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悲与美试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物哀美学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不仅代表了日本,代表了东方,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正如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在颁奖典礼上所说的“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1
2、川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曾做过一篇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演讲,其中引用诸多日本古典诗词,同时还提到了日本佛教,他从自然事物的美出发,又将之与人的感情,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相联系,全面地介绍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作家的性格以及审美使得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学的精神。因此,川端康成亦是研究日本文学时不能忽略的一个代表。川端康成作品中表现出的“虚无思想”、“物哀之美”、“死亡意识”等则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川端康成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新感觉派的写法,注重追求形式的新颖;另一种则没有采用新感觉派的创作手法,而是采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他也曾受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写过两篇意识流风格的小
3、说针、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此后他再也没有写过此类风格的小说,这并不是他创作的主流。他的两种不同创作手法也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分期,前期他作为新感觉派的成员,创作中比较注重新感觉手法的运用。他的文章在语言上也有着一大特色不繁荣、不花哨、简洁流畅又不失优美空灵。这一方面与他天生敏感的内心有关,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他细致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我国对于川端康成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一九七九年,在长春召开的日本文学研究会。这次研究会上首次提到了川端康成的文章。2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叶渭渠先生及其夫人率先翻译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等作品,大大促进了川端康成的文字在中国的传播。然而一开始川端康成的作品在评论界却
4、是一个有争议的存在。其中就不乏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批判抵制的。有的人认为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是低级的情色小说,将他作品中的歌舞伎视为出卖肉身的娼妓;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与当时我国还叫保守闭塞的社会风气也有一定关系。还有的人则认为川端康成的作品宣扬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容易让人丧失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觉得既然人的终点必然是走向覆灭死亡。此外,还有比较肤浅的观点认为川端的小说是在宣扬一种享乐主义的颓靡风气。“作家实际上把动物的本能和性欲抽象为自然的真挚的感情,把它当作纯洁而真诚的爱情加以描绘的”。(注国内近年来雪国研究概论,外国问题研究1984年第4期。)对于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岛村,有的评
5、论者认为“他唯一的特点就是如同川端一样崇拜女性。尤其喜欢年轻女人的美貌和肉体,但又那么漫不经心,玩玩算了”。3对于这种看法,我自然是不赞同的。川端康成的文字中的确有对于美、对于性的描写,但是他只是纯粹因为女子体态的美而去欣赏它,不带任何邪念的;其次,川端的作品中并没有表现出对于身份低下从事演艺事业的女性的歧视,而是把她们当做朋友真心对待;因此,他对于她们,绝不是出于“玩玩而已”的目的。另外一种根据社会学批评方法得出的观点则认为川端康成的部分作品反应的是下层人的苦难,有的研究者认为驹子“虽然多少被审美观歪曲,却是个具有真实的社会牺牲品”。(注略评川端康成及其创作道路,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
6、。)有的研究者认为驹子“具有刻苦勤劳的精神”,“有颗纯洁、善良的心”,“驹子敢于大胆地热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注谈雪国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4期。)4我并不十分赞同这种看法,这种看法只能说是从我国文学作品潮流所做的揣测;因为川端的小说中出现的不止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也有与之相对的上层人,譬如家境不错的少爷,然而作者并未将他们写的如何可恶甚至嚣张跋扈,而是让他们显得平易近人,用同等的态度对待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所以川端作品的主旨并不在批判社会等级的悬殊。这些反对的声音在今天看来或许显得有点可笑,但是却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符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渐渐认识到川端康成作
7、品的价值所在。评论家们开始注意到川端小说中的“物哀”美学思想,同时又将这种美与川端作品所表达的虚无主义相联系。”。“叶子在雪国中是悲的象征,空的象征,也是美的象征”。(见谈川端康成的雪国,日本文学,19831)5同时评论者们也注意到,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死亡情节”。作者笔下的死亡并未显得狰狞恐怖,相反,倒是显得有点怡然自得。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开始成为近二十年来川端康成作品研究的热点。同时,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川端康成与日本禅宗的联系,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的智慧从自然美中领悟人身哲学。“一花一世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如果单纯只看它美丽的外壳是看不出什么的。重要的是通过它而领悟真谛。二、相关研究的
8、最新成果及动态作为日本文学史研究永盛不衰的话题,川端康成悲惨的童年,不幸地初恋,自杀身亡的结局,使得他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文字细腻、简洁纯朴却又不呆板,相反有一种空灵和悲伤,也因此他的作品成为日本文学史研究的热点。最早人们在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的时候,争议的焦点无非是“川端的组品是否色情、粗鄙”,以及他作品里的主人公是否自甘堕落或者川端的作品是否在向人们宣扬一种消极的虚无思想。但是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美的因素,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描写情色”的文字,人们开始坦然地面对并探究它的内在精神要义。原本就是对于美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去掉不切实际的想法,更能看清作者描写这些的
