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723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索动物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脊索动物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脊索动物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脊索动物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脊索动物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及其演化? 脊索: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或幼体 存在。高等脊索动物:胚胎时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中枢神经系统,前段膨大成脑,脑后发育成脊髓。 咽鳃裂:呼吸器官。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用鳃呼吸。陆栖高等脊索 动物:胚胎时期或幼体期出现;成体时,被肺取代。 2、什么是脊柱、脊索?什么是脊椎动物?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撑作用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支柱,位于背神经管腹面,消化道 背面。 脊柱是由一块块脊椎骨相互关节和串联在一起的支撑身体的棒状结构。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进化最高等,身体结构最复杂,生理机能最完善,适

2、应各种不同 的环境条件,进化出特有的形态,高度多样化的一个类群,在胚胎时期都有脊索,背神经 管,咽鳃裂三大特征,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脊柱代替脊索构成中轴骨骼起支持和保护错 用,具有上下颌加强捕食和消化能力,在水中用肺呼吸在陆上用肺呼吸,有完善的循环系 统新陈代谢能力强,拥有高效的肾脏以有效排除新陈代谢的废物,拥有成对的附肢作为 专门的运动器官提高了活动范围与捕食能力。 3、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是什么? 尾索动物亚门 脊索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消失,被神经管至成体后也消失,咽鳃裂终生存在 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伸达到头部并终身存在,背神经管也终生存在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仅存在于胚胎时期,由脊柱所

3、取代,背神经管进一步分化为脑和脊髓,咽鳃裂存在于 胚胎早期,水栖脊椎动物用腮呼吸,陆栖脊椎动物用肺呼吸 4、为什么说文昌鱼是典型的脊索动物,而柄海鞘不属于典型的脊索动物? 典型是因为终身具有三大特征:文昌鱼终身保留脊索,称为典型的脊索动物,而柄 海鞘是幼体时期具有三大特征,成体时,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所 以,不能称之为典型的脊索动物。 5、简述文昌鱼、柄海鞘的呼吸和摄食过程? 文昌鱼 呼吸:通过咽壁两侧的60多对鳃裂 进入围鳃腔时,(鳃裂内壁布满有大量血管和纤毛细胞)借助纤毛运动,水流与血管 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完成了呼吸作用。最后,由腹孔排出体外 消化:依靠水流经口(层层过

4、滤)进入咽部,集结在内柱上(腺细胞分泌的粘液 ),粘成食物团,纤毛摆动将食物送到围咽纤毛沟,继而运输背板再进入肠内进行消 化和吸收(回结环、肝盲囊)。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柄海鞘 呼吸:由入水孔经口流到咽部,流经鳃裂进入围鳃腔进行气体交换(咽壁上布满着丰 富的血管)。 消化:依靠水流经口携带进咽部,缘膜触手过滤,咽壁上有内柱、背板和围咽纤 毛沟运输。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将食物粘成团,纤毛摆动将食物推进。进入食道,胃和 肠进行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进入围鳃腔,最后随水流经出水口 孔排出体外。 6、简述柄海鞘的逆行变态? 动物从幼体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结构,形

5、体变得更为简单,生活方式 也发生改变的生长发育现象,称为逆行变态.柄海鞘发生逆行变态时,尾部连同脊索逐渐 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咽鳃裂增加,背部生长速度远 大于其他部位,内部器官发生90-180的翻转,体壁分泌 背囊素形成被囊,附着突起被柄所取代,成体开始营固着生活 7、简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进化最高等,身体结构最复杂,生理机能最完善的一个类群,适 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脊柱代替脊索,具有上下颌,腮呼吸和肺 呼吸有完善的循环系统,高效的肾脏,成对的附肢. 分类有圆口纲(七鳃鳗和盲鳗) 软骨鱼纲(海生鱼类)

6、 硬骨鱼纲(淡水鱼类) 两栖纲(蛙类 蝾螈类) 爬行纲(蜥蜴 蛇) 鸟纲 和哺乳纲 8、简述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的过程? 脊索动物的起源可能是由原始的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蠕虫状的后口动物进化 而来形成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2个特化的分支是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 尾索动物是原始无头类向营固着生活,趋向于退化方向特化的分支.头索动物是趋 向于水底生活,产生了围鳃腔特化的分支. 原始的无头类演化出前段具有脑和感觉器官的原始有头类,称为了脊椎动物的祖先 . 原始有头类演化产生了无上下颌的无颌类的甲胄鱼和圆口纲 原始无颌类动物演化出了有颌类的盾皮鱼,并演化出早期的鱼类,之后分化为现代 的硬骨鱼与软骨鱼2

