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教师论文大学教学论文大学论文 : 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体育教学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及教育功能。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特点及体育在素质教育 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几点促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特点;建议 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 的必然走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 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体育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外, 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方面也有其特殊的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
2、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 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 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 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自 身所具备的特点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相关概念 1、素质教育。从不同角度出发,我国教育界目前对素 质教育的定义大致可分为 9 类 15 种。这 9 类定义,有的属 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 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 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 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 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
3、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 的特点。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 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 发展,但并非没有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 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第三,在某 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 发智慧潜能。第四,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 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作 为定义,既要简洁,又要能涵盖其要领的本质特征。依据 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试将素质教育定义为:素质 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
4、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 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育。 2、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学校实施 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身 体素质教育目标并不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健康的体 魄,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会锻炼,充 分体会到体育活动是一种身体、精神两方面的娱乐享受, 从而对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 育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增强体质,还要教他们锻炼 身体的知识和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 获得的知识,对个体的健康水平、体育活动能力状况等做 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
5、调整和改进体育锻炼的方法,从 而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一样,体 育教学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体育 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并在此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 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教 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来 达到其教育的目的,而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 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技能,锻炼其身体,增强其 体质。与一般课程相比,体育教学有着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1、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 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
6、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 炼身体,增强体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学生们必须要掌 握各种运动项目的技巧,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反复实践和练 习,将体育技术转换成技能,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 法。当然,学生们还要学习一些基础体育科学知识来指导 其身体锻炼。 2、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为特征。除了思维活动外, 体育课更强调学生的机体活动。学生们主要是在机体活动 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来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和 技能。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教学内容 的。机体参与是体育教学有别于一般课程教学的一大重要 特征。 三、大学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1、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身体素质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了智育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 强人的体能,使人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保持精力充沛, 不易疲劳,对时间、空间和体位的判断能力也会增强。体 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按照自己 特有的方式激发出大脑的潜能,发展人的智力。 2、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体育的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为主。在各种各样的体育 活动中,学生的知、情、意、行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具体问题给予指导和 教育。这种教育是直接的、具体的,也就具有更强的说服 力。此外,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
8、生思想品德 的过程。比如说,通过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培养学生 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通过各种体育竞赛和 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协作互助及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 神等等。 3、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教育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体育运动作为 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 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 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 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 对挫折和
9、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 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 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 程中,学生会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 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 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体育运动要求学生刻苦锻炼,努力 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锻炼了学生的受 挫力、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竞赛不仅锻炼了学 生的竞争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另 外,赛场上的瞬息万变还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参加体 育锻炼能使大学生变得勇敢、顽强、自尊、自律、自信、 沉着、果断,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
10、心理素质和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4、体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 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 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 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与他人和群 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也就成了人的社会 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体育运动可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 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并根据社会规范约束来调整自 己的行为。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只是起 到一个指导和督导的作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的竞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才能。 组织体育活动需要学生们广泛地
11、、频繁地与他人沟通,培 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总之,由于 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 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终身体育就是要使学生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 学生终身受益,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因此,教 师也就应该树立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发展的特色。在教 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加
12、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引 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 好,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 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 真正目的。另外,教师们还要意识到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 是停留在课堂内,而要把学生课余自我锻炼的习惯当作一 个重要课题来开展。 2、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 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 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这 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要 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 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
13、,置学生于情感交流 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 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 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3、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 要求也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学观念的更 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 的素质。因此,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师必 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 端正教学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并有效利用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的
14、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素 质,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也要顺应时代 的发展和要求,科学地设计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 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答世权等:体育理论专题讲座M.北京:北京体育 学院出版社,1982.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 出版社,2001 3毛振: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2003. 4张治库:简论素质教育的对代性J.中国教育学刊, 1999(2). 5蒋心萍: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 养J.体育与科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