9、意图他本就是要写这些美丽天真的女子,爱而不得或者徒劳无望地死去;作者给他们的结局不是死亡便是失望,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近年我国的川端康成文学研究者在深入探讨川端康成与“禅”和日本传统文化关系时,深入发掘了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对“处女性”的崇拜和“回归意识”。有的评论者认为,“如果说川端康成作品的本质是对生的憧憬,那么这种憧憬首先表现在他对处女性的无限崇拜和近似祈祷的抒情”。(注爱的渴望、祈祷、形变与升华,东方丛刊1994年第3辑。)6伊豆的舞女中曾有一个细节写到舞女的,舞女在洗澡,看到“我”因为兴奋而直接赤身裸体地冲我打招呼;此时“我”心中毫无杂念,只有发自内心的愉悦,在他眼里舞女只是一个还没
10、发育的孩子,纯真无邪。这细节透漏了作者对于“处女性”的崇拜,“处女”表示的是纯洁、纤尘不染的情感。川端康成的内心对于美的定义,其中一条便是纯洁。少年丧母,姐姐早夭,青年时代未婚妻的悔婚,无不给川端康成带来了沉重打击,因而他内心对于女性的感情是既怕又爱的,他向往那种纯洁,又害怕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的。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死亡情结”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另一热门话题。王艳凤在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死亡”主题中认为,川端康成创作中总不断出现死亡的主题,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7川端笔下的死亡往往是一种悲伤的美的释放,让人凝神屏息,不是因为害怕恐惧,而是因为被这种悲伤的美所震撼;其中亦真亦幻的美,让人觉得生命
11、的无常和虚无。川端康成之所以如此地擅长写死亡,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成年后的他亦曾亲眼见证了不少死亡,那些鲜活生命的逝去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也因此他的创作中经常性出现死亡。在他的眼中,死亡并不可怕,相反,那仿佛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美丽。他常常让他小说中的人物死去以给他们一个解脱,在他看来,死亡是一种解脱,一种美丽的释放。雪国中叶子在大火中从楼上坠落,当时作者有一小段文字描写那个场景,“像玩偶一般毫无反抗”8;每次读到这句的时候都不禁一阵惋惜,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姑娘啊,那个曾经在玻璃上映出美丽影子的姑娘,那个声音悲伤而动人的姑娘,那个耐心照顾未婚夫的姑娘,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对于川端
12、康成和日本佛教之间的联系,近几年来学者们也有所看法。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曾经演讲过一篇名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文章,文章中就提到了日本佛教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他在文章的开头还引用了几句日本佛学大师的诗句,景物中蕴含哲理,仿佛是教导人们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智慧。评论者认为“川端康成的感觉与禅宗在体验世界的方式上是出于同一背景的。”(注川端康成的禅宗意识,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9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两部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来论述他作品中体现的物哀美。这两部小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
13、上,都充分地展现了日式物哀美学的特点。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语言、情节、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想必更能深入了解这种悲与美的奇妙统一。根据规划,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我的观点第一部分,通过对川端康成作品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分析日本式的物哀美;第二部分,通过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来分析日本式的物哀;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悲与美的相互统一转换来分析这种物哀美。结束语部分综合论文的几大分析要点,进行归纳整理,明确三个要点与主旨之间的联系,揭示川端康成作品中物哀美的体现方式。(二)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入手,把作家、作品与时代紧密结合。大量阅读作者的作品、相关的评论书籍和论文,以及了解
14、日本物哀美学和歌舞伎方面的资料,将有用的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同时可以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料、外语资料以及视频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论文相关的资料。(三)预期达到的目标搜集有用的信息,辅助论文的写作,为进一步展开论文的撰写工作做好全面的准备。通过多各项资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对川端康成作品所体现的“物哀”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重点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触动。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10年8月10月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第二阶段2010年11月12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3、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0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4、第四阶段2011年4月论文修改和完善;5、第五阶段201
15、1年5月论文定稿、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4071HTM2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3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4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5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6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7HTTP/WENKUBAIDUCOM/VIEW/660F17AAD1F34693DAEF3EE4HTML8川端康成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9孟庆枢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