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GXXXXXX 至 XXX 公路(XXX 县境内) 改建工程 B 标段 雨水泵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 案 编号: 编制单位: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GXXX 国道 XXX 至 XXX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 2016 年 8 月 2 项目经理部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安全 专项方案、常规技术方案)审批页 工程名称 GXXX 国道 XXX 至 XXX 公路(XXX 县境内)改建工程 B 标段 方案名称 雨水泵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GXXX 国道 XXX 至 XXX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人 签名: 编制时间: 工程 技术
2、安全 质量 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 项目总工 意见: 签名: 日期: 审核 项目经理 (若需要) 意见: 签名: 日期: 3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4 一、参建单位 .4 二、工程简介 .4 第二部分 编制依据 .6 二、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及配制计划 7 第四部分 工程特点分析与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7 一、工程特点分析 .7 二、主要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7 三、其它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8 第五部分 主要施工方法 11 一、施工程序 11 二、施工准备 11 三、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3、 11 四、基坑回填技术要求 13 第六部分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 一、组织保证措施 13 二、技术措施 14 三、应急预案 17 四、监控方案 20 五、 降水方案 .24 第七部分 劳动力计划 27 第八部分 计算书 .29 4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一、参建单位 设计单位:XXX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X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X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XXX 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二、工程简介 2.1 工程名称:GXXX 国道 XXX 至 XXX 段(XXX 县境内)公路改建工程
4、 B 标段 XXX 路 及雨水泵站重力管道深基坑工程。 2.2 工程概况: 根据GXXX 国道 XXX 至 XXX 公路(XXX 县境内)施工图,320 国道采用下穿方式 穿过 XXX 铁路立交桥,在铁路西侧 K778+790 处设置最低点( 23.770m),故在 K778+260-K779+010 段形成低洼地,汇水面积约 3.28 公顷,该段道路比周边用地低, 排水比较困难。GXXX 国道改造施工图中该段排水设计为:两侧雨水向中间汇合,在 K778+760 处汇总雨水管为 DN1200,管内底高程为 21.48m。 为解决 GXXX 国道下穿铁路立交桥排水问题,经论证确定方案为:下穿立交
5、段雨水 经 XXX 路向西排入 105 国道处古塘排渍道(XXX),该处常水位 19.7m,最高控制水位 22.2m。对于 10 年一遇以内下穿立交段雨水通过管道重力自流至古塘渍道,对于超标 准雨水通过 500 立方米调蓄池调蓄和雨水泵站排水,其综合能力能应对 50 年一遇暴雨。 该方案需要沿 K778+260-K778+760 西侧和 XXX 路南侧设置两套雨水管,一套为立交 段雨水管重力出水管(埋深 7.29m3.91m),一套为 XXX 路南侧道路雨水管,为 XXX 路 南侧地块服务,并承接雨水泵站出水。设计在 GXXX 国道 K778+780 处道路外设置一座 雨水提升泵站,占地 11
6、97.2 平方米,内置一座 500 立方米调蓄池和一座预置泵站。并 设置一套重力雨水管和一套压力出水管,接至 XXX 路南侧。 现场情况:现场已相应采用井点降水,但由于土质细砂层,稳定性差。过程中应 采取降水及支护并用的方式进行开挖。 Comment M1: 挖除顶层 2.5米后土 层后,采用 1:1放坡大开挖。 5 2.3基坑深度及结构: 开挖深度:预置泵站基坑开挖深度为 7.15m,调蓄池开挖深度为 6.2m。 该深范围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细砂层、流砂层。拟采用方案:大开挖法(降低场 平标高,消除危险源),挖除顶层 2.5m厚土层后,采用 1:1放坡大开挖。 2.4 工程周边情况和地下情况
7、: 拟建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相对较为简单,但基坑处于砂层中。 2.5地下水情况: 设计图纸说明: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埋深 14.5-14.8m,稳定水位埋深 21.00m(相对黄海高程 15.7m左右)。根据 XXX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水位年变 化幅度在 2.00m左右。 现场开挖挖过程中地下水丰富。 2.6工程土质概况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场地勘察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岩性为粉 6 质粘土、中砂、粗砂、砂砾,近地表为杂填土(Q4ml)、耕填土(Q4pd)。据其岩性 及工程地质特征,共划分为 5 个工程地质层,一个地质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场地表部仅雨水管道
8、沿线(ZK4、ZK5 钻孔附近)分部。红褐、灰黄、 黄褐、杂色,湿、松散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为近年回 填而成,欠压实固结。层顶面埋深 0.00m,层顶面标高 25.2936.67m,层厚 0.002.20m。 (2)耕表土:主要分部于雨水泵站、调蓄池处(ZK1ZK3 钻孔附近)。红褐、灰 黄、黄褐,湿、松散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茎。为耕种土。层顶面埋深 0.00m,层顶面标高 36.637.02m,层厚 0.000.5m。 (3)粉质粘土:场地内各钻孔均见分布。红褐、红黄、黄褐。湿、可塑状态,含 铁锰质氧化斑点,似花斑状构造,含粉砂质较高。摇震无反应,干强度
