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16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作品能让人铭记,能让人对里面的人物刻骨铭心。有这样一类人,一直生活在历史舞台上,却被人忽视甚至察觉不到,这样的一类人,我们将其称作“零余者”。那什么是“零余者”呢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初出现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所著的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自零余者一词出现,一时之间文坛开始关注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无所出、无所得,怀着

2、满腔抱负,却无所作为,语言上高高在上,行动上却成了矮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随之出现了多余人的形象。首先出自郁达夫的笔下,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在“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受到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残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愤世嫉俗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1】。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零余者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

3、他们存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一类人存在的现状。一直有人在争论零余者对文学作品有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存不存在其真正的文学价值,为此,我也想在这里自己去探究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零余者的人物形象。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零余者”最初出现在俄国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郁达夫将之译翻译作零余者的日记。零余者的日记是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作品一问世,“零余者”这个名词就流行于俄国文坛。小说以一个自称“零余者”的患肺病的破落贵族青年,死前二十天的日记形式写成,这类形象在十九世纪俄国又被称为“多余的人”。他们不属于过去的时代,因为他

4、们已经看到过去的时代的种种弊病,但他们也不属于未来,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时代成长,无力改变自身。因此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在所有问题上的失败者【2】。说到零余者不得不说到郁达夫的代表作品沉沦,这部作品中就活生生的刻画了一个作为社会零余者的人的生存状态。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

5、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3】。笔者始终坚持的写作宗旨,是有人的。文是人性的反映,是人性的美与丑陋,没有了人性,文,永远是死的。沉沦,写的也是一种人性,是一种精神折磨下对人性的控诉。没有一种控诉,不是撕心裂肺的,而我们,却在时时地叮嘱自己,什么都没听到。哎,沉沦,一言以蔽之,人性的悲剧

6、。在中国出现了很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零余者的形象。我们随处能见到一些无所出、无所得的人。有鲁迅的伤逝、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肖涧秋早春二月、茅盾的三部曲、老舍的北京人都有塑造这样多余人的人物。“零余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不是贵族,不但没有祖传的家业,而且连安宁的清贫生活也难以维持;再者他的孤独与苦闷不是缺乏生活目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对立,来自于他明确的生活目的不能实现。此外,也更具悲剧色彩,态度偏激,行动狂热,没有俄国零余者的贵族气。如果说,俄国零余者形象是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产物,那末,中国现当代作品中的零余者形象则是平民阶级走向觉醒的结果【4】。在我看来,虽然这些“多余人”对社会乃至时

7、代无所出亦无所得,但他们是具有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一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人并不见少,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常感叹时不与我、感叹生命悲苦、感叹生不逢时。他们总有着满腔的牢骚仇怨,过着平凡甚至平淡的日子。我将会进一步去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点,剖析多余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存在价值。来表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类人的形象。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意义,通过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内容博大深奥,人物形象鲜明,作家善于用自己的笔来塑造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形象来表现自己所

8、要表达的主旨。而我在这里寻一种人,他们并没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和出色的形象特征,但这类人确确实实的存在在生活当中,所以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出现也成了一种必然现象【5】。如果说一部书中一定有自己的特点,那那些总是被人遗忘的,就是我所想研究的课题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零余者。我着重分析的是一个人物形象是否三十年的时代政治变化的缩影,从几个方面着手来阐述论证通过对人物、时代的描写,深层挖掘零余者的特点。再由那时的零余者和现在的人们进行比较,深化我的主题。揭示出“零余者”的历史存在价值。简单明了的阐述多余人的三次变化以及对社会的反映和揭示。四、注释【1】平林同行者J鲁迅研究月刊,1985,01第14页。【2】王瑶

9、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后记J鲁迅研究月刊1990(01)第87页。【3】单洳鹏钦鸿编文人的另一面谈片J出版史料,2004,03第52页。【4】井笑泉塞上的形象J朔方198211月第37页。【5】卢文一略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J九江师专学报1994(03)第四板块。五、参考文献1单洳鹏钦鸿编文人的另一面谈片J出版史料2004(03)2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后记J鲁迅研究月刊1990(01)3叶永胜“零余者”形象的世纪流变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钱旭初五四时期“零余者”形象浅析期刊论文学海200305。5冯红岩二十世纪初中国“零余者“产生原因浅析青年文学家2004年第4期。6肖玉林“零余者”笔下的“零余者”试论早期郁达夫其人其文现当代文学学位论文2004年。7陈晶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年12期。8缪启昆鲁迅笔下的“罗亭“伤逝散论之二职大学报2001年第3期。9张海生、吴玉玉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10李杰“边缘人“和“零余者“的悲歌殷都学刊2005年3期。11邱贵芹零余者的艺术表现郁达夫的表现风格商情2010年2期。12党秋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学位论文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