这一“实实在在”的利益,美国 主动放弃与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治专制、经济失败和文化落后的斗争,导致中东地区 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因此,战胜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在该地区掀起民主化 浪潮,努力(包括动用武力)将专制政府改造成民主政府。2004年6月,美国在8国集

14、团会 议上正式提出了推动中东伊斯兰世界民主化的“大中东倡议” 。 布什政府坚信,大中东倡议一定能产生民主化运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先后发动 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试图通过这两个国家确立的民主制度在大中东产生示范作用。 然而,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新保守主义在中东地区倡导打破常规的做法(如,为了加 速民主化进程,将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和谈暂时搁浅)很快陷入循环冲突的“泥 潭” 。大中东民主计划带有严重的误导性,其最大的弊端在于,美国带着“有色眼镜”审视 并干预中东事务。布什政府强化以军事反恐,不仅无助于化解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仇美情 绪,反而会刺激极端主义的滋生蔓延。新保守主义给布什政府的

15、中东政策留下的是一个难 以收拾的烂摊子。例如,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坛的横空出世,着实让美国的战略应对显得 有些措手不及。尽管阿富汗和伊拉克至今弥漫着动荡的阴云,是布什政府最不愿意面对的 尴尬局面,但却是最值得美国进行反思的。可以这样说,美国新保守派人士在中东地区推 行的民主规划出现了“过度痉挛”之症状。 同样,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也大有昨日黄花之势,对中东政策的影响力急剧下降。2006年美 国国会中期选举在跌宕起伏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伊拉克战争“后遗症” 成为民主党在竞选 活动中攻击共和党的有力武器。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失败有些令人大跌眼镜,甚至连一 向强硬的拉姆斯菲尔德也“主动”提交辞呈。以“历史终

16、结论”而闻名的日裔美国人福山 曾是新保守主义的热心支持者,但现在却“自愿”背叛了新保守主义。福山在新书十字 路口的美国 (2006年3月出版)中对新保守主义流露出失望情绪,并明确表示伊拉克战争 (武力移植民主)造成的困境已经使新保守主义走到了尽头。 美国中东政策的未来走向 过度喧嚣之后必然是深刻反思。新保守主义的失灵,能够为透视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提供 新的注脚。 有舆论认为,美国的中东政策面临分裂的危险。作为近年来访问叙利亚最高级别的美国要 员,佩洛西的叙利亚之行在华盛顿掀起了轩然大波。布什批评佩洛西此举向叙利亚发出了 “混乱的”信息,因为叙利亚至今仍是支持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之一。也有舆论

17、认为, 美国中东政策正在向现实主义“回笼” 。中东形势继续恶化,要求布什政府重新审视新保守 主义与其中东政策的适当性。2006年12月初推出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贝克报告”表明, 美国国内出现了一种强烈要求中东政策回归现实的呼声。 综合各种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新保守主义 的退潮只是美国调整其中东政策的一种阶段性反映。虽然共和党中期选举失利和拉姆斯菲 尔德辞职,使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实际上调整工作早已进行。例如, 继“大中东计划”之后,赖斯在2006年1月提出了“植根于伙伴关系,而不是家长作 风”的“转型外交” 。在2006年7月以黎“夏雨风

18、暴”过后,赖斯又提出了“新中东计 划” ,主张联合“温和派”的阿拉伯国家,形成抗伊朗、反极端的大同盟。 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只能是微调,原因之一是大中东倡议的政策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大 中东倡议是美国整体战略、特别是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大中东地区推动政治、 经济和社会变革以外,大中东倡议更多是为了铲除伊斯兰世界滋生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 土壤,进而彻底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尽管布什政府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给中东秩序带来 了混乱,也使美国的一些盟国感到心有余悸,但是大中东倡仪开启的思维惯性在美国朝野 仍有一定市场。现在看来,美国不可能退回到孤立主义的中东政策:一是因为对世界霸权 的追求已经成为