7、大类 硬骨鱼中的肉鳍类即古总鳍鱼类在脱离水生生活,转为陆生生活,形成了两栖类 两栖类中的坚头类进一步适应陆生环境,形成了爬行类 爬行类中的假鳄类适应了飞翔生活,形成了鸟类 爬行类中的兽性类,在演化出了一系列更进步的特征之后,进化成了哺乳类 脊索动物的进化 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原始的无头类 原始有头类 原始有颌类 原始的尾索动物 原始无颌类 和头索动物 (甲胄鱼、圆口纲) (盾 皮 鱼) 鱼 类 现代鱼类 (总鳍鱼类) 两栖类(坚头类) 爬行类 现代 两栖类 现代 爬行类 (假鳄类) 鸟 类 现代鸟类 (兽形类) 哺乳类 现代哺乳类 圆口纲 1、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有哪些?

8、1、没有真正的上下颌(无颌) ,缺乏主动捕食的能力。 2、没有成对的附肢(无偶鳍) ,只有奇鳍而没有偶鳍。 3、终生保留脊索,刚刚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 4、没有真正的齿(无齿) ,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5、脑颅发育不完整(有头),没有形成顶部。 6、肌肉分化少,仍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肌节间尚无水平隔。 7、脑发育程度低,无脑弯曲。内耳的平衡器仅有1或2个半规管。 8、胃未分化。 9、心脏: 1心室1心房,出现静脉窦。 2、圆口纲的特化性特征有哪些? 1、具有漏斗状的口吸盘。舌位于漏斗底部,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做“活塞”状的活 动;舌长有角质齿(锉舌),与漏斗内壁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 2、鳃位

9、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有鳃丝,故称囊鳃类。 3、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 4、单个嗅囊开口在头顶中线上。 3、简述七鳃鳗的呼吸过程? 在利用口吸盘寄生时,水流的进出由外鳃孔流入,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关闭鳃孔,经充满 鳃丝的鳃囊交换气体后,鳃孔开放,仍由外鳃孔流出 4、简述七鳃鳗的消化、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的特点? 消化系统原始而特殊,咽后分化出2条管道分别为呼吸管与食管,无胃的分化,食管与肠 直接相连,有独立的肝脏无胆囊,有胰细胞聚集成群,分泌蛋白质分解酶 具有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无动脉圆锥,血液红色,具有红细胞,加强了血液 循环和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 有狭长肾脏一对,肾脏属

10、于中肾 已有脑,并分化成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未发生脑弯曲现象,脑神经10对, 脊神经的背根与腹根未愈合 5、圆口纲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七鳃鳗目-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雷氏七鳃鳗 盲鳗目-黏盲鳗,盲鳗 6、七鳃鳗与文昌鱼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 在物种分类上,七鳃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中的圆口纲,拥有小软骨质弓片形成的原始脊 椎骨,而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亚门中的头索动物,只有脊索结构 在消化系统上,都无胃的分化,都由口,咽,场,肛门组成 在呼吸系统上,文昌鱼在水流由口进入咽,通过咽鳃裂进入未赛强,由腹孔排除体外,而 七鳃鳗由外鳃孔进入,经鳃囊气体交换后再由外鳃孔排除 在循环系统上,2者都

11、是闭管式循环系统,七鳃鳗有心脏的分化,有一心房,一心室,一静 脉窦,血液红色,有血细胞,文昌鱼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没有心脏分化 在神经系统上,文昌鱼未出现脑与脊髓的分化,七鳃鳗具有脑的分化,2者得腹根与背根 都没有愈合 在排泄系统上,文昌鱼为原肾,没有集中的肾脏,七鳃鳗具有集中的肾脏,肾脏属于中肾 鱼类 1、脑颅: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一组骨片组成的脑盒。 咽颅:支持和保护消化器官(颌、舌)和呼吸器官(鳃)的一组骨片组成的结构。 2、卵生:体外孵化发育,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 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 假胎生: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卵黄,但子宫内膜与卵黄囊膜形成类 似