9、中等,韧性中 等,稍光滑,底部粉砂质含量增高,似粉土。空间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层顶 面埋深 0.42.2m,层顶面标高 34.4736.52m。平均标高 35.62m,层厚 26.8m,平均 厚度 4.82m。 (4)中砂:场地内各钻孔均揭露。浅黄、褐黄、黄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状 态,上部含粘粒较高。级配好,分选性差,土质均匀。空间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层 顶面埋深 4.007.3m,层顶面标高 29.332.47m,平均标高 30.8m,揭露厚度 7.417.3m。 粗砂:场地内仅 ZK4 钻孔揭露。浅黄、褐黄、黄色,饱和、中密状态,级配好,分 选性差。含细砾,砾含量约占 10-1
10、5%,亚园形为主,石英质。空间分布较稳定,厚度 稍薄。层顶面埋深 21.5m,层顶面标高 15.17m,层厚 1.5m。 第二部分 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5)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87 号文件 XXX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7 施工图纸:工程设计图
11、纸 第三部分 施工计划 一、施工计进度 基坑工程计划于 2016 年 10 月 10 日开始至 2016 年 10 月 26 日结束。 二、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及配制计划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析计算机械设备需求,提前落实充裕数量的机械,满足进场时间和 数量的要求。 (2)施工机械设备调遣进场以前做好检查维修,并在施工全过程中加强日常维修和保养,建立 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维修保养档案,使机械设备总能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机械设备的管理由经营采购部负责,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和租用进行严格控制。设备进场前 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设备的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
12、岗,强调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作业 效率。 (5)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自卸汽车 15T 台 7 装载机 50 台 3 挖掘机 200 台 3 压路机 XS262J 台 1 水 泵 80 台 13 潜水泵 800 方 /小时 台 24 发电机 250kw 台 1 全 站 仪 台 1 水 准 仪 台 1 第三部分 工程特点分析与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工程特点分析 本工程具备下列特点: 1.本工程基坑深 6.27.15m,最大开挖深度约 7.15m,根据基坑周边情况,基坑采用 大开挖法,即场平标高先行降 2.5m,再开挖基坑。 2.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基坑底
13、多为砂层,地下水丰富,需考虑降水方案,则应考虑施 工井点降水措施。 二、主要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Comment M2: 第四章未见,补充 8 其主要危险源如下: 1.主要危险源分析、辨识 可能引起支护结构强度破坏及整体失稳的主要危险源: 1)边坡稳定、抗倾覆(圆弧滑移及埋置深度); 2.针对主要危险源采取的相应措施 基坑边坡相邻的监控措施 由于周边有道路及临边建筑物,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使用期间应做好围护结构及 周边场内变形监测工作,确保安全。 1)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安排专人对邻近基坑的道路进行详细调查,有无裂缝等缺陷,并 进行拍照存档,以备土方开挖后进行分析。 2)安排专人监测
14、基坑周边、基坑内的积水状况,密切注意、收集周边的近期天气预报 及赣江的水文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对边坡支护的位移、变形、管线的沉降制定监测方案,具体详第七部分监测方案。 基坑有组织排水措施 对于地表滞水,采取集水明排的措施处理。采用坡顶硬化、坡顶坡底设置截水沟、排 水沟、集水坑集中抽排的方式。 上层滞水处理:采用明排措施。随着基坑向下开挖并支护,应从上而下设浅层泄水管, 泄水管采用 50PVC管,水平间距 2.0m,竖向间距布设 2.0m,管身设排水孔,并设置反 滤层,插入土体长度 40cm,外露 10cm,角倾 10度,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进行截水, 坡底设置排水沟及
15、集水坑进行排水,并通过抽水泵抽取集水坑的水到市政管网。 1)坑内排水 为了排除基坑内积水,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及集水井均采用 M5.0水泥砂浆砌筑 MU7.5粘土砖。排水沟沟壁厚度为 120mm,沟内侧净宽 300mm,净深 300mm。每隔 30m设置一口集水井,井壁厚度为 120mm,井体尺寸为 0.6m0.6m,井顶 铺盖钢筋篦子板或 60mm厚混凝土预制盖板。 基坑降水方案 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为细砂层,而开挖深度约 6.27.15m,土方开挖会受到地下水影响, 特别是砂层,本方案中考虑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具体详第四章降水方案。 三、其它危险源分析、辨识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16、 1. 其它危险源分析、辨识 9 在工程中除上述主要危险源外还可能产生下列种种类型的危险源: 1)各种工况下支护结构受力不同可能对结构产生的破坏; 2)地下水抽取速率过快、过量; 3)基坑边沿堆载、超载引起的侧压力过大; 4)土方施工过快; 5)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变形、内力监控不力; 6)高空坠落事故; 7)失火、触电安全事故等。 2.针对其它危险源采取的相应措施 (1)基坑边坡稳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1)基坑开挖时,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且必须分层 分段进行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得超过 3 米,一次性开挖长度不宜大于 20 米。操作时 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