19、美国政府“挡不住的诱惑” ,二是因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获得了“先发制 人”战略的红利,必将会“有节制和聪明地”使用这种军事战略。美国的中东政策也不可 能完全回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来,因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是确定的、客观的。以 往美国政府追求的现实利益仍然存在,不存在“简单”回归的问题。 美国只能对其中东政策做出微调,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历史惯性的角度看,基督教与 伊斯兰的冲突已有一定积累,美国与以色列已经形成了长期性密切关系,犹太人在美国的 院外游说活动已成规模。因此,观察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需要引入“长时段”的眼光。从 孤独帝国的心态看,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本身需要自我调整对

20、外政策。失 去了对手,美国外交注定是摇摆不定的。从美国社会的结构看,美国内部思想呈现多样性, 存在分歧、争论是惯例。新保守主义的退潮并不意味着,这种理念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完全 失去了作用。 当前,判断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与美国国内的政治布局有关。虽然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失利使布什 政府在余下任期内不可能对中东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但是即使民主党入主白宫,也难以在 中东政策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民主党可以为了赢得大选猛烈抨击布什的中东政策,但是 它既未曾就中东事务形成一个完整的施政纲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取代共和党已有的影响。 事实上,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中东政

21、策只能服务于政党政治的需要,甚至仅仅是两 党争夺选票的一个筹码而已。美国不可能也不想真正探寻破解中东问题的有效之道。 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与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有关。仅就巴以关系而言,在阿巴斯的“新政 改革”未能收到实效的同时,以色列常常以一些出人意料的“单边行动”为巴以和谈设置 障碍。除了原有的问题(阿以冲突) ,中东地区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如伊拉克重建、伊朗 核问题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日中东问题是已有矛盾、争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 想解决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仅仅依靠外部提供“理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上述复杂形 势,必将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成效

22、,不能取决于美国“兜售”各种新式政策的一厢情愿,而 是取决于中东当事国之间及其与美国相互合作的意愿、程度。 高油价是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阴谋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2005年全年将进口原油约1.3亿吨,2005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将占全球 原油贸易总额的6.8%左右。有专家认为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能源短缺是个一直困 扰中国经济的难题。自1993年,我国净进口原油1000万吨,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2004年 原油进口量突破了1,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35。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一国石 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或者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石油市场的 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该

23、国的 GDP 运行,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8000万吨以后,就必须 运用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来保证石油通道的安全。 关于美国的石油政策,已引起国际关注。一位美国专家指出,美国正在把油价当作经济武 器用来对付中国。中国每天需要300万桶进口石油,主要从波斯湾进口。高价石油将使中国 成了真正最大受害者,从而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是美国谋求全球霸地位的主要竞争 对手,于是美国企图给迅猛发展的对手下“石油绊索” ,这个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对苏联使 用过,只不过当时不是提高油价,而是降低油价。美国人与沙特阿拉伯联手把世界油价压 低到每桶78美元,没有石油美元就难以生存的苏联经济几乎到了休克状态。

24、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三种手段:第一,美国政府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第二,美 国的忠实盟友沙特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 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放纵油价不断飙升,主要对中国而来。事实上,高 油价对中国的影响确实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这不但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能源效益几乎是全球最差的。高油价已成为打击中国经济的最佳武器,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很强劲,形成了全球石油需求的新变量。 从发展改革委能源司的官员的表态来看,地缘政治冲

25、突和市场投机的原因。高油价长期 化的格局,对中国的冲击十分深远。首先,高油价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带来了直接的压力。 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达到1,1亿吨;年,中国将正式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 对于急需大量进口石油的中国来说,油价高涨无异于当头一棒。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 高,导致中国2004年外汇损失高达到88亿美元。 国家高层深知石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但中国现时的石油储备才21天,实属 国家的高风险,因此,除了积极筹建石油储备外,如何保证能源供应不竭亦是当务之急。 不过,在寻觅能源长远供应的过程中,便不可避免与美国明争暗斗。 2004年11月,中国与伊朗签署价值700亿美元采购协议备忘

