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 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国纺织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中低水平。要改变中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 1 国内研究综述 1 1 纺织品出口市场研究动态 穆易 (2005)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金光灿烂”。配额的取消,带给中国企业的更可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 。王中保 (2005)认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的挑战,仍面临技术壁
2、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的限制。肖武岭、姜书竹 (2005)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后配额时代”既意味着扩大出口的巨大机遇,更潜伏着大量限制和威胁。 SA8000 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限制手段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王中美 (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已经引发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进口国家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本国产业结 构调整和发展的内部需求。 裘明军、阮明锋 (2005)认为目前在绍兴纺织业中存在的“柠檬市场”现象,并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柠檬市场”做出分析,最后
3、提出了产业集群避免形成“柠檬市场”的方法。曾繁华 ,彭绍仲 (2005)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尚未摆脱外延型数量增长模式,严重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都很低,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可供资源、环境治理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标准制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努力。 1 2 纺织品市 场策略研究动态 2 李创 ,任荣明 ,王丽萍 (2005)总结了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 15 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
4、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 不少学者对入世后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纺织企业 如何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研究。左丹( 2005)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谢秋慧,李晋( 2005)探讨了出口纺织品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董霞 ,, 丁雪梅 , 孙美蓉 ,,庆东 ( 2005)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李玲,崔玉波
5、( 2004)的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绿色壁垒”,张茂荣( 2004)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纺织行业的应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庄,盛宝魁,宋亚坤,张虹,徐坤,周建军( 2005)在关于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研究中提出了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概念,探讨了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以及战略重点等战略思路,构建了战略部署的框架。 纺织行业想要增强国际 竞争力,创新是关键。潘溯( 2001)在技术创新是纺织发展的唯一选择中指出,纺织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可以造就崭新的纺织工业,但纺织工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王玉君( 2004)在技术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瓶颈中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的原因,吴雅冰( 2006)在创新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频遭贸易壁垒的内部原因,认为我国纺织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要通过竞争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来促进我国纺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卫东风( 2001)在创新:中国纺织服装业迎接 WTO 的必由之路中纺织企业面临着技术竞争、产品竞争、管理水平竞争、品牌竞争和规模竞争,创新才是振兴之本。何元贵在创新 我国由纺织品服装大国向强国转化之路中,对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7、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应对贸易壁垒,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转变为强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工艺、管理、品牌、市场、标准、人力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创新。 3 1 3 纺织业产业升级研究动态 国内一些学者也对纺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论证进行了探讨。如陆国庆 (2001)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和现实技术结构来认为我国纺织业已演变为衰退产业,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实力反过来又加剧了衰退的进程。陆国庆从产业生命周期、现实技术结构及国有企业存在的缺陷来解释纺织产业衰退无疑是深刻的,既然技术和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变量,为何不可以从改变
8、其结构入手,推动产业的成长呢 ?许庆明等 (2003)依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包括绍兴纺织产业群等浙江省企业集群面临着集群衰退的风险,并从集群内源力出发提出 保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易伟义 (2004)则重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规模经济及升级,认为中小企业影响产业结构水平,进而影响业绩。 黄先海 (1998)也看到了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他认为,纺织业有两种可能的出路:一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过创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后走向衰退,从而逐渐被其它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二是在纺织业内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低技术生产到高技术生产的各层次中,后一层次的比重逐
9、步大于前一层次的比重,直至后一层次替代前一层次。 对于如何进行纺织业的升级,学者们 基于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相应对策。郑亚莉 (2003)等认为浙江纺织业信息化改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优势、市场优势、机制优势和科技优势等方面;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障碍、资金供给障碍、技术人员障碍和企业管理制度障碍等方面。并针对以上优势和障碍提出浙江纺织业信息化改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黄立新 (2004)通过对浙江省纺织产品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浙江省纺织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服装为龙头,材料为基础,后整理为手段,面料为突破口,开发高新技术纤维及绿色生态纺织品,进行纱线革命。 姚穆 (2
10、002)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张引进高新技术使纺织产品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以此提升其结构层次,缓解低档产品的过剩压力,带动产业升级。 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纺织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许瑞超,杨健燕在 (2005)认为中国纺织业规模不经济与机构不合理并存,缺乏与国际垄断资本竞争的大型骨干集团。周维富 (2006)中提出纺织业技术创新共性技术体系建设主体缺位,使得纺织行业共性技术来源日趋枯竭。 4 针对浙江省纺织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戴红梅 (2003)在认为技术投入是浙江纺织长生不衰的秘密 ,浙江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胡丹婷 (2002)分析认为
