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6017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浙江省鄞州中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类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3 题。 让鱼和蚂蚁“飞”起来 鱼和蚂蚁会飞行吗?这种奇特的现象在中国科学家手中成为了现实。前不久,西北工业大学的科学家解文军等在试验中用声波将鱼、蚂蚁等活着的小动物悬浮起来,且不对它们造成明显伤害。 其实,科学家早就做了将活的动物悬浮起来的实验。1997 年,荷兰的科学家们用超导磁石使一只活的青蛙悬浮在半空。青蛙本身是一个非磁体,但通过电磁石的磁场而变得有磁性。 1996 年日本在磁场悬浮实验中,利用一个金属盘子将体重为 142 公斤的相扑运动员悬起。相同的原理也被用于研制磁悬浮列车,尽管现在使用的磁悬浮列车多用电

2、磁场来实现,但它们的原理是一致的。用声波悬浮物体的理论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便已提出。解文军等在这次试验之前曾利用超声波将密度很大的金属钨球悬浮在空中, 2001 年,自然杂志对这一研究成果的评价是:“这种无容器的、将物体悬在空中的方法可应用于研究和制备新材料。”实际上他们只是巧妙利用了声波。在实验中,上面的声发射端发出声波,声波抵达下端的声反射端后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与继续向反射端传播的声波重叠,如此就形成了驻波。驻 波不会像声波一样向前运动,只是在原地上下振动。振幅最大处叫波腹,振幅最小处即看上去静止不动处叫波节。只要把鱼和蚂蚁等小动物放到波节处,它们也就停止在这个位置了。进行

3、实验时,只要先调节好反射端到发射端之间的距离,波节位置就是固定的,这时只要用镊子将蚂蚁、瓢虫和小鱼等小动物放在这个位置就可以了。飘浮在空中的时候,这些动物都显得比较紧张,蚂蚁手舞足蹈地企图四处游走,瓢虫也使劲拍打着翅膀,似乎想飞走。但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受到伤害,不过小鱼的活力显然受到了一些影响,因为离开了有水的环境。 那么,如果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是 否有可能将人也悬浮起来呢?解文军说,实验证明,声悬浮原则上可以悬浮起一定体积的任何固体和液体,他们实验中悬浮的动物有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以及天上飞的,但是小动物的尺寸都不超过 1 厘米。这是因为,声悬浮的原理决定了悬浮物体的尺寸必须小于半波长。对超声波

4、段,可以悬浮的物体尺寸不超过 1 厘米。目前还没有看到能够悬浮像人这么大尺寸物体的声悬浮器。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动物声悬浮实验呢?一定程度上讲,这可以模仿失重条件下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比如太空行走会给人的骨骼和组织带来哪些影响。 虽然,目前用超声波将人悬浮起来尚有困难,但让 一些小动物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悬浮已经成为现实。从这一点上说,这项工作的最大意义或许是产生了惊人的广告效应。“当你将一只青蛙或一个草莓漂在空中,你就能感觉到这件事情带来的爆炸性影响。”奈梅亨大学磁悬浮实验室的科学家说。 1.下列对“声悬浮实验”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文军等科学家做的声悬浮实验,对实验中活着的小动物的

5、健康没有影响。 B.在解文军等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的实验中,被悬浮物体都是靠产生的磁场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C.解文军等科学家做的声波悬浮活的动物及其他物体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和制备新材料。 D.在声悬浮物体实验中,就算声波达到一定强度,被悬浮的物体尺寸仍然会受波长的限制。 2.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解文军等人利用超声波将很大的金属钨球成功悬浮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声波悬浮物体的理论。 B.声发射端的声波抵达反射端后被反射回来,与继续向反射端传播的声波重叠形成了不运动的驻波。 C.磁悬浮物体和声悬浮物体,目前两者悬浮起的物体重量尺寸有区别,但对动物的伤害程度没有区别。 D.目前科学

6、家所做的声悬浮活动物的实验,其最大的意义或许是产生了惊人的广告效应。 3.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声悬浮实验中,活的小动物是被悬浮在空中的,会飞的小动物被悬浮起来容易得多,而鱼等动物则难得多。 B.虽然说超声波段可悬浮的物体尺寸不超过 1 厘米,但是科学家不久一定能制造出可悬浮人的声悬浮器。 C.在声悬浮实验中,被悬浮的活的小动物所处的环境,与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所处的环境有某些相似之处。 D.声悬浮物体不需要磁场,也可以不需要容器,因此它将成为一种研究和制备新材料的最经济的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 34 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8 题。( 20 分) 吴王将

7、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 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 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

8、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 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

9、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逢同:越国大夫。鲍氏:齐国大夫鲍牧。“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 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 请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君:统治,治理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

10、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越其可逆天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3 分)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

11、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 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3 分) 译文: ( 2)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5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蝶恋花 王 诜 小雨

12、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9.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 时候(要求写出一个四字短语)的景色,下阕“似此”二字颇可玩味,流露出词人( 20字以内)的心情。( 3 分) 10.从上下阕对照看,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3 分) (三)古代文学常识及默写( 8 分) 11.默写( 5 分) ( 1)将进酒中李白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诗句是:_, _。

13、( 2)杜甫的登岳 阳楼中描绘登岳阳视野开阔,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_ , _。 ( 3)在天愿作比翼鸟, _。_, 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4)寄蜉蝣于天地, _。哀吾生之须臾,_。(苏轼赤壁赋) ( 5)故木受绳则直, 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荀子劝学) 12.文学常识( 3 分) ( 1) _ 是中国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的另一个源头是 _。 ( 2)“唐宋八大家”属于唐代的散文大家是 _ 、_。 ( 3)回忆并写出典出于庄子庖丁解牛里的两个成语 _、 _。 乙 选考类 三。选做题(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20 分) 选做一

14、: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6 题。( 20 分) 两棵树 刘长春 雪亮的灯光下,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化成两棵树的剪影。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两 棵树开始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天,是蔚蓝的,蓝得没有一点杂质;风,是轻轻的,拂动着树枝,两棵树好像在互相倾诉。灯光不断变换颜色,音乐轰鸣,闪电划过长空,雷声大作,风刮得更猛烈了,飞沙走石,大地在震颤,树在摇摆中昂着头,相互呼应,笑迎逆风恶浪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的,风,还是轻轻的,两棵树依然站成两个剪影。 不知道是印象太深刻,还是意象的自然联想,当我第一次走近张学良手植的那两棵

15、树的时候,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春节晚会上杨丽萍的双人舞的现场。 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 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武岭城墙在这大树浓阴的掩映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目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从天南海北赶到溪口来的人,也许会去蒋介石的故居走一走。可是,我提醒所有到溪口的人,还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幽禁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可是历史的活着的见证。

16、 树的形象,会使我 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 1935 年,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一个七尺男儿,苟无顶天立地之骨,呼风唤雨之气,焉能挽狂澜于既倒?大树挺立,他在民族的精神疆城里,竖起了又一根顶天立地的石柱,石柱上写着志士仁人一次次书写着的“爱国”二字。 树的绿叶,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在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 了有,人洁身自保了,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后

17、的张学良,随机陪送蒋介石飞往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惟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底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像那树 生命之树常绿。 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负寒不凋的常绿乔木?人称“ 赵四小组”的赵一获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28 年时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爱情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 太阳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树,不禁想起尼尔森的诗句:“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所看到的我不曾看到一道光,她说,不是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 那道光,神秘的光,是真正的爱情之光。江河行地,岁月长流,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的两个剪影。目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身上 (选自大地笔记,有改动) 13.从全文看,奉化溪口张学良旧居后的两棵树有哪些特点?(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