26、录,未来30年内从伊朗购买2.5 亿吨液化天然气。这样又冲美国大忌,美国正在对伊朗找碴,只要适当时候,美国试图通 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石油及天然气禁运。又如,中国正考虑建设一条穿越缅甸的输油管, 作为中东和北非石油对中国海上运输的补充,布什政府将缅甸列入暴政前哨国(Outposts of Tyranny)名单中。中美有可能又要对此争拗了。石油问题虽然未必直接导致中美冲突, 但个中既复杂又敏感,可视为中美争斗中一条越趋白热化的战线。*(*香港经济日报 余木) 中国由于长期缺乏石油战略的研究,比如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战略石油储备问题、多元化 油源渠道问题、参与全球石油期货市场问题等,吃亏不少。中国刚

27、刚认识到石油安全问题, 但在高油价夹逼下,现扎耳朵眼也不赶趟了。有消息说,中国已做好中国能源部组建工作, 编制已批,专事中国能源战略管理及运行。 高油价背后金融战:谁能成为最终赢家 石油储量分布与价格波动间的微妙关系 石油是资源,谁能拥有石油,谁就可以获得新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权,而借助石油资源 实现这种权力则需要金融手段,观察1970年以来的石油储量国际分布与价格变化,其间的 微妙关系不言而喻。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28、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利比亚,54亿吨; 第十名:中国,50亿吨。 2007年5月6日,中石油(15.39,0.01,0.07%,吧)公司宣布在河北发现10亿吨大油田-冀 东南堡油田,我国的石油储量由50亿吨增至60亿吨,排名由第十位,升至第九位。 与石油储量呼应的是,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1.8美元上升到今天的每桶 100美元,其间所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价格变动,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所发生的经济与政治 事件密不可分。 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美元发生在1974年,原因是受1973年10月开始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29、的影响;国际油价突破20美元,导火索是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1980年,受伊朗 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油价首次突破30美元;1990年9月至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 紧张局势促使油价突破 40美元;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引发的紧张局势拖累,国际油 价突破50美元;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袭击墨西哥湾,对这一地区原油供应能力和 炼油设施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国际油价一举突破70美元;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场担 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关系持续紧张,油价突破80美元;同年10月29日,受 恶劣天气不利于墨西哥湾原油生产的消息影响,以及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

30、显示,美国原油 库存持续下降,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降低利率等三大因素,石油价格分别突破90美 元和95美元;2008年1月2日,受中东地缘政治动荡、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 大国的战略储备需求加大、低库存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NYMEX 原油期货在新年的第一个 正式交易日,盘中触及100美元每桶,再创历史新高。 隐藏在油价狂飙背后的是金融战 观察近40年的油价攀升状况,其中反映的核心问题就是各国与利益集团针对石油价格 定价权的争夺问题。笔者认为高油价争夺战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很可能是处于更高端的金融 战。从1973年5月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84国银团首脑年会开始,美国为挽救失去金本位支撑

31、的美元颓势,洛克菲勒与布热津斯基就开始了针对夺取金融战场主导权的大策划。其结果 是,1973年争夺石油定价权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为该策划的结果做了充分的注释;在此后 数十年的国际油价争夺中,金融手段如同幽灵一般紧紧围绕石油价格若隐若现,影响并时 常左右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向,进入21世纪后,石油价格背后的金融战表现得更加明显, 一项针对 2003年以来的国际原油价格与全球主要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 的相关性不仅通过了格兰杰检验,而且相关系数高达0.82以上。 解读石油背后的金融战,人们不难发现,当今的全球原油价格与五大金融势力紧密关 联,它们分别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美元” 、 “亚洲

