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3692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煤组分英文解释及定义 水分(M):moisture 美mst 灰分(A): ash 美 挥发份(V): volatile 美v ltl, -tal 固定碳(FC):fixed carbon 美fkstkrbn 全硫(St):total sulfur 美totl slf 发热量(Q):quantity of heat 美kwntti v hit 高位发热量(Qgr):gross heating value 低位发热量(Qnet): net calorific power 哈氏可磨性指数(HGI):Hardgrove grind ability index 收到基(下标:ar):as receiv

2、ed basis 美z rsivd bess 干基(下标:d):dry basis 美dra bess 空干基(下标:ad):air dried basis 美er drad bess 干燥无灰基(下标:daf):dry ash free basis 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 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的水分增加,还增 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 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

3、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露 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为此,煤矿除在 开采设计上和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掘进、通风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减少煤的水分 的措施外,还应在煤的地面加工中采取措施减少煤的水分。 (1)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 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 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 (AL2O3.2SiO2.2H2O) 中

4、的结晶水。游离水在 105110C 的温度下经过 12 小时可蒸 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 200C 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2)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 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需在 100C 以上的温度 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 最高内在水分,当煤颗粒内部毛细孔内吸附的书分达到饱和状态时,这是煤的内 在水分达到最高值,称为最高内在水分。最高内在水分与煤的

5、孔隙度有关,而煤的孔 隙度又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所以,最高内在水分含量在相当程度上能表征煤的煤化 程度,尤其能更好地区分低煤化度煤。如年轻褐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多在 25%以上,少 数的如云南弥勒褐煤最高内在水分达 31%。最高内在水分小于 2%的烟煤,几乎都是强 粘性和高发热量的肥煤和主焦煤。无烟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比烟煤有有所下降,因为无 烟煤的孔隙度比烟煤增加了。 (3)煤的全水分 全水分,是煤炭按灰分计加中的一个辅助指标。a.煤中全水分的含义。煤中全水分, 是指煤中全部的游离水分,即煤中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和。必须指出的是,化验室 里测试煤的全水分时所测的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与上面讲的煤中

6、不同结构状态 下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是完全不同的。化验室里所测的外在水分是指煤样在空气中 并同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这是吸附在煤毛细孔中的内在水分也会相应失 去一部分,其数量随当时空气湿度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时残留在煤中的 水分为内在水分。显然,化验室测试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除与煤中不同结构状态 下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有关外,还与测试是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关。b.煤的全水分 测试方法要点见 GB212-91。 煤的灰分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因为这个残渣是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 煤中矿物质(除水分外所有的无机质)在煤完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反 应后的产

7、物,所以确切地说,灰分应称为灰分产率。 (1)煤中矿物质 煤中矿物质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 a.内在矿物质,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其含量一般不超过 12%;次生矿物 质,是成煤过程中泥炭沼泽液中的矿物质与成煤植物遗体混在一起成煤而留在煤中的。 次生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也不高,但变化较大。 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 分离出去。 b.外来矿物质,是在菜煤和运输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矸石。外在 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外在灰分可用洗选的方法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2)煤中灰分 煤中灰分

8、来源于矿物质。煤中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灰分。如粘土、石膏、碳酸盐、黄 铁矿等矿物质在煤的燃烧中发生分解和化合,有一部分变成气体逸出,留下的残渣就 是灰分。 灰分通常比原物质含量要少,因此根据灰分,用适当公式校正后可近似地算出 矿物质含量。 (3)煤灰灰分对工业利用的影响 煤中灰分是煤炭计价指标之一。在灰分计加重,灰分是计价的基础指标;在发热量 计加重,灰分是计价的辅助指标。 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同样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用作动力燃料时,灰分增加,煤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减少。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 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影响了锅炉操作(如易结 渣、熄火) ,加剧了设

9、备磨损,增加排渣量。 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 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 还必须指出的是,煤中灰分增加,增加了无效运输,加剧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紧张。 (4)煤的灰分测定见 GB212-91。 煤炭的挥发份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液 态(此时为蒸汽状态)和气态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分数 成为挥发分产率或简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即焦炭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 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 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10、挥发分是煤或焦炭分类的重要指标。 煤的固定碳 煤中去掉水分、灰分、挥发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煤的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 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所以一些国家以固定碳作 为煤分类的一个指标。 固定碳是煤的发热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的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发热量计算的主要参 数。固定碳也是合成氨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的全硫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煤中的全硫根据其存在的形态,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有机物 形态存在的硫,叫做有机硫;另一类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的硫,叫做无机硫。在全硫 分析中测定的一般为无机硫。 煤的高位发热量 指燃料中的水分在燃烧过程结束后以液态水形式存在时的燃料

11、发热量。从定义中可以 看出,煤的高位发热量包括水蒸汽凝结时放出的汽化潜热。 煤的低位发热量 指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煤燃烧后全部水的蒸发潜热后的热值。 煤的哈氏可磨性 在 GB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 哈德格罗夫法)规定的条件下,将制备好的煤 样进行研磨、筛分、称重,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指数 越大,表明越易磨碎。 煤的收到基 收到基:以实际收到的煤为基准(含水分、灰分),又称应用基。 煤的干基 干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煤的空干基 空干基: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又称分析基。 煤的干燥无灰基 干燥无灰基:假定一块煤是完全不含水分的,而且燃烧后没有固体残渣(也就是无灰) 为基准。 焦油产率 煤低温干馏试验中,焦油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率。 半焦产率 煤低温干馏试验中,半焦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率。 热解水产率 煤低温干馏试验中热解水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率。 烷烃类化学式 CnH2n+2-例:甲烷 CH4,乙烷 C2H6(甲代表 n=1,以此类推。适用 于单链烷烃) 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除外。 烯烃类化学式 CnH2n-例:乙烯 C2H4,丙烯 C3H6(适用于单链烯烃) 环烯烃类同炔烃类化学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