17、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 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3)由于本基坑重要性程序较高,设计要求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各 方面的协调工作,群策群力,确保本工程的安全。 4)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测量放样, 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后开始施工。如果与基坑设计尺寸相差较大,应通知设计 人员,做更正设计。 5)基坑土方部分,分段分层,严禁超挖,在机械开挖出支护坡面后,要求人工及时修 整边坡,尽可能缩短边坡暴露时间。 6)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或其它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调整和采 取相应的措施。 7)用手推车运土,应
18、先平整好道路。卸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用翻斗汽车 运土,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2)深基坑内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措施 1.深基坑支护施工仅是深基坑主体施工的前奏。故深基坑支护施工结束,并不意味着 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结束,而仅仅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开始。整个深基坑 支护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一直持续到深基坑回填土结束。 2.特制定下列安全管理措施: 10 深基坑支护工作结束后,施工队伍要及时向承包单位办理移交,并进行技术交底。 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承包单位的要求安排值班人员,在现场进行基坑的维护或抢修。 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备专职安
19、全管理监督人员, 并按应急预案要求成立相关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材料、设备、器材。 承包施工单位必须尽量减少深基坑的曝露时间,基坑土方结束后,迅速浇筑找平层, 并尽快浇筑主体结构的底板、墙板。底板、墙板分项工序一旦结束,尽快组织回填土, 以减少安全事故的概率。 3.在基坑中的钢筋、模板、砼等分项施工过程中,承包单位必须协调组织好对基坑支 护的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分析,进行信息化施工,消除事故隐患。 4.基坑四周设立围档,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坠落事故。 5.基坑边沿护壁的水平侧向位移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要进行针对性的监测,监测结果及 时反馈以调整指导施工。如接近或超过预警值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0、。 (3)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1)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2)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 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3)必须安装超高、变幅限位器和力矩限位器,吊钩和卷扬机安装保险装置。 施工机械应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所有机械设备应经常性清洁、润滑、紧固、调整、 不超负荷和带病工作; 机具接线严格采用一刀一闸,电工应经常检查,严禁施工人员违章随意作业。防止短 路,损坏机具。 (4)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 1)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施工,规范使用的原则来实 施。 2)加大安全用电设施的投
21、入,漏电保护装置、电缆、闸箱等要做到数量、质量均符合 规定要求。 3)要做到安全用电六个一,既“一机一闸一箱一锁一接地一保护”。 A、施工用电容量计算详见施工用电。 B、现场施工用电由变压器房用截面不小于 30mm2 的绝缘铝线(三相五线制)牵出,不超 11 过 30 米的距离设一电杆。 C、露天处用电采用玻璃钢配电箱;室内用电处采用九夹板钉制的配电箱,且每一配电 箱中均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每一配电箱均应设锁,由电工负责管理。 D、现场使用的电动机具必须装有漏电保护装置,非机电人员不能随意拆改机电设备, 施工电梯等必须装设避雷线,安装及拆除机械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等,所有机电 设备必须安装地线
22、。 E、配电箱每二层设置一个,楼层送电线路采用胶皮线,并经常检查有无破损,用电后 切断电源,所有电源箱、电焊机,应设置防护罩,防止漏电、触电。 4)大量钢筋的场内运输和摆放须有组织有计划,且须专人管理、负责、长钢筋的运输 过程中须防搭电,碰撞伤人。钢筋的焊接须有持合格证的人员操作,严格触电和烫伤, 施工前必须要有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四部分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程序 可采取如下施工程序: 降水井施工场平反铲土方开挖坑底垫层及排水沟施工主体施工基坑土 方回填 二、施工准备 1.由于本基坑重要性程度高,设计要求严格,施工程序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 中,应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群策群力,确保
23、本工程的安全。 2.必须制定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 监测方案的设计监测工作。 3.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测量放 样,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开始施工。如果与基坑设计尺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 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 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1) 开挖原则 1、开挖前应核验基坑位置及开挖尺寸线,施工工程中应该经常检查平面位置、坑 底标高、坑壁坡度、排水及降水系统,并应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2、施工顺序应遵循计算工况,基坑开挖需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垫