32、美元”和世纪之交出现的“石油欧元” 、 “石油卢布”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加勒比集团” 。 石油美元是指,最初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在夺回石油定价权后所产生 的石油收入以及因此形成的收益,尽管其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 但是它形成的原 因是油价的上涨而非产油国石油产量的增加,同时它反过来也影响着包括国际石油价格再 内的全球经济。 亚洲美元是指长期以来在重商主义影响下形成的,由东亚国家在二战后所积累的巨额 外汇储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富,因此它又被称为“重商主义美元” ,由于受到“广场协议” 日元对美元金融战败、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亚洲美元与 石油美元相比

33、较,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从 20002005年东亚经常项目盈余累积 达17000亿美元的总量,以及亚洲石油在世界石油储量的地位上看,亚洲美元作为一支影响 国际油价的力量,仍不可小觑。2007年10月26日,受土耳其可能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 装的影响,油价突破92美元;同年12月28日,受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袭身亡消息的 影响,油价飚升至97美元;以及同年中石油公司 H 股回归一度创全球上市公司市值之最等 现象,均可见亚洲美元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石油美元与亚洲美元是构成全球美元稳定并维持美国国际收支与现行消费 的决定力量,美国借助全球原油价格主要以美元计价的优势,通过在石油美元与亚

34、洲美元 间斡旋并借助彼此的力量来削弱对方,从而成为此轮油价上涨的最大赢家。从这个意义上 讲,围绕石油资源争夺战背后的是更深层次的金融掠夺,然而 “甘蔗没有两头甜” ,尽管 美国不愿意看到,但是作为对美元构成潜在挑战的欧元、美国潜在对手俄罗斯的卢布以及 反美情绪高涨的“加勒比集团”还是同时成为了油价上涨的受益者。 由于“加勒比石油计划”出台于2007年,且加勒比国家以松散的区域经贸集团形式出现, 从近期考虑,不具备在金融层面对石油美元威胁的可能,能够用金融手段与石油美元博弈 的非石油欧元莫属。这是由于一方面,欧元的诞生不仅仅反映出了全欧洲庞大的经济规模 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更让欧盟金融一体化得以质

35、的跨越。2002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 得到丰厚美元回报的石油出口国越发感到美元资产面临缩水的危险,用一篮子货币给石油 定价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从 1998年到2002年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石油,出 口美国与出口欧盟的几乎等量,而 OPEC 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量却是同期从美国进口数量 的将近3倍。加上美元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内伤,难以在短期内复原,对长期用美元给石油定 价的 OPEC 成员国而言,久有用非单一美元定价之意,而石油欧元便是值得期待领域,前景 可观;石油卢布的地位目前就如同一个躲石油欧元背后的小兄弟,偶尔站出来为石油欧元 帮帮忙,但明眼人都知道,石油欧元的实力最终是

36、要依托独联体以及欧洲少数几个富油国 家的石油资源,俄罗斯人自然是不会轻易放弃这轮唱响卢布的机会,在俄罗斯石油贸易资 金结算中,卢布占同日本资金的结算量的8%,占同中国资金结算量的13%,考虑到日本和中 国这两个经济大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石油资源需求与依赖的现实压力,不得不让人 注意到俄罗斯在石油卢布问题上的深远考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对石油的总消费量将 大大增加,尽管中国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十强,但是统计表明,这也仅仅能够支撑中国20 年的经济增长,未来石油消费局面仍将是主要依赖进口。 2006年7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

37、经济。由于进口总量 庞大,进口价格的些许变动也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争取国际能源定价话语 权,增强我国经济应对国际油价波动风险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针对争取我国的世界石油定价权的问题,总体思路应从金融手段与技术手段上设计。金融 手段表现为利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态势,充分发挥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现 实条件,在考虑已经提出的把上海、北京规划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同时,考虑更有 效地参与国际能源期货交易,并利用同亚洲国家的货币合作,考虑建立中国能源期货交易 市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目前是世界煤炭产销第一大国的优势,以国家产业规 划形式积极培育“煤制油”技术产业化,同时大力开发原子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天 然气和生物燃料等能源,从而摆脱我国在获取石油上受制于人,海外开采麻烦重重的局面。 使中国在隐匿于能源争夺背后的金融战中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