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83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目前在我国,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于内于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强。如何防范与管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稳健营运的关键,也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金融体系安全,是我国当前经济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最权威的是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其直指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资本标准及资产风险两个方面对银行提出明确要求,给出了资本的定义,统一了对资本构成的认识,引进

2、了风险资产比率的概念,根据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业务项目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并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加强了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视。在而后的新巴塞尔协议中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信贷风险理论。在我国国内田瑞璋(2001)在信贷基础与实务中这样论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引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付群(2006)认为所谓风险是指由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它包含了损失和不确定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

3、何处、何时、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使之构成了一种风险。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识别,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安全效果的过程。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主要以前期预防,后期化解或转移为主。杨帆(2001)认为手段通常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化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由于外部的宏观环境,例如经济政策变迁,国际形势变化;或者内部的的业务处理不当,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也2是不同的。王莉珊(2010)认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

4、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是必要的,也是银行所从事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一项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活动,关系着银行的竞争和生存能力。2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最早是随着西方国家信用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思想。一直到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各

5、项功能开始逐渐完善。到了十九世纪末,现代商业银行垄断了信贷市场,信贷风险管理的地位也不断加强,开始有了一整套防范、分散、化解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各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建立起以信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目前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有(1)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理论包括商业性贷款理论和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和资产结构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它来源于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银行放款的资金要来自存款,为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存,就一定要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所以放款应该是短期的和商业

6、化的,是用于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之中的具有自偿性的贷款。而资产转换理论则认为,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如果可以转让和出售而转换成现金,商业银行就能保证流动性。预期收入理论最早是美国的普鲁克诺于1949年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它是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演进的重要转折点。该理论认为不论是短期周转贷款,还是可转让资产,贷款偿还债务变现的真实基础是来源于这些资产未来的收入。从银行资本金增补机制角度考虑,收益留存是充实银行资本金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这一客观要求下,超货币供给理论提出,银行通过信贷提供货币只是它达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3手段,而且有广泛的同时兼达的

7、目标。资产结构理论是在上述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资产结构优化的思想。该理论认为,资产结构优化是以资金运用的“三性”协调统一为客观标准,以特定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为背景,而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和防范风险的内在统一,目标是多元化的资产结构。(2)以负债管理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通货膨胀,1961年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出现多种创新融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该理论认为银行可以主动管理负债,通过积极的竞争去争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向欧洲美元市场、联邦资金借款来扩大资金来源。其核心思想在于负债不是既定的,而是可以由银行加以

8、扩张的;对资金来源银行是可以控制的。这样银行的经营重点从资产方面转向负债方面,以主动的、积极的负债风险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赢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负债管理理论是为适应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经济繁荣、金融市场长足发展、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通过竞争抢夺金融市场份额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给银行传统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创新与活力,是对银行传统信贷管理理论的突破,标志着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更富有进取性。但该理论增加了银行融资的成本,增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因此负债管理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被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所替代。(3)以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理论美国经济

9、学家贝克(BACKE)于1977年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这一理论强调通过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保证商业银行一定盈利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小化,以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资产分散实现问题平衡与结构对应,即银行应以最低成本来筹集资金,以最大的赢利来安排剩余资金,切实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这一理论对于推动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4)以风险一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理论20世纪80年代,在储蓄和借贷机构主要因信贷风险而大量倒闭的促动下,银行开始进一步关注对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的防范与

10、管理,其结果是1988年7月巴塞尔协议(BASLEACCORD)布实施,该协议主要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它的4实施,使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向风险资产的管理,标志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统一。新巴塞尔协议(NEWBASELACCORD)草案,在2007年开始正式实施。新协议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的思路和方法,全面认可了对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算的“两层法”。3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而且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发展

11、战略的取向上走的是一条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风险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力,缺乏风险意识。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从建国直到1978年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2)从1978年开始的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信贷风险管理,并建立了银行统一管理调拨流动资金为主要内容的银行统管型信贷管理机制;(3)1992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并从法律、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31国内现存的风险管理问题与不足陈作均(1998)认为当前信贷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有(1)优化投向与企业效益普遍不佳之间的矛盾,近十年来商业银行经营规

12、模迅速壮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寻找好的出路,而作为主要放款对象的企业则势单力薄,矛盾十分突出;(2)信贷资金追求安全、效益的正向流动与反向干预的矛盾。所谓信贷资金正向流动是指资金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向能确保安全、增值、完整归流的方向流动,可是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信贷资金流动受到反方面影响;(3)贷款责任确定与奖惩落实之间的矛盾,在责任界定中经常出现以权定责,共同推卸责任,责任落实透明度低,甚至不尊重客观事实等,使责任落实错位;(4)银行债权保护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的矛盾。商业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正常行为,不仅要受到赖债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抵制,往往还