24、层随挖随浇, 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 24 小时内浇筑完成;无垫层暴露面积不宜大于 200m2,减少土体 12 蠕变引起的变形。 3、土方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分层、分段按设计要求进行,严禁超 挖;土方开挖要求分块、分层、分段,分层厚度一般为 1-2m,分段长度宜小于 20m, 且宜预留土墩,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机械开挖时,对坡体土层应预留 10-20cm,由人工予以清除,修坡与检查工作 应随时跟进,确保坑壁无超挖,坡面无虚土,坑壁坡度及坡面平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 出现异常现象、
25、不明物体时,应停止挖土,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 6、挖至坑底时,应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土层的原状结构,应立即对坑底进行封闭, 即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7、基坑内所有的局部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开挖深度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 求后,方可进行深坑的开挖。 8、邻近基础边缘的承台超深部分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执行间隔开挖,并立即做好 坑壁地胎模支撑结构。 9、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将渗流进基坑的水及雨水及时抽排出基坑;坑内排 水严禁在坑边挖沟;在基坑顶四周也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四周雨水流入基坑;雨季施 工应加强排水工作。 10、一般地面超载控制在 10KN/m2 以内
26、。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 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 11、在距离坑顶边线 2.0m 的范围内及坡面上,严禁堆放弃土及建筑材料等;在 2.0m 以外临时堆土时,堆置高度不应大于 1.5m;重型机械在坑边作业宜设置专门平台 或深基础;土方运输车辆应在设计安全防护距离范围外行驶。 12、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局部加固路基。 13、应明确基坑开挖后土方运输路线、运输出入口位置,基坑坡顶应考虑运输车 辆的附加荷载。 (2)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及要求 1)施工时,挖土需与支护施工密切配合,施工前应共同商定施工计划。根据锚索 施工工艺,对挖土方的要求主要有:需分层开挖,分层厚
27、度与锚索竖向间距相适应; 需分段开挖,其目的是利用空间效应化解风险,减小边坡变形,分段长度以 20.0m 左 13 右为宜;不得使挖出的作业面长时间暴露,原状土作业面暴露时间在 4 小时内应封闭; 必须按设计开挖深度分层进行,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不得超挖。 2)每层土方开挖到位后(每层土方开挖深度详见设计施工图,超挖深度不得超过 相应层土钉以下 0.5m),应使用人工在 8.0 小时内将机械开挖成的边坡面修整。严禁 超挖或在上一层未加固完毕就开挖下一层。 3)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除出土车道外,基坑四周 8m 范围内严禁超载,施工车 辆应在基坑边指定的路线和位置行驶、停放,土方应及时外运。 4)
28、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五边”即“边挖、边削、边浇、边铺、边砌”,坑底无 垫层时间不得超过 48 小时,确保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提高基坑稳定性,并尽早施作 地下室底板。 5)混凝土泵车、出土口及塔吊位置的围护结构应作进一步加强。 四、基坑回填技术要求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及侧壁防水层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后,结构外墙与 基坑侧壁之间应及时回填。 1、填料要求:基坑回填土要求采用中粗砂,不得含有石块、碎砖、灰碴、有机杂 物,严禁采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 2、填筑方法:采用机械挖填配合人工进行回填,并用汽油夯机夯实。施工应对称、 均匀、分层进行,从坑内最低部位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上至下分层回填,
29、每层厚 度不大于 200mm,压实系数0.94。 3、压实方法:采用机械夯实,打夯次数不少于 3 遍,将填土初步整平后,打夯要 按一定方向四周对称进行,一夯半夯,夯夯连接,行行相通。 4、质量控制与检验:在夯实或压实后,要对每层回填的质量进行检验,符合设计 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 第五部分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措施 施工前应成立专门的应急领导小组,来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的应急指挥。 明确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XXX、XXX、XXX、XXX、 等构成。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其应变能力。
30、14 (2)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讯联络和 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配备好各种应急物资和消防器材、救生设备和其他应急设备。 (4)发生事故要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连续发生,并迅速 向上级机构报告。 (5)负责组织抢险、疏散、救助及通信联络。 (6)组织应急检查,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对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与当地医院 取得联系,做好救护准备。 应急通信联络 遇到紧急情况要首先向项目部汇报。项目部利用电话或传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 取相应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反应计划,列明各营地及相关人员通 讯联系方式,并在施工现场、营地的显要位置张贴,