12、胎盘(假胎盘),有物质交换,以幼体产出。 3、侧线:埋在鱼体两侧皮下的能感觉水流方向、强度和振动的皮肤感觉器官,呈钩状 或管状,分布于头和驱赶两侧,以小孔穿过头骨与鳞片与外界相连。 4、韦伯氏器:由舟骨、间插骨和三脚骨组成的骨片,可在鳔与内耳之间传导声波。 5、楯鳞:为软骨鱼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在身体表面呈对角线排列,可使流 经身体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减少漩涡,提高游泳速度。 硬鳞:为硬骨鱼中的硬鳞鱼所有,由真皮形成,一般为写放行的骨质板,上面覆盖一 层硬鳞质。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具有弹性半透明薄骨板,呈覆瓦 状排列,前段插入真皮形成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

13、之下,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有 利于身体运动。 园鳞:顶区边缘光滑的骨鳞。 栉鳞:顶区边缘具有锯齿装突起的骨鳞。 6、洄游:指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长距离、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 运动的现象。 7、生殖洄游:鱼类性成熟后,通常由越冬场所和索饵场所成群结队向产卵场地进行的 迁徙的现象。 索饵洄游:鱼类以寻取食物为主而进行的迁徙的现象。 越冬洄游:鱼类从肥育场地向越冬场迁徙,聚集到水温、水底、地形都很适宜的区域越 冬的现象。 二、问答题 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1、体分头、身体、尾部,头与脊柱愈合,有利于水中游泳生活。 2、体呈纺锤形,被鳞片,富有粘液,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14、 3、用鳃呼吸,水流经过鳃丝,水中的氧渗透进进血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血液 中的二氧化碳则渗出水中。 4、单循环和鳃呼吸相联系,与鱼类的一心室一心房匹配。血液流经路线:心室 到 动脉 到 鳃 到 器官组织 到 毛细血管 到 静脉 到 心房 到 心室。 2、脊椎骨的基本组成? 脊椎骨都由椎体,横突,椎弓,椎棘,关节突组成 3、鱼类的鳃呼吸是如何实现的? 鱼类一般拥有5对鳃弓,内缘生有鳃耙,外缘着生2列鳃片,每一鳃片称为半鳃,2个半 鳃合上称为一个全鳃.鳃片由平行排列的鳃丝组成,一端游离,一端固着与鳃弓上,使鳃 片呈梳齿状货栅板状,鳃丝上有2侧生出的由2层细胞组成的鳃小片,其中分布微血管网,

15、相邻的鳃丝的鳃小片呈相互交叉嵌合排列,鳃小片为气体交换场所 鱼类靠口,口咽腔,鳃盖的运动,使水出入鳃区,完成呼吸作用。当鱼类口张开,口咽腔容 积扩大,水流进入口咽腔,水由口咽腔进入2侧鳃腔,进行气体交换之后经由鳃孔排出体 外 4、鱼类是如何调节渗透平衡的? 硬骨鱼类 淡水鱼:体内盐分高于外界,水会不断渗入体内,肾小体特别发达,能产生大量的尿 液,丧失盐分却很少.肾小管能将绝大部分盐分重吸收,还能通过吸盐细胞从外界获取盐 分 海水鱼:体内盐分低于外界,会不断丧失水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并大量吞饮海水, 通过肠道吸收,由鳃上的泌盐细胞排出体外,肾小体很少甚至完全消失,使水分排出程度 减少到最低 软骨

16、鱼类 血液中还有尿素以降低渗透压浓度,利用尿素调节血液浓度与排尿量,以维持体内 渗透压,另外直肠腺与肾上皮具有泌盐功能 两栖类 一、名词解释 1、五趾型四肢;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形成的附肢,分为前肢和后肢,前肢由上臂 .前臂.腕.掌.指组成 后肢由股.胫.跗.蹠.趾组成. 2、坚胸型;蛙类 上乌喙骨平行排列的胸骨结构 弧胸型;蟾蜍类 上乌喙骨交互排列的胸骨结构 3、冬眠;动物遇到不良环境时,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并使之进入麻痹状态,等到环 境条件转变时再复苏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4、门静脉;静脉用于收集回流血液而产生的2次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接收肠部与腹腔回流血液的门静脉 (肾门静脉);接收腿