13、要受到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干预;(5)贷款期限确定与利差收益的矛盾。李丽丽(2006)认为我国商业银行(1)缺乏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比较差,从而使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而且对于高层5次的风险分析无法展开;(2)信用风险衡量技术落后,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行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也会使评定的贷款风险度与其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行贷款风险度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银行要求全面和动态风险管理的需要;(3)信用风险处理手段缺乏,只能被动接受风险,而不能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资产组合或者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分散和规避风险;(

14、4)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雷立钧(2007)认为我国资本管理尚未真正启动,经营管理的重点基本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我国商业银行比较注重的仍然是存款和贷款,即经营管理的重点基本上停留在负债或负债加资产的传统层面上,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资本管理工作基本上未能启动;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扩张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机制控制,过度扩张难以避免;商业银行或股东价值最大化难以实现,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虽然引入了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但并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经营管理中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资本回报率并以此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资本报酬率的标准,实践中容

15、易导致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或高风险利润;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评方式在资本管理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绩效考评办法基本上未考虑非预期风险;第二,在贷款和表外业务资产的扩张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理性控制机制。可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我国学者研究涉及的范围广、有深度、系统性强,对于现存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问题。32国内现存的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研究造成这些的原因在于一是外部环境的问题,澎湃(2005)认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面对的是成熟的、健全的市场经济,而在国内则存在一些因中国国情而产生的一些特有的问题,包括社会上普遍缺乏

16、信用意识以及信用道德规范的问题、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问题,它直接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二是商业银行自身体制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很难避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商业银行治理构架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三是缺乏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和风险意识,还没有足6够的时间积累风险管理所需的人才、技术和数据。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平台,这一管理平台既包括风险管理的制度、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包括风险文化和管理环境。33国内现存的风险管理问题的方法研究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体制改

17、革进程加快,国内金融业严格实行分营,全面推广使用五级分类法,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更能反映信贷资产面临的实际风险,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加完善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我国学者魏宇林(2010)提出首先要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例如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实处,严格考核,

18、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接着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让商业银行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最后,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全程管理信贷资金。对每笔贷款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实,坚持做到选准优良客户,严把贷

19、款准入关,严格贷后跟踪管理,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风险措施。黄国华(2008)指出要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各有关信贷处室应加强协调配合,每年定期组织对各二级分行、经办行信贷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觉悟教育,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信贷人员对现代先进工具的掌握。充分利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发出预警信号,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7施,提高效率,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34国内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展差异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比

20、较,不难看出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于国外水平,澎湃(2005)指出国内信用风险管理在手段、技术和理念方面较国外都极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时间不长,存在分类随意性大的缺点。国外的一些学者或投资者对国内商业银行所披露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数据的可靠性往往持怀疑的态度;(2)风险量化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而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所推荐使用的信用风险测量方法都要求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这对国内商业银行构成了现实的、严峻的挑战;(3)企业信用等级评级制度不够完善。国内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评定结果不

21、够准确和稳定;(4)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互相交织,信用风险的根源是操作风险。在国内,由于对交易对手选择不当,许多信用风险其实是由道德风险或操作风险引致的,这一现象在西方先进商业银行也存在,但在国内显得特别突出;(5)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差距较大,历史数据严重缺乏。4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展望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造成我国现行问题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国际形势问题,我国国情,以及银行内部问题。对现存的问题与矛盾也有了系统的了解,这对于切实解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际金融巨头的挑战,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落实各项

22、措施,例如现有学者提出的建立其内部评级系统,开展数据信息的收集积累工作,并同其他多种措施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强化自身的盈利和竞争能力,或者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由理念转向具体操作,转变分支机构的经营理念,实施贷款组合管理,积极的贷款定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我国的国情与国际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笔者认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要不断顺应历史潮流,结合实际,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形势提出新的政策,并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型及方法,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实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8参考文献1武皓军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优化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2田瑞璋信贷基础与实务M

23、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3付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杨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D长沙湖南大学,20015王莉珊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6孙建一XX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7ANTHONYSAUNDERSREDITRISKMANAGEMENT一NEWAPPROACHESTOVALUEATRISKANDOTHERPARADIGMSMJOHNWILEYSONSINE,19998EDWARD1ALTMAN,ETECREDITRISKMODELSANDMANAGEMENTMRISKBOOKS,19

24、999VOLKERBRUNSAANDMARGARETFLETCHERBBANKSRISKASSESSMENTOFSWEDISHSMESJVENTURECAPITAL,2008210SREKODEVJAKANDLUDVIKBOGATAJOPTIMISATIONOFSHORTTERMCOMMERCIALBANKLOANSTOCORPORATESINTERMSOFFINANCINGOPERATINGACTIVITIESINSLOVENIAJCENTRAL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SRESEARCH,2007911马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及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5、,200912吴青西方银行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3陈作均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银行与企业,1998(6)14李丽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5雷立钧经济资本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6彭湃中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12)17魏宇林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决策探索,2010(10)18黄国华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4)19钟灿辉,陈武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0刘郁菲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财会研究,2009(18)21范天红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杨瑾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理论,2007(11)823朱海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中国市场,2010(12)24胡红业中小企业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20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