31、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 并联络报警,组织急救。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 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员死亡、重伤及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时, 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 24 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二、技术措施 一)、开挖产生的变形控制 基坑开挖阶段,当周边环境出现以下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控制或加固 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 1、坡面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限制; 2、基坑周边的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规定的沉
32、降;基坑周边道路、地面开裂; 3、基坑出现局部坍塌; 二)、基坑安全防护措施: 1、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基坑坡顶设置钢管护栏; 15 2、沿基坑施工范围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并挂警示牌,同时有专人负责安全,以免非 施工人员误入; 3、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必须从设置的专用通道上下,不准攀爬模板、脚手架,确保 施工安全。 三)、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本工程有挖掘机及中小型机械设备若干,要消除机械伤害事故,重视机械的安全 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挖掘机的安全使用 机械发动后,禁止任何人员站在铲斗内,铲臂上及履带上,确保安全生产。 挖掘机在工作中,禁止任何人员在回转
33、半径范围内或铲斗下面工作停留或行走, 非驾驶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室乱摸乱动,不得带培训驾驶员,以免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 挖掘机在挪位时,驾驶员应先观察并鸣笛,后挪位,避免机械边有人造成安全 事故,挪位后的位置要确保挖掘机旋转半径的空间无任何障碍,严禁违章操作。 工作结束后,应将挖掘机挪离低洼处或地槽(沟)边缘,停放在平地上,关闭 门窗并锁住。 驾驶员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检修、维护工作,做好设备使用中的每日记 录,发现车辆有问题,不能带病作业,并及时汇报修理。 必须做到驾驶室内干净、整洁,保持车身表面清洁、无灰尘、无油污;工作结 束后养成擦车的习惯。 驾驶员要及时做好日台班记录,对当日的工作内容
34、做好统计,对工程外零工或 零项及时办好手续,并做好记录,以备结帐使用。 驾驶人员在工作期间严禁中午喝酒和酒后驾车工作,如发现,给予经济处罚, 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对人为造成车辆损坏,要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分清职责,按责任轻重进行经 济处罚。 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安全生产,认真做好与建方沟通和服务工作,搞好 双边关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尽心尽责,努力工作。 挖掘机操作属于特种作业,需要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驾驶挖掘机作业。 四)、深基坑内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6 1.深基坑施工仅是深基坑主体施工的前奏。故深基坑施工结束,并不意味着深基 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结束
35、,而仅仅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开始。整个深基坑支护 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一直持续到深基坑回填土结束。 3.在基坑中的钢筋、模板、砼等分项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必须协调组织好对基 坑支护的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分析,进行信息化施工,消除事故隐患。 4.基坑四周设立围档,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坠落事故。 五)、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过路穿 DN80 镀锌钢管埋地敷设,供电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三 相五线制进行输电,保护零线不得与工作零线混接,施工机具严格执行“一机一箱, 一闸一漏”标准要求。 电缆直埋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 0.20.7m;电缆上下应铺以软土或 砂土,其厚度
36、不得小于 100mm,并应盖砖保护。 电缆与道路交叉处应敷设在坚固的保护管内。管的两端宜伸出路基 2m。 低压电缆需架空敷设时,应沿建筑物架设,其架设高度不应低于 2m;接头处应 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进入变电所配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 后应将管口堵实。 (2)接地保护及防雷保护 整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使用漏电保护作两级保护,即除用电设备的 开关箱内装设漏电保护器外,还必须在总配电箱内装设一台总的漏电保护器。为保证 漏电保护器正常运行和保证专用保护零线不断线,PE 线必须在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 侧的零线处引出。分配电箱引出 PE 线的连接点前侧的零线严禁通过任何开关电
37、器。 采用专用保护零线 TN-S 系统。即在 TN-S 系统中,保护零线应专用,不得作工 作零线使用。所有电器设备外壳和保护零线均应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联接。 接零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引至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分开, 保护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可熔断器;接引至移动式电动工具或手持电动工具的保护零 线必须采用铜芯软线,其截面不宜小于相线的 1/3,且不得小于 1.5mm2;用电设备的 保护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并联接地,并严禁串联接地或接零;保护地线或保护零 线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严禁缠绕或钩挂;保护零线和相线的 材质应相同。 (3)配电箱和开关箱 17 配电箱及开关箱的