11、浙江省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较高的技术装备带来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1 4 纺织业技术创新研究动态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提升纺织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从纺织业技术创新模式角度分析,陈松 (2000)提出振兴纺织的创新战略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的战略。莫燕等 (2003)认为,模仿创新还应是中国大部分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纺织企业应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二次创 新增强模仿创新能力。胡发祥,李波 (2006)提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观点。刘海美 (2006)提出通过大力推进以节
12、能降耗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改造,并且可以围绕服装产业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葛传斌 (2004)指出采用集群模式能够使纺织业的产业链更加完整,能够增强纺织企业化纤生产能力,提高织造技术装备以及织造水平。 从纺织业生产技术发展新趋势角度分析,杨纪朝 (2006)提出发展纺织新材料和新材料加工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环保、节能加工技术。章守明 (2000)提出纺织工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强调纺织清洁生产、能源利用水平、开发纺织绿色产品,以及提高纺织管理技术。许瑞超,刘汝举 (2005)强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突出针对纺织行业中的共
13、性关键技术。吴迪冲 (2001)从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环节出发提出相关企业间建立联盟,以此进行设备、纺织材料、加工工艺、服装设计创新。 从纺织组织创新角度分析,周维富 (2006)强调加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建设,对其中的非盈利性机构给予政策扶持。许瑞超 (2005)提出将包 括纺织科研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等多项内容整合建立起纺织科技创新网络。王玉君 (2004)认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尤其是科技服务体系的联动作用,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 从其他学科角度探讨的有:伏广伟 (2005)从质量控制技术角度分析提出纺织品质量控制技术
14、智能化发展,尤其是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王5 树文,韩巧霞 (2006)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提出要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通过建立由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的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胡申伟 (2005)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的组织创新来整合科技力量,使集团内部分散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科研系统”。 针对对浙江省纺织业现状,陈广先 (2000)提出通过不断激励纺织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步伐,构造“引进来一走出去”的良性互动机制。王祖强(2005)认为从整体上提升集群的技术水平档次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不仅要求引进各类高级技术人才,
15、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还要求尽快扭转技术严重抄袭的局面,防止技术“负反馈机制”的形成。 在提升纺织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建议中,学者针对纺织业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在主要观点上达成共识,但有时并没有就问题更加深入的探讨下去,而是成为喊口号的形式。大部分学者研究对象是中国纺织业技术创新,相对与浙江纺织业技术创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浙江省这一特殊区域时许多学者的研究思路对本文有指导意义。 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文献中有关纺织品贸易及分工网络的研究主要有: (1)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 (Gereffi, 1999)提出的“三角形制造 (Triangle Ma
16、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 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 (2)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内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和生产转移。 Gould(1998)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得出结论 NAFTA 内部的贸易转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Romalis(2001)则认为 NAFTA 成立后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 Kyoji Fukao 等 (2003)指出
17、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 NAFTA 成立后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转向了墨西哥及加勒比地区,原先同亚洲地区的贸易则明显减少。 纽约城市大学的萨利姆 (Saleem, 1988)研究了纺织业内部的专业化。通过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几个亚洲不发达国家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纺织业内部各产业出口份额的变化。主要研究结论是从 1975 1985 年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纺织6 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份额一直在变化。对某些类别的纺织产品,新兴工业化国家失去一些出口份额,让给了一些不发达国家。对于更穷一些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在过去 10 年里纺织品出口构成变得与新兴工业国家出口构成很不一样,显示出产业内的专门化程度。 对发
18、达国家纺织业也面临转业和升级,托密等人 (Toyme, 1984)对美国纺织厂国际竞争力和公司未来战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5 个欧洲大纺织企业、 5 个 亚洲和美国纺织企业进行的战略调整,考察了美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逐渐衰落的几个原因。主要结论是美国纺织企业看待顾客的思想与大多数国外企业不同。欧洲和亚洲纺织企业对技术、产品、销量、战略计划的重视以及他们与本国政府建立的关系都不同于美国公司。 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桑 (Sang, 1980)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加 拿大服装纺织业的结构、市场、市场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产业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等问题,认为加拿大纺织业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19、整个产业一直向规模回归,价格竞争是解释进口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能力对进口有一定影响。服装进口与价格、收入的变化高度相关。 上述研究和文献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等角度运用实证、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论证了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纺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弗吉尼亚大学的迪克松 (Dixon,1987)对美国纺织业柔性制造进行的实证调查显示, 美国制造业正在以制造柔性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认为技术、组织结构、规模是战略决定制造柔性的中间变量。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扬格 (Young, 1989)用 1973 1982 年 的 30 个国家的数据,对纺织业的生产率和替代投入品作了一项
