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854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8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测试试卷 2 一、选择题: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合称为三农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回答 1 4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对土地征收赋税的国家是 : ( ) A鲁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2.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 ( )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隋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开始传播到南方 A B C D 3. 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 封建 土地所有制彻底 废除于 :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 50 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4. 1978 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

2、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 A土地所有制形成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所处的社会形态 D经营方式和分配形式 .中外历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 5 7 题。 5. 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清朝晚期,历经两个大的分裂时期。造成这两次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 )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统治者政策的失当 6. 列宁指出:“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决定这场战争的转折性战役是( ) A瓦尔密大捷 B萨拉托加大捷 C阿亚库巧战役 D萨多瓦战役 7. 19 世

3、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的相似之处有 : ( ) 统一过程中都存在 王朝 战争的形式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A B C D . 200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30 周年。那年,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与邓小平一起主签,从而诞生了被誉为中日关系三大政治文件之一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法理上结束了中日两国的战争状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8 11 题。 8. 1954 年,周恩来总理指出:中日关系的关键是和平共处。“同两千年比较起来, 50 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且已经成为过去”。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两千年中日关系在古代应该是 : ( ) A .中日

4、关系一直是友好相处的 B .中日双方是互相学习,各取所长 C中国对日本发展起到 了推动作用 D中日双方元首往来密切。 9. 自从 1894 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其中,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恶劣的是 : ( ) A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实施细菌战和使用化学武器。 B导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 C扼杀中国近代化进程。 D实施奴化教育,摧残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 10. 右图是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 福田康夫的照片, 2 00 8 年将是中国国家 主席胡锦涛“一年两访”日本的特 殊之 年。 2008 年是中国奥运之年,福田康 夫首相已经建议

5、日中两国在奥运会期间 开通北京首都机场与东京羽田机场之间 的直航线路。日本皇太子及太子妃有望 亲抵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 式 。曾被中国媒体称为“反华的日本东京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也已接受北京奥委会的邀请。而导致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发展到今天政治关系也趋热的原因是:( ) A 2008 年是中国的奥运之年。 B和平与发展、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亚太地区经济趋向一体化和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D日本已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和反省。 11. 2007 年 12 月底,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 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

6、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歌曲是鲜活的历史,生动地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和社会的变迁。回答 1 2 1 4 题。 12. 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在中国大地上 广泛流行的一首歌 曲。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 ) 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动工农运动 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 掀起五卅运动,推动反帝斗争的高涨 参与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A B C D 13.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唱中有句歌词: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

7、赴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关于“途中”“迷雾”产生的原因是 : ( ) 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被迫转移 转移途中损失惨重 日本帝国主义对红军的围攻 A B C D 14.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从材料反映的信息中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包括 :( )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C.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 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

8、的成就 D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一系列艰难和 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不断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回答 15 1 7 题 15.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 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16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 ( )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 B C D 17. 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三次重大会议,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 A都为新中国的建立 奠定了基础 B都正确分析和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 C都召开于重大历史转折到来之前 D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 世界近现代史上,两次世

10、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 18 2 1 题 18. 以下有关一战期间,日德兰海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发生于德国日渐削弱之时 具有主力决战的特点 其结果对德国日益不利 导致了美国的参战 A B C D 19. 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规律大、时间长、交战双方死伤无比惨烈的战役,其中马恩河战役、淞沪会 战、莫斯科战役的相同作用是 : ( ) A都以进攻一方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B都使交战双方进入长期相持阶段 C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D都使进攻一方面的作战计划(企图)破产 20. 二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 ( ) 美英军队

11、登陆西西里岛 盟军开辟第二次战场 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 B C D 21. 上两图中所示战场态出现重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 1939 1942 年德意在欧洲的圹张 1943 1945 年的欧洲、北非战场 A人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欧 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社会和谐是当今民生的一个要素,历史正反教训也告诉我们: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关键。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2 25 题。 22. 伴随封建王朝更替,人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周期性缓解,主要是由于 : ( ) A太平盛世,经济繁荣 B精耕细作,提高亩产 C大

12、力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 D社会动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23. 对外战争既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灾难,也削弱了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自身力量。下列战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越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太平洋战争 A B C D 24. 经济决策也是决定和谐的一个关键,下列哪些是中共历史上有关重大经济政策决策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八大二次会议 七千人大会 中共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七大 A B C D 25. 美国罗斯福政府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其直接目的是 : ( ) A缓和阶级矛盾 B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 C维护

13、垄断资产阶级统治 D刺激出口 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一般都是能正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新趋势。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6 30 题。 26. 以下关于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主张的评论,正确的是 : ( ) 削弱了 清初的君主专制统治 表明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滋生 鼓舞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奋斗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 A B C D 27. 下列因素促成康有为维新思想形成的是 : ( ) 传统儒家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 洋务运动的实践 早期维新思想 A B C D 28. 1776 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阐述了自

14、由主义经济理论,其时代背景是 : ( ) 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启蒙思想盛行于欧洲 工厂已取代手工工场 科学成就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A B C D 29. 近代 法国产生了 12 部宪法, 1789 1875 年的近 90 年内,法国平均每 7 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 (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30.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 20 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 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产生 D

15、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也是新时期内政与外交的重大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据此回答 31 35 题。 31. 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始于 : ( ) A三国时吴国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32. 清军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 ) A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B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3. 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 ( ) A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34. 解决台湾问题上,

16、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 ) .以李登辉、陈水扁等为代表的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 利益 A B C D 35. 美国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文件有 : ( ) 雅尔塔协议 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 1972 年中美上海公报 1978 年中美建交公报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

17、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 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楚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 1 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的舒曼计划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

18、世界文明遭到毁灭。法德两国有见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 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两国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 法德百年恩仇 材料 四 : 60 年代中期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 1991 年底,欧共体 12 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领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 12 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 “ 欧洲联盟 ” 。 人教社世界现代

19、史教材 回答: ( 1)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 共同 原因。 ( 2)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 材料一中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的观点 。 (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材料二中,舒曼为结束法德百年冲突提出的战略设想是什么?这一建议对法德经济发展、两国关系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4)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法德走向联合的原因。 ( 5)依据材料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37.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材料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什么 ?三幅图片各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 ? 材料二 新中国 成立,中国走上了崭新的现代化之路,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后发国家。 ( 2)为什么苏联的发展模式会吸引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建国初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

21、建设蒸蒸日上。 ( 3) 1978 年后,中国是怎样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 ? 材料四 1998 年,戈尔巴乔夫在他写的一本叫做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的书中提到:“最近几年我不止一次的受到批评,说我的改革应该从经济开始,而把政治的缰绳拽紧。象中国那样。”在邓小平诞辰 100 周年前夕,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专访。在谈到苏共垮台的教训时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 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惨痛的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材料五 1984 年,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2、的谈话中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 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4 )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的认识。 38.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60 周年。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