38、设置:全现场应设总配电箱,总配电箱以下设分配电箱,分 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 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安装要求: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高度为箱底距地面 1.31.5m,箱体材料一般应选用铁板,亦可选用绝缘板,而不宜选用木质材料。配电 箱所有开关电器必须是合格产品。不论是选用新电器还是延用旧电器,必须完整无损、 动作可靠、绝缘良好,严禁使用破损电器;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应实行“一机一闸” 制,禁止“一闸多机”。开关箱的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用电设备额定值相适应。开 关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安全可靠;所 有配电箱与开关箱应在其箱门处标注其编号、名称、
39、用途和分路情况。 配电箱及开关箱的操作:为防止停、送电时电源手动开关带负荷操作,以及便 于对用电设备在停、送电时进行监护,配电箱、开关箱之间应当遵循一个合理的操作 顺序。即: 送电操作顺序: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停电操作顺序: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施工过程中总配电箱及一级配电箱上锁管理,钥匙由项目专业电工负责保管。 其它分配电箱及开关箱钥匙由各班组长自己保管。 (4)熔断器和插座 熔断器的规格应满足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要求;熔体不得削小或合股使用,严 禁用金属线代替熔丝。 熔体应有保护罩。管型熔断器不得无管使用;有填充材料的熔断器不得改装使 用。 熔体熔断后,必须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更换
40、;装好保护罩后方可送电。 更换熔体时严禁采用不合规格的熔体代替。 插销和插座必须配套使用。一类电气设备应先用可接保护线的三孔插座,其保 护端子应与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连结。 (5)移动式电动工具和手持式电动工具 本工程选用二类手持式电动工具。电动工具上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 0.1 的漏电保护器。 负荷线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保护套铜芯软电缆,不得有接头。 18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 必须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 移动式电动工具通电前应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严禁 1 台开关接 2 台以上
41、电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 双刀开头控制,其开关应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移动式电动工具和手持电动工具应装高灵敏动作的漏电保护器。需移动时,不 得手提电源线或转动部分。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戴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物上。 三、应急预案 一)、基坑应急措施 1、道路、管线和周边建筑物出现过大沉降及水平位移变形时,采取注浆加固道 路和管线地基的方法控制沉降及位移。 2、坡顶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灌浆堵缝,防止地表水渗入土体。 3、土方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或变形速率过大时应立即停止相应范 围的土方开挖工作,视情况调整土方开挖速度,坑外卸载、坑底增加超前锚杆,坡面 加密、加长土钉,打入排桩等措施,必要时
42、用坑内回填措施以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发展。 4、基坑支护的变形和内力出现超过设计值时,如该现象持续发生,首先在变形 内力大的部位暂时停止挖土,有条件的区域在不影响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的前提 下适当卸土,出现险情时可采用坑底堆土反压的措施抢险。 5.防渗水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渗水问题是支护的关键所在。针对局部土层 不均,孔隙率及渗透性具有一定的特点,则在开挖过程中,局部地段可能由于桩间土 封闭不严渗水量较大,产生预料不及的情况渗水时,对基坑内的渗水采用明排的方法 进行排水。 6.当坑底渗水(或涌水)严重时,应在坑底距离坑壁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将水引流 至集水坑中抽排至地面,以保证坑底干燥,以确保
43、边坡稳定。 7.当坑壁含水量较高,并出现渗水或涌水现象时,可在坑壁或边坡处设置长度为 1.5-2.0m 的引流管,以减少坑壁水压和保持边坡干燥,以利于施工。 8.土方挖至设计标高时,为防止地下水和较弱土层上涌,应及时做混泥土垫层, 以便将坑底封死。 19 8.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察点,对基坑变形 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坑壁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时停止开 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适量设置预应力锚杆和外层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扩 大,确保边坡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及时封闭,防止雨水 渗入。 9.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