20、国际化的比较研究。认为纺织业的特征是回归于规模,因此技术等是生产率的主要贡献因子,劳动力成本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而原材料成本对技术进步有负作用。 由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 Porter)(1998a, 2001b)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 论解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被认为是国际流行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范式,对于分析和制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取决于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决定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美国北卡大学 Pe
21、ter Kiiduff 教授根据对世界纺织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纺织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论。他依据主要产品、产业成长、进出口量、产业策略、生产能力、产业结构等项目指标,结合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将纺织产业的发展 合并归纳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纺织业的维生阶段。第二阶段,7 是纺织业的起飞快速增长阶段。第三阶段是属于多样化与整合阶段。第四阶段为大规模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第五阶段为创意整合阶段。本国的竞争优势产业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创新产品及服务,高科技纺织品的产业,原创设计和品牌的市场化,具有世界最高技术并向全球扩散,产品更注重于品牌、高流行、高品质产品,产品出口以大规模,完善的技
22、术和流行的纤维、纺织品和成衣为主,这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浙江纺织业升级的目标。 美国美利坚大学泰玛兹 (Tirmazi, 1987)研究了巴基斯坦棉纺织业的贸易模型和贸易政策效果。棉纺织业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工业部门,是最大的就业部门,贡献了 30 以上的出口。他研究了巴斯斯坦纺织业的结构,分析了价格和政策的重要性。主要结论:巴基斯坦纺织出口十分依赖国外需求和国内供应,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把原料供应转向国外,如果政府少一些依赖出口补贴,多一些利用汇率变化将会提高出口水平。 国外对于纺织品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对纺织品贸易的国际结构,竞争分析方面加以讨论。 3 简要评价 综合上述学者所说,可
23、以看到纺织业在浙江的发展还是具有非常好 的前景,在世界贸易中,纺织贸易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浙江纺织业作为中国纺织业的缩影,具有研究和探究意义。浙江纺织业在产业集群、地理位置、市场占有等方面占有优势,但也存在如技术落后,产业需要升级的问题,面临贸易壁垒等发展阻碍。学者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纺织品市场格局、案例探讨的具体分析上。本文将以浙江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8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巨荣良 ,王丙毅 现代产业经济学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3冯薇产业集
24、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4邬关荣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专著 :以服装产业为例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 D武汉 : 武汉大学, 2008. 6张继肖 绿色壁垒和金融危机夹击下的纺织品出口策略研究 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0. 7胡一伦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竞争力研究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8. 8韩勇刚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府作用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王琼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8. 10黄佩琮 浙江省出口结构及其对
25、经济转型的影响 D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08. 11孙璐 中国纺织服装出日的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及增进对策 D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12傅强我国企业出口绩效评价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 2006. 13黄慧绍兴纺织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出口绩效关系研究 D杭 州:浙江大学, 2009 14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江苏省纺织业为例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9 15陈蓉芳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绍兴市建设国际纺织业制造基地的研究 D上海:东华大学, 2004 16安春明中国纺织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J纺织导报, 2009(2). 17杨培强绿色壁垒对浙江出口贸易的影响与
26、对策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1). 18金杰 纺织业国际市场结构及中国纺织业竞争策略选择 J纺织信息周刊, 2010(19). 19周琦 浙江外向型纺织业风险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 2010(12). 20寿涌毅,吴璐缤 纺织业中小企业全面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J.管理工程学报 ,2009(1). 21李小颖 ,赵宏 基于文化创意提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 J 山东纺织经济 , 2008(2) 22杨纪朝未来纺织工业的发展在于创新 J棉纺织技术, 2006(2). 23吴雅冰 .创新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 J.管理创新, 2006(4). 24年猛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
27、其分析 J 商业经济 , 2009(1). 25左丹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J.辽东学院学报,2005(7) 9 26谢秋慧,李晋 .出口纺织品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J.检验检疫科学, 2005(4). 27董霞 ,丁雪梅,孙美蓉,庆东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J.江苏纺织, 2005( 5) . 28李玲,崔玉波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绿色壁垒” J.市场周刊, 2004( 4) . 29张茂荣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J. 经济师 , 2004(2). 30周庄 ,盛宝魁 ,宋亚坤 ,张虹 ,徐坤 ,周建军 .关
28、于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研究 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5(24). 31潘溯 .技术创新是纺织发展的唯一选择 J.中国纺织, 2001(11). 32王玉君 .技术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瓶颈 J.经贸观察, 2004(3). 33 Gary 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 34Mohammad I Saleem.Intraindustry Speci
29、alization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A Case Study For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And Selected Asian Countries(D) New York: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89. 35 Frederick H. Abernathy, John T. Dunlop, Janice H. Hammond, and David Weil Globalization in the Apparel and Textile Industries: What is
30、 New and What is Not? (D)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2002. 36 Kyoji Fukao,Tnshihiro Okube,Robert M Stem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rade diversion under NAFTA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4(14). 37 Shaoming Zou&S Tamer Cavusgil The GMS:A Broad Conceptualization of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ts Effect Oil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2(66)