17、部与臀部回流血液的门静脉 5、外生肌;起点为中轴骨骼,终点为四肢的四肢肌肉 内生肌;起点与终点都是四肢的四肢肌肉 6、口咽腔呼吸;两栖动物采用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并通过口咽腔粘膜进行气 体交换的呼吸方式 二、问答题 1两栖类是如何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 1.形成五趾型附肢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用肺、皮肤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重吸收水分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在陆地繁殖 5.适应温度的变化 6.演化出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2、五趾型四肢产生的意义? 解决了陆生动物失去水中浮力而出现的支撑身体重力的困难,提高了动物的运动能力, 使陆生生活成为了可能。 3两栖类的血液循环是如何实现动静

18、脉血有效的分离? 动静脉血的分离 靠心室底部的椎体,动脉圆锥中的螺旋瓣以及三分动脉来实现 心室底部的椎体,使从左心房与右心房进入的进行缓冲,不会快速的混合在一起,螺旋瓣 在开口对着右边时,使从静脉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进入三分动脉中的肺皮动脉, 而在开口对着左边时,使从肺静脉回流到心脏的动脉血进入三分动脉中的颈动脉和体动 脉 4两栖类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分布狭窄,且不远离水源。数量少,种类也少。海洋及海岛上没有分布,沙漠上也极 少分布。 原因: 1.两栖类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在水中发育。 2.两栖类皮肤裸露,水分易受蒸发;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水分保持能力微 弱。 3.皮肤湿润,担负起呼吸的

19、主要作用,需要潮湿的环境。 由于繁殖,发育,呼吸,水分的保持等问题都还需要依靠水源来解决,所以两栖动物的 分布受到水源的限制和束缚,分布狭窄,离不开水源. 爬行类 一、名称解释 1、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在胚 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2、颞窝;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 颞窝周围的骨片形成骨弓,称颞弓 3、胸廓;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关节,韧带链接而成,具有保护内脏,加强 呼吸作用的功能 4、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使内鼻孔后移,

20、口腔 与鼻腔完全隔开,气体通道延长有利于空气的加温和净化 5、端生齿;齿着生在颌骨的顶面的牙齿类型 侧生齿;齿着生在颌骨边缘内测的牙齿类型 槽生齿;齿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牙齿类型 6、颊窝;蝮蛇与响尾蛇鼻孔与眼之间的一种对环境温度微小变化发生反应的热能感 受器 二、问答题 1、羊膜卵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1、具卵壳,可防止卵内水份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袭。卵壳上有大量 小孔可透过空气,保证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具卵黄囊,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还形成了尿囊,尿囊腔收集胚 胎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等,尿囊膜上的毛细血管还承担着胚胎的呼吸。 3、但在胚胎发育期间,卵内出现羊膜、绒毛膜和尿囊

21、膜等结构,为胚胎制造了局部的 水环境,使得胚胎浸在羊水中,保证胚胎发育的在陆地上仍能顺利进行。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繁殖和发育,无需象两栖类那样必须回到 水中升值,摆脱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对水的依赖,使陆生动物进行陆上繁殖成为可能 ,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2、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类动物不仅解决了两栖类动物在路上生存时解决的 1.演化出五趾型附肢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用肺、皮肤呼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利用重吸收水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适应温度的变化 5.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五大问题外,爬行类动物还进化出了羊膜卵的繁殖方式和皮肤角质化防止水

22、分的蒸 发,使其陆上繁殖与活动都摆脱了水这个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脱离水源而生活,因此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爬行动物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爬行动物分布于温度:1830(46 or 40)的热带环境中(曾在中生代广泛分布,数量多,种类多) 爬行动物出现了羊膜卵的结构,胚胎在羊膜包裹的羊水中发育,因而生殖和幼体可以 在陆地上进行。 皮肤角质化,形成骨板或鳞片,干燥而缺乏腺体,水分不易蒸发;同时,体内重吸 收水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这2个进化的出特点使爬行动物成为 了第一个真正的陆生动物。 鸟类 一、名词解释 1、飞羽;鸟类着生在翅膀上的羽毛 初级飞羽;鸟类着生于掌、指骨

23、上的羽毛 次级飞羽;鸟类着生于尺骨上的羽毛 三级飞羽;鸟类着生于肱骨上的羽毛 小翼羽;鸟类着生于第2指骨上的羽毛 2、愈合荐骨;鸟类的一些胸椎、腰椎、荐椎、尾椎骨愈合而成,与宽大骨盘愈合, 构成坚实有力支架。 3、双重呼吸;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而产生的运用气囊和肺进行的高效的呼吸方式 4、三重调节;鸟类特有通过睫状肌 角膜调节肌 环肌调节视力的机制 5、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出的活性物质 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 作用于鸟体效应器官来支配和调节鸟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 6、迁徙;鸟类每年集成大群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定期的、 定向的、周期性的迁居现象。 7、候鸟;每年随季节的不同,在繁殖