44、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 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过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补强加固施工。 10.如果坡顶出现裂缝,位移监测结果较大或超出警报值,则应立即停止开挖土 方,视情况采取坑外卸载,坑内反压,增加超前土钉等,情况紧急还应回填土方。 11.若由于暴雨等恶劣天气,坑内出现流砂险情况,应立即增加水泵抽水,同时 采用黏土球回填封堵,必要时采用压密注浆等措施。 12.若雨季施工,喷射混凝土中需加入速凝剂加快混凝土凝固速度。 13.若坑内水量较大,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立即增设时明排设备进行降水。 14.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砂包、钢管、水泥、水泵等抢险物资。 15.基坑开挖至回填完成前,
45、坡顶一位基坑深度范围内活荷载最高限值为 15KPa, 严禁超载。 16.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开挖顺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土方和地下室施工期) 应进行全过程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通过现场监测,可及时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 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掌握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有效指 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技术措施 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 急救援器材、设备。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抢救措施 配备符合规定的急救人员、保健医药箱和急救器材。 定期组织抢险队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
46、,要立即调动吊车等各种设备,抢救伤员,同时专人电话联系 医院及相关部门救伤员时要注意不得强拉硬扯,按规定整体抬运,防止骨折伤员在搬 运程中产生伤害,如停止呼吸应及进行人工复苏术,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项目部应准备应急抢险处置资金专款专用。 20 四)、.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 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 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同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 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
47、的救援指挥安排。 4)项目部指定 XXX 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 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6.人员伤亡应急处理 1)向项目部汇报。 2)应立即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遭到伤害。 3)积极进行伤员抢救。 4)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7.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反应组织和预案确定后,施工单位应急组长组织所有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 组长按照有关预案进行分项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完善。 在确认险情和事故处置妥当后,应急反应小组应进行现场拍照、绘图,收集证据, 保留物证。 经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单位领导将应急情况向现
48、场项目部报告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 在事故处理后,将所有调查资料分别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有关安全管理部门。 四、监控方案 一)、监测资质及监测原则 1、测量的技术依据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GJJ 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等。 本工程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编制详细的监测方案并予以实施,监 测数据成果必须按规范要求定期、及时、准确提交相关部门和单位。 Comment M3: 落实到具体人员 21 2、监测原则 开展和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变形数据,分析和预测基坑周边环境及围 护体系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
49、施,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及基坑围 护体系的目的。从基坑安全和对周边环境保护目的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监 测原则如下: 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能客 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形。 采用的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准确、监测频 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施工的要求。 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工程各方,同时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项监测数据综合 分析,找出产生原因并建议相应的对策,及时预测下道工序的影响,优化施工,切实 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二)、本工程需聘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及沉降监测工作, 编制监控方案如下,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本基坑监测工作责任重大,工程中不得有任何意外,布设的监测内容应该能及时、 有效、准确地反映施工中围护体的变化。 (一)监测内容与要求 1、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 2、支护结构的沉降监测; 3、基坑周边道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