24、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居的鸟类 夏候鸟;夏季在某地繁殖,秋季迁徙至温暖地区过冬的鸟类 冬候鸟;冬季在某地越冬,春季迁徙至繁殖地区繁殖的鸟类 旅鸟;在某一地区既不越冬,又不繁殖,只是途经该区的鸟类 留鸟;全年生活在栖息地而不进行迁徙的鸟类 8、占区;鸟类在繁殖季节,占领一定的区域,作为营巢和食物供应的基地 9、早成鸟;破壳时身体已发育,羽毛已长出,眼睁开, 能直立行走,随亲鸟觅食的鸟类。 晚成鸟;破壳时身体未发育完全,羽毛未长出,眼闭合,不能直立行走,由亲鸟喂养 的鸟类。 10、巢寄生;亲鸟将卵产在其它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生物学现象 二、问答题 1、鸟类恒温机制产生的基础及其意义? 产生

25、的基础:具有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血液循环为多氧血与缺氧血完全 分开,再加上呼吸系统完善化,保证了鸟类维持高和恒定的体温所要求的较高的代谢 水平所需的氧,此外脑部还有分化出了体温调节中枢来保持体温的维持. 意义: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已进入更高级的水平,可以减少动物对外界 环境温度条件的依赖性,扩大了动物的地理分布,从而使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 地位。 2、鸟类是如何实现双重呼吸的? 鸟类演化出有特殊的呼吸器官- 气囊,分为前气囊与后气囊.在呼吸过程中有2团气体参与一次呼吸运动,不论吸气与呼 气都有气体交换的进行,气体经2次呼吸运动才能排除体外. 具体呼吸过程如下: 吸气

26、时气体进入中支气管后,一部分气团进入后气囊,一部分进入次级支气管进入 肺进行气体交换,原先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气体进入前气囊 呼气时后气囊气体经次级支气管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部吸气时气体交换的气体进 入前气囊,前气囊的气体排除体外. 第1呼吸周期 第一次吸气: 新鲜(气团1)- 中支气管- 后气囊(大部分) 新鲜(气团1)- 中支气管- 次级支气管 - 三级支气管(肺)(气体交换) 第一次呼气: 后气囊(气团1)- 次级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肺) ( 气体交换) 第2呼吸周期 第二次吸气: 三级支气管(肺)- 前气囊(气团1) 第二次呼气: 前气囊(气团1) - 中支气管、支气管、气管-

27、排出 3、鸟类的视觉调节机制有何特点? 具有特殊的三重调节机制, 通过调节睫状肌收缩,改变晶体屈度; 通过调节角膜调节肌,改变角膜屈度; 通过调节环肌,改变晶体与视网膜间的距离。 哺乳类 一、名词解释 1、胎生;受精卵在子宫发育的过程 2、胎盘;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 母体子宫壁的内膜形成的结构。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无蜕膜胎盘);结合疏松,易分离的胎盘类型 (蜕膜胎盘);结合紧密,不易分离的胎盘类型 3、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 4、完全双循环;从鸟纲开始,动物的心脏四腔,具左右动脉弓,心房与心室已经完 全分隔,来自体静脉的血液,经右心房

28、右心室而由肺动脉入肺,在肺内经过气体交换 ,含氧丰富的血液经肺静脉回心注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送入体动脉到全身。这种类 型的循环系统被称为完全双循环 二、问答题 1、胎生和哺乳的意义? (1)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动 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 (2)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以及哺乳类对幼儿 具有各种保护行为,成活率高。 2、哺乳动物的 3、分析哺乳类与鸟类,在呼吸过程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通过胸廓的运动,来改变胸腔的容积,来引起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在结构 方面,都是由气管分支形成支气管,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不同点:哺乳类动物拥有特有的横膈膜来辅助呼吸,当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大,吸气, 当膈肌放松,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鸟类拥有特有的气囊结构来辅助呼吸,形成为适应飞行生活,一次呼吸有2团气体参与 ,一团气体经2次呼吸运动才排除体外,无论吸气还是呼气都有气体交换,的高效的双重 呼吸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